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中医寒热辨证治疗膜样痛经43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样痛经属中医痛经范畴,经期子宫内膜呈整块脱落,引起严重的经行腹痛,并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本病多发于未生育的年轻女性,常给患者生活学习造成影响。近几年笔者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把握寒热为主,辨证治疗43例膜样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1984~1990年中西药治疗痛经患者400例,分二组经临床观察中药组收效满意,报告如下。资料:痛经就诊病人随机分二组:西医组:盆腔炎52例,宫口狭窄31例,子宫小17例,后倾后屈47例,内膜异位15例,肌瘤27例,膜样月经3例,贫血8例。中医组:病例辨证分型:寒邪凝滞型87例,气滞血瘀型62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分期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2月~2012年9月,采用中医辨证分期治疗原发性痛经患者81例。年龄16~25岁,中位数19岁。病程2个月~3年,中位数1年。临床表现为经期或经行前后下腹部疼痛、坠胀,部分患者伴头痛、恶心、呕吐或腹泻。妇科检查无阳性体征发现,部分患者下腹部轻微压痛。轻度痛经给予血府逐瘀汤口服,中度痛经给予四物汤口服,重度痛经给予桃红四物汤口服。治疗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治疗结束后随访观察并评价疗效。结果:本组8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9个月,中位数6个月。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痛经的疗效评定标准评价疗效,本组治愈73例,好转8例。结论:采用中医辨证分期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可靠,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膈下逐瘀汤加味治疗膜样痛经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膈下逐瘀汤加味与消炎痛治疗膜样痛经的疗效.方法: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口服中药膈下逐瘀汤加味与消炎痛.结果:膈下逐瘀汤加味治疗膜样痛经60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56例,总有效率42.85%,2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膈下逐瘀汤加味治疗膜样痛经的疗效显著优于消炎痛,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脱膜散加味治疗膜样痛经30例溧水县石湫中心卫生院(211222)徐敦玉关键词膜样痛经脱膜散膜样痛经是痛经的重症。以经行腹痛剧烈,甚至发生痛厥,直到子宫内膜呈大块腐肉样物随经血排出后疼痛始缓而得名。多见于未婚或未孕妇女。笔者应用脱膜散加味治疗本病30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艾灸子宫穴、三阴交穴辨证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10月本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收治的原发性痛经患者42例,对患者实施艾灸子宫穴、三阴交穴辨证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愈19例,显效20例,有效3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艾灸辨证治疗原发性痛经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活血化瘀剂口服加温经活血化瘀剂敷脐治疗膜样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活血化瘀药物内服加敷脐治疗60例,与仅内服活血化瘀剂的对照组56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中药口服加敷脐治疗膜样痛经疗效显著,优于仅口服中药。  相似文献   

8.
膜样痛经是以排出膜样物为特征的痛经,多见于少女及未生育女性。笔者近年来以裘笑梅老师经验方活血祛瘀化症汤为主治疗膜样痛经35例,疗效尚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痛经的疗效。方法:96例痛经患者分为气滞血瘀型、寒湿凝滞型、气血虚弱型辨证治疗观察。结果:总有效率95.83%。结论:治疗本病依据不同证候进行传统的辨证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调经灭痛系列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华  白洪文  常虹  吴秀芝  孙国 《河北中医》2000,22(2):99-100
观察调节有系列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原发性痛经患者治疗组150例,采用高经灭痛系列胶囊分期辨证施治;对照组50例,服月月舒冲剂,每交10g,每日2次,经前1周开始服,至经期3日末停服。  相似文献   

11.
辨证治疗痛经9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艳锦 《陕西中医》2008,29(7):779-780
目的:观察辨证治疗痛经的疗效。方法:将98例痛经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血虚弱,肝肾亏损、血热瘀滞等5型。分别采用桃红四物汤、吴茱萸汤、温经汤、调肝汤、芩连四物汤进行治疗。结果:总有效率100%,提示:辨证治疗痛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温肾化膜汤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阳虚寒凝型膜样痛经的效果。方法治疗组运用温肾化膜汤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优思明)治疗阳虚寒凝型膜样痛经46例,对照组以单用温肾化膜汤治疗32例,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32例(70%),好转8例(17%),总有效率87%;对照组治愈16例(50%),好转5例(16%),总有效率66%。2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治疗组痛经在1个月内完全消失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膜样痛经见效快,治愈率高,可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痛经散是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的经验方。由当归、川芎、白芍、香附、蒲黄、丹参、桃仁、五灵脂、九香虫组成.笔者以该方去九香虫,加乌药和肉桂,治疗痛经病30例,取得了颇为满意的疗效。一般资料:30例中年龄最小者14岁,最大者47岁。室女20人,已婚妇女10人,原发性痛经13例,余为继发性。西医确诊为膜样痛经者5例,子宫发育不良者3例,子宫过于后倾者2例,盆腔炎者8例,其余12例西医未确诊。中医辨证属气滞血淤者18例,寒湿凝滞者12例。治疗方法:按以下比例备药:当归7克,川芎  相似文献   

14.
活血化瘀治疗膜样痛经38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痛经为妇科常见病,膜样痛经是现代医学的名称,其临床特点为:经行第1~2天小腹疼痛难忍,经量较多有烂肉样血块,同时可伴面色苍白,冷汗淋漓,手足厥冷,泛恶呕吐,甚则出现虚脱。笔者在临床中,以活血化瘀法治疗膜样痛经38例,收到满意的效果,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  患者38例,均来源于我院妇科门诊。年龄20岁以下18例,21~30岁18例,31~45岁2例;病程2~30天12例,31~60天20例,61天以上6例。38例患者均为原发性痛经,经妇科及B超检查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炎症、子宫肌瘤及生殖器异常等器质性病变。2 治疗方法  药物组成:当归15g,三棱、莪术、…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膜样性痛经的病因病机和辨证治疗。认为瘀是产生膜样性痛经一系列症状及体征的主要原因,它既是病理产物,又是病理因素,其病机最终演变至瘀。膜样性痛经应该从肾虚、脾虚和肝郁三方面进行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16.
妇女在行经前后,或正值行经期间,小腹及腰部疼痛,甚至剧痛,还常伴有面色苍白,头面冷汗淋漓,手足厥冷,泛恶呕吐等证,并随着月经周期发作,称为“痛经”,亦称“经行腹痛”。本病可发生于子宫发育不良、或子宫过于前屈和后倾、子宫颈管狭窄、或子宫内膜呈片状排出(膜样痛经)、或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民间有许多食疗方治疗痛经,效果颇佳,但如缺乏辨证施用,带有盲目性,疗效就会欠佳。现就辨证食疗治疗痛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活血化瘀法治疗膜样痛经3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传芝 《山西中医》2000,16(2):22-23
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膜样痛经 32例。结果 :治愈 15例 ,好转 13例 ,无效 4例 ,总有效率为 87.5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护治疗痛经周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痛经周期患者共146例,在患者接受为期5~7个月中医辩证护理过程中,观察患者不同周期的痛经治疗效果。结果:痛经周期患者146例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疗之后,痊愈患者84例(57.5%),好转58例(39.7%),无效4例(2.8%),总有效率为97.2%,其中原发性痛经96例(65.7%),继发性痛经27例(18.5%),伴有不孕症13例(8.9%),B超检测显示有子宫内膜增生过长7例(4.7%),子宫内膜异位症3例(2.1%)。结论:临床上在治疗女性不同的痛经周期时,可以采用中医辨证用药的护理方法,提高患者依从性。能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提高预后质量,获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蒙医药辨证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痛经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蒙药苏格木乐-7、乌乐吉-18、其其日嘎那-17、壮西-11、苏木-7汤、格喜古纳-6、萨日冲阿、那仁满都拉等辨证治疗。结果:痊愈61例,占59.80%;显效28例,占27.45%;有效11例,占10.78%;无效2例,占1.96%;总有效率98.04%。结论:用蒙医药辨证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确切,能有效缓解患者痛经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热敏化灸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热敏化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热敏化灸治疗组(33例)和辨证穴位灸对照组(32例),采用国际公认的评分标准进行观察,对两组病人在治疗前后进行计分以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总积分值有极显著差异(P<0.01),热敏化灸组显愈率明显高于辨证穴位灸组(P<0.01)。结论:热敏化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明显优于辨证穴位灸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