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王孟英(1808~约1868),名士雄,浙江海宁人,与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并称"清代温病四大家",著有《温热经纬》、《王氏医案》、《归砚录》、《随息居重订霍乱论》、《随息居饮食谱》等书。王氏用药轻灵,疗效显著,颇受后人推崇。如曹炳章赞:"其裁方用药,无论用补用泻,皆不离运枢机,通经络,能以轻药愈重证,为自古名家所未达者"[1]359。笔者在学习王氏著作过程中,发现不少关于"不寐"  相似文献   

2.
朱永志教授善治脑病 ,对不寐证治疗有丰富经验和独到之处。笔者在学习期间 ,目睹老师以针刺为主 ,针药结合 ,使许多顽固性不寐的患者迅速得以治愈。此仅录其验案之则 ,供同道参考。1 不寐 (心肝火旺 ,痰热上扰心神 )姜×× ,女 ,5 3岁 ,大庆市某校教师。 1 997年2月 1 8日初诊。患不寐证半年余。平素健康、半年前因家事不遂 ,心情郁闷 ,遂整夜不能寐 ,初尚能睡 2、3小时 ,渐至彻夜不能入眠 ,经常半夜在室内外走动 ,疲劳至极 ,尚可闭目休息一会 ,但仍不能入眠。经当地中西医多方诊治 ,曾用多种镇静药及中药 30余剂 ,均无明显好转 ,故来院就…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段富津教授治疗不寐的验案四则进行分析,以示段富津教授的临证思路和辨证方法,以期为临床上治疗不寐的辨证论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凌琪华  陈建杰  郭静  朱晖 《光明中医》2011,26(6):1111-1112
通过对陈建杰教授治疗慢性肝病患者的不寐验案三则进行分析,以示陈建杰教授的辨证论治方法,为临床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不寐证即"失眠",亦称"不得卧"、"目不瞑",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其病机多种多样,但其根本为"阳盛阴衰,阴阳不交,阳不入阴",如《类证治裁·不寐》载:"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也。"中医学认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主夜,主静,阴不制阳,阳盛阴衰,阴阳失交  相似文献   

6.
不寐,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的睡眠,轻者入寐困难,寐而不憨,时寐时醒,醒后不能再寐,严重者彻夜不能入寐,以致变证丛生。在临床上常见引起不寐的病因病机主要有劳倦思虑太过,伤及心脾;禀赋不足,房劳过度伤及肾阴导致心肾不交;五志过极,心火内炽,上扰神明;情志内伤,肝郁化火,扰动心神;饮食不洁,脾胃不和,宿食停滞,痰郁生热上扰心神;心虚胆怯,善惊易恐,心神不宁;亦有因暴受惊骇,终日惕惕,渐至心虚胆怯而不寐。  相似文献   

7.
康恩莲 《山西中医》2010,26(5):38-38
不寐是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脏腑功能失调,使心神不安,心血不行,阴阳失调,阳不入阴而发。笔者以中医辨证论治为主,结合心理疏导、体育锻炼、针刺、食疗,因人而异,综合治疗不寐,收到良好效果。现将临床治疗不寐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王博  许良 《江苏中医药》2015,47(10):48-50
<正>王翘楚教授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终身教授、上海市中医医院中医睡眠疾病研究所创始人、学科建设带头人,现任中医睡眠疾病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睡眠研究会理事会顾问、中医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王翘楚教授提出"五脏皆有不寐"和"从肝论治"的观点,采取病证结合、多病统治的方法,治疗以失眠为主症及其相关五脏疾病,临床上取得较好疗效。笔者随师学习,得其悉心教导,获益匪浅。现介绍王师诊治不寐验案3则  相似文献   

9.
男 ,6 7岁 ,于 1 999年 4月 1 2日初诊。阵发性胸痛、胸闷 6年 ,西医诊断为冠心病。近 1年来发作频繁 ,劳累后尤甚 ,发作时患者胸痛 ,牵及左肩臂 ,伴胸闷、憋气、汗出 ,全身无力 ,持续数分钟至十几分钟不等。纳食可 ,睡眠一般 ,小便淋沥不畅 ,大便可。舌暗红 ,苔薄白 ,脉弦细弱。诊断 :心气不足 ,血络阻滞。治则 :养心益气 ,活血通络。方药 :当归 9g,丹参 9g,人参 1 0 g,五味子 6 g,生地黄 9g,远志 6 g,瓜蒌皮 1 2 g,桔梗 6 g,延胡索6 g,砂仁 9g,甘草 3 g。 3剂 ,水煎服 ,日 1剂。二诊 ,药后胸痛、胸闷发作次数减少 ,程度明显减轻。舌仍暗红…  相似文献   

10.
失眠是由于情志、饮食内伤、病后及年迈、禀赋不足、心虚胆怯等病因引起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从而导致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栗锦迁教授抓住阳不入阴,阴不含阳为失眠之基本病机特点,随证化裁,灵活加减,疗效确切。本文分别从痰热扰心、气血虚弱、肝郁气滞三个证型论述其治疗失眠之施治思路及遣方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1]。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呈增高趋势。西药目前广泛使用的药物为苯二氮卓类,但长期服用往往具有依赖性、成瘾性、呼吸抑制等副作用。中医重在辨证论治,强调个性化治疗。冯方俊教授则着重从失眠与脏腑的关系来辨治,并在临床上取得一定的疗效。1辨证论治1.1从心论治《黄帝内经·素问》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素问·六节藏象论》强凋"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故认为不寐的主要  相似文献   

12.
叶新翠  李宏 《光明中医》2016,(19):2873-2875
《素问·阴阳离合论》云:"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顾植山教授运用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指导不寐治疗,疗效甚佳。文中列举防风通圣散、柴胡桂枝干姜汤合乌梅丸、血府逐瘀汤治疗不寐案3则以佐证。案1不寐用防风通圣散解表使卫行通畅,太阳得开,清下阳明,则阳明得阖,寐差易醒得解;案2不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枢转少阳、太阴,使太阴"机转"而获效,二诊使用乌梅丸调节厥阴枢机,使阴阳之气顺利交接而愈;案3不寐用血府逐瘀汤,调畅少阳、少阴枢机,使阴阳开、阖有度,阳入阴则寐,阴出阳则寤。  相似文献   

13.
不寐又名"目不瞑"、"不得卧"等,由外感、内伤等各种病因所致,主要病机为"阳不秘藏,阴盛于下",治宜交通心肾、调和阴阳。本文通过报道张汉肖主任用调气归元针法治疗不寐验案1则,简介张汉肖主任治疗不寐的临床经验和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不寐,即“失眠”,亦称“不得卧”、“目不瞑”,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既是一种病,又是一个症。轻者人寐困难,寐而易醒,醒后不能寐,或时寐时醒,重者彻夜不能人寐。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平衡,方为平入。阴主夜,主静,阴不制阳,阳盛阴衰,阴阳失交则见不寐。  相似文献   

15.
王军前  聂慧  田雨青 《光明中医》2013,28(9):1922-1923
人类社会在发展,经济水平在提高,人为因素对于社会环境的作用日益突出,人的精神压力不断增加,失眠者普遍增多。中医药对顽固性失眠疗效堪佳。内蒙古自治区名中医田雨青主任医师对不寐的治疗颇有研究,现就治疗更年期不寐举例如下。不寐[1],即一般所谓的"失眠",亦称"不得卧""目不瞑",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它既是一种病,又是一个症。轻者入寐困难,寐  相似文献   

16.
山东中医药大学张珍玉教授认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主纳化水谷,若脾胃运化失健,气机升降失常,水谷清浊不分,遂混杂而下,发为泄泻。然脏腑相连,五脏相关,导致泄泻的主要因素是脾失健运,而肝失疏泄、肾失温煦也是影响脾运致发泄泻的常见原因。治疗上以健脾为治泄之首务,脾健则湿除泻止;以疏肝为运脾之手段,肝畅促脾健运湿;以温肾为健脾之羽翼,火旺利脾气运化;  相似文献   

17.
笔者随师于门诊 ,现将张珍玉教授治愈黑苔一案介绍于下。女 ,50岁 ,1 999年 3月 1 4日就诊。舌苔色黑厚腻半年。患者素有胃疾 ,近半年舌苔逐渐变黑 ,胃疾随之加重 ,经多方治疗无效。现舌苔黑厚腻 ,胃脘痞闷 ,嘈杂 ,泛酸 ,嗳气 ,时有恶心 ,背部撑胀不舒 ,饭后加重。目涩 ,口干、口苦 ,喜冷饮 ,下肢轻度浮肿 ,多梦少寐 ,平素食凉即大便溏薄 ,上述诸症于情绪激动或情志不畅时加重。纳食尚好 ,舌红 ,脉弦弱。辨为肝气犯胃。方拟 :生白芍 9g,柴胡 6g,川芎 6g,炒枳壳6g,人参 1 0 g,炒白术 9g,香附 9g,黄连 6g,淡吴茱萸 4g,姜半夏 6g,砂仁 9g,甘草 …  相似文献   

18.
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特色和优势何在 ?全国著名老中医、山东中医药大学张珍玉教授同病异治胸膜炎的验案 ,能够给大家一些有益的启示。例 1 男 ,2 8岁 ,1 998年 8月 2 1日初诊。左侧胸胁部胀痛日久 ,伴偶咳 ,痰少色白 ,多汗 ,手足心热 ,纳差 ,舌红苔薄白 ,脉弦弱。B超示 :右侧胸腔包裹性积液 2 .9cm× 8.8cm,诊为渗出性胸膜炎。辨证属肝郁证 ,治以疏肝解郁。拟方 :当归 9g,炒白芍 9g,柴胡 6 g,枳壳 6 g,茯苓 9g,青皮 6 g,人参 1 0 g,炒白术 9g,香附 9g,砂仁 9g,甘草 3 g。水煎服 ,日 1剂。8月 2 5日二诊 :左胸痛及咳嗽基本消失 ,痰亦减少 ,…  相似文献   

19.
《山东中医杂志》2016,(2):162-163
通过对张珍玉老师诊治顽固性咳嗽和反复发作性口疮的验案分析,阐明张老师辨证主次分明、用药量小力宏的临床诊治特点,强调辨证论治在疑难杂症诊治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张子和是金元四大医家之一 ,攻邪派鼻祖 ,是一位理论革新家和临床家 ,对多种疾病疗效独特 ,医技高超。本文就其治疗睡眠疾病的验案作一赏析 ,可以看到张氏情志疗法之医技和诊病细致入微的求实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