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刘爱国 《预防医学文献信息》2011,(12):1183-1184,1187
[目的]了解泰安市近10年麻疹流行特征,探讨进一步控制麻疹的策略。[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99~2010年泰安市报告麻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9~2010年泰安市累积报告麻疹82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26/10万。1999~2010年年均报告发病率(/10万)分别为1.69、0.58、0.07、0.33、0.35、0.07、1.5i、0.40、0.41、2.53、6:20、0.88。2~5月合计发病673例,占全年总数的81.38%。病例以散发为主,偶有局部暴发。全部病例中,〈1岁的占26.72%,1~5岁占14.15%,6~15岁占15.91%,16~18岁占1.71%,≥19岁占42.32%。有麻疹疫苗免疫史的病例占21.77%;暴发疫情21起,发病279例。[结论]泰安市麻疹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并在较低水平波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许昌市麻疹流行特征,探讨其流行因素,为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许昌市2006~2011年麻疹疫情资料和麻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1年全市累计麻疹发病648例,年均发病率为2.28/10万。年发病率,2006年为2.52/10万,2007年为3.09/10万,2008年为0.59/10万,2009年为3.92/10万,2010年为2.95/10万,2011年为0.63/10万。2006~2011年的648例麻疹病例中,男性占47.22%,女性占52.78%;0~7月龄占18.83%,8~11月龄占22.38%,1~6岁占39.35%,7~14岁占7.72%,15~19岁占3.40%,20~29岁占5.25%,30~65岁占3.09%;3~4月发病的占39.20%;有麻疹疫苗免疫史者占44.60%,无免疫史者占43.06%,免疫史不详者占12.34%。2006~2011年累计发生麻疹暴发疫情10起,合计发病63例。[结论]2006~2011年许昌市麻疹发病率总体水平较低,存在局部暴发、流行。少数儿童未能及时接种麻疹疫苗是麻疹发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2003~2007年宜春市麻疹疫情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钊 《预防医学论坛》2008,14(12):1171-1173
[目的]分析宜春市麻疹流行特征,探讨控制和消除麻疹策略。[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3~2007年宜春市麻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3~2007年合计报告麻疹1 690例,年均发病率为6.31/10万,各年发病率(/10万)分别为10.93、3.89、9.84、4.09、2.96。1690例病人中,3~6月合计发病1133例,占67.04%;<1岁组占18.88%(其中2005~2007年0~7月龄125例,占同期病例总数的13.68%),1~6岁占38.11%,7~14岁占24.02%,15岁以上占18.99%。合计发生暴发疫情12起,发病380例,均为学龄前儿童与学生。≥8月龄病例中无麻疹疫苗免疫史者占20.48%,免疫1次以上者仅占26.09%。[结论]宜春市麻疹发病率较高,局部地区发生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赣州市2000~2010年麻疹流行特征,提出控制麻疹策略。[方法]对赣州市2000~2010年麻疹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赣州市2000~2010年共报告麻疹4 603例,年均发病率为5.24/10万,合计死亡5例,平均病死率为0.11%。2010年麻疹发病率为0.09/10万。2005年发生暴发疫情5起,发病68例;2007年发生暴发2起,发病54例。[结论]2000~2010年赣州市麻疹疫情得到明显控制。  相似文献   

5.
2005~2007年济南市麻疹疫情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近3年济南市麻疹发病特征,为制定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07年济南市麻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07年济南市合计报告麻疹762例,年均发病率为4.18/10万。年均发病率城区与近郊为4.89/10万,远郊为3.44/10万(P<0.01)。762例病例中,3~7月占64.70%,11~12月占20.47%;男性占56.56%,女性占43.44%;<8月龄占17.19%,15~34岁占36.35%,35~69岁占6.56%;流动人口占9.97%;有麻疹疫苗免疫史的占14.44%;暴发疫情25起,发病127例。[结论]济南市麻疹发病近几年呈上升趋势,存在局部暴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株洲市近27年麻疹流行特征,探讨进一步控制麻疹的策略。[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80~2006年株洲市报告麻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80~2006年株洲市累积报告麻疹10622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1.34/10万。1980~1988年累积报告9044例,年均发病率为32.04/10万;1989~2006年累积报告1578例,年均发病率为2.41/10万。1980~2006年3~7月合计发病7508例,占全年总数的70.68%。病例以散发为主,偶有局部暴发。全部病例中,<1岁的占5.39%,1~5岁占45.79%,6~9岁占30.78%,10~14岁占11.39%,15~19岁占4.49%,≥20岁占2.17%。2004~2006年的341例实验室确诊病例中,有明确免疫史的占15.54%。健康人群麻疹IgG抗体阳性率,1984年为75.77%(569/751),其中0~4岁为67.18%;2006年为69.97%(254/363),其中0~4岁为79.45%。[结论]株洲市麻疹发病率呈阶梯形下降趋势,目前发病率维持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进一步掌握扬州市邗江区麻疹流行规律,为控制并早日消除麻疹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扬州市邗江区2006~2010年麻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0年全区累计报告麻疹病例131例,年发病率分别为5.51/10万、16.40/10万、1.37/10万、4.02/10万、0.40/10万,年均发病率为5.54/10万。2006~2010年年均发病率(/10万),男性为5.67,女性为5.41;<1岁为126.38,1~2岁为27.40,3~4岁为8.06,5~14岁为12.63,≥15岁为3.02;蒋王、太安、邗上、汊河、杭集、李典、沙头镇为6.19~8.91,其他乡镇为2.13~4.84。131例病人中,3~5月发病的占80.92%;散居儿童占31.29%,托幼儿童占5.34%;有麻疹疫苗免疫史的占19.08%。[结论]扬州市邗江区麻疹发病近年呈波浪式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大连市2005~2010年麻疹流行特征,为制定麻疹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10年大连市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的麻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0年合计报告麻疹病例348例,年均发病率为1.16/10万。2005~2010年发病率分别为1.50/10万、2.60/10万、0.72/10万、0.37/10万、0.38/10万、0.28/10万(P<0.01);男性为1.02/10万、女性为0.92/10万(P>0.05);城区为0.71/10万,城乡结合部为1.90/10万,农村为0.38/10万(P<0.01)。348例病人中,3~8月龄占11.78%,1~6岁占14.94%,7~14岁占11.21%,≥15岁占54.60%;散居儿童占26.72%。[结论]大连市2005~2006年麻疹发病以暴发为主,2007年以后呈散发状态,且逐年下降,1周岁内儿童和20~40岁成年人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蓟县麻疹暴发原因。[方法]通过疫情网和现场调查,了解麻疹疫情和麻疹疫苗免疫成功率及影响因素。[结果]2005年1~12月份蓟县共报告麻疹病例393例,其中﹤7岁发病人数占24.68%,7~19岁占41.22%,﹥19岁占34.1%。病例中接种过麻疹疫苗的占30.03%,未接种占23.41%,不详46.56%。现场调查结果,麻疹发病率为29.86%(132/442),8岁组发病数最多,麻疹疫苗保护率为60.27%,接种两次及以上麻疹疫苗比接种1次麻疹发病率低。[结论]蓟县麻疹基础免疫率较低,易感人群年龄增大,而复种与加强免疫工作不足是暴发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日照市麻疹的流行规律。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 ,对日照市 1990~ 2 0 0 3年麻疹疫情、免疫接种和免疫监测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 1990~ 2 0 0 3年 ,麻疹累计发病 2 5 0例 ,年均发病率为 0 66/ 10万 ,1997年、1998年和 2 0 0 2年无发病 ;1~ 5月合计发病 2 2 3例 ,占总数的 89 2 0 %;≤ 8月龄的 10例 ,1~ 7岁的 69例 ,15~ 3 8岁的112人 ;有麻疹疫苗免疫史的占 49 2 0 %;7起麻疹暴发疫情合计发病 14 2例 ,占发病总数的 5 6 80 %。 [结论 ]日照市麻疹疫情呈下降趋势 ,但 8月年龄以下和大年龄组病例占相当比例 ,并有暴发疫情 ,应进一步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聊城市2005~2010年麻疹流行特征,为消除麻疹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10年聊城市麻疹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0年累计报告麻疹1 928例,各年发病率分别为2.29/10万、3.40/10万、2.29/10万、13.79/10万、2.53/10万、9.31/10万,年均发病率为5.62/10万。年均发病率,东昌府区为12.65/10万,临清市为7.96/10万,冠县为4.05/10万,莘县为3.93/10万,茌平县为3.84/10万,高唐县为3.39/10万,东阿县为2.38/10万,阳谷县为2.02/10万;男性为6.86/10万,女性为4.39/10万(P<0.01);<1岁为138.88/10万,1~4岁为23.84/10万,5~14岁为5.39/10万,≥15岁为1.76/10万(P<0.01)。1 928例病人中,4~6月发病的占47.82%;<1岁的占40.45%,15~39岁的占25.16%;散居儿童占59.02%,农民占15.61%,学生占9.08%,托幼儿童占8.40%,工人占2.70%,其他占5.19%。统计1 519例病人,有明确...  相似文献   

12.
2010年潍坊市麻疹疫苗强化免疫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010年潍坊市麻疹减毒活疫苗(MV)强化免疫活动中异常反应发生情况,为今后此类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潍坊市2010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中出现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潍坊市2010年共报告AEFI病例56例,报告发生率为10.05/10万。报告发生率,一般反应为7.00/10万,异常反应为1.62/10万,偶合反应为1.44/10万,无心因反应和过敏性紫癜。AEFI发生率,女童为8.78/10万,男童为11.10/10万;2~5岁为13.53/10万。56例中,诸城市占17.86%;92.86%的AEFI病例为接种后2d内发生。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和过敏性皮疹,病例均治愈。[结论]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AEFI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大石桥市2009年麻疹流行特征,为制定消除麻疹措施科学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大石桥市麻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大石桥市2009年合计麻疹发病90例,发病率为12.40/10万,其中城区发病率为28.60/10万,农村发病率为5.66/10万(P<0.01)。90例病人中,4~5月发病的占85.56%;8~11月龄占22.22%,学龄前儿童占53.33%(48例)。无麻疹疫苗接种史或接种史不详的占87.78%。4月、5月在2所小学分别发生暴发疫情,合计发病12例。[结论]大石桥市2009年麻疹发病率较前明显升高,麻疹疫苗接种率低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沈阳市和平区麻疹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科学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6~2010年和平区麻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和平区2006~2010年累计报告麻疹病例255例,年均发病率为7.18/10万。2006~2010年麻疹发病率分别为17.17/10万、0.14/10万、2.65/10万、14.90/10万、1.84/10万。2006~2010年年均发病率,<1岁为264.35/10万,1~2岁为22.21/10万,3~6岁为20.54/10万,7~14岁为15.31/10万,15~54岁为21.15/10万(P<0.01);男性为8.29/10万,女性为6.00/10万(P<0.05);城区及城乡结合部为6.15/10万,农村为52.47/10万(P<0.01)。255例病例中,家务待业人员占33.33%,散居儿童占22.75%,学生及幼托儿童占14.90%,其他职业者占29.02%;3~6月发病的占84.31%;有麻疹疫苗免疫史的占37.26%;散在发病的250例,占98.04%。[结论]和平区麻疹发病率有降低趋势,农村为高发地区,家务待业为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情况,评价其效果。[方法]对保山市2008年11月和2010年9月两轮麻疹疫苗强化接种情况、人群麻疹IgG抗体水平检测进行分析与麻疹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8年、2010年保山市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报告接种率分别为98.44%、98.35%,平均98.41%。2008年现场调查2600人,麻疹疫苗接种率为98.54%;2010年调查2418人,接种率为98.51%。麻疹IgG抗体阳性率,2009年903人为87.04%,2010年1 908人为95.02%(P<0.01)。麻疹发病率,2007年为6.66/10万,2008年为5.32/10万,2009年为1.08/10万,2010年为0.12/10万,2010年8月至2011年9月无发病。[结论]2轮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效果明显,人群麻疹IgG抗体水平提高,麻疹发病率下降。  相似文献   

16.
2007~2010年聊城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认识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探索其流行规律。[方法]对聊城市2007~2010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7~2010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30 245例,年均发病率为130.70/10万,死亡3例,平均病死率为0.003%。2007~2010年发病率分别为8.37/10万、35.42/10万、277.55/10万、201.44/10万;年均发病率最高的是东昌府区(223.25/10万),最低的是东阿县(45.76/10万)。4~7月合计发病23 444例,占全年总数的77.51%。年均发病率,男性为170.65/10万,女性为92.39/10万(P<0.01);发病率最高为2岁(2 851.30/10万)。全部病例中,散居儿童占89.92%。检测病人粪便标本577份,肠道病毒核酸阳性的278份,阳性率为48.18%。阳性标本中,EV71型137份,Cox A16型15份,其他肠道病毒126份。2007~2010年累计发生聚集性疫情925起,发病3 338例,其中重症病例168例,检测病人粪便标本211份,肠道病毒核酸阳性的141份(EV71型72份、Cox A16型13份、其他肠道病毒56...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济南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及流行趋势,为制订手足口病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7~2010年济南市手足口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7~2010年济南市手足口病报告发病30 031例(其中重症病例47例、2010年死亡2例),年均发病率为122.20/10万。2007~2010年发病率分别为101.74/10万、52.82/10万、127.63/10万、205.93/10万。2007~2010年年均发病率,城区4区为176.62/10万,6个郊县(市、区)为91.94/10万(P<0.01);男性为145.17/10万,女性为98.63/10万(P<0.01)。30 031例病人中,散居儿童占54.22%,幼托儿童占41.64%,学生占3.54%,工人占0.14%,干部职工占0.14%,家务待业占0.12%,其他人群占0.21%;0~11月龄占5.67%,1~4岁分别占17.20%、24.47%、23.40%、14.28%,5~76岁占14.97%;4~8月发病的占83.59%。2008~2010年合计检测病人粪便标本1 464份,病毒核酸阳性的1 003份(肠道病毒71型阳性361份、A组柯萨奇16病毒292份,其他肠道病毒阳性350份),阳性率为68.51%。[结论]济南市手足口病疫情上升明显,同时存在肠道病毒71型与A组柯萨奇16病毒引起的发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泰安市无脊灰后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工作质量,为其他传染病控制提供借鉴。[方法]对2001~2009年泰安市AFP病例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1~2009年泰安市累积报告AFP病例198例,15岁以下人群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55/10万。6县(市、区)15岁以下人群年均报告发病率,宁阳县为5.85/10万,泰山区为1.25/10万,岱岳区为1.65/10万,肥城市为2.35/10万,新泰市为2.03/10万,东平县为2.37/10万(P<0.01)。198例AFP病例中,<1~4岁的分别占11.62%、13.64%、12.63%、8.59%,5~9岁占26.26%,10~15岁占19.19%;男性占65.66%,女性占34.34%;报告时间5~10月的占66.67%;乡镇级医疗单位报告的占1.01%,县级医院报告的占32.83%,地(市)级医院报告的占50.00%,省级医院报告的占14.14%,主动搜索发现的占2.02%;及时报告率为97.98%,及时调查率为100.00%,及时随访率为98.48%。检测191例双份粪便标本,分离出32株肠道病毒,包括非脊灰肠道病毒19株,I~Ⅲ型脊灰疫苗株分别为4、3、6株,未检出脊灰野病毒。[结论]2001~2009年泰安市AFP病例各项监测指标均在较高水平,未发现脊灰野病毒引起的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