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胆囊、十二指肠内瘘伴胆石性肠梗阻是临床急腹症中较少见的病例。结合该病临床发病发展过程及部分文献报道 ,探讨其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意义。1病例介绍1 1例1 :患者男 ,36岁 ,因右上腹疼痛半年 ,加重2天入院 ,无放射痛无腹胀、恶心、呕吐、无畏寒、高热等症状。患者有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病史。查体 :皮肤、巩膜无黄染 ,右上腹、脐周压、叩痛、轻度肌紧张 ,Murphy 征阴性。血常规 :WBC23 0×109/L ,N0 93。入院时B超 :胆囊缩小 ,壁增厚 ,约5~6mm ,囊内见数个强回声团 ,后伴声影 ,肝内胆管无扩张。提示胆囊多发…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70岁,因腹痛、腹胀15天加重伴呕吐、停止排气排便1天急诊入院。患者15天前无明显诱因腹痛、腹胀,为阵发性绞痛,曾在外院治疗无好转,1天前腹痛、腹胀加重,伴频繁呕吐,为胃内容物,肛门停止排气排便,遂来我院以“肠梗阻”收入。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史,无手术史。入院查:腹胀,中上腹压痛,无肌紧张、反跳痛,肠呜音活跃,未闻及气过水声,肛指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59岁。缘于34年前患者因上腹部疼痛伴发热在外院行手术治疗(自诉术中发现胆结石、胆瘘,未切胆囊,行胃空肠吻合术,具体不详)。出院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遂子15年前就诊于另外一家医院,予手术治疗(称仅取结石,仍未切胆囊,具体不详)。但出院后症状仍反复发作,每年发作至少34次,均需抗生素治疗。12d前患者再次出现右上腹疼痛,呈持续性胀痛,伴发热及寒战。最高体温40.6℃。入院查体:皮肤巩膜轻度黄染,腹部平坦,右上腹压痛。B超检查示:肝门区胆总管明显扩张,其中可见类圆形略高密度影,边界清,肝内胆管明显扩张,以肝左叶内较明显,部分胆管内可见少量气体影及高密度结石影,胆囊明显缩小,胆囊壁增厚,胆囊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灶,而提示:①胆总管结石并胆管扩张及感染;②胆囊炎;③肝内胆管结石。核磁胆管造影示:胆总管及肝内胆管多发结石并胆管炎。钡餐提示原曾行胃切除(或切断)毕罗Ⅱ式吻合术。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体温正常后12d行手术。 相似文献
4.
5.
患者某,男,46岁,2014年10月16日入院,自诉于入院前2 d进食油腻后出现中上腹烧灼感,再饮酒后出现中上腹痛,呈持续性隐痛、间断加重呈绞痛,疼痛部位逐步转移至脐周,伴恶心、呕吐及肛门排气减少,呕吐物为少量胃内容物。平素大便正常,近期体质量无明显变化。入院查体:体温36.2 ℃,脉搏95次/min,血压16/11.47 kPa,急性病容,心肺未见异常,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散在压痛以下腹为著,无反跳痛及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阴性,未闻及气过水声,肠鸣音较弱。血常规检查:WBC12.8×10.9/L,中性粒细胞0.866;血淀粉酶正常,尿淀粉酶425.6 U/L。腹部超声检查:中度脂肪肝,余未见异常;腹部立位X线片示小肠不全性肠梗阻。入院诊断为腹痛原因待查:(1)急性肠梗阻;(2)急性胰腺炎。入院后给予禁食水、灌肠、抗感染等对症保守治疗,腹痛减轻。患者入院第4天凌晨3点再发下腹部绞痛,约1~2 h后逐步缓解。急查全腹增强CT,回报:盆腔内腰大肌前方肠管结石,腹部肠管内散在小气液平。复查腹部立位片,回报:肠梗阻。建议患者转入外科手术治疗,但患者暂不同意手术治疗,继续给予禁食水、灌肠、抗感染、补液等对症保守治疗。病情好转后出院。 相似文献
6.
1临床资料患者,男57岁,自述于入院前1d因进食不当后出现脐周阵发性绞痛,伴恶心、呕吐及肛门停止排气便,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平素排便规律及大便性状正常,近期无明显消瘦。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108次/min,血压131/85mm 相似文献
7.
胆囊十二指肠瘘是胆囊结石等慢性胆囊疾病发发展进程中的比较少见的一种并发症,患者往往无典型特异性症状或者仅有消化系统症状,而胆石性肠梗阻也是胆囊结石一种少见的并发症[1],胆道与肠道之间存在异常通道为其病理基础,其中胆囊十二指肠瘘最常见,临床上表现较复杂,易误诊漏诊.本研究对32例胆石性肠梗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有效的诊治方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临床对头孢曲松致胆囊假性结石和肝功能损伤的认识,避免过度治疗。方法:对上海市儿童医院1例头孢曲松引起胆囊假性结石的案例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在连续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5 d停药3 d后出现右上腹痛,腹部B超示胆囊结石,生化检查示肝酶明显升高,给予保肝药治疗后肝酶明显降低,患儿未再诉腹痛等不适症状;停药38 d后复查腹部B超胆囊结石消失,肝酶恢复正常。结论:头孢曲松致儿童胆囊假性结石的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较多,大多数患儿无症状,因胆囊结石一般可自发消失,如无合并严重并发症不需要特殊处理 相似文献
9.
胆囊腺肉瘤伴结石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68岁,食油腻食物后感右上腹部不适3个月,2002-02-15因上腹发作性绞痛并向右肩背部放射入院。既往体健,无肝炎、结核病史,否认肿瘤家族史。体检:意识清,表情痛苦,巩膜黄染,心肺正常,腹平软,右上腹部压痛明显,Muphy(+),无反跳痛及腹肌紧张,未触及肿块。B超检查:胆囊明显增大,径线约12.5cm×5.2cm,形态尚存,胆囊壁体部显示不清,腔内呈网眼状回声,无回声暗区,最大径线约1.3cm,胆囊颈部探及一1.5cm×0.7cm×0.4cm强回声光团,其后伴有明显声影。肝内胆管扩张,门静脉内径正… 相似文献
10.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53岁.胆囊结石经腹胆囊切除术后3年,因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并向右肩背部放射,恶心、呕吐、厌油、加重1年来院就诊.超声所见:在胆囊窝内可见-2.3×1.3 cm类似胆囊声像,内可见0.4×0.3 cm小光团,伴声影.超声诊断:胆囊管残株扩张伴结石.ERCP证实为胆囊管过长,胆囊管残株结石形成.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先行胆囊管切开取石,取石后将残株切除.术中见胆囊管长2.4 cm,胆囊管直径1.4 cm,结石大小为0.4×0.3 cm,性质为混合性结石. 相似文献
11.
胆囊内瘘是由于胆囊结石、炎症侵及周围组织造成内瘘,在临床上常可遇见,我院在1998年1月至2007年10月共遇12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2.
13.
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残余结石,引起原因有术前考虑不周,只诊断胆囊结石,而忽视10%以上的患者可能合并胆管结石。2004年以来笔者处理术后出现症状并发现残留胆囊管结石11例,现就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我院 198 8~ 1997年 10年间胆囊切除后发生胆管结石而再手术者 5 6例 ,对其发生胆管结石的有关因素探讨如下。临床资料男 2 0例 ,女 36例 ,年龄 37~ 79岁。胆囊切除后 ,最早出现典型的胆道三联征 (Charcot征 )或经B超、PTC等发现结石的时间为 2~ 5年 9例 ,6~ 10年 9例 ,11年以上 38例。发病年龄 <40岁 6例 ,40~ 6 0岁 30例 ,6 1岁以上 2 0例。胆石的性状经病理检查为色素性结石 ,呈泥沙状或 /和叠层状。2 4例手术中发现胆汁为脓性 (4 2 8% ) ,16例行胆汁细菌培养者均阳性 ,其中 11例为大肠埃希氏菌 ,其它为表皮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15.
16.
胆囊巨大结石压迫引起十二指肠梗阻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65岁。于两年前开始,上腹部常感隐痛不适,烧灼感,伴反酸暧气,与饮食和季节无明显关系。15d前曾因上述症状住内科治疗,但无缓解,近日来自觉上腹部饱胀,梗阻感,伴呕吐,吐物为隔夜食物。故以幽门不全梗阻转人外科治疗。查体:一般情况尚可,皮肤粘膜无黄染,腹软,未见明显肠型及蠕动波。肝脾不肿大,右上腹部轻度深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理化检查:①胃钡餐透视,幽门通过受阻,十二指肠各部未见显影。2h后仍不能显示胃内容物排空。②胃镜检查,诊断为胃窦炎,十二指肠炎。③病理报告为慢性重度浅表性胃窦炎,伴… 相似文献
17.
患者 ,男 ,3 6岁。主因上腹间断性疼痛伴呕吐 3余年 ,黑便2个月入院。患者自出生后每次喂奶后即吐 ,3岁后呕吐逐渐好转 ,但饮食不当时即呕吐 ,呕吐物为当日所进食物 ,吐后腹痛缓解。近 2个月来上述症状逐渐加重 ,伴黑便 ,体重较前减轻 5kg。钡餐检查疑为十二指肠梗阻 (性质待定 )伴内瘘。胃镜检查示 :浅表性胃炎。查体 :慢性病容 ,贫血貌 ,腹平坦 ,肝脾未及 ,上腹压痛 ,可及一约 8cm× 6cm肿块 ,活动度可 ,移动性浊音阴性 ,肠鸣正常。由于胃镜不支持胃癌诊断 ,经科内术前讨论 ,拟行剖腹探查术 ,术中见胃体大弯侧有一直径约 6cm肿块 ,结节状… 相似文献
18.
自发性胆囊内瘘是胆囊结石较少见的并发症,我科自1993年1月至2005年5月共收治21例胆囊内瘘病例,对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1病例介绍患儿,男,14岁。因“突发右上腹绞痛,伴恶心,呕吐3小时”入院。查体:T36.8℃,皮肤巩膜无黄染,右上腹压痛,可扪及8.0cm×5.0cm大小的肿块,触痛,Murphy征阳性。外周血WBC18.8×109/L,分类中性粒0.92,B超显示:胆囊张力大,大小8.6cm×4.7cm,壁厚0.9cm,呈双层征,胆总管内径0.5cm,胆囊窝见液性暗区0.7cm。上腹部CT胆囊颈部见一环形高密度影,直径2.0cm,胆囊增大,长径9.0cm,密度均匀,考虑胆囊颈部结石致胆囊颈部梗阻,使胆囊高度扩张。诊断:急性胆囊炎,胆囊颈部结石。经非手术保守治疗24小时症状无缓解,仍有持续性右上腹痛而行剖腹探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