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陆晓英 《医疗装备》2015,(16):120-121
目的:探讨海藻宫颈扩张棒在瘢痕子宫妊娠12~16周人工流产中安全有效地扩张宫颈的作用。方法:将120例12~16周瘢痕子宫妊娠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口服米非司酮50mg/12h,共4次,第2日晚8点,置入海藻宫颈扩张棒,第3日晨8点,取出纱布及海藻宫颈扩张棒,后穹隆放置米索前列醇400μg,对照组:口服米非司酮50mg/12h,共4次,总量200mg,第3日晨后穹隆放置米索前列醇400μg。注意观察胚胎排出情况及阴道出血,一旦有先兆子宫破裂及时手术。米索前列醇用药后8h胚胎未排出,可再次放置或口服米索前列醇200~400μg。流产后第2日常规清宫,并预防感染及益母草口服处理。结果:观察组产程时间缩短,完全流产率提高(P〈0.05)。结论:采用口服米非司酮和海藻宫颈扩张棒,能较好地促进宫颈成熟,明显缩短了采用米索前列醇后宫缩发动到胎儿、胎盘排出时间,提高完全流产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与利凡诺在妊娠14~20周引产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妊娠14~20周要求终止妊娠孕妇56例,回顾分析30例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引产组和26例利凡诺引产组情况。结果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引产组完全流产率高,产程短,出血量少与利凡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与利凡诺比较因完全流产率高,产程短,出血量少,更适用于妊娠20周以内的中期引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10~14周引产应用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联合小水囊方法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患者均于入院后第1天晨起首次口服米非司酮60mg/次,口服米非司酮前后2h禁食,之后每间隔12h后口服30mg/次,重复3次。入院后第2天晨服完米非司酮后在宫颈放置水囊,入院后第3天晨空腹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次。结果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联合小水囊终止10~14周妊娠引产成功率高达95.8%,完全流产率高达91.7%,出血量少,引产成功者中产后清宫率为4.3%,引产时间短,引产成功者中平均用时(18.5±3.5)h。结论药物联合小水囊应用于妊娠10~14周引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明显缩短产程,缩短住院时间,减少病人痛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在中期妊娠引产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米非司酮第1、2天空腹顿服,总量为150mg;于第3天舌下含服联合阴道后穹隆放置米索前列醇,总量为0.6mg。结果 100例中期妊娠引产均获成功。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妊娠引产是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引产方法。  相似文献   

5.
探讨米非司酮(Mifepristone)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5~26周妊娠的引产效果。观察组70例,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引产。对照组68例,用利凡诺引产,结果:米非司酮 配伍米索前列醇引产成功率、流产有效率、完全流产率及有效引产时间等明显优于利凡诺组。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中孕引产优于利凡诺(Rivanol)。  相似文献   

6.
随着剖宫产率逐年上升,疤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数量明显增加,剖宫产疤痕部位妊娠(cesarean scars pregnancy,CSP)率升高,CSP至中期后,要求引产患者亦随之增多[1].CSP中期引产风险大,被视为引产禁忌证,主张以剖宫取胎方式终止妊娠[2].近年来,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广泛用于疤痕子宫引产,该法简便易行,效果满意[3,4].本研究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CSP引产基础上联合宫颈扩张棒,明显提高24h引产率,减少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临床效果满意,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联合清宫术用于治疗稽留流产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来安县家宁医院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联合清宫术用于治疗稽留流产266例的疗效。结果完全流产率88.26%,流产总有效率92.18%;患者不良反应少,术中无需扩张宫颈,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好。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联合清宫术用于治疗稽留流产疗效显著,手术情况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中期妊娠引产中口服米非司酮后使用硅胶棒扩张宫颈,再使用米索前列醇引产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2018年10月期间在天津市静海区医院自愿行中期引产的126例孕妇的临床资料,据是否使用硅胶棒扩张宫颈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3例,对照组使用米菲司酮+米索前列醇序贯引产,研究组在使用米菲司酮后给予硅胶棒扩张宫颈,然后再口服米索前列醇。比较两组引产时间、患者的疼痛程度、产后出血、宫腔感染、不全流产等方面。结果研究组在引产时间及疼痛评分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产后出血、宫腔感染、不全流产、药物不良反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期引产中加用硅胶棒扩张宫颈,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引产时间,降低患者疼痛程度,从而减少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联合依沙吖啶终止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的效果。方法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术后第2日晨阴道后穹隆放置米索前列醇。结果两药联合应用使宫缩与宫颈扩张同步,可缩短产程,减少出血及软产道损伤。结论两药联合应用提高了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的安全性,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仲立娜 《现代保健》2011,(17):38-39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引产方法在中期妊娠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孕16~26周妇女,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一组在家口服米非司酮50mg,2次/d,连服3d,总量300mg,于第413晨来院空腹口服米索前列醇片600μg;另一组经腹壁羊膜腔内注射雷佛奴尔注射液100mg。结果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组引产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及总产程较雷佛奴尔组短,清官率低。结论笔者所在医院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妊娠引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足一种比较理想的引产方法。  相似文献   

11.
新方法药物流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 (米索 )终止早期妊娠的最低有效剂量及最佳给药方案。方法 :将 2 13例门诊孕 36~ 84 d要求终止妊娠者随机分为两种不同的治疗组。 组 10 6例 ,米非司酮 75 mg,1次 / d,连服 2 d,第 3天晨口服米索0 .6 mg。 组 10 7例 ,米非司酮 5 0 mg,12 h后服米索 0 .2 mg,交替连服 2 d,如未流产第 3天晨服米索 0 .2 mg,1次 / 3h至流产。结果 :两组完全流产率分别为 86 .79%、 81.31% ( P>0 .0 5 ) ,不全流产清宫有绒毛率分别为 5 .6 6 %、 6 .5 4 % ( P>0 .0 5 ) ,占清宫者的 4 2 .86 %、 35 .0 0 % ( P>0 .0 5 )。用药量 : 组米非司酮 15 0 mg、米索 0 .6 mg; 组米非司酮最低为 5 0 mg、米索 0 .2mg,最高分别为 15 0 mg和 1.0 mg。用米非司酮至流产时间 组平均 5 5 h,中位数 5 4 .2 5 h; 组分别为 36 .95 h和 36 h( P<0 .0 1)。结论 :减量米非司酮与米索交替间隔给药用于终止早孕效果与常规序贯给药无明显差异 ,流产时间短于常规法  相似文献   

12.
胡敏 《职业与健康》2011,27(12):1429-1430
目的探索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10~14周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妊娠10~14周自愿选择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者,于禁食2 h后顿服米非司酮150 mg,服药后禁食1 h,36 h后首次口服米索前列醇0.4 mg,服药前后禁食1 h,根据宫缩情况酌情加量。结果 115例妊娠妇女药物流产疼痛0级占33.04%,Ⅰ级占53.04%,Ⅱ级占13.91%,无Ⅲ级;阴道出血量≤80 ml者占85.22%,〉80 ml者占14.78%。流产成功率:完全流产者98例,占85.22%;不完全流产者14例,占12.17%;无效者3例,占2.60%。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10~14周妊娠避免了手术器械对患者生殖器官的损伤,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手术风险,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孕11~14周行人工流产术前安全有效的扩宫准备方法。方法:孕妇钳刮术前日置一次性宫颈扩张棒,24h内取出后常规行钳刮加吸引术,术后肌注缩宫素10IU,观察人工流产综合征、宫颈裂伤、子宫穿孔、漏吸(刮)、羊水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置入海藻棒后40例孕妇宫颈扩张充分,可顺利置入9号、10号金属扩张器,无需再用力扩宫;无人工流产综合征、宫颈裂伤、子宫穿孔、漏吸(刮)、羊水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钳刮吸引流产术成功率100%。结论:海藻棒用于钳刮术前软化扩张宫颈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终止10~18周妊娠三种用药方案效果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日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0~18周妊娠较为理想的用药方案。方法:337例受试者随机分为三组:组Ⅰ(101例)米非司酮口服25m/12h共6次,第4天上午口服米索0.6mg;组Ⅱ(95例)米非司酮口服同组Ⅰ,第4大上午阴道给米索0.6mg;组Ⅲ(141例)米非司酮口服早50mg、晚25mg共2天,第3天上午口服米索0.6mg。结果:①完全流产率组Ⅰ、组Ⅱ、组Ⅲ分别为95.05%、95.78%、92.81%。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米索用量多少与妊娠周数密切相关,随孕周增 加,用量相对增加,娩出时间延长(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终止lO~18周妊娠安全、有效,有望取代或部分取代钳刮术,米索阴道用药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无痛负压吸宫术前应用米索前列醇的宫颈软化作用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 选取无阴道分娩史、初次行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18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3组,每组60例,A组单用异丙酚行无痛负压吸宫术,B组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400μg,3小时后行异丙酚无痛负压吸宫术,C组口服米索前列醇400μg,3小时后行异丙酚无痛负压吸宫术。观察患者无痛效果、宫颈松弛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术前阴道流血)。结果 宫颈松弛作用、麻醉效果B组和C组明显优于A组,且B组优于C组(P<0.05);B组药物不良反应、恶心、腹泻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 在无痛负压吸宫术前使用米索前列醇可有效松弛宫颈,提高异丙酚麻醉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宫腔内注射依沙丫啶配伍米非司酮或米索前列醇终止11~16周妊娠的效果。方法:将来本院自愿要求终止11~16周妊娠的健康妇女469例,随机分为A组单纯应用依沙吖啶,108例;B组依沙吖啶配伍米非司酮,117例;C组依沙吖啶配伍米索前列醇,125例;D组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119例。结果:B、C、D组引流产成功率高于A组(P<0.05)。C组引流产时间短于A、B、D三组,而D组引流产时间较A、B、C组长且不良反应发生率高(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和米非司酮可提高依沙吖啶引流产效果,且与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引流产的成功率相似,同时可缩短引流产时间,减少米索前列醇剂量,降低了药物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米非司酮配伍不同剂量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米非司酮配伍不同剂量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最佳方案,以缩短流产出血时间。方法:将900例妊娠≤49天,要求药物终止妊娠的妇女,随机分为A组300例,米非司酮首次剂量50mg,后1次/12h,每次25mg,服用3天,于第3天晨服米索前列醇0.6mg,第4~6天早晨再各服0.2mg,总剂量为1.2mg;B组300例,米非司酮的用法相同(总量为150mg),第3天晨服米索前列醇0.6mg,隔2h再次服米索前列醇0.4mg,共2次,总剂量1.4mg;C组300例,米非司酮用法相同,第3天晨服米索前列醇0.6mg。结果:A、B、C组完全流产率分别为98.33%、97.67%和95.67%,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出血天数分别为(9.2±2.8)天、(9.5±2.9)天和(12.8±3.2)天,A、B组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不同剂量米索前列醇用药可提高完全流产率,缩短药物流产出血时间,不增加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导可视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初孕妇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扎兰屯市人民医院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自愿实行人工流产术的孕6~10周初孕妇160例,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方式,将受术者分为超导可视联合米索前列醇无痛人工流产组(观察组)和只进行超导可视无痛人工流产组(对照组),每组各80例。观察宫颈扩张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宫颈完全松弛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导可视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初孕妇无痛人工流产术有助于扩张宫颈及减少术中术后出血量,预防并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Mifepristone (RU 486; Roussell-Uclaf, Paris, France) is an antiprogesterone agent, which has been used successfully in combination with prostaglandin for early pregnancy medical abortion. Forty primigravidae were studied from 10-13 weeks of gestation. Women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receive either placebo or a 600 mg single oral dose of Mifepristone 48 hours prior to vacuum aspiration under general anaesthesia. An objective mechanical method was used to assess the dilatation of the cervix at surgery. In 35% of the treated patients, there was no need for further dilatation prior to evacuation of the uterus. All patients in the placebo group required further dilatation (p less than 0.001). In those patients receiving Mifepristone who did require further dilatation, the initial dilatation of the cervix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p less than 0.01) and significantly less force was required to dilate the cervix to 9 mm (p less than 0.001). Perioperative blood loss was reduced. There were no serious complications or side effects. Mifepristone for cervical priming is safe and effective and has advantages over prostaglandins and hydrophilic cervical dilat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