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期经治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9例。结果 1例患经手术治疗,分离粘连时引起多发性肠破裂、肠瘘、后经保守治疗治愈,8例患均经胃肠减压、抗炎、应用生长抑素等保守治疗治愈平均治愈时间为21.5d,无1例肠坏死,结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1)发生于腹部手术后早期,虽有机械性因素,但大多都是腹腔内炎症所致广泛粘连引起;(20症状以腹胀为主,腹痛相对轻,部分患有少量肛门排气排便,体征虽典型,但较少发生绞窄,(3)保守治疗大都有效,治疗上最好先予以生长抑素为主的保守治疗,应严密观察,如出现肠坏死,腹膜炎征象时则丙及时中转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后23例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患者均经保守疗法治愈出院。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2周内,治疗上以保守治疗为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术后早期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3例(82.14%)经保守治疗痊愈,5例(17.85%)保守治疗无效及时实施手术治疗后治愈。结论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首先实施保守治疗,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严格掌握手术指征,解除梗阻,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体会。方法 28例采取保守治疗,2例实施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8例患者均获治愈,平均住院(14.60±2.21)d。随访1~6个月,未发生肠瘘、重症感染及复发病例。结论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及时诊断和实施持续胃肠减压、全肠外营养支持、糖皮质激素等保守方法,可有效提高痊愈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行中西医非手术疗法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7年1月~2004年11月腹部手术后48例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例的临床表现及非手术治疗方法的经验。结果48例早期肠梗阻治愈44例,治疗时间4~13天,平均治愈时间9.5天;4例经再次手术后治愈。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2周内,绝大多数病例可采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方法治愈。 相似文献
6.
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常发生在腹部手术后1周,占术后早期肠梗阻90%以上[1]。近年来,随着对EPISBO认识的不断深入,大多数学者认为,EPISBO可能因肠麻痹、内疝、肠扭转、吻合口狭窄、炎性渗出致腹腔内广泛炎性粘连密切相关,虽症状典型但极少发生。正确认识EPISBO有助于确定治疗方案,综合治疗已形成一定模式,预后不断得到改善。在EPISBO早期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综合治疗措施,可缩短疗程,减少患者痛苦及肠瘘、腹腔感染等并发症,明显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处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腹部手术后早期发生的肠梗阻原因较复杂,处理亦较困难,尤其是炎性肠梗阻.既有麻痹性因素,亦有机械性因素,使外科医师的医疗决策难以取舍,如是否需要手术、手术的时机、以及手术可能造成的并发症等均值得探讨。我科自1987年至1996年12月共收治了重型术后毙性肠梗阻48例,40例(83.3%)经非手术治疗痊愈;7例(14.6%)于症状消退后择期手术治疗并存症后治盘.1例2.1%死亡,临床非手术治疗时间为9~58天.平均27.6±10天,取得较满意的结果.为这种类型的肠梗阻治疗提供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8.
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成禄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8,14(3):270-271
早期炎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常见并发症,若处理不当易发生肠瘘、腹腔感染、严重肠粘连等。我院1999年1月-2006年1月收治23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腹部手术后早期发生的肠梗阻原因较复杂,处理亦较困难,尤其是炎性肠梗阻,既有麻痹性因素,亦有机械性因素,使外科医师的医疗决策难以取舍,如是否需要手术、手术的时机、以及手术可能造成的并发症等均值得探讨。我科自1987年至1996年12月共收治了重型术后炎性肠梗阻48例,40例(83.3%)经非手术治疗痊愈;7例(14.6%)于症状消退后择期手术治疗并存症后治愈,1例2.1%死亡,临床非手术治疗时间为9~58天,平均27.6±10天,取得较满意的结果,为这种类型的肠梗阻治疗提供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脾脏切除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致病的相关因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4年1月外伤性脾脏切除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2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非手术治疗痊愈30例,随访1~3年,其中1例1年后因粘连性肠梗阻再次手术治疗,术后病人痊愈;手术治疗2例,其中1例术后因肠瘘引起严重感染而死亡,另1例术中行小肠造瘘,半年后再次手术后痊愈.结论 外伤性脾脏切除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发生与外伤时间、术中肠管暴露时间及有无合并其他脏器损伤有关,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但同时要与机械性肠梗阻相鉴别,以避免不必要的再次手术带来的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 讨论小肠梗阻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以减少术后感染.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2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54例小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54例小肠梗阻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术后感染率27.9%.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年龄(≥65岁)(OR 6.71,95% CI3.15 ~ 16.33)、术中肠管破裂(OR2.71,95%CI1.19~7.25)、延迟(≥72 h)手术(OR 11.33,95% CI 4.62 ~ 20.20)及手术时间(≥180 min)(OR 2.90,95%CI 1.26 ~9.83)是影响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术后感染是小肠梗阻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早期手术、术中轻柔操作防止肠管破裂可能是减少术后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Գ���������� 总被引:152,自引:0,他引:152
目的 总结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经验 ,提出诊断标准、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 73例炎性肠梗阻病人的治疗方法 ,包括禁食、胃肠减压、全肠外营养、糖皮质激素和生长抑素的应用。结果 73例病人中治愈 72例 ,平均治愈时间为 (2 6 4± 11 6 )天 ,1例病人治愈后 18个月因机械性肠梗阻再次手术治愈 ,其余病人未再进行手术治疗 ,无复发者。结论 采用非手术疗法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效果满意 ,并发症少 ,安全。手术治疗并发症多 ,疗效差。 相似文献
16.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61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4例患者经保守治疗痊愈,平均住院时间10.2d。7例手术治疗后痊愈,其中4例因保守治疗时出现绞窄性肠梗阻而手术,3例保守治疗40d无效而手术。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以保守治疗为主,胃肠外营养及生长抑素的应用具有较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营养支持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营养支持及生长抑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价值及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 1 987年 1 2月~ 2 0 0 3年 1 2月间 1 1 7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人的营养支持、生长抑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情况及疗效。结果 1 1 7例中有 1 1 6例治愈 ,平均治疗时间 2 8.71± 1 2 .1 6d。全组病人无一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营养状况恶化。 1 0例早期肠内营养的病人中有 9例耐受良好。结论 非手术治疗方案是治疗炎性肠梗阻安全、有效的方法 ;营养支持、生长抑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于控制症状、改善病程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Գ�����81��������� 总被引:99,自引:0,他引:99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 分析81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结果 81例均经胃肠减压,应用生长抑素,肠外营养等支持疗法,平均治愈时间为14.5d,无一例再手术。结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生5 ̄7d,可表现为典型的肠梗阻体征,多由小肠无菌性炎症致广泛肠粘连引起,多数病例采用保守疗法可治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