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崔传英  郭淑梅 《护理研究》2005,19(9):1836-1837
[目的]寻求一种有利于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方法,解决管饲喂养的不足。[方法]观察组采用经口喂养法,对照组应用管饲方法,观察两组患儿胃肠功能、并发症发生及体重增长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发生腹胀、呕吐者明显减少(P〈0.05),黄疸持续时间、吸吮动作出现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但两组体重增长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口喂养法经济方便,并且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方式与体重增长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方式与体重增长关系。方法选择 98例早产儿 ,分成三组 ,一组采用静脉内营养 ,其余两组在消化道喂养同等条件下 ,对其中一组采取头高脚低 (成 2 0°角 )斜坡位。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体重增长有明显差异 (P <0 .0 5) ;消化道喂养组与静脉内营养组比较体重增长无明显差异 (P >0 .0 5)。结论通过对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方式的改进 ,配合全面的综合护理 ,可防止生理性体重下降和维持正常体重的增长。  相似文献   

3.
简易喂养法在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通过简易喂养法在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的应用 ,以期探讨一种新的喂养方法 ,既能避免静脉营养的高昂费用及经鼻、经口胃管喂养的某些弊端 (如影响患儿肺功能等 ) ,又能有利于患儿胃肠功能恢复及生长发育。方法设简易喂养法组为观察组 ,同期应用其它方法组为对照组 ,观察两组患儿肠鸣音正常与否 ,有无腹胀发生 ,胎便排出情况 ,黄疸持续时间及体重增长 (从出生第 7天开始到出院平均每日增长克数 )情况。结果肠鸣音正常、未发生腹胀者观察组 2 6例 ,占 86 7% ,对照组 2 6例 ,占 74 2 %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胎便排尽时间观察组平均 7 4 7天 ,对照组平均 7 1 4天 ,黄疸持续时间观察组平均 9 5 3天 ,对照组平均 1 3 91天 ;体重增长观察组平均每天 1 1 78g ,对照组平均每天 9 1 5 g ;平均住院时间观察组 1 4 5天 ,对照组 1 8 2 6天。结论简易喂养法对早产儿及部分低出生体重儿较静脉营养费用低 ,较经鼻、经口胃管喂养经济方便 ,效果好 ,且能促进患儿胃肠功能恢复及生长发育 ,减少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 ,缩短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4.
笔者对2001年1月至2002年6月入住本科的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合理喂养,具体包括喂养开始时间、喂奶量和间隔时间、喂奶方法及奶品选择等,最终患儿的痊愈率达91.25%,创历年来治愈率之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对低出生体重儿喂养耐受性的治疗效果。方法 48例低出生体重儿采用在静脉营养基础上加早期微量喂养(早期微量喂养组),于出生后6~12h开奶,按微量喂养从0.5~4.0ml·kg-1·d-1开始;常规喂养组44例采用在静脉营养基础上,于生后48~72h或病情稳定后开奶,奶量从10~20ml·kg-1·d-1开始,并对2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早期微量喂养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喂养组(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能刺激胃肠道的生长发育并促进胃肠功能成熟,减少可能发生的喂养问题,改变单一静脉营养的依赖性,较快地达到全胃肠道喂养。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早产儿配方奶粉对胎龄≤34W和(或)低出生体重儿(体重≤2 000g)的住院早产儿早期体重的影响。方法 53例早产儿入选观察组,全部使用早产儿配方奶粉,参照《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推荐的喂养方法及加奶速度进行喂养,观察出生体重恢复天数及体重增长的速度。对照组分别为全国新生儿生长发育科研协作组在12城市的调查结果及王素娟等《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和足月儿配方奶粉对住院早产儿生长发育影响的多中心对照研究》。结果观察组早产儿体重恢复天数为(9.64±3.98)d,早产儿体重增长速度为(16.04±3.85)g/(kg.d),与对照组比较均P<0.05。说明使用早产儿配方奶粉,早产儿体重能够达到理想目标。结论因疾病住入NICU的早产儿,早期及时合理补充水份,维持内环境的稳定是缩短恢复出生体重时间的关键。肠内营养的及时正确的提供和肠外营养的有效补充,是早产儿出生后实现早期追赶生长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体质量〈2500g的早产儿,这种患儿吸吮能力和吞咽能力较差,常需用滴管喂养,传统使用的滴管每次滴入剂量不易控制,易致呛咳,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用一次性注射器制作滴管,用于低出生体重儿,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滴服喂养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2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胃管喂养,观察组采用滴服喂养,比较两组喂养效果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喂养效果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合理的滴服喂养适用于有吞咽功能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能够满足其生长发育所需能量,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胃肠喂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其亮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8):1984-1985
要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w eight infant,V LBW I)的存活率和促使其正常生长发育,改善胃肠功能和提供良好的营养条件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为此,V LB W I早期胃肠道喂养问题已受到人们的特别关注。1喂养物选择1.1早产儿母乳及母乳强化剂母乳有利于改善V LB W I的免疫?..  相似文献   

10.
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体重不足2500g的婴儿,本文通过对我院1995年1月-12月出生的116例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分析,表明其发生率与孕周、孕母年龄、健康状况、胎次有关,并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产低出生体质儿胃肠内合理喂养的方式。方法将265例早产低出生体质儿随机分为3组,实行胃肠内喂养(经口胃管喂养)A组:89例,应用温开水、5%葡萄糖水和1:1早产儿配方奶各喂养3次,每次间隔3h;B组:89例,应用温开水、5%葡萄糖水和1:1早产儿配方奶各喂养6次,每次间隔3h;C组:87例,应用温开水、5%葡萄糖水和1:1早产儿配方奶各喂养1d,每次间隔3h。观察出生至出院每组低出生体质儿每天腹胀、呕吐、胃出血、胃潴留情况及胎便排尽时间、黄疸持续时间、吸吮动作出现时间、体质增长情况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3组低出生体质儿喂养期间腹胀、呕吐、胃出血和胃潴留情况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B组和C组相比,A组低出生体质儿腹胀、呕吐、胃出血及胃潴留发生率较低(均P<0.01);3种喂养方式低出生体质儿胎粪排尽时间、黄疸持续时间、吸吮动作出现时间、体质增长及住院时间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B组和C组相比,A组低出生体质儿胎粪排尽时间、黄疸持续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较短(均P<0.001),吸吮动作出现时间较早(P<0.001),出生后至出院体质增长速度较快(P<0.001)。结论应用温开水、5%葡萄糖水和1:1早产儿配方奶各喂养3次,每次间隔3h的喂养方式,降低早产低出生体质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促进生长发育,其是早产低出生体质儿胃肠内合理的喂养方式。  相似文献   

12.
早产低体重儿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保暖、喂养、并发症的预防方面,综述了早产低体重儿的护理进展,强调新生儿游泳及给予抚触对早产低体重儿生长发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定位方法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效果的影响.方法 根据PICC置管尖端定位方法的不同,将89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分为观察组41例,采用超声检查辅助定位;对照组48例,采用床边X线摄影辅助定位.对比分析2组患儿置管一次成功率、导管异位、再次置管及操作时间上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儿置管一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导管定位的操作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VLBW患儿PICC置管后采用超声定位导管尖端位置可提高置管成功率,同时可优化操作流程,缩短导管定位操作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母乳库捐乳喂养对低体重早产儿喂养效果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监护室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00例低体重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早产儿配方乳喂养,观察组给予母乳库捐乳喂养,比较两组生长指标、达全肠道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出院体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早产儿生长指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达全肠道喂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母乳不足的低体重早产儿以母乳库捐乳喂养可缩短全肠道喂养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间歇持续微量喂养在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VLBMI)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4例VLBMI患儿采用随机字母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在出生24 h后行临床常规胃管喂养,观察组在出生24 h内行间歇持续微量喂养,对比2组患儿不耐受情况、体质量变化情况、达到完全肠道喂养所需时间、吸吮吞咽功能建立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7.14%,低于对照组的30.95%(P0.05);观察组患儿每日体质量增长量、达到完全肠道喂养所需时间、吸吮吞咽功能建立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VLBMI患儿的临床治疗护理过程中实施早期间歇持续微量喂养,可有效改善患儿不耐受情况,促进体质量增长和肠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极低出生体重儿持续与间断鼻饲喂养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护理研究》2005,19(9):1834-1835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发展性照顾对极低出生体重患儿体重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极低出生体重患儿,按入院次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发展性照顾。比较两组患儿在入院时、入院后7d和15d体重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在入院后7d和15d,其体重增长优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发展性照顾可提高极低出生体重患儿体重增长,从而增强患儿的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微量胃肠喂养最佳间隔时间,提高喂养的耐受性。方法将7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3组,以1 m l为起始剂量,A组23例间隔6 h、B组23例间隔4 h、C组24例间隔2 h喂养1次,逐渐增加奶量至150~1601 ml/(kg·d ),达到全胃肠喂养。结果 A、B、C 三组婴儿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喂养不耐受发生的次数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5),尤其是A组与C组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肠外营养天数、住院天数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以1 ml、间隔6 h启动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内营养,能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降低并发症,是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较理想的喂养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6年10月于妇产科出生的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行延续性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儿3、6、9、12月龄时体格发育及神经发育情况。 结果 随着月龄增加,2组患儿的身长、体质量、头围均有所增加,观察组患儿身长较对照组增加;而2组体质量、头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月龄增加,2组患儿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性、语言、社交及发育商呈现递增趋势,观察组患儿神经发育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 结论 延续性护理干预可促进极低体质量早产儿的体格发育和神经发育,有助于改善其远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