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青海地区肝炎肝硬变的临床特征,提高诊断治疗水平,现将我院1990年以来确诊的128例肝炎肝硬变患者进行统计分析。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根据临床表现、结合病史及实验室检查、食道吞钡检查、B超检查,认断为肝炎肝硬变患者128例,男85例,女43例,男女之比为2:1。年龄19~73岁,平均43.1±12.5岁。确诊前有明确肝炎病史者92例(71.9%),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持续阳性者11例(8.5%),25例既往无明确肝炎病史。由乙型肝炎引起者88例(68.8%),从确诊肝炎到发展为肝硬变<10年者70例(76.0%),从确诊肝硬变到死亡  相似文献   

2.
15例庚型肝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15例(男性8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44.53岁)庚型肝炎患者临床情况。临床分析表明,庚型肝炎临床可表现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慢性重型肝炎及肝硬变。15例中4例有输血史,2例有手术史。临床分析提示。庚型肝炎在我国不少见;且可能是除HBV、HCV外引起慢性肝炎的又一重要病毒。  相似文献   

3.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488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迄今国际上尚无慢性重型肝炎命名,我国慢性重型肝炎的存在与否及其归属曾是一个争论性问题,曾有一段时间取消其分型。国内有学者提议将活动性肝硬变引起的重型肝炎划归为失代偿性肝硬变范畴。为了进一步说明慢性重型肝炎分型存在的必要性,以及说明由慢性肝炎和肝硬变引起的慢性重型肝炎的异同,活动性肝硬变引起的重型肝炎是否应划归为失代偿性肝硬变范畴,特将我院1997/1999年收治的488例慢性乙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4.
1 临床资料 1986~1998年间收住院肝炎后肝硬变患者1080例,在院内死亡者158例。其中男性124例,女性34例,年龄10~74岁,平均50.5岁。诊断符合1995年5月北京会议诊断标准,其中活动性肝硬变118例,静止性肝硬变40例。患者的肝炎病史1~31年,肝炎后肝硬变病史最长20年,最短半年。2 结果2.1 158例肝炎后肝硬变患者出现并发症情况 出现肝昏迷126例次,腹腔感染62例次,消化道出血66例次,肝肾综合征58例次,肺部感染14例次。  相似文献   

5.
1 一般资料 40例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最小者26岁,最大者65岁,平均年龄46岁,第1次出现腹水26例,第2次出现腹水12例,第3次出现腹水2例。病程最短者1个月,最长者3年,肝炎后肝硬变30例,血吸虫肝硬变40例,酒精性肝硬变4例,心源性肝硬变2例。 诊断标准:①既往有病毒性肝炎或血吸虫病史或嗜酒、营养不良史。②有食欲减退、腹胀、肝区不适。⑧有面色灰暗,肝掌,腹水征( ),肝脾肿大,腹壁静脉曲张。④腹部B超或肝CT诊断为肝硬变并腹水。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肝硬变的舌象及其变化规律的临床意义,我们对本院1983年~1990年收治的130例肝硬变患者的舌象变化进行了总结,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30例肝硬变患者经病理确诊的早期肝硬变12例,中期肝硬变10例,其余108例均根据病史、临床表现、肝功能、B超、同位素或CT等结果综合诊断。男112例,女18例,男女之比为5.6/1;年龄最小者29岁,最大者69岁,平均年龄46.5岁;其中肝炎后肝硬变71例,血吸虫肝硬变19例,肝炎并血  相似文献   

7.
417例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变和原发性肝癌病人的葡萄糖耐量试验表明,58.9%急性肝炎,69.4%慢性肝炎,72%肝硬变和72.7%原发性肝癌病人有异常的糖耐量曲线。其中49.3%急性肝炎为低反应型,41.5%慢性肝炎和60.6%肝硬变病人为高反应型。血清胰岛素测定表明,慢性肝炎组空腹胰岛素为0.143±0.056pmol/ml,肝硬变组0.203±0.076pmol/ml,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我们自1990年至1992年用自制寅辰肝复康(胶囊)治疗肝炎后肝硬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临床资料 全部治疗对象共108例,均有明显的肝炎病史和/或HBV—M阳性,B超检查有典型的肝硬变声象图改变;血液生化及酶学检查有血清白蛋白含量降低或谷丙转氨酶(SGPT)升高。部分患者有腹水、脾肿大、肝掌、蜘蛛痣、食道静脉曲张。  相似文献   

9.
黄疸误诊1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引起黄疸的疾病颇多,临床上容易误诊.本报告结合临床上遇到的11例误诊病例进行分析.本组男7例,女4例;年龄8月龄~58岁,平均32岁误诊时间5d~2a.1例下腔静脉阻塞征反复黄疽、双下肢水肿2a,误诊为肝硬变,经彩超及手术证实1例原发性肝癌AFP阴性,误诊为肝炎.1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其临床表现与胆汁性肝硬变相似,最后经ERCP诊断.2例胰头痛无腹痛而误诊为肝炎.2例胆管结石无右上腹痛及发热,误诊为肝炎1例鱼胆中毒忽视少尿,误诊为肝炎.2例药物性肝损困询问病史不仔细,误诊为肝炎.1例巨细胞包涵体病未联系间质性肺炎的同时存在,误诊为肝炎造成误诊的原因:询问病史不详细;对引起黄泣的某些疾病缺少认识;未进行相关的辅助检查;对黄疸的类型未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0.
茵栀黄注射液系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物制成的注射液,其主要成分包括黄芩甙、茵陈、栀子,因其有清热、解毒。利湿等功能,目前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急、慢性肝炎和重型肝炎,作为退黄的主要药品之一。由于个体差异及药品纯度等原因,临床上少数患者(约3%以下)在使用中有皮疹等过敏反应,也有极少数病人出现输液反应,上述不良反应经停药及抗过敏治疗后均可缓解。最近我们在治疗肝硬变病人过程中,出现1例特殊不良反应者,现报道如下。 患者男性,45岁,临床诊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重度)、肝炎肝硬变,既往无心血管疾病病史,治疗在降酶、退黄、对症等综合治疗基础上,同时应用茵栀黄,1周内患者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1周后在输茵栀黄过程中,患者逐渐出现胸骨  相似文献   

11.
笔者自1990年~1997年运用益气健脾、活血软肝法治疗肝硬变22例,现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22例中,男17例,女5例;年龄最小者21岁,最大者60岁,21~30岁4例,31~40岁12例,41~60岁6例,其中10例有腹水,8例有血吸虫病史,14例有肝炎病史,经肝功能检查ALT偏高12人。22例均蛋白倒置,经B超等检查均诊断为肝硬变。  相似文献   

12.
我院应用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治疗13例肝硬变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 资料与方法 一、病例选择 28例肝硬变患者均为肝炎肝硬变,其中1例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10余年。全部病例均经急诊胃镜证实并排除其它原因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诊断符合1995年5月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治疗组13例,男  相似文献   

13.
肝硬变是一种常见的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脏疾病。临床上早期可无症状,后期可出现肝功能减退、门脉高压和多系统受累的各种表现。现将我院1987~1997年收治的164例肝硬变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164例均为住院患者,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北京,1995年)肝硬变的诊断标准。男118例,女46例;年龄16~81岁,其中40~60岁102  相似文献   

14.
肝硬变患者30例的骨密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硬变为多种病因引起的肝脏不可逆性损害,可以对全身多系统、多脏器的血液动力学、内分泌、细胞代谢等造成影响。很多肝硬变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腰背或足跟痛,或有不同程度的抽搐。我们对30例肝硬变患者行骨密度测定,以研究肝硬变患者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结果表明,30例肝硬变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肝硬变患者30例为研究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21岁~49岁,平均41岁±6岁,其中肝炎后肝硬变29例,血吸虫性肝硬变1例,按Child分级:A级3例,B级25例,C级2例,所有患者均无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肿瘤及特殊服药史。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0岁~48岁。平均42岁±4岁,均体健。研究组及对照组女性均未绝经,均无长期应用  相似文献   

15.
我们应用善得定、垂体后叶素治疗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病人42例,对其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病例选择 1996年1月至1997年12月住院患者42例,年龄25~55岁,平均40.3岁。肝炎病史10~20年,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持续阳性。出血前食管钡餐或胃镜检查示不同程度的食管静脉曲张。根据1995年5月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确认为肝炎肝硬变,其中1例合并肝  相似文献   

16.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34例中男26例,女8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2.7。全部病例符合93年洛阳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肝硬变临床诊断标准。其中肝炎肝硬变30例,酒精性肝硬变4例,病史最长10年,最短半年。 1.2 病例排出标准 年龄15岁以下,66岁以上  相似文献   

17.
血清透明质酸(HA)及层粘连蛋白(LN)均与肝炎肝硬变的发生相关,为了进一步了解HA和LN与肝炎后肝硬变所致门静脉高压的确切关系,我们对458例肝硬变患者进行了对比观察,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458例肝炎肝硬变病人系本院1994年1月~1997年12月住院和门诊病人,符合1995年北京会议所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分型诊断标准。全部病人分为两组,门脉内径>1.4cm者为甲组,共193例,男148例,女45例;年龄28~63岁,平均43.5岁;门静脉内径≤1.4cm者为乙组,共265例,男202例,女63例,年龄23~65岁,平均40.8岁。 2 方法 HA及LN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试剂由上海海军医学研究所医学生物技术中心提供。门静脉测量:采用西门子公司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养阴活血化瘀汤治疗肝硬变的效果。方法:选择肝炎后肝硬变病人22例,所有病例均采用养阴活血化瘀方治疗,观察治疗前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治愈或基本治愈11例,占50%;好转8例,占36.4%;无效或中途停药3例占13.6%,总有效率为86.4%。结论:养阴活血化瘀汤具有改善肝硬变病人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有一定治疗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肝脏病血流图与肝硬变Child-Pugh肝功能分级间的关系,对512肝硬变患者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从1993年1月~1995年6月行肝血流图(RHG)检查的病人中选择能够明确Child-Pugh分级诊断的肝炎肝硬变(符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重型肝炎、肝炎肝硬变的肝外病理改变、发生机制及其与临床关系。方法:对130例重型肝炎、肝炎肝硬变死亡患者进行系统病理检查,并对重型肝炎及肝炎肝硬变两组的肝外病理改变及其与临床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的肝外病理改变的发生率分别为97.6%、94.1%,主要有脑、肺、心、肾、肾上腺及消化道等组织器官的出血、水肿、变性以及急慢性炎症等,其中脑水肿、心肌断裂、胆汁性肾病以及间质性肾炎等发生率,重型肝炎组明显高于肝炎肝硬变组(P<0.05~0.01);本组79.8%患者的死亡原因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