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早期康复锻炼对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锻炼对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9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按常规术后第1天行患侧上肢功能锻炼,实验组在引流管拔除后开始,两组患者均采取渐进式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置管期间腋窝及胸壁皮下引流液的量、拔管天数及皮下积液的发生率;并于术后30d患者来院行第一次静脉化疗时比较两组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0d上肢功能恢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腋窝及胸壁皮下引流液的量、拔管时间及皮下积液发生率,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引流管拔除后开始患侧上肢功能锻炼对患侧上肢功能恢复无影响,而且有利于减少患者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阶段性护理对乳腺癌病人术后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乳腺癌术后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病人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阶段性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病人引流量、引流管放置时间及患侧上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引流量多于对照组(P0.05),引流管放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肩关节向上外展、水平外展、肩胛骨上提、运动耐力等上肢功能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乳腺癌病人术后护理中采用阶段性护理对病人患侧上肢远期功能恢复效果明显,可提升病人肩关节向上外展、水平外展、肩胛骨上提、运动耐力等上肢功能活动情况。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锻炼方法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渐进式功能锻炼对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常规护理+患侧上肢渐进式功能锻炼.两组均于术前1 d和术后10 d测量上肢功能.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患侧上肢上举差距、后仰差距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皮下积液、切口一期愈合、患侧上臂水肿情况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患侧上肢渐进式功能锻炼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上肢功能状态有明显改善作用,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徒手淋巴引流对预防乳腺癌术后腋网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2015年6月至12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4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00)和实验组(n=200)。对照组行常规患侧上肢功能锻炼和健康教育,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行徒手淋巴引流。术后30 d、60 d和90 d,比较两组患者腋网综合征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各时间点腋网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6.17,P0.05)。结论术后结合徒手淋巴引流能有效预防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腋网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阶段性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30例乳腺癌根治性手术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按照术后护理模式不同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15例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15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阶段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负压引流量、术后负压引流拔管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3周上肢运动功能评估量表(WMFT)评分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阶段性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上肢肿胀以及上肢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个性化徒手淋巴引流手法联合功能锻炼在乳腺癌同步甲状腺癌术后的护理,主要包括功能锻炼及个性化徒手淋巴引流,由乳腺科专科护士在术前一天,麻醉复苏后及术后1d、2d、3d及出院当天指导患者及家属功能锻炼,每次10~15 min,功能锻炼包括手术体位及呼吸功能训练、踝泵运动及术后下床活动、患侧上肢功能锻炼.个性化徒手淋巴引流由淋巴水肿治疗师进行操作,麻醉复苏后即可进行,频次为每天早、中、晚1次,每次10 min.包括开通淋巴通路和淋巴引流两步.患者经功能锻炼及个性化徒手淋巴引流护理后,6例患者伤口肿胀经治疗后3~5d改善,3例患者出现皮瓣发红或及紧绷感明显,治疗后3~5d红肿消退,紧绷感消失,2例患者出现术后患肢急性肿胀,治疗后4~5d消退,4例患者出现伤口疼痛,评分3~6分,治疗1~3d后缓解,评分0分,所有患者出院前顺利拔除引流管.认为对乳腺癌同步甲状腺癌患者使用个性化徒手淋巴引流手法联合功能锻炼,可以有效减轻伤口肿胀、利于伤口愈合和术后皮瓣的恢复,利于改善患者疼痛,利于改善术后患肢急性肿胀和患肢酸痛,促进患者功能的恢复,预防淋巴水肿,促进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加速康复外科(ERAS)指导功能锻炼对上肢功能的恢复效果。方法选取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20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0例,分别采用传统功能锻炼和ERAS模式功能锻炼。观察2组术区引流量、住院时间以及患侧上肢水肿情况,比较2组患侧上肢功能恢复效果。结果2组术区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2、4周患侧上肢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4周患侧上肢功能均较术后2周改善,实验组术后2、4周患侧上肢外展、前伸、后伸的活动夹角大于对照组,手指爬墙高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ERAS功能锻炼能降低患侧上肢水肿发生率,促进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系统早期活动方案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98例乳腺癌根治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术后当天即开始实行系统早期活动方案;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即术后3~5 d才开始康复护理和功能锻炼,术后分别评价两组患者的患侧上肢功能及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21 d患肢功能恢复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实验组患肢淋巴水肿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乳腺癌根治术后进行系统早期活动方案可大大改善患肢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应用手握弹力球促进乳腺癌患者术后早期康复训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提高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的效果,对6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患者早期采用了以手握弹力球为主的阶段性护理措施,并对其进行观察、分析。本组术后上肢肿胀明显减退,引流管拔管时间短,引流总量少。术后早期以手握弹力球为主的阶段性功能锻炼,能提高患者锻炼的主动性、依从性,增强信心,有助于进行规范、系统、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寻求预防或降低乳腺癌术后发生皮瓣坏死、皮下积液、患肢功能障碍、上肢淋巴水肿的方法,评价切口不加压包扎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措施在乳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甲乳外科行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相关措施进行干预,并随访至术后1年,对2组患者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伤口愈合、住院天数、治疗费用、患肢肩关节活动度、患肢淋巴水肿发生率及程度等指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皮瓣坏死、皮下积液、患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并不高于对照组。上肢运功功能的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拔管时间、住院天数、治疗费用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切口不加压包扎联合早期功能锻炼可有效应用在乳腺癌术后患者恢复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握弹力球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康复的促进作用。方法 69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上肢功能锻炼,观察组早期采用以手握弹力球为主的阶段性护理措施,于术后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护理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上肢水肿和肩关节功能受限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早期以手握弹力球为主的阶段性功能锻炼有助于患者术后患肢功能康复,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疼痛的综合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针对性疼痛护理干预对根治性乳腺癌切除术后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80例行乳腺癌根治性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在围手术期,实验组除了接受常规护理以外,还接受缓解疼痛的综合护理干预,而对照组则仅接受常规护理.术后5 d内每天应用疼痛数字评估量表(NRS)和Athens失眠量表(AIS)对80例患者进行疼痛评分和睡眠质量评估;在术后1个月内,对患者的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患侧肩关节活动起始时间、患肢水肿情况、上肢功能恢复情况等康复指标进行评估.结果术后5 d每天实验组的平均NRS评分和平均MS评分均低于实验组的相关指标;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疼痛强度显示了较快的下降趋势;在康复指标方面,实验组除了拔管时间外,其余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疼痛护理干预可明显减轻乳腺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术后切口的疼痛,促使患者早日恢复患肢功能锻炼,进而改善术后康复的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Teach-back方法对改善乳腺癌术后患者淋巴水肿上肢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无锡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10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2例。两组患者均行患肢功能锻炼,对照组锻炼期间行常规健康指导,观察组采用Teach-back方法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功能锻炼技能掌握评分、患者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评分、功能锻炼技能掌握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总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患肢淋巴水肿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Teach-back方法能有效提高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及技能,从而有效减轻患者淋巴水肿,改善患肢功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的时机选择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刘庆芬  吴燕 《护理研究》2006,20(28):2570-2572
[目的]探讨乳腺癌病人根治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锻炼时机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从而选择最佳锻炼时机以利于病人康复。[方法]60例乳腺癌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于常规乳腺癌根治术后第1天开始患侧上肢功能锻炼,实验组则于常规术后第7天开始进行,两组均采用渐进式功能锻炼。两组病人均在术前第1天和术后第14天测量患侧上肢功能,并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病人术后第14天患侧上肢上举、后伸、外旋差距及生活自理能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d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66.7%)明显高于实验组(2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病人根治术后术后第7天开始进行患侧上肢功能锻炼对患侧上肢功能恢复无影响,而且有利于减少急性期并发症,提高病人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定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20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60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1个月后,试验组肩关节前屈、外展活动度、上肢功能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参照组,双上肢周径差、上肢总感染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护理管理可有效改善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上肢功能,扩大关节活动度,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鱼骨图分析法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18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鱼骨图分析法。比较两组功能锻炼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及患侧上肢水肿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功能锻炼总依从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为8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干预3个月后,对照组患者的患侧上肢容积明显大于干预前及观察组(P<0.05);观察组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患侧上肢容积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鱼骨图分析法能有效提高乳腺癌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改善患肢水肿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姚亚琴 《妇幼护理》2021,1(2):312-314
目的 研究快速康复理念在护理乳腺癌改良根治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20 年 01 月至 2021 年 06 月收治的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 52 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26 例。对 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快速康复理念护理。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上肢肌力及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 术后早期接受康复锻炼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不同阶段的 VAS 评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 两组的上肢肌力分级评分和运动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的上肢肌力分级和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提升, 并且观察组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两组生活 质量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0.05),并且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围手术 期给予快速康复理念护理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升患侧上肢肌力与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肢水肿的恢复的效果,以及对患者的主观舒适度和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的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70例乳腺癌患者均为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住院患者,所有患者根据实施护理干预方法 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包括心理护理、抬高患肢、加强手臂功能的锻炼、进行多种形式的有氧运动,压力手套及按摩、热敷、理疗、使用弹力绷带、出院指导等方面的护理.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患者的主观舒适度及对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的满意度、术后水肿减轻及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主观舒适度及对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术后水肿减轻及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 通过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肢肿胀患者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措施,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促进了患侧上肢水肿的减轻,减少了住院时间.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recovery of upper limb edema after radical mastectomy, and subjective comfort of patients and satisfaction degree with the service quality of nursing staff. Methods 70 patient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methods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35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comprehensive care, including psychological care, raising affected limb,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arm function, conducting various forms of aerobic motion, pressure gloves and massage, hot packs, physical therapy, the use of elastic bandages, guidance and other aspects of hospital care. The control group only received routine care. The nursing effect, subjective comfort degree, satisfaction degree with the service quality, time of edema alleviation and disappearanc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nursing effec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subjective comfort of patients and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with the quality of service significantly improved,and the time of edema alleviation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s Early implementation of nursing interventions for patients with limb swelling after radical operation of breast cancer can improve patients satisfaction degree,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upper limb edema, reduce hospital stay.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有氧健肢训练康复操(有氧运动康复操)在乳腺癌术后功能恢复中的效果。方法将20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按有氧运动康复操运动处方的3个不同的阶段进行锻炼;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锻炼。于术后4周、12周评价两组患者术侧上肢肩关节活动度,术前、术后12周行术侧上肢容积测量。结果观察组肩关节活动度(肩外展、内收、前屈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术侧上肢容积和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术侧上肢容积和术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有氧运动康复操可有效促进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恢复,预防和缓解患肢肿胀,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术中通过护理干预电刀输出功率对乳腺癌根治术后创面引流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50例术中针对切除部位组织的不同解剖生理结构,采用不同电刀输出功率的方法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高频电刀的使用方法。结果:研究组术后创面置管引流的天数及引流液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中给予高频电刀输出功率干预,可减少术后的创面置管引流的天数及引流液量,促进创面早日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