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雷芳 《医学新知杂志》2009,19(5):304-304,306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超声心动图检查川崎病65例,测量冠状动脉内径,观察是否存在冠状动脉瘤、血栓,测量房室内径及大血管内径。结果在受检65例川崎病患儿中41例有冠状动脉损害。结论超声心动图对川崎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特长  于明华  虢艳 《广东医学》2002,23(7):673-673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川崎病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408例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川崎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现冠状动脉扩张或冠状动脉瘤150例,其中120例发生在病程的2周内,最早发现为起病第5天。发现心包积液16例,二尖瓣返流41例,左心室增大22例,均发生在病程2周内。结论 超声心动图在川崎病早期诊断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川崎病是一组以血管损害并皮肤粘膜淋巴结病变的综合征。多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以侵犯冠状动脉为主。目前已成为我国儿童后天性心脏病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受到普遍的关注.本文回顾性总结18例川崎病超声图象的特征.对指导治疗及防止意外发生具有重要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超声心动图诊断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不典型川崎病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超声心动图对其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的结果及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不典型川崎病以年龄在3岁以下的男性患儿较为多发,其中有45.8%的患儿出现CA病变,其中存在冠状动脉扩张(CAD)的患儿有41例,存在冠状动脉瘤(CAA)的患儿有12例,存在巨大冠状动脉瘤(BCAA)的患儿有2例,分别占患儿总数的34.2%、10.0%、1.7%。结论:临床症状不典型时也应高度警惕KD的发生,及早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 ,我国儿童川崎病 (Kawasakidisease)即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其早期病理改变是冠状动脉壁全层炎性病变[1 ,2 ] ,超声心动图可以观察该期冠状动脉壁增厚、毛糙、回声增强 ,伴有管腔轻度增宽。现将 1 2例川崎病人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5月之间 ,确诊为川崎病的患儿 1 2例 ,男 1 0例 ,女 2例 ,年龄 8个月至 6岁 ,其中 2岁以内 1 0例 ,4岁 1例 ,6岁 1例 ,平均 2 5岁。1 2 方法 使用美国ATLHDI30 0 0型彩色超声诊断仪 ,宽频探头P4~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川崎病的32例患儿常规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重点检查左右冠状动脉主干。结果:32例川崎病患者均有冠状动脉病变,其中左冠状动脉扩张19例(59%),右冠状动脉扩张11例(34%),左、右冠状动脉扩张2例(6%);治疗后,25例(78%)冠状动脉扩张者恢复正常。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查能清楚地显示冠状动脉的内径及形态,及早发现川崎病所致冠状动脉病变,有助于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川崎病急性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纳入的56例川崎病患儿进行研究,同时选取60例健康婴幼儿为正常组,对两组婴幼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8例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主干内径〉2.5 mm中的45例于1~6个月后复查超声心动图见左冠状动脉主干最宽2.5 mm,最窄1.7 mm,平均2.0 mm;右冠状动脉主干最宽2.3 mm,最窄1.8 mm,平均1.9 mm。结论:超声心动图能及时准确地诊断川崎病,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川崎病 ( 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儿童常见的血管炎综合征 ,重者可导致冠状动脉 ( CA)严重并发症 [1] 。我院自 1 993- 0 2~ 2 0 0 2 -0 3间应用超声心动图监测 1 6例 KD病儿的 CA情况。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采用第三届国际 KD会议修订的针对标准( 1 988- 1 2修订 )进行诊断[2 ,3 ] 。KD病儿 1 6例 ,男 1 2例 ,女 4例 ,年龄 4mo~ 8岁 ,平均 2 .2 5岁。检查方法 :使用 ATL U- 9HDI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为 2 .5 MHz。在病儿安静状态下左侧卧位 (必要时给予适量的镇静药 ) ,首先按常规探测病儿的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在小儿川崎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检查川崎病患儿204例,观察是否存在心血管病变。结果:超声心动图检测出61例患儿有冠状动脉等心内病变,发生率达30.0%,心电图检测出119例患儿心电图异常,检出率达到58.3%。结论: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对川崎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翟怀鸿 《大家健康》2013,(10):49-50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发展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2月-2011年2月40例川崎病的超声心动图表现。结果:40例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均有不同程度改变,其中37例冠状动脉轻度扩张,3例冠状动脉内径超过4mm。结论:超声心动图不仅能清晰显示冠状动脉形态,还能显示心脏形态结构,同时准确测量心脏大小及冠状动脉内径,得川崎病诊断和远期随诊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检测冠状动脉病变在诊断不完全型川崎病(Incomplete Kawasaki Disease, iKD)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10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388例川崎病的超声心动图与实验室指标。结果:iKD与完全型川崎病(Complete Kawasaki Disease,cKD)组实验室指标中WBC、CRP、Plt、ESR、Hb、ALT、ALB、尿沉渣WBC等实验室指标的阳性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RP的阳性率显著低于cKD组(47.3%VS77.2%)。本组112例iKD患儿中超声检查发现冠状动脉病变52例(占iKD组的46.4%),超声心动图于病程10天内共检出13例(占iKD组的11.6%),于第11-20天共检出39例(占iKD组的34.8%)。本组276例cKD患儿中超声检查发现冠状动脉病变60例(占cKD组的21.7%)。结论:超声心动图有助于提高iKD早期诊断率。相关实验室指标对于早期诊断iKD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心动图早期诊断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观察、分析1998年3月-2002年3月我院48例川崎病患儿的冠状动脉病变声像改变。结果 发现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病变38例,其中冠状动脉扩张31例,冠状动脉瘤形成4例,巨大左冠状动脉瘤1例,2例冠状动脉管壁增厚、回声增强。结论 二维超声心动图可以早期诊断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对指导临床治疗、估计预后及预防心血管意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川崎病(KD)不典型病例的早期临床诊断。方法:对40例患儿各种临床表现出现的时间及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本病早期发热,皮疹,结膜充血,口唇干红,皲裂,口腔粘膜充血,肛周脱皮的发生率分别为100%,77.5%,75%,92.5%,70%,77.5%,75%。血WBC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并核左移,血沉增快,尿白细胞增多分别为100%,100%,100%,72.5%。结论:发热,皮肤粘膜病变为KD主要表现,当有发热,结膜充血,口唇干红皲裂,口腔粘膜充血高度疑诊KD。;肛周脱皮,血WBC改变,血沉增快有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川崎病冠状动脉远端损害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儿科住院50例川崎病患儿的冠状动脉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随访。结果:发现冠状动脉病变30例(60%),病变出现在急性期及亚急性期即4周内28例,占病变者约93.3%,其中1周内出现7例,占23%,最早出现冠状动脉病变是发现川崎病后4d。4周后出现2例,占6.7%。病变累及范围,不仅在冠状动脉主干,而其分支也同样受累。超声能清晰显示病变部位及范围,而且直观。结论:超声心动图是检查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及时有效的方法,对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郭亚莉  潘梅 《中原医刊》2006,33(9):85-85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诊断川崎病所导致的冠状动脉损害的价值。方法利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对15例川崎病的冠状动脉病变进行超声检测。结果研究发现川崎病的冠状动脉损害以冠状动脉扩张为主,治疗后冠状动脉扩张的程度有缩小趋势。结论超声心动图诊断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对判断病情、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有重要作用,为此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急性期川崎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9例确诊川崎病患儿的超声心动图表现,重点观察冠状动脉有无扩张、管壁形态和管腔形态。结果 129例川崎病急性期患儿中冠状动脉正常9例(7.9%).冠状动脉扩张87例(67.4%)。冠状动脉管壁形态异常114例(88.4%),管腔形态异常103例(79.8%)。管壁形态异常和/或管腔形态异常115例(89.2%)。结论 冠状动脉扩张和冠状动脉管壁管腔异常是超声心动图检测急性期川崎病的两项重要指标.后者更具敏感性,而两者联合应用检测急性期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阳性率高达93.0%,有助于早期诊断急性期川崎病。  相似文献   

17.
非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29  
梁海南  吴本清 《广东医学》2002,23(7):663-664
川崎病 (KD)是一种好发于儿童的病因未明的发热性疾病 ,全身性血管炎是其主要病理改变。由于本病病因不明 ,临床诊断主要依靠病程中出现的一组主要临床表现 ,而缺乏特异性的病原学诊断依据。1970年日本KD协会首次拟定KD诊断标准 ,并于 1984年重新修订。后者对规范KD的诊断尤其是防止过宽诊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 ,由于KD的主要临床表现并不具特异性 ,与许多儿科感染性或免疫性疾病的表现有交叉重叠 ,而且KD的一些主要临床表现常在发热后许多天才相继出现 ,这些均给KD早期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另据统计显示 ,目前不完全符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超声心动图观察川崎病(KD)冠状动脉损害情况,评价超声心图对KD诊疗的价值。方法:超声心动图常规对18例KD患儿进行监测,检测冠脉径及形态,其中急性期16例次,亚急性期18例,发病3个月时复查,异常者每3个月复查1次,结果:发现冠状动脉损害9例,其中冠脉扩张4例,冠状动脉瘤4例(巨瘤1例),冠脉狭窄1例,8例3个月内恢复正常,1例冠脉瘤2年内恢复正常;亚急性期检出率高于急性期。结论:超声是诊断KD及决定是否继续治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119例川崎病的患儿的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分析其冠状动脉内径大小,冠状动脉与主动脉的内径的比值变化。结果119例患者中有冠状动脉病变67例,其中单纯左冠状动脉损害18例,单纯右冠状动脉损害7例,双支受累30例,冠状动脉瘤11例,巨大冠状动脉瘤1例。结论超声心动图能清楚显示冠状动脉的内径及形态,及早发现川崎病所致冠状动脉瘤,有助于川崎病的诊治及预后。  相似文献   

20.
川崎病的不典型临床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川崎病(KD)患儿的不典型临床表现及冠状动脉损害情况,探讨其诊断标准。方法:总结75例KD患儿的临床及超声心动图特点。结果:具备主要表现6项者42例(56%),5项23例(30.7%),4项7例(9.33%),3项2例(2.67%),2项1例(1.33%)。某些病例临床表现不典型,如淋巴结肿大为化脓性,皮疹结痂,可有脱指甲表现,病程中可一直无手足末端脱皮。另外发现惊厥、脑膜炎、胆囊炎、脊髓炎等各1例。71例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47例(66.2%)冠状动脉有改变,其中冠状动脉扩张30例(42.3%),冠状动脉瘤17例(23.9%),其中巨大瘤2例。结论:川崎病临床表现多样,某些主要表现可有例外,冠状动脉扩张较常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