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掌握该地区鼠疫主要宿主的疫情动态和趋势,对鼠疫的风险评估以及防控措施效果评估提供依据。方法主要宿主达乌尔黄鼠的密度用日弓型夹法,其它啮齿动物采用5m夹线法调查。结果达乌尔黄鼠密度1只/10hm2,寄生蚤指数0.27,处于非常低的水平。结论达乌尔黄鼠的密度长期控制在1只/10 hm2低水平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内蒙古地区2012年达乌尔黄鼠的数量与疫情动态,为内蒙古鼠疫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鼠疫监测方案》、《内蒙古自治区鼠疫监测方案》和计划开展调查。结果在内蒙古达乌尔黄鼠疫源地2012年共调查样方1790hm^2,捕获黄鼠1451只,平均密度0.81只/hm^2。剖验各种啮齿动物8178只,细菌学检验蚤类2302组8345匹,用间接血凝试验方法检测各种动物血清7604份,结果在兴安盟科右前旗检出达乌尔黄鼠间接血凝阳性血清1份。结论局部地区主要宿主达乌尔黄鼠的密度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且呈连续分布,具备鼠疫动物病流行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根据我国阿拉普黄鼠自然疫源地1963~1991年动物鼠疫流行动态资料,利用灰色灾变预测模坚GM(1,1)预测了鼠疫动物病下一个周期可能流行的年份。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监测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为鼠疫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不同生境分层抽样,黄鼠采用1日弓形夹法;夜行鼠采用5米夹线法,病原学采取培养法。结果调查620公顷,捕鼠511只,鼠密度为0.82只/公顷;鼠体检蚤501匹5种,蚤指数为0.98。鼠疫病原学培养结果全部阴性。结论野生啮齿动物种群丰富,以黄鼠为绝对优势种,目前黄鼠种群结构是一迅速增长的种群,每年4月底前为该疫源地灭鼠的最佳时间;退耕还林的实施短期内增加了鼠害及鼠疫发生的频度和危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黄鼠鼠疫防治考核方法,为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查阅资料,实地调查鼠密 度,理论考试及技能操作等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指标。结果:客观、科学地评价了各旗、县、区的鼠疫防治情况。结 论:定量指标不仅科学,而且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科学、规范掌握中国达乌尔黄鼠鼠疫疫源地现状,同时为该疫源地的风险评估以及防控措施效果评估提供依据。方法按照达乌尔黄鼠鼠疫疫源地的人间、动物鼠疫流行情况,宿主栖息地的变化及黄鼠密度等情况对疫源地进行分类。结果中国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分为6类。结论中国达乌尔黄鼠鼠疫疫源地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采用不同类型的监测方法,才能在防治和监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鼠疫菌在地球上存在并循环于特定生态系统的啮齿动物之中 ,这种有鼠疫菌循环其中的系统通常称之谓鼠疫自然疫源地。人类感染和流行鼠疫归根到底是来自于疫源地的啮齿动物及其寄生蚤。因此 ,此研究的目的是探索疫源地主要宿主——达乌尔黄鼠 (以下简称黄鼠 )及寄生蚤的分布特征、数量与鼠疫流行病的关系 ,在鼠疫防治实践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指导意义 [1~ 11] 。为此 ,1 984年选了“黄鼠及寄生蚤的数量分布与鼠疫流行病关系的研究”项目 ,1 998年又得到了“内蒙古自治区 32 1人才工程”的科技资助项目。现将有关研究简介如下。1 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甘宁黄土高原阿拉善黄鼠鼠疫疫源地鼠疫菌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该地区鼠疫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962—1991年甘宁黄土高原阿拉善黄鼠鼠疫疫源地不同宿主体内分离的49株鼠疫杆菌(Yersinia pestis)进行生化试验、毒力因子鉴定(F1、VW、Pgm、PstI)、质粒分析和差异区段(DFR)分析;选取17株鼠疫菌进行小鼠毒力测定,计算最小致死量(MLD)。结果 49株被试菌株中,甘肃会宁县和靖远县分离的18株鼠疫菌生态型为黄土高原B型,宁夏海原县、西吉县及固原县分离的31株鼠疫菌生态型为黄土高原A型。49株被试菌株均能产生F1 和PstI,其中75.5%(37/49)的鼠疫菌具备4 个毒力因子;17株代表性鼠疫菌的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均为强毒菌。该疫源地鼠疫菌共携带3种质粒,Mr为6×106、45×106、65×106,形成了一种稳定的质粒谱;DFR分型研究共发现10个基因组型,分别为1b型1株、7型1株、9型1株、11型1株、13型10株、17型4株、20型1株、26型16株、41型1株、43型1株,其主要基因组型为26型和13型。结论 甘宁黄土高原阿拉善黄鼠鼠疫疫源地鼠疫菌生态型较为特殊,且毒力强,人类感染鼠疫后多为重症型,病死率高。因此,应加大该地区的鼠疫监测力度,严防动物鼠疫波及人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黄鼠寄生蚤数量 ,为黄鼠鼠疫预报和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 :赤峰市黄鼠寄生蚤在 2 0 0 3年发现 5种 ,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占 93 62 %。结论 :黄鼠寄生蚤无论在控制区还是非控制区指数均较高 ,仍有流行鼠间鼠疫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赵严  石杲 《医学动物防制》2005,21(11):860-860
<正>鼠疫防治是我区防疫工作的重要任务,多年来, 经过全区广大群众的不懈努力,我区的鼠疫防治工 作取得了很大成绩,黄鼠密度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 准内,避免了人间鼠疫和鼠间鼠疫的发生。但是大 量事实表明,一旦放松灭鼠和鼠疫监测工作,鼠密度 就会迅速增高,就有可能造成鼠疫的发生和流行。 为做到及时发现疫情和控制鼠疫的流行,建立乡级 人间鼠疫监测站非常必要,故我们在城郊乡及红庙 子镇建立了人间鼠疫监测站,并发挥了他们的积极 作用。  相似文献   

11.
庞秀  石杲 《医学动物防制》2007,23(12):921-922
<正>动物鼠疫是人间鼠疫发生的根源,及时处理好动物鼠疫疫区,可防止人间鼠疫的发生。所以对疫鼠、疫蚤及血清学阳性判定的现流行疫区均要应重视,进行疫区处理工作,彻底控制和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从而防止人间感染和传播。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了内蒙古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1981~1998年黄鼠寄生蚤指数与黄鼠鼠疫动物病的关系,黄鼠体蚤指数小于等于1.4时的年份未发现鼠疫动物病流行;黄鼠体蚤指数大于1.67时的年份,发生频率高达93.33%。因此,黄鼠体蚤指数的高低与否是影响动物鼠疫流行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了内蒙古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1981-1998年黄鼠寄生蚤指数与黄鼠鼠疫动物病的关系,黄鼠体蚤指数小于等于1.4时的年份未发现鼠疫动物病流行;黄鼠体蚤指数大于1.67时的年份,发生频率高达93.33%。因此,黄鼠体蚤指数的高低与否是影响动物鼠疫流行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广西鼠疫最早发生在1866年龙州县境内,最后一次流行发生于1947年合浦山口乡永安村。广西自1866年至1947年的81年间,曾在44个县(市)发生63年次人间鼠疫流行。近年来,鼠疫正在全球范围内由静息期进入一个新的活跃期,尤其是与广西相邻的越南和云南省,后者以1-3个县的速度增加,并呈跳跃式地逐年由西向南然后向东迁移,步步逼近广西,现在广西已成为兵临城下之势。[1]。因此,如何提高广西鼠疫的监测质量、系统地开展监测工作、及早发现和掌握鼠疫的疫情动态至关重要,本人就实际监测工作中的一些具体方法进…  相似文献   

15.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传染源是老鼠等啮齿动物,传播媒介主要是跳蚤类,肺鼠疫也可通过呼吸飞沫传染。鼠疫传染性强、病死率高,属甲类传染病。20世纪90  相似文献   

16.
17.
鼠疫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达到鼠疫监测数据及疫情的共享性、快捷性、方便性及准确性 ,同时可为鼠疫防治及领导对相关问题的重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 利用 Delphi语言编成可执行文件 ,数据库用 Microsoft Access建立。结果 : 宿主、媒介、细菌学及血清学检查等各项数据库及相关的图形、图像、声音、数据等进行组合。结论 : 建立了鼠疫监测信息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8.
常德市1984~2007年鼠疫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常德市1984~2007年鼠疫监测结果,为持续做好鼠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常德市鼠疫历史疫源地连续24年开展人间鼠疫和动物鼠疫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984~2007年共捕鼠28412只,总捕鼠率为8.25%(4.04%-17.57%),获6个鼠种,褐家鼠占94.99%,为优势鼠种;t990年和1991年应用放射免疫法检出鼠疫F1抗体阳性褐家鼠3只,总阳性检出率为1.06/77;采集健康人群血清1026份,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均为阴性;1984~1988年梳检鼠516只,带蚤鼠22只,带蚤率4.26%,平均蚤指数为0.26匹。结论常德市存在鼠间鼠疫流行的可能,必须进一步加强鼠疫监测,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黄鼠疫源地1981~2001年鼠疫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内蒙古黄鼠疫源地的疫情进行监测 ,了解疫情动态 ,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内蒙古鼠疫监测工作方案》进行监测。结果 :内蒙古黄鼠疫源地在监测的 2 1年中 ,流行年份多达 17个年份。结论 :内蒙古黄鼠鼠疫自然疫源性将长期存在 ,部分地区具备动物鼠疫暴发流行的条件。因此 ,要加强综合性的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共和县英德尔乡知海村鼠疫监测结果,主要动物和寄生虫种群及其数量构成,探讨鼠疫控制对策。方法:按照《全国鼠疫监测方案及实施细则》要求进行旱獭密度、小型鼠数量和种类、体外寄生蚤及洞干蚤调查和鼠疫细菌学、血清学检验,对结果做出结论。结果:旱獭平均密度0.048Z/hm。,梳捡旱獭体145只,获蚤1610匹,旱獭体蚤平均指数11.10;共探旱獭洞干300个,带蚤洞干31个,洞干染蚤率10.33%,获蚤44匹,蚤指数1.42;小型鼠调查共布夹3600盘,捕获2种52只,捕获率为1.44%。采集牧犬血清56份,检出阳性血清2份,滴度分别为1:80、1:40,阳性率为3.57%。结论:该地区监测期间无人间鼠疫发生,从牧犬中检出阳性血清来看,提示该地区曾经发生过动物间鼠疫散发,鼠疫控制应采取科学监测、灭獭灭蚤、宣传教育、疫区处理和区域联防为主的综合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