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胶质瘤恶性程度高,其侵袭性生长方式使得手术不能有效切除,是预后较差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细胞外基质中的透明质酸及其受体、肌腱生长蛋白、整合素、基质金属蛋白酶和生长因子等与胶质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并且已有多种针对细胞外基质起作用的药物被证明对胶质瘤有效,深入研究细胞外基质在胶质瘤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可以为胶质瘤的治疗提供更多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人恶性胶质瘤具有高度侵袭性,是目前治疗上的主要障碍。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组织抑制因子 (TIMPs)在细胞外基质中的相互作用是胶质瘤细胞侵袭转移的关键因素。探讨MMPs、TIMPs在胶质瘤组织中的合 成机制及在胶质瘤细胞侵袭中的作用,对胶质瘤诊断及预后有重要意义,也可为其治疗提供新的方向和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人脑胶质瘤基质金属蛋白酶2、9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胶质瘤细胞侵袭性生长包括细胞粘附、细胞外基质降解和细胞运动等过程,其中关键事件是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通过与细胞粘附分子相互作用降解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促进肿瘤细胞向周围脑组织生长[1]。已有研究表明MMP2、9与胶质瘤关  相似文献   

4.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为常见的肿瘤,占成年人颅内肿瘤的30%~50%,而肿瘤的侵袭性生长往往是患肿瘤复发、治疗失败和死亡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脑胶质瘤的生长和侵袭性与肿瘤间质新生血管的大量形成密切相关。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的降解在间质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而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是在分解细胞外基质的蛋白酶类中最具重要作用的一类。  相似文献   

5.
胶质瘤的侵袭性涉及多个方面 :粘附分子和细胞外基质 ;蛋白水解酶系统 ;血管生成及相关基因等。整合素使瘤细胞粘附到细胞外基质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系统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系统能够水解细胞外基质 ,血管内皮生长及其受体能够促进肿瘤血管的生成 ,侵袭相关基因在肿瘤侵袭中起调控作用。它们各自作用于不同的环节 ,但相互之间又存在广泛的联系 ,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 ,它们的共同作用在胶质瘤的侵袭性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胶质瘤的侵袭性生长与手术策略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本文叙述了侵袭性生长胶质瘤的病理机制,根据其生长机制提出了胶质瘤手术策略应遵循的手术原则。恶性脑胶质瘤的侵袭性生长特点决定了胶质瘤的边界很难确定,为手术“全切”胶质瘤带来了困难[1,2]。本文对胶质瘤的侵袭性生长的特点与手术策略进行了综述。一、胶质瘤的侵袭机制胶质瘤的侵袭过程,是瘤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CM)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过程[3,4]。这一过程有三个主要环节:粘附、蛋白溶解、迁移。这三个环节相互作用,互相渗透。胶质瘤的侵袭过程,一般可以人为分为三步:1.粘附[5-9]:是瘤细胞与瘤细胞相互之间,瘤细胞黏附到细胞外基质的过…  相似文献   

7.
<正>研究表明,脑胶质瘤的侵袭性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s,MMPs)密切相关。肿瘤侵袭转移过程是瘤细胞从原发瘤脱离后向周围和(或)远处组织侵袭和转移的过程,涉及瘤细胞穿过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armatrix,ECM)屏障、血管壁的基底膜及穿出血管壁进入宿主微环境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整合素与胶质瘤新血管生成及侵袭性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合素是指细胞与细胞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相关联的细胞膜表面的一族细胞粘附分子。主要介导细胞与细胞及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相互粘附和双向信号传导,对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凋亡等过程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研究发现。整合素介导的粘附行为和信号传导.在肿瘤的发生、发展、新血管生成、侵袭性生长等阶段亦发挥重要的作用。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9.
白藜芦醇对胶质瘤U87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胶质瘤U87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唑盐(MTT)比色实验检测胶质瘤U87细胞经不同浓度白藜芦醇作用24 h、48 h、72 h后生存率的变化;细胞划痕试验和transwell侵袭试验检测白藜芦醇对胶质瘤U87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明胶酶谱法分析白藜芦醇对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活性的改变。结果 MTT法显示一定浓度的白藜芦醇可抑制U87细胞生长,并随着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增强(P<0.05);与对照组比较,经白藜芦醇作用后U87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降低,MMP-2分泌减少。结论白藜芦醇可有效抑制胶质瘤U87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白藜芦醇降低细胞MMP-2活性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初步探讨凝胶侵袭模型用于人胶质瘤细胞体外侵袭力研究的可行性,观察普通培养的胶质瘤细胞与胶质瘤干细胞在凝胶侵袭模型中侵袭力的差异,为胶质瘤的体外研究寻求新的实验手段.方法 经纯化的Ⅰ型和Ⅲ型胶原与MEM培养基混合制备凝胶液,将原代培养的胶质瘤细胞经悬滴法制成的细胞球和胶质瘤干细胞所形成的细胞球种植于其中,每个细胞球含(10-15)×103个细胞,在添加含有不同药物浓度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GM6001(0、25、50、75、100μmol/L)的相应培养基中培养4 d,测量不同药物浓度组肿瘤细胞侵袭距离及其差异.结果 不同处理组胶质瘤细胞在凝胶侵袭模型中生长良好,最初的细胞球形态呈规则圆形,随着时间的推移肿瘤细胞侵袭距离逐渐增加;且对GM6001的抑制作用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剂量依赖性,以75 μmol/L GM6001对普通培养的胶质瘤贴壁细胞的侵袭抑制作用最为明显(均P=0.000);而25μmol/L GM6001对胶质瘤干细胞球的侵袭抑制作用最显著(P=0.002,0.012,0.000).结论 凝胶侵袭模型适用于普通贴壁培养的胶质瘤细胞和胶质瘤干细胞球.  相似文献   

11.
脑胶质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之一 ,而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往往是患者肿瘤复发、治疗失败和死亡的重要原因。肿瘤的侵袭过程是瘤细胞从原发瘤脱离后向周围组织侵袭的过程 ,是肿瘤细胞通过细胞膜表面受体粘附到细胞外基质 (extracelluarma trix ,ECM )并穿过细胞外基质屏障、血管壁的基底膜和血管壁进入宿主的过程。大量实验证明 ,瘤细胞的侵袭能力与其诱导产生蛋白酶 ,降解ECM、基底膜的能力密切相关 ,此过程是一级联蛋白水解的过程 ,主要涉及基质金属蛋白酶 (matrixmetallopro teinases ,MM…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谷氨酸促进胶质瘤侵袭性的机制. 方法 体外常规培养胶质瘤细胞株U251,用100 μmol/L谷氨酸处理24 h后Transwell细胞侵袭试验检测侵袭性;处理2、4、8、12h后应用明胶酶谱实验分析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分泌;处理3、6、9h后应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蛋白的表达. 结果 Transwell细胞侵袭试验显示谷氨酸组穿膜细胞数(37.44±2.31)明显多于对照组穿膜细胞数(25.89±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明胶酶谱分析实验显示谷氨酸处理8、12h后U251细胞分泌MMP-2增加,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谷氨酸处理U251细胞3、6、9h后EMMPRIN蛋白的表达无变化,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谷氨酸可能通过促进胶质瘤细胞分泌MMP-2增强胶质瘤细胞的侵袭性.MMP-9和EMMPRIN未参与谷氨酸增强胶质瘤细胞侵袭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3型氯离子通道(Cl C-3通道)与大电导钙激活K+通道(BK通道)在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研究Cl C-3离子通道与BK离子通道在胶质瘤细胞侵袭性生长中的作用。方法 Western blot实验检测Cl C-3与BK通道分别在C6及U251胶质瘤细胞中的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两种通道蛋白在胶质瘤细胞中的形态学分布情况;采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应用Cl C-3通道特异性阻滞剂氯代毒素(Cl TX)以及BK通道特异性阻滞剂伊比蝎毒素(IBTX)后胶质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 U251及C6胶质瘤细胞系均高度表达Cl C-3离子通道,而BK离子通道在两种胶质瘤系中的表达相对较低;应用Cl TX后U251细胞的侵袭性显著降低(P0.05),且呈剂量依赖关系;应用IBTX后U251细胞的侵袭性无明显变化。结论 Cl C-3离子通道在胶质瘤侵袭性生长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未来治疗胶质瘤的新靶标。  相似文献   

14.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胶质瘤的侵袭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胶质瘤的侵袭性生长方式为手术彻底切除带来困难 ,这是其治疗中预后欠佳的重要原因。肿瘤的侵袭过程涉及多个步骤 :肿瘤细胞通过细胞膜表面受体粘附到细胞外基质 (extracel lularmatrix ,ECM)层粘蛋白上 ;蛋白水解酶前体的释放和活化 ;蛋白水解酶对ECM ,主要是IV型胶原的水解 ;以及肿瘤细胞通过基底膜迁移。其中 ,ECM的降解是肿瘤侵袭性的标志 ,在此级联蛋白水解过程中 ,涉及两类酶系统 :纤容酶原系统和基质金属蛋白酶 (matrixmetalloproteinase,MMP)系统。MMP是锌依赖性内肽酶…  相似文献   

15.
VEGF、MMP-2与人脑胶质瘤的病理分级和侵袭性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MP 2 )在人脑不同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探讨VEGF、MMP 2与肿瘤病理级别和侵袭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检测 5 6例脑胶质瘤中VEGF、MMP 2的表达。结果 胶质瘤中VEGF、MMP 2的表达水平在高级别组 (Ⅲ、Ⅳ级 )明显高于低级别组 (Ⅰ、Ⅱ级 ) ,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VEGF、MMP 2在胶质瘤的血管生成与侵袭性生长中起重要作用 ,其表达水平与胶质瘤的病理级别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将Wistar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体外移植入C6胶质瘤大鼠模型,观察其生物学特性及大鼠存活状态。方法建立C6载瘤模型和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治疗模型;待术后生长至3w和4w时行MRI检测;不同时间段内大鼠脑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骨髓基质细胞移植组模型平均生存时间为4.03w;对照组平均生存时间为3.88w;且其平均肿瘤体积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大鼠体内移植体外培养5月余的骨髓基质细胞未发现肿物生成。骨髓基质细胞包绕在胶质瘤周围,对胶质瘤细胞有定向靶向作用。结论骨髓基质细胞对胶质瘤有定向靶向作用,可以安全的作为生物载体转染目的基因治疗胶质瘤。  相似文献   

17.
目的将Wistar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体外移植入C6胶质瘤大鼠模型,观察其生物学特性及大鼠存活状态。方法建立C6载瘤模型和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治疗模型;待术后生长至3w和4w时行MRI检测;不同时间段内大鼠脑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骨髓基质细胞移植组模型平均生存时间为4.03w;对照组平均生存时间为3.88w;且其平均肿瘤体积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大鼠体内移植体外培养5月余的骨髓基质细胞未发现肿物生成。骨髓基质细胞包绕在胶质瘤周围,对胶质瘤细胞有定向靶向作用。结论骨髓基质细胞对胶质瘤有定向靶向作用,可以安全的作为生物载体转染目的基因治疗胶质瘤。  相似文献   

18.
人脑胶质瘤是人类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突出的特点就是对人脑正常组织的侵袭性。目前认为在脑胶质瘤侵袭生长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一类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MMPs)。MMPs在人体内表达的水平及其活性受诸多因子的调节,特别是其特异性组织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TIMPs)。可以说MMPs与TIMPs在人脑胶质瘤中表达情况直接关系到胶质瘤的侵袭性强弱,现就MMPs在人脑胶质瘤侵袭性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一大类细胞外基质降解酶,影响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对侵袭性垂体腺瘤来说,MMPS尤其是MMPS-9与其侵袭性关系密切,本就该方面及MMPS的分类、特性等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和层黏连蛋白受体(LN-R)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RT-PCR对48例人脑胶质瘤组织的CD147和LN-R的mRNA表达情况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胶质瘤CD147和LN-R 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67%和58.33%,联合表达率为56.25%,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r=0.815,P<0.01).随着胶质瘤级别增高、侵袭能力增强,CD147和LN-R的mRNA表达水平也相应增高.结论 CD147和LN-R表达与胶质瘤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其可作为判断胶质瘤病人临床预后和治疗有效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