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Zhu Y  Li J  Lv Y  Jing G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32(5):677-680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对肝缺血再灌注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表达的影响,探讨肝缺血后处理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70%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进行3次循环的再灌注1 min-阻断1 min的缺血后处理,观察假手术(S)组、LY294002+假手术(LY+S)组、PD98059+假手术(PD+S)组、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后处理(IPO)组、LY294002+缺血后处理(LY+IPO)组和PD98059+IPO(PD+IPO)组的肝功能、细胞凋亡、Akt和ERK1/2磷酸化程度的变化。结果缺血后处理能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注造成的肝功能损害,增加Akt和ERK1/2的磷酸化程度,应用LY294002或PD98059后都可以取消IPO的作用。结论缺血后处理可能通过激活PI3K和ERK1/2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激活环磷酸鸟苷/蛋白激酶G(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protein kinase G,cGMP/PKG)信号通路的心肌保护作用是否与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1/2,ERK1/2)、磷酸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PI3K)蛋白激酶的激活有关。方法:将84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7组(n=12):假手术组;对照组;BNP组;BNP+LY294002组(LY294002为PI3K抑制剂);LY294002组;BNP+PD98059组(PD98059为ERK1/2抑制剂);PD98059组。除了假手术组只开胸不结扎冠状动脉外,其余6组均于结扎左回旋支45 min后恢复左回旋支血流,进行再灌注180 min。全程观察血流动力学及心电变化;实验终末,各组随机抽取6只兔子心脏做左室梗死面积测定,采用伊文思蓝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双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每组另外6只兔子心脏取梗死边缘区组织,Western blot方法测定P-Akt/Akt、P-ERK1/2/ ERK1/2的表达。结果:心率(heart rate,HR)和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MABP)在基线水平上无明显差异(P >0.05)。与基线水平相比,HR和MABP在缺血以及再灌注时期有明显下降(P<0.05),而在再灌注时期维持较稳定的水平。各组之间HR、MA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相比,BNP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减少(P<0.003 125)。与BNP组比较,BNP+LY294002组、LY294002组、BNP+PD98059组及PD98059组心律失常明显增加(P<0.003 125),BNP+LY294002组和LY294002组,BNP+PD98059组和PD98059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03 125);假手术组无心肌梗死。与对照组比较,BNP组心肌梗死范围明显减少(P <0.05)。与BNP组比较,BNP+LY294002组、LY294002组、BNP+PD98059组及PD98059组梗死面积明显增加(P<0.05)。BNP+LY294002组和LY294002组,BNP+PD98059组和PD98059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BNP组Akt、ERK1/2的磷酸化水平明显增加(P <0.05)。与BNP组相比,BNP+LY294002组Akt的磷酸化水平及BNP+PD98059组ERK1/2的磷酸化水平分别明显降低(P <0.05)。BNP+LY294002组和LY294002组Akt的磷酸化水平,BNP+PD98059组和PD98059组ERK1/2的磷酸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BNP激活cGMP/PKG信号通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保护作用,且该通路的激活与再灌注损伤挽救激酶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缺血预处理和后处理能够产生一定的心肌保护效应。观察红景天苷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红景天苷预防组、红景天苷治疗组、红景天苷预防组+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组(LY294002预防组)、红景天苷治疗组+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组(简称LY294002治疗组)。红景天苷预防组和LY294002预防组于造模前给予红景天苷12 mg/kg腹腔注射1次/d,连续3 d;LY294002治疗组于再灌注即刻给予红景天苷12 mg/kg腹腔注射;假手术组和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均给予等量等渗盐水腹腔注射;LY294002预防组和LY294002治疗组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前35 min腹腔注射0.3 mg/kg体重的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内Akt、p-Akt、GSK-3β、p-GSK-3β的分布与变化,Western blot测定细胞内Akt、GSK-3β蛋白表达水平变化及磷酸化状态。结果假手术组、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LY294002预防组、LY294002治疗组p Akt/Akt值(0.246±0.002、0.457±0.012、0.303±0.005、0.361±0.019)较红景天苷预防组(0.857±0.014)、红景天苷治疗组(0.683±0.009)均明显降低(P<0.05)。假手术组、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LY294002预防组、LY294002治疗组p GSK-3β/GSK-3β值(0.137±0.004、0.380±0.026、0.148±0.013、0.267±0.050)较红景天苷预防组(0.944±0.045)、红景天苷治疗组(0.895±0.043)亦明显降低(P<0.05),而红景天苷预防组与红景天苷治疗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景天苷可增加缺血-再灌注心肌中Akt/GSK-3β的蛋白表达及磷酸化,增强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七氟烷后处理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探讨其保护机制是否与抗炎抗氧化有关。方法: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Sham组)、假手术+七氟烷后处理组(Sham+Sevo组)、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 组)和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七氟烷后处理组(Sevo?Post C组)。摘除右肾后夹闭左肾蒂30 min建立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evo?Post C组于再灌注起吸入2%七氟烷1 h。再灌注24 h后检测肾功能参数、血清炎症因子及肾组织氧化应激指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GSK3β)、Akt及GSK3β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TNF?α、IL?6及丙二醛(MDA)的水平均升高(P<0.05);给予七氟烷后处理可以使Scr、BUN、TNF?α、IL?6、MDA的水平及肾损伤评分明显降低(P<0.05)。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p?Akt及p?GSK3β水平均有所升高,但与IR组比较,七氟烷后处理可以显著增加Akt及GSK3β的磷酸化水平(P<0.05)。结论:七氟烷后处理对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Akt/GSK3β通路调控的抗炎抗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黄泽伟  郑毓英  刘雪燕  姜远旭 《浙江医学》2022,44(16):1699-1704
目的探讨Maresin1(MaR1)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24只Wistar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MaR1治疗组(I/R+MaR1组)、抗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LY294002组(I/R+MaR1+LY294002组),每组6只。I/R组、I/R+MaR1组及I/R+MaR1+LY294002组大鼠通过阻断肝左叶及中叶血流60min,再灌注6h建立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ham组仅开腹和关腹,不阻断血流,I/R+MaR1组在肝缺血再灌注前1h腹腔注射4mg/kgMaR1,I/R+MaR1+LY294002组在肝缺血再灌注前30min腹腔注射LY2940020.5mg/kg,其余处理同I/R+MAR1组。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病理学改变,血肝功能、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的指标。Westernblot法检测肝组织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肝损伤明显,而I/R+MaR1组肝损伤明显减轻。与Sham组比较,I/R组血清中ALT、AST、乳酸脱氢酶(LDH)、TNF-α、IL-1β、IL-6、IL-10水平均升高,肝组织中丙二醛(MDA)水平升高,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GSH)水平均降低(均P<0.05)。与I/R组比较,I/R+MaR1组血清中ALT、AST、LDH、TNF-α、IL-1β、IL-6水平均降低(均P<0.05),肝组织MDA水平均降低,而IL-10、SOD、CAT、GSH水平升高(均P<0.05)。与Sham组比较,I/R组p-PI3K、p-Akt、Nrf2、HO-1蛋白表达均升高(均P<0.05),而I/R+MaR1组p-PI3K、p-Akt、Nrf2、HO-1蛋白表达进一步增加(均P<0.05)。然而,上述MaR1的治疗作用被PI3K抑制剂LY294002逆转。结论MaR1通过上调PI3K/Akt/Nrf2/HO-1通路抑制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进而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缺血后处理对小鼠肠缺血再灌注时肺脏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后处理+缺血再灌注组(IPO组)。采用无创动脉夹夹闭肠系膜上动脉根部45min恢复灌注2h的方法制备小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IPO组于缺血45min时给予3个循环的灌注30s、缺血30s的处理后恢复灌注。灌注2h采集血样后处死小鼠,留取肺组织,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行Smith病理学评分、检测肺组织湿干重比;测定血清MDA含量和SOD活性;检测肺组织PI3K、Akt、p-Ak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S组比较,IR组MDA含量显著增高,SOD活性显著降低,组织Smith病理学评分和湿干重比显著增高,PI3K及p-Akt蛋白表达上调(P<0.05);与IR组相比,IPO组MDA含量显著下降,SOD活性显著增高,PI3K及p-Akt蛋白表达进一步升高,组织Smith病理学评分和湿干重比降低(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减轻小鼠肠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后处理通过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介导的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S6K)信号传导通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影响,阐明舒芬太尼后处理对大鼠MIRI的保护作用。方法:7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I/R)组、二甲基亚砜(DMSO)组、PD组(缺血末到再灌注开始后15min给予20 μmol·L-1ERK的抑制剂PD98059)、舒芬太尼后处理组(Sufen组)和Sufen+PD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缺血30min后再灌注2 h。于缺血前即刻(T0)和再灌注30min(T1)、60min(T2)、90 min(T3)、2h(T4)时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再灌注末测定大鼠心肌梗死面积,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p-ERK1/2和p-p70S6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T0时比较,T1~T4时I/R组、Sufen组、DMSO组、PD组和PD+Sufen组大鼠MAP和HR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HR降低(P<0.05),MAP升高(P<0.05);与I/R组比较,T3时Sufen组大鼠HR降低(P<0.05),MAP升高(P<0.05)。与I/R组比较,Sufen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少(P<0.05);与Sufen组比较,PD+Sufen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增加(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Sufen组和DMSO组大鼠心肌组织中p-ERK1/2和p-p70S6K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I/R组比较,Sufen组大鼠心肌组织中p-ERK1/2和p-p70S6K蛋白表达水平均进一步升高(P<0.05);与Sufen组比较,PD+Sufen组大鼠心肌组织中的p-ERK1/2和p-p70S6K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舒芬太尼后处理通过ERK1/2介导的p70S6K信号通路对大鼠MIRI起保护作用,可改善MIRI大鼠的心功能指标,减少心肌梗死面积。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似物利拉鲁肽对原代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s)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
法使用双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SD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差速贴壁法进行纯化,CD31和Ⅷ因子抗体进行免疫细胞化学
染色鉴定。采用不同浓度利拉鲁肽(0~1000 nmol/L)干预1 代细胞,MTT绘制细胞生长曲线,Western blot 检测利拉鲁肽对
PI3K/Akt和MAPK/ERK通路的激活作用,BrdU荧光标记法和划痕实验观察药物作用下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并使用相应的通
路阻断剂LY294002 和PD98059 来进一步证实。结果体外分离原代CMECs,CD31 及Ⅷ因子免疫荧光染色示双阳性率大于
95%,MTT示细胞于种植48 h后进入对数生长期,利拉鲁肽以浓度依赖方式促进CMECs的体外增殖,100 nmol/L为其最适生长
浓度(P<0.05)。予以100 nmol/L利拉鲁肽预干预细胞24 h后,Western blot显示胞内Akt和ERK磷酸化水平与正常细胞组相比
有明显升高(P<0.05),加入相应通路阻断剂LY294002和PD98059,其磷酸化水平相较于利拉鲁肽组明显降低(P<0.05)。BrdU
和划痕实验均说明利拉鲁肽能促进CMECs的增殖和迁移能力(P<0.05),使用LY294002和PD98059预处理后,增殖迁移能力均
显著低于利拉鲁肽组(P<0.05)。结论利拉鲁肽是通过激活胞内PI3K/Akt和MAPK/ERK通路从而促进原代大鼠心肌微血管
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相似文献   

9.
肥厚心肌缺血后适应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缺血后适应(IPost)在离体小鼠肥厚心肌缺血再灌注(L/R)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在此保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12周龄C57/BL小鼠通过主动脉弓缩窄4周建立心肌肥厚模型,利用Langendorff灌流装置建立小鼠肥厚心肌I/R模型,30 min全心缺血随后再灌注120 min.分为4组,I/R组、Ipost组(采取缺血10 s及再灌注10 s的3次IPost周期)、I/R+PD98059组(ERK1/2抑制剂)、Ipost+PD98059组,进行心脏血流动力学、心肌梗死范围检测,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Bcl-2、Bax、细胞色素C(Cyt.c)蛋白表达水平,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的凋亡.结果 与I/R组比较,IPost组小鼠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左心室收缩压、左心室压力变化最大速率显著改善[(85±4)mm Hg比(68±5)mm Hg,(3811±230)mm Hg比(2830±230)mm Hg,均P<0.05],IPost组心肌的ERK1/2磷酸化水平、Bcl-2、线粒体Cyt.C表达显著增加,Bax、胞质Cyt.C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凋亡指数显著降低,心肌梗死范围减小(均P<0.05).与I/R组比较,I/R+PD98059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Post+PD98059组显示在再灌注的最初15 min使用PD98059能消除IPost对肥厚心肌的上述保护作用并显著增加心肌梗死面积,与I/R组水平相同.结论 IPost能有效地减轻离体小鼠肥厚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ERK1/2细胞信号途径参与IPost对缺血再灌注肥厚心肌保护作用并可能通过其抗凋亡的机制实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 PI3K/ Akt 通路对兔缺血再灌注损伤脊髓 Caspase -3表达的影响,以探讨 PI3K/ Akt 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32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4组(S、I/ R、P、LY 组),每组8只,除 S 组行假手术外,其余各组分别于肾动脉下水平阻断腹主动脉25 min。P 组:再灌注开始10 min 采用控制性低灌注压后处理法球囊部分排空,将腹主动脉远端血压控制在45~55 mmHg,10 min 后球囊完全开放。LY 组同P 组,并于腹主动脉开放前1 min 鞘内注射 PI3K/ Akt 抑制剂 LY294002(10μg,20μL)。于再灌注后24 h 后处死动物,取 L3~5组织标本,原位细胞凋亡法测定细胞凋亡,免疫细胞化学 SP 法检测脊髓组织 p - Akt、Caspase -3表达。羟胺法测定脊髓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结果缺血再灌注后24 h,与 I/ R 组比较,免疫组化染色显示 P 组损伤较轻,正常神经元计数明显增多(P <0.05);凋亡细胞明显减少(P <0.05);脊髓 MDA 含量明显降低,SOD 含量明显增加(P <0.05);p - Akt 蛋白表达增加,Caspase -3蛋白表达明显减少,而 PI3K/ Akt 抑制剂 LY294002减弱了 P 组的保护作用。结论控制性低压后处理抑制缺血再灌注后 Caspase -3表达,减少了细胞凋亡,PI3K/ Akt 抑制剂 LY294002降低这种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 Akt 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术中应用瑞芬太尼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取雄性C57/BL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LY294002处理组(I/R+LY294002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瑞芬太尼处理组(I/R+RF组)、缺血/再灌注损伤+LY294002处理+瑞芬太尼处理组(I/R+RF+LY294002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分别于手术结束6 h后取静脉血或肾脏组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静脉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肾脏组织PI3K/蛋白激酶B(Akt)/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炎症细胞聚集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肾脏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0等炎性因子的表达,实时定量PCR测定肾脏组织中抗凋亡因子Bcl2和凋亡因子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mRNA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I/R组小鼠静脉血BUN、SCr水平均升高,肾脏组织中PI3K表达及磷酸化Akt(p-Akt)/Akt、磷酸化eNOS(p-eNOS)/eNOS均降低,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IL-10释放均增加,Bcl2 mRNA表达下降而Caspase-3 mRNA表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并且肾脏组织中炎症细胞聚集增多。给予瑞芬太尼处理后,I/R+RF组BUN、SCr水平较I/R组降低,肾脏组织中PI3K表达及p-Akt/Akt、p-eNOS/eNOS均增高,TNF-α、IL-1β、IL-6、IL-10释放均减少,Bcl2 mRNA表达上调、Caspase-3 mRNA表达下调,与I/R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炎症细胞募集也减轻。而使用PI3K抑制剂LY294002处理后,I/R+RF+LY294002组BUN、SCr水平升高,肾脏组织中p-eNOS/eNOS降低,IL-1β、L-6释放增加,Caspase-3 mRNA表达上调,与I/R+RF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炎症细胞募集也增加。结论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瑞芬太尼通过激活PI3K/Akt/eNOS通路减轻肾脏组织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I3K/Akt信号通路是否参与了大鼠心肌缺血后处理过程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取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后处理组,每组各10只。观察各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并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乳酸脱氢酶和磷酸肌酸激酶的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总Akt、磷酸化Akt(P—Akt)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血清中乳酸脱氢酶和磷酸肌酸激酶的含量均显著增高,而心肌组织中总Akt及P—Akt的表达则明显减少;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缺血后处理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血清中乳酸脱氢酶和磷酸肌酸激酶的含量均有所降低,而心肌组织中总Akt及P—Akt的表达显著高于缺血-再灌注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在大鼠心肌缺血后处理中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信号通路在肠缺血后处理减轻小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后处理+缺血再灌注组(IPO组)。采用无创动脉夹夹闭肠系膜上动脉根部45min恢复灌注2h的方法制备小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IPO组于再灌注前给予3个循环的灌注30s,缺血30s的处理。2h后处死小鼠,留取小肠组织,观察组织病理改变行chiu’s病理学损伤评分。测定血清D-乳酸水平、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浓度、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检测小肠组织含水量以及PI3K、Akt、p-Ak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S组比较,IR组血清D-乳酸水平、I-FABP浓度、MDA含量增高,SOD活性降低,肠组织含水量、PI3K及p-Akt蛋白表达上调,Chiu’s病理学损伤评分显著增高(P<0.05);与IR组相比,IPO组血清D-乳酸及IFABP浓度降低,MDA含量下降,SOD活性显著增高,肠组织PI3K及p-Akt蛋白表达降低,Chiu’s病理学损伤评分降低(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减轻小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外源性硫化氢(H2S)对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茁位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BACE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可
能涉及的细胞信号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硫氢化钠(NaHS)处理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
测细胞内BACE1mRNA及蛋白表达;继以LY294002 和PD98059 分别阻断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
Akt)及丝裂酶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MAPK/ERK1/2)通路,Western blot 法检测其对NaHS 诱导的通路下游
蛋白Akt1 和ERK1/2 磷酸化的影响及其对BACE1 蛋白表达变化的调节;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A茁42 水平的变化。结果
NaHS 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下调BACE1mRNA 及蛋白表达,200 μmol/L 时最明显,各NaHS 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
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LY294002 抑制NaHS 诱导的Akt1蛋白磷酸化,削弱NaHS 对BACE1 蛋白的下调作用,其表达在
LY294002 预处理组与NaHS 200 μmol/L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PD98059 虽能抑制NaHS 导致的ERK1/2
蛋白磷酸化,但对其调节BACE1 蛋白表达无影响,PD98059 预处理组与NaHS 200 μmol/L 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跃
0.05);不同处理条件下的A茁42 表达与BACE1 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论外源性H2S 下调PC12 细胞BACE1 表达,其机制可
能与PI3-K/Akt 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而与MAPK/ERK1/2 通路无关。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B(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信号通路对莱菔硫烷(SFN)预处理减轻大鼠心肌冷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作用机制。方法  64例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IRI组、SFN组、阻滞剂LY294002+IRI(LY+IRI)组、阻滞剂LY294002+SFN预处理(LY+SFN)组,将冷藏于心肌保护液(组氨酸-色氨酸-酮戊二酸盐液)9 h的供体心脏移植到受体大鼠的腹腔,复制同种大鼠异体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术后24 h取供体心脏心肌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和Western blot检测Akt、磷酸化Akt(p-Akt)、GSK- 3β、磷酸化GSK-3β(p-GSK-3β)蛋白的表达。结果  IHC法和Western bolt检测各种蛋白结果显示,与IRI组比较,SFN组p-Akt和p-GSK-3β蛋白表达升高(P <0.05)。应用阻滞剂LY294002后,SFN+LY组与LY+IRI组的p-Akt和p-GSK-3β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SFN能通过Akt/GSK-3β信号通路减轻心脏移植心肌冷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血红素加氧酶-1(hemeoxygenase-1,HO-1)在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O)抗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对STAT-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SD雄性大鼠(250-280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缺血再灌注组(IR)、缺血后处理组(IPO)及缺血后处理 HO-1抑制剂组(IPO ZnPP)。称重法计算缺血肺组织干/湿比(W/D),试剂盒检测缺血肺组织MDA水平及MPO与HO-1活性,Western Blot检测HO-1,p-STAT-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大鼠W/D、MDA、MPO、HO-1活性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而p-STAT-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IPO可以逆转上述变化,而HO-1特异性抑制剂可以取消IPO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论 IPO可以通 过促进HO-1活性及蛋白表达的增加从而激活STAT-3信号通路而发挥抗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7.
肝脏缺血预处理对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表达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肝缺血再灌注和缺血预处理后ERK1/2活化的情况,以探讨其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缺血预处理保护中的作用。方法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缺血再灌注组(IR),缺血预处理组(IP)与假手术组(SO组),利用肝原位部分缺血再灌注模型,于复灌后0、0.5、1、2、4、8、12和24h取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磷酸化的p-ERK1/2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并作半定量分析,观察其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缺血预处理中的变化。结果p-ERK在缺血后即有轻度地增高,但在再灌注后30min开始增高明显,持续到再灌注后4h,高峰出现在再灌注后2h。与IR组相比,IP组p-ERK的表达在再灌注后1、2和4h较IR组增高(P<0.05)。结论缺血预处理可通过增高ERK1/2的磷酸化水平,减轻缺血再灌注导致的肝脏损伤,ERK1/2通路可能在缺血预处理的保护作用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相损伤营救激酶及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 PTP)的影响。方法建立近交系Lewis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左心作功模型,120只受体大鼠存活2 d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移植心脏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后处理组和假手术组,其中假手术组8只,其余两组分别为56只,每个时相点8只,在再灌注3、6、12、24 h及2、4、7 d分别检测移植心脏心肌细胞磷酸化蛋白激酶(p-AKT)、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蛋白表达、m PTP开放程度和心肌梗死范围。结果在再灌注的7个时相点,缺血后处理组与再灌注组心肌细胞p-AKT与p-ERK1/2蛋白表达及m PTP开放程度对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蛋白表达及m PTP开放程度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均P<0.05);缺血后处理组心肌梗死范围显著小于再灌注组(P<0.05或P<0.01)。结论缺血后处理在大鼠移植心脏心肌缺血/再灌注3 h至7 d内能有效升高心肌细胞p-AKT、p-ERK1/2蛋白的表达,抑制心肌细胞m PTP开放,缩小心肌梗死范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七氟烷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PI3K/Akt通道的影响。方法 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n=8):假手术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2.5%七氟烷后处理组(S组)、2.5%七氟烷+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抑制剂LY294002组(S+LY组)和溶剂对照组(DMSO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阻断联合低血压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再灌注结束后处死大鼠取海马,光镜下观察海马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aspase-3及p-Akt的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与C组相比,其余4组AI、Caspase-3及p-Akt表达均增加(P〈0.05)。与IR组相比,S组AI及Caspase-3表达显著降低(P〈0.05),p-Akt表达明显增加(P〈0.05),S+LY组及DMSO组各指标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七氟烷后处理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通道,抑制Caspase-3表达,减少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神经元细胞凋亡,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后处理对短暂脑缺血再灌注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其与PI3K/Akt信号通路活化的关系.方法 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odel组)、瑞芬太尼后处理组[R组,0.6 μg/(kg·min)],LY294002+瑞芬太尼后处理组(LY+R组)及LY294002组(LY组).采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10 min合并低血压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I/R)模型.瑞芬太尼后处理于再灌注前5 min泵注瑞芬太尼.LY294002于再灌注前10 min经侧脑室缓慢泵入(0.3 ml/kg).RT-PCR法测定bcl-2 和 bax基因的表达.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凋亡.结果 瑞芬太尼后处理可以显著抑制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凋亡和bax基因的表达,并且促进bcl-2基因的表达(P〈0.05).LY+R组、LY组与Model组相比,bcl-2和bax基因表达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后处理可以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对大鼠的脑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 PI3K/Akt信号通路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