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痹止痛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54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强直性脊柱炎为临床常见疑难病,治愈率低,致残率高.2004年1月-2006年1月,我科经过多年临床观察经验总结,采用通痹止痛汤加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54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贺旭林 《中国现代临床医学》2006,5(11):65-66
强直性脊柱炎(简称AS)是一种主要侵犯髋关节和骶髂关节、脊柱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过去一直将其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个亚型而被命名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中枢型”或“类风湿性脊柱炎”。祖国医学将其归属于“骨痹”、“肾痹”、“龟背风”等范畴。AS可使受累脊柱有迅速发生屈曲,畸形,骨性强直的趋势,对患者危害较大,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手段。笔者采用推拿疗法配合中药治疗该病,取得较满意疗效,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强直性脊柱炎被人称为不死的癌症,是人类致残杀手。患者苦不堪言,关节疼痛,肢体变形,活动困难,轻者生活不能自理,重者残疾瘫痪,甚者危及生命。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侵犯脊柱,并可不同程度的累及骶髂关节和周围关节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其发病率在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通过中药薰蒸法观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甲襞微循环的改变,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AS患者46例,采用中药薰蒸治疗。另选健康体检者35例做对照。观察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的改变。结果治疗1疗程后,微循环有显著的改善,血流速度增快,红细胞聚集减轻,畸形管袢数下降,甲襞微血管渗出减轻。其总积分与分项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0.001)。结论中药薰蒸治疗AS疗效确切,其甲襞微循环的“瘀血”状态得以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60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给予当归拈痛汤加减和柳氮磺吡啶片口服,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痊愈30例,显效58例,有效6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7.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疗法配合康复训练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疼痛及关节的作用.方法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02例,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34例,均口服柳氮磺砒啶,观察组同时外用中药熏蒸疗法配合康复训练.结果治疗20 d后,观察组关节功能Keitel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1);观察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熏蒸疗法及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疼痛程度及关节活动度,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以自拟补肾骨痹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2例,连续用药2个月为1个疗程并观察疗效;近期治愈率46.9%,有效率93.8%。认为早期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是治愈强直性脊柱炎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中药熏蒸疗法配合康复训练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疼痛及关节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疗法配合康复训练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疼痛及关节的作用。方法: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02例,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34例,均口服柳氮磺砒啶,观察组同时外用中药熏蒸疗法配合康复训练。结果:治疗20 d后,观察组关节功能Keitel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1);观察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熏蒸疗法及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疼痛程度及关节活动度,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8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们采取重用复方丹参注射液 ,并结合中医辨证为主 ,治疗AS 38例 ,与常规西医方法治疗的 2 2例作对照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情况 本组病例全部是住院患者。其中 ,运用复方丹参加中医辨证方法为主治疗 38例 (治疗组 ) ,男 36例 ,女 2例 ,年龄 12~ 6 5岁 ,平均 2 5 8岁 ,病程 3个月~ 32年 ,平均 4 5年 ;西医常规方法治疗 2 2例 (对照组 ) ,男 2 1例 ,女 1例 ,年龄 16~ 5 3岁 ,平均 2 7 6岁 ,病程 3个月~15年 ,平均 4 5年。1 2 诊断标准 根据 1988年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学术会议修订… 相似文献
16.
薄氏腹针配合药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2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薄氏腹针配合药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纳入1998/2002解放军新疆军区总医院住院部中医科强直性脊柱炎患者57例,随机分为两组,即腹针组(n=32例)和药物组(n=25例),两组均接受中药与西药治疗,中药为自拟汤剂:寒湿阻络型:制川乌、桂枝、细辛各10g,虎杖根、秦艽、鸡血藤、汉防己、淫羊藿、鹿角霜、乌梢蛇各15g,青风藤、黄芪各30g,制马钱子0.6g(研末冲服);湿热阻络型中药处方在上方基础上去川乌、桂枝、淫羊藿,加白鲜皮30g,白花蛇舌草、生地各15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续4周。另口服双氯芬酸钠(加英太青,中国药科大学制药有限公司,H10960217)50mg,每日2次;柳氮磺吡啶(上海三维制药有限公司,H31020450)第1周每日3次,每次口服0.5g,从第2周起,每周每次加0.25g,每日二三次,连续4周。腹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薄氏腹针进行治疗。腹针疗法取穴:君(主穴):即中脘,下脘,气海,关元穴;臣(次穴):中极,大横(双);佐:气穴(双)。腹四关(滑肉门.外陵.均双穴);寒湿阻络型加神阙灸,湿热阻络型加水分。针刺顺序中脘、下脘、气海、关元穴、中极、气穴、滑肉门、外陵、大横。中脘、下脘、气海、关元穴、中极、气穴深刺,滑肉门、外陵、大横浅刺。进针后不行针,每日1次,留针30min。每周一至六连续治疗6d后休息1d,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沉、指地距.扩胸距和20m步行时间,观察两组的疗效。
结果:强直性脊柱炎患者57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没有脱失。①腹针组和药物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显效:18,6例;有效13,14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97%,80%;P〈0.05)。②治疗4周后;腹针组患者血沉、指地距、20m步行时间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极其显著性意义(P〈0.01);药物组患者治疗后血沉、指地距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薄氏腹针配合药物治疗能缓解或减轻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疼痛症状,恢复改善脊柱及外周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7.
强直性脊柱炎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慢性炎症为主的周身性疾病。西药治疗以非甾和慢作用药为主,但副作用较大。且停药后易复发。应用玄七通痹胶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0例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益肾蠲痹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主要累及中轴关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多发于青少年 ,致残率高。自1998年10月至2001年12月 ,采用益肾蠲痹丸治疗AS,取得较好疗效 ,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23例均为门诊病人 ,其中男21例 ,女2例 ,年龄22~42岁。病程2个月至7年 ,平均35个月。早期15例 ,中、后期8例 ,均经X线或/和HLA -B27检测确诊。1.2治疗方法应用传统益肾蠲痹丸治疗 ,每天三次 ,每次一包(8克 ) ,饭后半小时服用 ,三十天为一疗程 ,疗程间隔一周。根据病情续服第二、三疗程。1.3疗效评定和结果疗效评定显效 :腰背疼痛、晨僵、骶髂关… 相似文献
19.
强直性脊柱炎目前尚无根治方法,国内外均强调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现从体育疗法、物理疗法、中医药疗法等方面介绍强直性脊柱炎的非药物康复治疗及护理。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