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提高对老年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BP)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3例DPB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有咳嗽、咳痰及活动后气促三大症状.肺功能显示呈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并伴有咯血的临床表现,肺部CT表现均呈两肺弥漫性分布小叶中心性小结节阴影.结论 DPB的临床诊断应综合分析病史、临床特点、特征性胸部CT表现,并可给予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而可无需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4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肺功能特点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弥漫性小叶中心性结节3例,两肺弥漫性小叶中心性颗粒样结节状阴影合并广泛支气管扩张1例。4例患者鼻窦CT均提示副鼻窦炎,2例合并鼻息肉。肺功能检查3例患者呈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1例呈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4例FEV1/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均70%。4例经过大环内酯类药物3~6个月后均取得较好的疗效。[结论]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可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及肺组织活检进行诊断,及时使用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则可以阻止病变进展,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附二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阐明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其中1例采用开胸肺活检、病理检查确诊,1例临床诊断。结论:对长期咳嗽、咳痰,又有副鼻窦炎或鼻息肉病史的病人,应高度怀疑为该病,应用小剂量红霉素或其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长期治疗,效果颇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弥漫性泛性细支气管炎的临床、实验室及肺功能检查与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对1例经临床诊断的弥漫性泛性细支气管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为咳嗽、咳大量黄痰及活动后气短.HRCT示两肺弥漫性间质病变,可见小叶中心性颗粒样结节状阴影,两下肺可见广泛囊状支气管扩张.伴有鼻窦炎病史.结论 密切结合临床、实验室及肺功能检查以及胸部、鼻窦影像学表现,有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使预后大为改观.  相似文献   

5.
23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总结23例病理诊断为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本组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特征:(1)持续性咳嗽、咳痰及活动时气促;(2)肺部断续性湿啰音;(3)胸部CT:小叶中心性颗粒状阴影;(4)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低氧血症,无肺弥散功能降低;(5)冷血凝试验阳性而抗肺炎支原体抗体IgG阴性;(6)合并慢性鼻窦炎或有既往副鼻窦炎病史;(7)低剂量红霉素长期治疗明显改善预后。结论: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具有一定的临床特异性,只有正确的认识及诊断才能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6.
黄庭汉 《河北医学》2013,(6):918-919
目的:提高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usedanbronehiolitis,I)PB)的临床特点及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肺结核等疾病鉴别诊断的认识。探讨其临床特征和误诊原因,加深对I)PIi和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及结核病的诊断过程的认识。方法:对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临床诊断为DPB并曾误诊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及肺结核者共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有程度不等的咳嗽,咳痰和和进行性呼吸困难等症状,既往均有鼻窦炎病史,x线胸片示两肺弥漫性散在的小结节状阴影,肺部CT显示双肺弥漫性小叶中心性结节影。肺功能表现均有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3例经过大环内酯类药物3—6个月后均取得较好的疗效。结论:I)PB系终末细支气管和呼吸性细支气管弥漫性慢性炎症性疾病。由于本疾病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肺结核具有相似的影象学改变和临床症状而容易被误诊,临床上凡出现无明显原因的咳嗽、咯痰及进行性呼吸困难,应根据其病史、临床特点、胸部x线及CT、肺功能、血冷凝集试验及病理学等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识别DPB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结合其临床诊断标准,以达到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目的,以减少误诊及漏诊率。  相似文献   

7.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病变于双肺呼吸性细支气管及其远端的终末气道,慢性起病,迁延难愈,临床症状包括慢性而持续的咳嗽、咳痰及典型的呼吸困难,重者将发生呼吸衰竭,易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疾病相混淆;影像学表现多样化,缺乏特异性,易被误诊和漏诊。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能改善其预后。本文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诊疗回顾分析,以提高对该病认识。  相似文献   

8.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BP)是细支气管疾病的一种特殊类型.目前国内报道该疾病不足300例,近期我们遇到2例,通过X线及CT检查,并经临床治疗确诊.现结合文献资料,分析探讨DBP的X线及CT表现与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1例经病理证实并有完整的临床、实验室及肺功能检查、胸片及高分辨率CT(HRCT)检查的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例临床表现为咳嗽、咯痰及活动后气短。胸片示两肺弥漫性分布的小结节影及肺过度充气膨胀并两下肺支气管扩张,HRCT像示:①肺小叶中心性小结节影;②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扩张;③支气管壁增厚。同时伴有副鼻窦炎或既往有副鼻窦炎病史。结论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肺功能检查及胸部、副鼻窦影像学表现,有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DPB的确诊仍依赖于病理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fuse panbronchiolitis,DPB)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漏诊及误诊率高。本研究旨在通过总结DPB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13年3月1日至2022年3月1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收治的32例DPB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基础信息、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肺功能、影像学检查、治疗及转归情况。结果:32例DPB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67?1,中位发病年龄为26.5(11.0~69.0)岁,中位确诊年龄为47.5(16.0~77.0)岁。32例患者入院时均有咳嗽、咳痰,26例存在活动后气促。14例患者血冷凝集试验效价≥1?64。31例患者行肺功能检查,18例表现为混合型肺通气功能障碍,12例表现为阻塞型肺通气功能,1例肺通气功能正常。31例肺部CT表现为弥漫性小结节影。32例患者均接受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出院时31例患者临床症状好转,20例患者复查血气分析提示氧分压、血氧饱和度较前好转。12例患者治疗后复查肺部CT,6例提示弥漫性小结节影较前减少,5例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1例提示弥...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0):87-90
目的研究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认知和诊断治疗水平。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14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分析该疾病的临床表现、肺功能、影像特点、相关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方法。结果 14例患者均有咳嗽咳痰,活动时气短10例,听诊肺部均闻及湿啰音。12例患者有明确的慢性鼻窦炎病史。胸部CT均提示弥漫性分布的小叶中心性粟粒状小结节影伴树芽征。肺功能提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小气道功能障碍尤为明显,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为(46.7±7.5)%。动脉血氧分压均低于80 mm Hg,平均值为(69.1±7.6)mm Hg。10例DPB患者行血冷凝集试验,均阴性。初次就诊误诊率高达100.0%,常被误诊为肺炎、支气管扩张、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予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症状均改善。结论 DPB患者临床表现特异性不高,易误诊。提高临床医师的认知度,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改善预后。血冷凝集试验在中国DPB患者阳性率低,提示该指标可能并不适用中国DPB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临床特点及误诊断为哮喘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提高对这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接收治疗的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20例患者的诊断与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的症状具有长期性,无发热,无明显鼻塞,流涕,症状,胸片正常,胸部CT,双肺弥漫分布的颗粒样结节影,沿细支气管分布,肺功能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诊断有一定难度,经常被误诊为哮喘。结论疑似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入院后,临床上应该提高警惕,对患者进行多项检查,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详细观察,避免误诊为哮喘的现象出现,进一步提高该疾病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以及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为提升临床诊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将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患者30例纳入研究,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分析总结临床以及影像学特点。结果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都有咳嗽、咳痰、双肺湿罗音等普遍表现,此外,多数患者存在劳力性呼吸困难(93.33%)、缺氧(90.00%)、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90.00%)、支气管小叶中心性小结节(90.00%)等情况,还有一些患者存在其他表现,如细支气管扩张、肺间质纤维化改变、血清冷凝集试验阳性、弥散功能障碍等。且全部患者均有鼻窦炎或副鼻窦炎病史。结论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有较多临床表现,其中最主要的表现有劳力性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等,且很多患者会合并有鼻窦炎,对此类疾病应当及早诊断,及早治疗,这对于促进疗效以及预后效果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14.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临床分析——附4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涛  刘卫  蒋连强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16):2538-2539,2541
目的 提高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 对43例DPB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理组织学确诊29例,临床诊断14例。所有患者均有咳嗽,咳痰及活动后气促三大症状,100%合并鼻窦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54阳性率53.33%,冷凝集试验(CHA)〉1:64占73.81%,动脉血氧分压(PaO2)〈80mmHg占85.71%,FEV1/FVC〈70%占90%,胸部X线显示两肺弥漫性小颗粒结节影占82.5%,胸部高分辩CT(HRCT)显示双肺野弥漫性小叶中心性结节影占85.71%。结论 DPB的诊断应综合分析病史、临床特点、特征性胸部HRCT表现,争取肺组织活检以获得病理诊断。少量、长期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DPB,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增强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fuse panbronchiolitis,DPB)的认识。方法收集7例DPB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有慢性咳嗽、咳痰、活动后气促的症状,合并副鼻窦炎,大多数患者PaO2〈80mmHg。X线和HRCT示两肺广泛分布小颗粒结节影。结论 DPB确诊比较困难,需进一步增强对临床特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4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的认识水平,避免误诊。方法对4例临床诊断为DPB患者的临床资料、辅助检查资料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均有咳嗽、咯痰、活动后气促的症状,双肺均有断续性湿性啰音,伴有干性啰音,同时伴有副鼻窦炎3例,冷凝集试验>1:64者1例;动脉血气均有低氧血症,肺功能检测提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胸部X线典型表现为双肺弥漫性小颗粒结节影。胸部HRCT均提示双肺野弥漫性小叶中心性结节,两肺中下叶为明显;伴有支气管扩张1例;伴网状、条索状阴影1例。使用阿齐霉素治疗疗效明显。结论 DPB并非少见,减少误诊、及时予以治疗,能显著改善DPB患者预后。阿奇霉素可作为治疗DPB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儿童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1例临床特点,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以提高儿科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对1例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活动后气促,肺功能FEV1/FVC<70%,低氧血症,CT显示两叶弥漫分布的小叶中心型结节影,合并慢性鼻窦炎的DPB 的患儿病例分析,结合文献资料,讨论本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结果 DBP多在成人发病,儿童极为少见,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黄痰,活动性气促,伴有或既往有鼻窦炎病史,肺功能FEV1/FVC<70%,伴有低氧血症者,CT典型改变是双肺弥漫性小叶中心型结节,伴有以外周为主的支气管扩张和伴有慢性鼻窦炎.诊断本病应注意排除纤毛不动症、囊性纤维化、免疫缺陷病等.应用小剂量大环内酯类药物和皮质醇激素治疗可获得满意效果.结论 DPB的诊断主要是临床与影像学诊断,长期小剂量大环内药物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CT技术在诊断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为2013年4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38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进行CT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技术可清晰地显示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的病灶,使医生能观察到弥漫性细粟粒样影伴树芽征、小支气管扩张、炎性斑片状实变影、肺间质纤维化及小空洞等病变情况。在本组患者中,有34例患者有副鼻窦炎病史。对这些患者的副鼻窦进行C T扫描,最终确诊其中20例患者患有急性副鼻窦炎、14例患者发生慢性鼻部炎症。CT检查在诊断副鼻窦炎方面的准确率达100.0%。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技术可准确地检测到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及其伴发的副鼻窦炎,在诊断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病例分析和文献复习的方法,总结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本病误诊率高的根本原因是对本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标准不熟悉,胸部HRCT有助于诊断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如能早期诊断及时给予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本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掌握黏液溶解促排剂的特点,明确黏液溶解促排剂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5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使用抗炎、止咳、化痰,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黏液溶解促排剂(标准桃金娘油丸).结果:经3个月治疗后,研究组治愈率为25.0%,较对照组10.7%高(P<0.01).结论:黏液溶解促排剂能提高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