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泰安市部分在校大学生结核病健康干预活动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符合驻泰高校大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促进方法。[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驻泰3所高校1 481名大一新生,分别开展知识竞赛、专题教育课、发放宣传单、张贴宣传画等3种不同形式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促进活动,并在健康促进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健康促进干预前调查1 472人,总知晓率为52.06%,健康促进干预后共调查1 468人,知晓率为73.67%(P<0.01);农业大学、科技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干预前知晓率分别为51.91%、52.06%、52.22%,干预后知晓率分别为94.94%、82.84%、70.78%,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各学校间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干预措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知识竞赛、专题教育课、发放宣传单等是高校结核病健康促进活动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提高该人群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知识竞赛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东营市实验中学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和态度情况,评价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2009年9月,在东营市实验中学开设健康教育课一学期,随机抽取学生720名在健康教育课开设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健康教育前调查698人,健康教育后调查705人,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健康教育前为39.26%,健康教育后为89.36%(P<0.01)。其中,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率健康教育前后为53.58%、85.11%(P<0.01),非传播途径知晓率健康教育前后为31.23%、91.35%(P<0.01);艾滋病相关态度正确率,健康教育前为49.57%(346/698),健康教育后为77.59%(P<0.01)。[结论]对中学生开设艾滋病健康教育课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盐城市城区幼儿家长对幼儿家居用品安全知识的知晓情况,为今后开展儿童意外伤害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10年,在盐城市城区抽取2所幼儿园,对9个班级的幼儿家长(监护人),在培训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培训前调查414人,培训后调查379人。知晓使用"5S法则"检查幼儿家居用品安全的,培训前为3.38%,培训后为22.69%(P<0.01);对儿童用药安全使用知识的知晓率,培训前为56.04%~93.96%,培训后提高至57.78%~97.63%,均有所提高。[结论]幼儿家长对幼儿家居用品安全检查方法的知晓率较低,对儿童用药安全使用知识的知晓率较高,培训后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针对男男性行为(MSM)人群进行艾滋病干预的有效方法,为制定相关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在鹰潭市MSM中采取同伴教育、网络宣传等干预措施,并于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前调查135人,干预后调查134人。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干预前为62.96%,干预后为95.52%(P<0.01);最近6个月与男、女性伴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每次使用率,干预前分别为23.70%、32.26%,干预后分别为77.61%、77.27%(P<0.01);最近1次与男、女性伴发生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干预前分别为49.63%、32.26%,干预后分别为89.56%、86.36%(P<0.01)。[结论]在MSM人群中采取同伴教育员干预为主,结合网络宣传的方法,是有效的干预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儿童家长、幼儿园教师的手足口病相关知识和行为,为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2012年4月,在昆山市城区,抽取2所公办幼儿园、2所私立幼儿园,对335名幼儿园教师和852名入托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335名幼儿园教师和852名入托儿童家长。手足口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儿童家长为67.24%,幼儿园教师为85.73%(P<0.01);健康行为形成率,儿童家长为86.25%,幼儿园教师为98.04%(P<0.01);认为儿童患病后应去医院就医者所占比例,儿童家长为93.19%,幼儿园教师为94.93%;获取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最主要渠道为新闻媒体者所占比例,儿童家长为76.53%,幼儿园教师为79.70%。[结论]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儿童家长不高,幼儿园教师较高。  相似文献   

6.
深圳市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健康教育项目终期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索提高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知识水平、使之养成良好口腔卫生行为习惯、降低龋患率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随机选取两所幼儿园中班150名幼儿及150名幼儿家长与85名教师作为实验组,对幼儿、家长、教师进行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两年后,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选取另两所学生来源与实验组差不多的幼儿园140名幼儿作为对照组,不进行特殊的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两年后比较两组幼儿龋患率。结果实验组家长与教师的口腔保健知识干预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幼儿口腔卫生习惯明显改善,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的幼儿龋患率与干预前比下降了3.8%,对照组幼儿龋患率比原来上升了8.5%,但两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健康教育项目所实施的口腔健康教育干预策略是有效和可行的,该模式可在幼儿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中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生活技能的掌握情况,探索更适合于学校健康教育的模式。[方法]在钦州市第八中学以班为单位实施3~4节预防艾滋病参与式健康教育课,并评价实施教育后的效果。[结果]调查钦州市第八中学学生1 023人,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健康教育课开设前、后分别为58.16%、88.17%(P<0.01);健康教育课开设前后艾滋病相关态度正确率分别为83.12%、84.26%(P<0.01);健康教育课生活技能知识知晓率开设前后分别为54.06%、89.56%(P<0.01)。[结论]在中学生中开设预防艾滋病参与式健康教育课,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干预前后城市流动儿童家长免疫规划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为探索有效的基层免疫规划健康教育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个外来人口较为集中的社区,抽取暂住期在6个月以上的0~4周岁流动儿童家长234人,开展干预前调查,并在实施多形式干预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前后,流动儿童家长免疫规划知识知晓率从43.47%提高到86.17%(χ2=1 028.87,P<0.01),具有免疫规划积极态度的比例从46.26%提高到85.15%(χ2=314.10,P<0.01),具有免疫规划积极行为的比例从42.95%提高到92.95%(χ2=268.61,P<0.01)。[结论]流动儿童家长的免疫规划知识知晓率、具有积极态度和行为的比例均偏低,健康教育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流动儿童家长免疫规划的知信行,提高流动儿童免疫规划接种率。  相似文献   

9.
济宁市娱乐场所女性从业人员艾滋病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娱乐场所女性从业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情况、安全套使用与求医情况,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2007年3月,整群随机选择济宁市6个县市区,抽取其娱乐场所的女性从业人员进行调查,然后进行相关干预,2011年3月,再次进行调查。[结果]干预前调查1 011人、干预后调查986人,干预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0.72%、88.64%(P<0.01);艾滋病相关态度平均正确率分别为75.77%、94.57%(P<0.01);最近6个月性行为时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者所占比例分别为38.48%、82.56%(P<0.01);下身出现不适时到正规医院或性病防治机构就诊者所占比例分别为68.35%、91.36%(P<0.01);最近1年接受过有关预防艾滋病服务的分别为54.10%、93.71%(P<0.01)。[结论]综合干预方法对娱乐场所女性从业人员提高艾滋病知识水平、安全套使用率和规范卫生服务率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创建健康促进幼儿园预防幼儿伤害的方法和措施,为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在浙江舟山市选择1所幼儿园,进行以"预防伤害"为切入点的创建"健康促进幼儿园"综合干预活动;另选情况相似的1所幼儿园作为对照,仅限常规健康教育活动.基线和终末调查分别以问卷形式调查各幼儿园幼儿及其家长对伤害的认知及其行为的改变和伤害发生情况. 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伤害发生率均有下降,但实验组下降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幼儿家长"预防幼儿伤害"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上升明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则提高幅度不大;实验组和对照组幼儿的总体知识知晓率均有显著提高,但实验组比对照组提高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创建"健康促进幼儿园"项目,对提高家长预防幼儿伤害知识知晓率,降低幼儿伤害的发生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铁路客运乘务员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评价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方法]2008年在济南铁路局抽取596名客运乘务员进行艾滋病知识的培训干预,于干预前后分别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596人,68.46%希望获取艾滋病的预防知识,16.61%希望获取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知识,14.93%希望获取艾滋病表现症状及治疗知识;艾滋病预防信息59.23%从电视获得。认为应该允许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继续工作者所占比例,干预前为83.39%,干预后为89.43%(P〈0.01);表示愿意与感染HIV或患艾滋病的朋友继续交往者所占比例,干预前为71.14%,干预后为78.69%(P〈0.01)。健康教育后,调查对象绝大部分知道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其中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等7个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P〈0.01或〈0.05)。[结论]对铁路乘务员开展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干预,对于提高他们的艾滋病知识水平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宋春英 《职业与健康》2012,28(11):1387-1389
目的了解天津市蓟县初中生乙型肝炎防治知识知晓情况,探讨控制乙型肝炎流行的干预措施,为政府制定相应策略提供有利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 926人作为研究对象,在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分别进行乙型肝炎防治知识问卷调查,评价乙型肝炎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效果。结果干预前初中生乙型肝炎防治知识知晓率为38.11%,干预后知晓率达到了91.97%,干预后知晓率较干预前有明显提高。获得乙型肝炎防治知识的途径从干预前看电视、收听广播为主发展为干预后多方位多形式渗透的互动方式健康教育模式为主。结论在学校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对提高学生乙型肝炎防治知识水平效果显著,在各学校推广对预防控制乙型肝炎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赵莹颖  何朝 《职业与健康》2010,26(11):1243-1245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区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知识知晓情况,并探讨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该区农村地区2个行政村,采用北京市健康教育所统一的调查问卷进行入户调查。结果农村地区居民在干预之前(2008年)和干预后(2009年)的主要卫生知识知晓率由68.5%提高到77.6%、主要卫生行为形成率由57.9%提高到65.2%,主要卫生技能提高不明显。结论对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居民主要卫生知识知晓率及主要卫生行为形成率,应针对提高健康相关技能方面探索有效的健康教育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临沂市部分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为制定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6年10月,在临沂市兰山区城区抽取初中、高中各i所,对i098名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干预,于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干预前为65.31%,干预后为8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艾滋病、艾滋病病人态度的正确率干预后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学校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对提高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张艳清  张发能 《职业与健康》2010,26(15):1728-1729
目的了解某大学女新生生殖生理与性病知识健康教育干预效果,为高校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讲座、播放DVD、发放宣传资料,对玉林师范学校586名大学女新生生殖生理与性病知识进行健康教育干预,采用同一调查问卷,在干预前后分别调查大学女新生对生殖生理及性病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健康教育除对人工流产安全时间选项没有显著影响外,而对其他生殖健康知识回答正确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尤其是对女性生殖结构及功能回答正确率由18.26%提高到88.43%;性病的危害回答正确率由27.4%提高到82.04%。结论健康教育干预对提高大学女新生生殖生理与性病知识的认知有积极的效果,应将生殖健康知识教育作为学生必修课。  相似文献   

16.
高校校医结核病防治知识信念行为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评价键康教育(健康促进策略)对高校校医结核病防治知识信念医疗行为以及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影响。方法采取分层整群系统抽样方法,抽出西安市辖区47所高校中的3所,辖区外23所中的2所,按相似条件1∶1配对,随机分为2组,对其中一组进行干预,率进行χ2检验。结果干预前对照组和干预组的现代结核病知识总知晓率分别为37.3%、37.7%,态度持有率分别为42.5%、42.5%,行为持有率分别为38.7%、47.0%,病人转诊率分别为40.9%、44.6%,转诊到位率分别为44.4%、41.5%,P值均0.05;干预后各率依次为42.2%、86.0%,49.2%、90.0%,49.2%、80.0%,44.6%、97.2%,44.8%、83.1%,P值均0.01。结论对校医进行现代结核防治知识的系统健康教育、业务技能培训、辅以健康促进策略能提高医生的结核病防治知识水平,改变工作态度,强化正性医疗行为,推动学校现代结核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前后连云港市小学生卫生知识掌握情况和卫生习惯的改变情况。方法随机抽取3所小学的学生271人,年龄8~14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学生的卫生知识和习惯,并进行健康教育前后的对比。结果通过卫生知识行为干预,学生对便后洗手的认知率提高了7.0%;卫生行为改变也显著改观,有饮用生水习惯的人数明显减少,而养成科学刷牙,定期更换牙刷,吃零食、瓜果前洗手等习惯的学生增加,尤其是养成吃瓜果前洗手习惯的学生增加了10.7%。结论健康教育效果明显,应对儿童及时开展经常性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有效预防病毒性脑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婚检女青年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为在婚前女青年中开展预防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2009年1~10月,在枣庄市市中区妇保院对接受婚前医学检查的724名女青年进行健康教育,并于教育前后进行相关知识、态度的问卷调查。[结果]调查724人,健康教育前后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分别为53.82%、74.67%(P〈0.01),健康教育后母婴传播艾滋病知晓率由51.08%上升到92.98%;对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态度正确率健康教育后有所提高,但部分人仍然存在歧视。[结论]婚检女青年艾滋病知识水平不高,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艾滋病母婴传播等相关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化州市中学生对网瘾综合征(简称IAD)知识的认知程度,以便为更好地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5年9~11月,对化州市城区4所中学1018名高二级学生于干预实施前与实施健康教育后3个月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1018人,各项网瘾综合征知识知晓率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P〈0.01)。[结论]采取健康教育干预可以明显提高高中学生对网瘾综合征知识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陕县碘缺乏病防治工作中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干预在碘缺乏病(IDD)防治工作中的作用。[方法]2005年3~9月.抽取陕县西张村镇,对部分小学生和家庭主妇进行IDD知识、行为的健康教育干预,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并检测家庭用盐碘含量。[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分别调查家庭主妇150人、140人,IDD知识知晓率由7.33%~65.33%提高到70.00%~89.29%(P〈0.01),具有相关健康行为者所占比例由17.33%~66.67%提高到90.71%~97.14%(P〈0.01);干预前后分别调查小学生160人、152人,IDD知识知晓率由12.50%~76.88%提高到76.97%~91.45%(P〈0.01),具有相关健康行为者所占比例由16.88%~54.38%提高到78.29%~90.79%((P〈0.01)。干预前后分别检测家庭用盐40份,碘含量合格率由35.00%提高到95.00%(P〈0.01)。[结论]开展IDD健康教育干预对提高家庭主妇和小学生的IDD防治知识,改善相关行为有着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