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夏霖  杨弘雯  王芳 《中国药物警戒》2021,(2):160-163,169
目的 分析阿替卡因在口腔科应用致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以"阿替卡因""碧兰麻""致""过敏""不良反应"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中2005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阿替卡因不良反应相关文献,按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文献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共纳入27篇文献进行汇总分析,提...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分析安罗替尼致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发生特点、处置及转归情况,以期为临床安全合理应用安罗替尼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Wiley Onli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有关安罗替尼上市后不良反应的病例报道,筛选后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患者的基本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特点、处理、转归以及累及的器官/系统等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共收集20例病例,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中位数为63.5岁(36~76岁)。不良反应多发生在用药后2个月内,共发生52例次,累及9个系统/器官,其中以血管与淋巴管类疾病最为常见(21.2%)。结论 在安罗替尼临床推广应用后,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用药过程应密切监测,同时注意监测说明书中提及的和潜在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托法替布所致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mbase以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有关托法替布ADR的个案报道,并进行数据提取与分析。结果 收集托法替布ADR个案报道13例,其中女性8例,男性5例,年龄多集中在50~59岁。托法替布相关ADR平均发生在用药后1年余,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较多,在停药/减量或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 托法替布相关ADR多在长期用药后发生,尤其应重视皮肤ADR和感染的防治。临床用药时需要加强用药监测,及时识别,准确处置,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情况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以“瑞舒伐他汀”为主要检索词,对2000年1月—2014年9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收集瑞舒伐他汀致不良反应的12例病例报道,探讨其特点,并提出合理用药建议。结果 8例患者为男性,4例女性,平均年龄(70.08±1.78)岁,瑞舒伐他汀的剂量为5~10 mg/d,不良反应一般在使用瑞舒伐他汀5 d后发生,主要表现为肝损害和横纹肌溶解。停药并进行相应治疗1周后不良反应明显好转,出现死亡病例1例。结论 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用药、加强用药监测、对发生的不良反应及时处理是防控瑞舒伐他汀致不良反应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一般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检索2015~2018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对收集到的阿帕替尼致ADR的文献报道从患者性别、年龄、原患疾病、给药途径、给药剂量、合并基础疾病、联合用药、以及ADR发生的时间、临床表现及转归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共纳入文献11篇,涉及151例ADR病例。ADR多发生在46~60岁的患者(41.72%)。151例ADR中,给药剂量250 mg·d-126例,500 mg·d-1 64例,750 mg·d-1 7例,850 mg·d-1 54例;联合用药18例。发生ADR时间最短的为用药后3 d,最长的为用药后10个月;大部分ADR发生在用药后1~3个月。ADR累及器官 系统最多的是全身性损害(46.35%),主要表现为高血压,其次为皮肤黏膜系统(19.20%),主要表现为手足综合征,第三是消化系统(17.23%),主要为消化道出血、恶心、呕吐。急性左心衰竭、快速性房颤、甲状腺功能减退为阿帕替尼新的ADR。 结论: 重视阿帕替尼所致新的,严重的ADR,加强用药监测,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甲硝唑致出血性膀胱炎的一般情况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以“甲硝唑”并含“出血性膀胱炎”为主要检索词,对1990 年—2013 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及万方数据库文献进行检索,收集甲硝唑致出血性膀胱炎的10 例病例报道,探讨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并提出合理用药建议。结果 5 例患者为女性,5 例男性,平均年龄(37.70±5.10)岁,在使用甲硝唑2~3 d 后发生出血性膀胱炎,甲硝唑的剂量为0.6~1.4 g/d,停药3~7 d 后出血性膀胱炎明显好转,没有死亡病例。结论 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用药、加强用药监测、对发生的反应及时处理是防控甲硝唑致出血性膀胱炎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哌柏西利致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和临床表现特点,为其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PubMed、Web of Science文献数据库中建库至2023年12月哌柏西利致不良反应案例报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纳入文献40篇,涉及患者44例,均为女性且以60岁以上患者居多;发生时间为用药后1 d~15个月,主要集中在前3个月内(63.64%);累及皮肤、呼吸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等全身多个器官/系统。33例患者经停药和/或对症处理后好转,6例患者死亡,可见其潜在的致死风险。结论 临床工作者应重视哌柏西利致不良反应的危害性,加强患者用药监护,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替普酶组75例,尿激酶组75例。两组分别给予阿替普酶和尿激酶进行治疗,应用NIHSS评分系统进行评分,监控2周,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阿替普酶组基本痊愈20例,显著进步31例,进步18例,总有效率92%;尿激酶组基本痊愈16例,显著进步21例,进步17例,总有效率72%,阿替普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尿激酶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4 h、1周、2周,两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1周、2周阿替普酶组NIHSS评分均低于尿激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率比较,阿替普酶组为4%,尿激酶组为17.3%,阿替普酶组明显低于尿激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探讨复方阿替卡因用于口腔种植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对患者血压和心率的影响。方法:口腔种植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盐酸利多卡因麻醉,观察组予复方阿替卡因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两组患者麻醉即刻、术中及术后6 min血压、心率变化,以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低于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 min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较麻醉即刻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中、术后6 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观察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阿替卡因用于口腔种植手术中效果显著,具有重要临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对照组39例,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10%注射用阿替普酶(0.9 mg/kg)iv,其余90%在1 h内静脉滴注完毕,后给予生理盐水iv,24 h后给予缺血性卒中的基础用药;试验组48例,在相同方法静脉溶栓后立刻给予银杏内酯注射液,6 mL加入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用药14 d,溶栓24 h后给予缺血性卒中的基础用药。所有入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4、90d记录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事件,治疗后14、90 d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1次、检测BI指数1次。按照TOAST分型将两组患者进行分类,并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及小动脉闭塞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用药后均未出现颅内出血;用药后90 d,试验组的NIHSS评分、mR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BI指数显著升高;试验组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患者用药后90 d的NIHSS评分、mR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BI指数显著升高;而小动脉粥样硬化型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 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安全性高,且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唑吡坦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PubMed数据库有关唑吡坦不良反应个案报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病例55例,男女比例1:1.12,年龄 ≥ 65岁者24人,构成比为43.64%;不良反应多发生于服药后1 d内,共34例,构成比为61.82%;累及系统/器官主要以中枢神经系统为主,表现为睡行症、精神异常、幻觉、睡眠饮食障碍等,其次为泌尿生殖系统。结论 临床应高度重视唑吡坦的不良反应,加强用药监护,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刘洋  肖隆灏  李霖  张磊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32(12):2523-2528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致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2007年1月-2017年6月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及PubMed数据库收录的全部中医药期刊,收集报道参麦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的文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参麦注射液引发的不良反应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年龄多集中在41~60岁,在用药10 min以内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最多,占45.76%,以心血管和皮肤及附件损害较为多见,所占构成比分别为30.69%、15.93%。结论 临床应加强参麦注射液的合理使用,尽量避免或减少其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左旋门冬酰胺酶化疗方案致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1989年1月—2018年11月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Pubmed中关于左旋门冬酰胺酶不良反应的不良反应个案报道,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56篇文献,82例病例。年龄集中在6~10岁。给药方式主要为静脉滴注。原患疾病主要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主。不良反应大多发生于用药48 h内,构成比为45.1%。左旋门冬酰胺酶引发的不良反应主要涉及消化系统损害、皮肤及附件损害、血液系统损害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消化系统损害例数最多,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心呕吐、血浆淀粉酶升高、肝功能异常等。结论 临床应重视左旋门冬酰胺酶不良反应的危害性,加强药学监护,尽量避免或减少其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统计平消胶囊(片)致不良反应(ADR)的相关文献,为临床该制剂的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在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读秀学术搜索数据库以及Pubmed数据库并筛选出涉及平消胶囊(片) ADR的文献,统计分析所有服用平消胶囊(片)产生ADR的病例。结果 共检索并筛选得到平消胶囊(片)致ADR的相关文献74篇,相应ADR病例共计1 168例;产生ADR的患者年龄集中在41~60岁,总计645例,占总数的55.22%;发生ADR的时间主要是在一周之内;产生ADR的患者就诊时诊断的疾病主要为乳腺增生等乳腺疾病、肺癌,分别占总病例的31.16%、21.58%;累及的系统主要为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其次为免疫系统;发生ADR的患者中多数在服用平消胶囊(片)的同时还联合使用其他西药或中成药,其中联用频率最高的西药是氟尿嘧啶和顺铂,而联用频率较高的中成药是长春地辛和莲芪胶囊;大部分文献未说明服用平消胶囊(片)产生ADR应如何应对,而文献有报道的针对服用平消胶囊(片)产生ADR的应对措施主要是饭后服药或减少服药量,或是针对不良反应对症加服其他药物。结论 无论单独使用平消胶囊(片)还是联用其他药物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可适当对症服用其他药物或是改变服药方式来缓解服用平消胶囊(片)所产生的ADR,后期临床应用中仍应记录其他新出现的ADR,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葛根素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等数据库报道的葛根素注射液致ADR的文献,并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葛根素注射液所致ADR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年龄多集中在50岁以上;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的ADR最多,构成比为53.6%;绝大多数患者的给药剂量为400、500 mg/d,构成比分别为47.55%、26.57%;绝大多数患者(117例,62.23%)给药疗程为14 d;用药0.5~24 h的患者最多,占21.88%;ADR累及器官/系统以变态反应较为多见,构成比分别为14.36%。结论加强葛根素注射液ADR监测,确保患者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孟鲁司特致神经精神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规律、特点,寻找风险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国医院药物警戒系统(CHPS v2.0)的药品评价系统中,通过医嘱检索、病历检索这两个检索维度,检索2019年1月—2020年2月使用孟鲁司特过程中发生"兴奋""焦虑""抑郁""迷失方向或混乱""注意力不集中""噩梦""幻觉""失眠""震颤""烦躁""易怒""梦游""自杀""强迫症""不安""口吃""肌肉不自主运动"等神经精神症状的病例;同时检索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孟鲁司特相关神经精神不良反应报道,合并文献病例与院内病例,回顾性统计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原患疾病、用药剂量、合用用药、不良反应表现、发生时间、严重程度、治疗和转归等项目。结果收集院内病例15例,文献检索获得病例12例,合计入选病例27例。关联性评价结果显示,"可能有关"4例(14.8%),"很可能"有23例(85.2%);院内病例统计神经精神不良反应发生率0.33%;40~65岁年龄段不良事件发生率最高;13例不良反应无使用孟鲁司特的用药指征;未发现给药剂量与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性;不良反应表现为焦虑、噩梦、烦躁/激动/言语多、攻击性强较多,也可见遗尿、头痛头胀、肢体麻木等;发生时间多在用药后7 d以内,最快的0.5 h,也有延至数周后的可能;停药后绝大多数可以恢复正常且恢复较快。结论孟鲁司特可能导致神经精神不良反应,临床应用时需严格把握用药指征,加强用药监护,在儿童患者的临床应用中应更加引起关注,一旦发生不良反应要立即停止使用,特别是在服药开始后一周内要加强临床观察。相关神经精神不良反应停药后多数可以恢复。  相似文献   

17.
刘毅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6,31(12):2064-2066
目的探讨抗癫痫类药物致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原因及常见致敏药物,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从建库至2016年6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和Pubmed数据库,查阅公开发表的抗癫痫药引起的超敏反应综合征案例报告,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综合文献报道纳入38例患者,其中中国人36例,日本人1例,法国人1例。致敏药物以苯巴比妥(36.84%)和卡马西平(39.47%)最常见。临床表现以发热、皮损为主。经治疗后35例好转,3例死亡。结论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时有发生,临床应用时应密切关注患者的变化,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替格瑞洛致心律失常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Web of science、Springer link、Embase、Scopus、中国知网(CNKI)、万方期刊论文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收载的替格瑞洛致心律失常不良反应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检索时间为2011年1月-2019年7月。结果: 检索到14篇共15例关于替格瑞洛致心律失常不良反应个案报道,以男性为主(10例,66.67%),年龄50岁及以上患者12例(80%)。心律失常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最短的是负荷剂量1 h后;最长为用药后2个月。其中10例(66.67%)患者在用药后10 h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后有3例患者植入临时起搏器,1例患者在出院前植入永久性双腔起搏器,其他11例患者分别通过停药、继续用药、换用其他药物及对症治疗后,症状得到缓解或消失。结论: 替格瑞洛可能通过抑制红细胞对腺苷的摄取,升高细胞外液腺苷的浓度,而引起心律失常的不良反应。对于传导系统已经受损的患者,临床上在联合用药时需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临床合理使用替格瑞洛的同时,应加强用药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头孢地嗪致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从建库至2018年2月Pubmed、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关于头孢地嗪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共检索到24篇文献,33例病例。年龄集中在0~18岁和60岁以上。给药方式主要为静脉滴注。原患疾病主要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不良反应大多发生于用药30 min内,构成比为42.42%。头孢地嗪引发的不良反应主要涉及全身性损害、消化系统损害、皮肤及附件损害、呼吸系统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全身性损害例数最多,临床表现主要为过敏性样反应和过敏性休克。结论临床应重视头孢地嗪不良反应的危害性,加强药学监护,尽量避免或减少其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