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多种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是引起β-内酰胺抗生素失活的主要原因。克服这种作用的手段有两个:(1)使用对β-内酰胺酶氢解作用稳定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2)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具有使β-内酰胺酶失活的酶抑制剂联合用药。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舒巴坦和他唑巴坦已成功应用于临床。自从Woodward报道了青霉烯核的化学和生物特性以来,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第四代注射用头孢菌素头孢匹罗对8株包括质粒介导与染色体介导产酶菌株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并与其它4种头孢菌素进行比较.方法采用超声波破碎法提取细菌β-内酰胺酶,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酶对抗生素的水解率.结果头孢匹罗对各产酶菌株β-内酰胺酶的相对水解率<5%,尤其对质粒介导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TEM-3、SHV-4及染色体介导Ⅰ型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头孢噻肟及其他头孢菌素.结论头孢匹罗对β-内酰胺酶具有高度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一直在抗菌药物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但细菌对这类抗生素耐药性日益发展,严重影响其疗效。研究表明,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中,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是最重要的机制。临床上分离的耐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大多数菌株(90%以上)产生β-内酰胺酶,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4.
庄愉 《医学信息》2005,(1):20-20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和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联合应用是目前临床比较成功的一种对抗特殊耐药机制的方法。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加是一个全球性的严峻问题,因此药物直接靶向作用和逆转耐药机制显得十分重要。β-内酰胺酶水解β-内酰胺环中的酰胺键,并且阻止活性药物与靶部位青霉素结合蛋白(PBP)的结合。许多革兰氏阴性菌、葡萄球菌、厌氧菌甚至分枝杆菌都可以产生β-内酰胺酶,  相似文献   

5.
肠杆菌科细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研究   总被引:72,自引:4,他引:68  
目的 调查我院院内肠杆菌科细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菌株的发生率以及ESBL的表型和基因型。方法 对1999年2月-5月临床分离的162株肠杆菌科细菌,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规定的ESBL表型筛选和确证试验确定ESBL的发生率;等电聚集电泳,抑制试验,接合试验确定ESBL菌株中酶的表型;质粒的提取,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TEM-、SHV-、CTX-M-3特异引物的PCR和测序确定ESBL的基因型。结果 11.4%(5/44)的大肠杆菌、39.5%(17/43)的肺炎克雷伯菌、6.0%(3/50)的阴沟肠杆菌和8.0%(2/25)的弗劳地枸橼酸菌产ESBL。对于这27株菌,头孢噻肟的MIC明显高于头孢他啶,除1株阴沟肠杆菌外,其它26株菌对亚胺培南敏感,大多数菌株产2-6种酶,70.3%(19/27)的菌株产生CTX-M-3型的ESBL(等电点为8.6)。这种酶能被克拉维酸抑制,其编码的耐药性能够转移至敏感株,并且对头孢噻肟的耐药高于头孢他啶,对小部分菌株用PF-GE分型发现存在多个克隆。结论 产ESBL的肠杆菌科在院内较普遍;CTX-M-3型的ESBL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6.
在非典型β-内酰胺抗生素中,青霉烯类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包括对β-内酰胺酶产生菌。青霉烯类抗生素首次由哈佛大学名化学家R.B.Woodward基于青霉素与头孢菌素融合的概念,向青霉素骨架中引入双键,以增大β-内酰胺反应性,从而提高抗菌活性的设想而设计合成的。与现在广泛研究的碳青霉烯抗生素比。青霉烯化合物也具有广泛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运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调查广州地区产SHV型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各种亚型的流行分布情况,试图建立一种方便快捷的分子诊断及其流行病学监测的新方法.方法 对73份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肺炎克雷伯菌进行SHV质粒基因扩增,分别采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和测序法对扩增产物进行分析,以明确基因类型,并建立各个已知SHV基因亚型的特征性DHPLC图谱库.结果 73株产ESBL的肺炎克雷伯菌中68株确定为SHV基因型,其中62株为已知基因型,分别为SHV-1225株,SHV-1a 14株,SHV-17株,SHV-2a 8株,SHV-28 5株,SHV-2 2株,SHV-26和SHV-33各1株;6株为新的SHV基因型,其中5株获得命名;非SHV型菌株5株,分别为LEN-4型1株,OKP型4株.经过DHPLC分析,全部样本均表现为异常的洗脱峰,各种亚型的异常洗脱峰的形态迥异,其敏感性达100%(68/68),特异性为93.2%(68/73).SHV型质粒基因的突变集中在nt92、nt324~nt402及nt703~nt786这3个区段.结论 SHV-12是广州地区产SHV型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主要的基因亚型,高比例基因变异的检出预示本地区即将或已经面临肺炎克雷伯菌新耐药机制的抵抗和流行,因此必须加强对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监测,及时调整抗菌策略;DHPLC可作为一种快速敏感的筛查方法用于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监测.  相似文献   

8.
碳青霉烯(Carbapenem)类抗生素是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类全新结构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因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并对β-内酰胺酶稳定。十分引人注目。其结构特点是,青霉烷母核1位的硫被碳取代,而且在2位具有双键。此种结构复合了青霉素的五元环和头孢菌素的共轭双键活化β-内酰胺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extended spectrum β-lactamases-producing Enterobacter)已成为临床常见的耐药菌之一,在产科领域中引起了广泛关注。本研究旨在调查某院产科2019~2022年间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β-lactamase, ESBLs)肠杆菌的分布情况,并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某院产科2019~2022年间的临床样本数据,包括血液、尿液和分泌物等。通过常规细菌培养和鉴定方法,筛选出产ESBLs肠杆菌的菌株。采用梅里埃VITEK MS质谱仪及梅里埃VITEK 2 COMPACT仪器进行菌株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评估耐药性。结果 产科共筛选出152株产ESBLs肠杆菌菌株。这些菌株主要来源于产科患者的胎盘子母面以及伤口分泌物等样本。其中以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为主,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次之。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59.9%的菌株对头孢菌素类药物显示耐药性,35.5%对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联合药物耐药,但是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仅为0.01%;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中,73.4%...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临床耐药株与经头孢他啶诱导形成的耐药株(诱导耐药株)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基因在阴沟肠杆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取临床分离的对头孢他啶敏感的10株阴沟肠杆菌,应用不同浓度梯度头孢他啶[1/2×最小抑菌浓度(MIC)、1× MIC、2×MIC、4×MIC并呈倍数到128 mg/L]逐级诱导并使其成为耐药株.分别培养诱导耐药株及临床敏感株、临床耐药株各10株,并提取其DNA.采用PCR检测诱导耐药株及临床敏感株、临床耐药株CTX-M型ESBL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成功诱导出对头孢他啶耐药的阴沟肠杆菌形成诱导耐药株.PCR结果显示在10株诱导耐药株中,有5株表达CTX-M型ESBL基因,可见约900 bp的条带形成;在10株临床耐药株中,则有4株可见约900 bp的条带形成;在10株临床敏感株中则未见此条带形成.结论 头孢他啶可以诱导CTX-M型ESBL基因的表达,临床头孢他啶的不合理使用可能是诱导其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临床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所产L1型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进行原核表迭,并检测多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重组L1酶的稳定性。方法:PER扩增L1酶的编码基因,将其亚克隆入pUCm—T载体,测序后将L1基因克隆至表达栽体pET-41a(+)后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表达,分光光度计测定多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L1型金属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结果:本实验中的L1酶与国外同类酶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2.44%。重组L1酶水解青霉素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能力接近,氨曲南及头孢他啶对L1酶高度稳定。结论:对L1型金属B内酰胺酶的克隆测序及成功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该酶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奠定了基础。抗生素对L1酶的稳定性研究为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多种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是引起β-内酰胺抗生素失活的主要原因。克服这种作用的手段有两个:(1)使用对β-内酰胺酶氢解作用稳定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2)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具有使β-内酰胺酶失活的酶抑制剂联合用药。克拉维酸,舒巴坦和他唑巴坦已成功应用于临床。克拉维酸较低浓度可抑制质粒介导的TEM,OXA,PSE酶和金葡菌产生的青霉素酶(ClassⅢ),但对头胞菌素酶(ClassⅠ)无效;舒巴坦抑酶谱与克拉维酸相似,活性则稍差;他唑巴坦的抑酶谱及活性与克拉维酸接进,且更稳定,但同样对头孢菌素酶(ClassⅠ)仅有中等活性。  相似文献   

13.
AmpC酶是染色体介导的β内酰胺酶[2],属于分子分类的C类和功能分类法的I组酶,常见于肠杆菌属、枸橼酸菌属、沙雷菌属等。随着三代头孢菌素的大量使用,可使原来产生诱导型AmpC酶的肠杆菌属等发生去阻遏作用,使细菌产生大量AmpC酶[3]。去阻遏持续高产AmpC酶是阴沟肠杆菌对多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4],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严重的问题,因此快速检测持续高产AmpC酶,分析阴沟肠杆菌AmpC酶的发生率,能协助临床抗感染治疗合理用药。1材料与方法1.1菌株来源2002年7月~2005年7月我院各类标本中分离出的116株阴沟肠杆菌(排除同一病人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美罗培南等18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产酶株的抗菌作用及β-内酰胺酶稳定性。方法 以琼脂二倍稀释法进行体外抗菌实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比较β-内酰胺酶对抗生素的相对水解率,结果 AMOX/SBT2:1联合对质粒介导的标准产酶株作用优于各单药;对产TEM型β-内酰胺酶菌株的抗菌活性强于产SHV型酶菌株;且强于AMP/SBT2:1,与PIP/TAZ8:1相近,第三代头孢菌素对产ESBLs菌株作用明显减弱甚至不敏感,AMOX/SBT等合剂则对产ESBLs菌株有较强抗菌活性,但对产染色体介导的D31、K1等菌株MIC值降低不明显,MRP、IMP对酶高度稳定。结论 将碳烯青霉素美罗培南或AMOX/SBT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酶抑制剂合剂用于产ESBLs菌株感染的治疗,可能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美罗培南等18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产酶株的抗菌作用及β-内酰胺酶稳定性.方法以琼脂二倍稀释法进行体外抗菌实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比较β-内酰胺酶对抗生素的相对水解率.结果 AMOX/SBT 2:1联合对质粒介导的标准产酶株作用优于各单药;对产TEM型β-内酰胺酶菌株的抗菌活性强于产SHV型酶菌株;且强于AMP/SBT 2:1,与PIP/TAZ 8:1相近.第三代头孢菌素对产ESBLs菌株作用明显减弱甚至不敏感,AMOX/SBT等合剂则对产ESBLs菌株有较强抗菌活性,但对产染色体介导的D31、K1等菌株MIC值降低不明显.MRP、IMP对酶高度稳定.结论将碳烯青霉素美罗培南或AMOX/SBT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酶抑制剂合剂用于产ESBLs菌株感染的治疗,可能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浙江省杭州和湖州自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中β内酰胺酶(β-lactamases,BLA)基因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inoglycoside-modifying enzymes,AMEs)基因存在状况.方法在2000年7月~2004年2月间从省立同德医院和解放军第98医院各分离20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其对1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BLA基因(TEM和SHV)及AMEs基因[aac(3)-Ⅰ、aac(3)- Ⅱ、aac(6′)-Ⅰ和ant(3″)-Ⅰ]类型.结果两地分离株多重耐药严重,但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均无耐药.杭州分离株中TEM、SHV、aac(3)-Ⅰ、aac(3)- Ⅱ、aac(6′)-Ⅰ和ant(3″)-Ⅰ基因阳性率分别为45.0%、0.0%、55.0%、15.0%、35.0%和60.0%,湖州分离株分别为100.0%、30.0%、50.0%、10.0%、55.0%和65.0%.序列分析确认为TEM-1亚型广谱BLA和SHV-12亚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其中98医院HZ40株的TEM-1序列及HZO2株的SHV-12序列均已登录GenBank(GenBank注册号分别为:AY263331和AY259163).结论浙江湖州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中TEM、SHV基因阳性率均高于杭州分离株(Ρ分别<0.01和<0.05),但4种AMEs基因阳性率差别不大(Ρ均>0.05).在鲍曼不动杆菌中发现SHV-12 及TEM-1基因分别为国际及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7.
肠杆菌科细菌是临床感染,尤其是医院内感染的常见致病菌,产生β-内酰胺酶是其耐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主要机制。近十余年该科细菌中不同种属、特别是克雷伯菌属,大肠埃希菌产生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能水解第三代头孢菌素及氨曲南,且常为多重耐药株,已引起临床注意。 根据ESBLs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稳定性分为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敏感的ESBL和对其耐药的IRESB两大类,根据其衍生来源分为TEM、SHV型及非TEM、SHV型,ESBLs酶蛋白表型已近70种,几乎都由耐药质粒介导,耐药性极易传播。通过NCCLs推  相似文献   

18.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药理学特性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由青霉素结构改造而成的一类新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索,问世于20世纪80年代。其结构与青霉素类的青霉环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噻唑环上的硫原子为碳所替代,且C2与C3之间存在不饱和双键;另外,其6位羟乙基侧链为反式构象。研究证明,正是这个构型特殊的基团,使该类化合物与通常青霉烯的顺式构象显著不同,具有超广谱的、极强的抗菌活性,以及对β-内酰胺酶高度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β 内酰胺酶是细菌 ,尤其是革兰阴性菌对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重要介质。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开发及应用 ,一些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新 β 内酰胺酶不断被发现 ,超广谱酶就是其中之一 ,熟悉或了解其特点 ,对指导治疗相应耐药菌株临床感染、研究耐药菌株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规律、探讨分子耐药机制及研发新抗菌药物都有重要意义。1 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 (Extended Spectrum β Lactam ses,ESBL) 是革兰阴性菌耐药的重要介质 ,以肠杆菌科中的克雷伯菌属及大肠埃希菌产生最为多见 ,也见于变形杆菌属、普罗菲登菌属、肠杆菌属细菌。该类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儿童分离株的耐药特点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0年7月-2011年6月从儿童标本中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12株,所有菌株为非重复菌株,菌种鉴定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改良的Hodge试验筛选产碳青霉烯酶阳性菌株,采用PCR法检测KPC、IMP、bla(s)、VIM、SPM和整合酶基因,测序确定基因型.对菌株进行质粒结合试验、质粒消除试验检测质粒的转移性.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耐药菌株的同源性.结果 12株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的敏感率分别为8.3%、41.7%、58.3%、8.3%、8.3%、33.3%;12株菌均携带有KPC-2基因,且同时携带有TEM-1和SHV型β-内酰胺酶基因,其中SHV-11-like和SHV-1 2-like各6株;11株携带CTX-M型基因,其中4株为CTX-M-14-like基因,6株CTX-M-15-like基因;2株携带有OXA-10型基因,1株携带有PER-1基因.未检出NDM-1、GIM、SPM、SIM、VIM型碳青霉烯酶基因.12株均为Ⅰ类整合酶基因(int1)阳性.2株通过接合试验把质粒传递给受体菌EC600.所有接合子blaTEM-1基因阳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基因阳性及对亚胺培南、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和头孢噻肟耐药,接合子ESBL基因型与供菌一致.2株菌经质粒消除后对亚胺培南的MIC值均有较大程度降低,消除后KPC-2基因扩增为阴性.12株KPC-2基因阳性菌株经PFGE分成5个基因型,主要为B型和C型.结论 KPC-2型碳青霉烯酶基因已经在儿童肺炎克雷伯菌中播散,常伴随携带多种类型的ESBL基因和Ⅰ类整合酶基因,部分耐药基因可通过质粒播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