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了解中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生活技能的掌握情况,探索更适合于学校健康教育的模式。[方法]在钦州市第八中学以班为单位实施3~4节预防艾滋病参与式健康教育课,并评价实施教育后的效果。[结果]调查钦州市第八中学学生1 023人,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健康教育课开设前、后分别为58.16%、88.17%(P<0.01);健康教育课开设前后艾滋病相关态度正确率分别为83.12%、84.26%(P<0.01);健康教育课生活技能知识知晓率开设前后分别为54.06%、89.56%(P<0.01)。[结论]在中学生中开设预防艾滋病参与式健康教育课,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妇联干部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评价短期健康教育培训的效果。[方法]2007年11月,对克拉玛依市69名妇联干部进行3h的艾滋病知识专题培训,并于培训前后进行艾滋病知识、态度调查。[结果]调查69名妇联干部,艾滋病知识平均知晓率,培训前为66.14%,培训后为90.51%(P0.01);艾滋病"四免一关怀"政策平均知晓率,培训前为90.15%,培训后为99.13%(P0.01);艾滋病相关态度平均正确率,培训前为59.24%,培训后为72.83%(P0.01)。[结论]对妇联干部开展艾滋病知识短期培训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高唐县长途卡车司机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长途卡车司机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及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以期对预防艾滋病工作提供借鉴。[方法]2005年2~12月,在高唐县对时风集团部分长途卡车司机进行调查与健康教育干预,并评价干预效果。[结果]艾滋病基础知识知晓率干预前为56.41%,干预后为80.53%(P<0.01),10项基础知识的知晓率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P<0.01)。干预前后调查对象对不洁性行为可以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均在90%以上;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均较低,干预后均有明显的提高(P<0.01)。干预前,调查对象对艾滋病存在恐惧心理,干预后对艾滋病病人或HIV感染者的态度均有所好转(P<0.01)。[结论]对长途卡车司机进行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婚检女青年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为在婚前女青年中开展预防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2009年1~10月,在枣庄市市中区妇保院对接受婚前医学检查的724名女青年进行健康教育,并于教育前后进行相关知识、态度的问卷调查。[结果]调查724人,健康教育前后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分别为53.82%、74.67%(P〈0.01),健康教育后母婴传播艾滋病知晓率由51.08%上升到92.98%;对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态度正确率健康教育后有所提高,但部分人仍然存在歧视。[结论]婚检女青年艾滋病知识水平不高,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艾滋病母婴传播等相关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解屯留县在校中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我县部分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1 238人,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50.16%,其中传播途经知识知晓率为61.45%,非传播途经知识知晓率为48.36%。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县级高中学生为60.25%,职业高中学生为52.65%,县级初中学生为64.55%(P<0.01)。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的态度正确率为51.38%。获得艾滋病知识途径互联网及电视占77.78%,书报杂志占59.45%,学校教育占50.96%,社会宣传占43.37%。[结论]屯留县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有待提高,对非传播途径的认识不足,对待艾滋病患者的态度认同率很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外出农民工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生活技能的掌握情况,寻找更切合实际的外出农民工健康教育形式。[方法]2011年2月,在公主岭市秦家屯镇组织2011年外出农民工参加健康教育培训,并评价实施健康教育后的效果。[结果]调查公主岭市秦家屯镇农民工435人,健康教育培训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2.51%、91.98%(P<0.01);艾滋病相关态度正确率分别为59.86%、89.14%(P<0.01);生活技能知识知晓率分别为59.69%、90.65%(P<0.01)。[结论]在外出农民工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培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高等学校学生健康知识、行为、技能掌握情况,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2011年9~11月,对广东省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3 180名入学新生进行调查,比较健康教育前后的健康素养、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预防保健常识、医疗防护基本技能的知晓率。[结果]调查3 180人,健康素养知识知晓率,健康教育前为50.38%,教育后为96.37%(P<0.01);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知识知晓率,健康教育前为56.63%,教育后为97.42%(P<0.01);预防保健常识知识知晓率,健康教育前为28.45%,教育后为94.24%(P<0.01);医疗防护基本技能知识知晓率,健康教育前为40.77%,教育后为95.29%(P<0.01)。[结论]在新生入学之初及时进行健康素养知识的教育,具有明显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对医学大专班毕业生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2008年,对即将毕业的朝阳市卫生学校医学大专生进行为期近3个月的有关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并于教育前后进行艾滋病的知识、态度变化情况调查。[结果]调查405人,艾滋病知识得分,教育前为17.69±1.83分,教育后为18.44±1.55分,教育后略高于教育前(P0.01)。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健康教育前为91.19%,健康教育后为94.87%(P0.05)。对掌握艾滋病知识的愿望强烈,对婚前性行为、婚外性行为的危害性认识还不深刻,绝大多数反对吸毒,只有少数人表示同情艾滋病患者,上述态度在教育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健康教育对于提高卫生学校大专毕业班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水平有一定效果,但对树立学生艾滋病相关正确态度与行为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社区对外省籍暂住人口开展艾滋病预防知识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2009年13月,在菏泽市牡丹区选择1个社区,于暂住人口管理时增加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内容,于宣传教育前后分别调查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结果]健康教育前调查232人,教育后调查181人。9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教育前为64.89%,教育后为96.50%(P〈0.01)。各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教育后均比教育前有大幅度提高(P〈0.01)。[结论]社区开展暂住人口健康教育活动,能在短时间内提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铁路客运乘务员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评价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方法]2008年在济南铁路局抽取596名客运乘务员进行艾滋病知识的培训干预,于干预前后分别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596人,68.46%希望获取艾滋病的预防知识,16.61%希望获取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知识,14.93%希望获取艾滋病表现症状及治疗知识;艾滋病预防信息59.23%从电视获得。认为应该允许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继续工作者所占比例,干预前为83.39%,干预后为89.43%(P〈0.01);表示愿意与感染HIV或患艾滋病的朋友继续交往者所占比例,干预前为71.14%,干预后为78.69%(P〈0.01)。健康教育后,调查对象绝大部分知道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其中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等7个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P〈0.01或〈0.05)。[结论]对铁路乘务员开展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干预,对于提高他们的艾滋病知识水平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高唐县中学生口腔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殷会芳  杜燕飞 《职业与健康》2010,26(18):2131-2133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对中学生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为制定口腔卫生工作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高唐县第一实验中学139名中学生进行为期3个月的口腔卫生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结果健康教育后中学生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的19项内容,答题正确率均高于健康教育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对初中学生开展系统的口腔卫生保健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口腔保健知识水平,增强口腔保健方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德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3所学校670名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中职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不高,AIDS知识来源主要为报刊、杂志和书籍(67.6%)。[结论]学校应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课,加强艾滋病知识和性知识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青州市初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基底水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青州市初中一年级学生艾滋病知识基底水平,以确定学校健康教育和学生生活技能教育的侧重点,以及行之有效的方法。[方法]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青州市3所初中学校,对抽取的3所学校一年级全体学生进行整群问卷调查。[结果]1 112名初一学生接受了调查,艾滋病一般知识的知晓率为80.88%~93.64%,但也存在部分知识"盲点"问题;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33.24%~93.07%,预防方法的知晓率为27.66%~59.65%,获得知识来源主要为电视和报刊书籍,分别占40.81%和36.73%。[结论]针对初中学生知识"盲点"部分,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改进教育方式,既要发挥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宣传作用,又要采取多种积极有效的办法,如"学校教育"、"同伴教育"和"家庭教育"等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切实提高中学生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研究非医学院校大学生及医学院校大学生对艾滋病(AIDS)知识的掌握程度,探讨对这两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工作重点。[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AIDS相关知识的问卷,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北华大学非医学院校在校学生共612人,医学院计754人进行调查。将两者的调查问卷结果进行比较以确定两者艾滋病相关知识方面的差异。[结果]非医学院校与医学院校大学生在AIDS相关知识、传播途径和对待AIDS的态度等有关认识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在非医学院校大学生中应加强有关AIDS知识的普及教育;在医学院校大学生中应加强有关AIDS仿制知识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闽北高中学生性相关知识和行为及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闽北高中学生性知识、行为及影响因素,为今后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在闽北10县市随机抽取8所学校1 810名高中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问卷有效应答率96.2%(1 741/1 810)。过去12个月里,29%的学生有特殊意义的异性朋友,发生性行为的报告率是3.9%,有1.3%人报告被迫与他人发生过性行为;接受过艾滋病教育的报告率为38.6%,对艾滋病人有正确态度的报告率37.2%;学校类型、看色情书及音像制品、有特殊意义的异性朋友是发生性行为的影响因素,而与父/母一起居住为保护因素。[结论]高中学生身心健康问题需要多部门重视,要对学生的性知识和行为进行适当、系统的健康教育和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济南市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发放情况和发放效果,为学校进一步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形式对济南市部分高中、大中专学院的1092名学生进行基线调查和发放处方后的效果调查。[结果]健康教育处方发放率为79.2%,其中大学生为69.5%,中专生为88.7%,高中生为79.4%;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和得分,处方发放后均高于处方发放前(P〈0.01)。[结论]发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知晓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高中牛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信念的认知水平,探讨在学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方法。[方法]2004年9月、11月,在章丘四中对4517余名高中学生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并观察其效果。[结果]健康教育后学生的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对艾滋病持正向态度者所占比例,均较健康教育前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在学校中开展健康教育,对于提高高中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水平有着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职业中专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短期培训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对职业中专学生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短期培训的效果,为在该类学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2006年5月,对临沂市2所中等技术学校的470名学生进行短期有关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讲座,于教育前后进行有关知识知晓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培训前、后分别获得有效答卷392份、384份,同意婚前性行为、多性伴、同性性行为和商业性性行为者所占比例培训前为4.85%~50.51%,培训后为5.21%~52.08%(P>0.05);多数人对艾滋病的一般知识和预防知识有一定了解,培训后的知晓率、正确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所占比例较培训前明显提高(P<0.01或P<0.05);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也有所提高,但仍然不高。[结论]职业中专学生的性观念存在着传播艾滋病和性病的高危因素,开展短期的知识讲座对提高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深圳某中专学生开展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文辉  黄粤 《职业与健康》2007,23(8):588-590
目的了解中专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其态度和行为,评价实施学校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深圳某中专学生于入学时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后1个月,运用自编的同一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教育前后,中专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有显著提高;对艾滋病相关的态度和行为,教育后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同伴教育是学生最愿意接受的教育方式;但在非传播途径和对性行为态度方面存在一定误区。结论对中专学生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有明显成效,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性道德教育应作为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在今后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应通过多种方式全方位开展,可重点采用同伴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