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福建地区短/支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SBCADD)临床特征及基因变异特点。方法 2016年8月至2022年3月该院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采用串联质谱分析技术对111 547名新生儿进行遗传代谢病筛查发现C5升高患儿11例,均在该中心进行诊治及随访,其中8例患儿确诊为SBCADD(推测患病率约为1/13 943),3例患儿确诊为IVA(推测患病率约为1/37 182)。回顾性分析8例SBCADD患儿的临床特征、生化资料及基因测序结果。结果 8例SBCADD患儿中男1例,女7例;汉族7例,苗族1例。8例患儿均有异戊酰基肉碱不同程度升高,最高为1.04μmol/L;均有尿2-甲基丁基甘氨酸水平增加。8例患儿生长、发育大致正常,无临床症状。8例患儿中检测到6种ACADSB基因变异。这些患儿均有2个等位基因变异,其中纯合变异3例,复合杂合变异5例。3种基因变异已有文献报道[c.1165A>G(p.M389V)、c.275C>G(p.S92*)和c.923G>A(p.C308Y)],3种变异未见文献报道[c.1232C>T(p.T411M)、 c.421A>...  相似文献   

2.
吴双凤  黄琳  贺兵 《淮海医药》2022,(5):547-549
GM2神经节苷脂沉积症是一种溶酶体病,为临床罕见常染色体遗传病,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某院2021年4月20日收治一例1岁10月女性患儿,主要表现为精神运动发育倒退、哭闹、盲、惊厥持续,早期有惊跳、喂养困难、喉中鸣响症状,患儿己糖胺酶A(HEXA)基因全外显子检测c. 1495(exon13) C> T和c. 927(exon 8) C> G两处杂合变异,引起氨基酸变化p. R499C(p. Arg499Cys)(NM_000520)和p. S309R(p. Ser309Arg)(NM_000520)。其母亲对应基因显示两个基因分别为野生型和杂合型。结合临床表现该患儿确诊为B型GM2神经节苷脂沉积症(Tay-Sachs病),本文就这一病例进行相关文献资料收集分析,对Tay-Sachs病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特点进行总结,提示基层医生应注意就诊时的早期症状,应及时进行基因检测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山西省21-羟化酶缺乏症患儿的基因突变,探讨基因型和临床表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山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5例21-羟化酶缺乏症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Sanger测序法进行CYP21A2基因突变分析。CYP21A2基因检测结果与其临床表型进行比较,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结果 (1)本组15例患儿均为经典型患者,其中失盐型(SW)8例,单纯男性化型(SV)7例。(2)15例患儿共检测出7种突变,包括IVS2-13A/C>G、I172N、R356W、E3Δ8bp、c.1064G>A、c.141C>A、c.121C>T。最常见的突变为IVS2-13A/C>G(40%),其余常见突变依次为R356W(17%)、I172N(17%)及E3Δ8bp(7%)。SW最常见的突变为IVS2-13A/C>G和R356W,其等位基因频率分别达50%和19%。SV患者最常见的突变为I172N,其等位基因频率为36%。(3)SW、SV中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8%、100%。结论 IVS2-13A/C>G、R356W、I172N为21-羟化酶缺乏症患儿常见突变,山西省热点突变为IVS2-13A/C>G。经典型患儿基因型与临床表型具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高鸟氨酸血症-高氨血症-高瓜氨酸尿症综合征(HHH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尿素循环障碍性疾病。该院收治了1例HHH综合征患儿,平素挑食严重,厌食高蛋白食物,运动倒退,多次实验室检查示转氨酶、血氨升高及凝血功能异常,全外显子基因检测显示患儿携带SLC25A15基因c.521C>G(p.S174x)纯合变异,患儿父母均携带该基因杂合变异,患儿经肝移植后好转。对于该类患儿建议早期进行血尿遗传代谢及基因检测以挽救患儿生命及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龙岩地区黄疸新生儿G6PD缺乏症基因突变类型。方法 选取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黄疸患儿1 253例,对生化诊断G6PD缺乏的142例患儿采用Snapshot技术平台进行常见的12种G6PD基因突变检测。结果 142例患儿中男性135例,女性7例,均检出G6PD基因突变位点,共检出8种单一位点突变,分别是c.1376G>T(70例)、c.1388G>A(46例)、c.1024C>T(7例)、c.871G>A(5例)、c.95A>G(5例)、c.392G>T(4例)、c.1360C>T(2例)、c.487G>A(1例);2种复合突变c.1388C>A/c.1376G>T(1例)、c.1376G>T/c.871G>A(1例),其中c.1376G>T和c.1388G>A总占比81.69%。结论 龙岩地区黄疸新生儿人群G6PD缺乏症发病率较高,男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c.1376G>T、c.1388G>A是龙岩地区黄疸新生儿G6PD缺乏症较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  相似文献   

6.
熊婷  杨玉  胡新菊  杨利  余珍  黄慧 《江西医药》2023,(12):1454-1457
目的 探讨4例KBG综合征(Keishi-Bukuryo-Gan syndrome,KBGS)患儿的临床表现、遗传学特征及治疗,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诊治能力。方法 分析4例KBG综合征患儿,对其临床特点、基因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并随访预后。结果 4例患儿均有特殊面容、生长及语言发育迟缓、骨骼异常。完善基因检测,检出为ANKRD11基因3个不同位点突变及1个拷贝数变异,分别为c.1903_1907delAAACA (pLy635fs)杂合移码突变、c.5866C>T (p.Q1956X)杂合无义突变、290_315dupTGTTTGGCATGGGGCTGTCTGGAATC(p.R106cfs*27)杂合移码突变及NM_013275.6:exon(3-13)del。4例中有2例患儿予生长激素治疗,身高分别从-3.4 SD追赶至-2.4 SD,-2.6 SD追赶至-1.8 SD,实现了身高追赶。结论 4例KBG综合征患儿表型各有不同,使用生长激素治疗可实现身高追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基因检测为诊断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报告1例由SASH1基因c.1574C>G(p.T525R)变异位点导致的遗传性泛发性色素异常症(DUH)患者,并通过体外功能实验探讨该变异对黑色素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集先证者及其父母外周血,提取DNA,利用全外显子组测序、Sanger测序技术明确致病性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变异位点有害性;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为细胞模型,Western blot分析SASH1基因c.1574C>G(p.T525R)变异对小眼相关转录因子(MITF)、酪氨酸酶(Tyrosinase)蛋白表达量的影响;体外黑色素定量实验分析该变异位点对人皮肤黑色素瘤细胞SK-MEL-1和B16细胞黑色素合成的影响。结果 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检出SASH1基因c.1574C>G(p.T525R)变异;生物信息学分析该变异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造成影响的概率较大;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该变异上调了黑色素合成过程中最关键的MITF及Tyrosinase的表达量;体外黑色素定量分析该变异可促使B16和SK-MEL-1细胞合成黑色素增加。结论 SASH1基因c.1574C>G(p.T52...  相似文献   

8.
宋从磊  童文佳  杨斌 《安徽医药》2022,26(11):2299-2303
目的 报告1例核糖-5-磷酸异构酶缺乏症病儿的临床表型和基因型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选取2019年9月在安徽省儿童医院就诊住院的1例核糖-5-磷酸异构酶缺乏症病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及基因检测结果,总结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谱,并行文献复习。结果 病儿因“步态不稳”就诊。存在发育迟滞,检查尿有机酸提示D-阿拉伯糖醇及核糖醇异常升高。头颅MR提示双侧大脑半球白质多发片状异常信号。全外显子测序发现RPIA基因致病性变异c.622C>G(p.Q208E)、c.561C>T(p.G187G)。检索PubMed数据库,共检索到5篇英文病例报告,报告了4例核糖-5-磷酸异构酶缺乏症病儿,与本文病例合并后共5例。结论 核糖-5-磷酸异构酶缺乏症主要临床特征为发育迟滞,癫痫,视听损害等,尿中多元醇水平增加及头颅磁共振脑白质异常信号,RPIA基因为致病性基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NUDT15 c.415C>T和TPMT*3C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服用硫唑嘌呤致白细胞减少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接受硫唑嘌呤治疗2周以上的汉族患者,PCR-RFLP法检测患者NUDT15 c.415C>T和TPMT*3C基因型,HPLC法测定患者红细胞内6-硫鸟嘌呤核苷酸谷浓度。根据白细胞值分组,结合临床资料,分析2种基因多态性与硫唑嘌呤致白细胞减少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患者129例,白细胞减少组15例(11.6%),白细胞正常组114例(88.4%),2组在性别、年龄、日剂量、是否联合使用美沙拉秦或柳氮磺吡啶、沙利度胺、英夫利西及TPMT*3C基因多态性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白细胞减少组53.3%(8/15)携带NUDT15 c.415>T突变基因,与白细胞正常组14.9%(17/114)差异有显著性(P=0.000 372)。携带该等位基因突变型患者出现白细胞减少风险高于携带野生型患者(OR=6.2,95%CI:2.5~15.4,P=0.000 054),更易发生Ⅲ度以上严重的白细胞减少(P=0.000 022)。同一剂量范围野生型患者与突变型患者的6-硫鸟嘌呤核苷酸谷浓度并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NUDT15 c.415>T预测白细胞减少特异度为85.1%,敏感度为53.3%,ROC曲线AUC为0.69。结论:NUDT15c.415C>T基因多态性检测对降低汉族人群服用硫唑嘌呤致白细胞减少的风险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1 例儿童糖原累积病域型的临床特点及基因突变位点。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 例通过基因测序明确诊断的糖原累积病域型患儿的临床资料如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基因突变进行分析。结果:本例患儿起病隐匿,以乏力、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临床表现不十分典型。通过基因测序发现2 个基因突变位点,包括c.2238G>C(p.W746C)及c.2608C>T(p.R870X),2 个突变位点既往均被证实与糖原累积病域型相关。本例患儿未给予酶替代治疗,治疗结局需要继续随访。结论:糖原累积病域型是由GAA 基因突变引起的GAA 活性降低所致,GAA 基因检测是可行、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1例丙酮酸激酶缺乏症(pyruvate kinase deficiency,PKD)患儿的临床症状及其PKLR基因新发突变类型的分析,探讨基因检测对确诊PKD的重要性.方法 报告1例PKD患儿的诊断及新发突变位点,检索国内外报道的PKD患者,汇总并分析PKD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类型.结果 该PKD患儿出生后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报道1例家族性男性限性性早熟(FMPP)病儿及家族的临床特征及基因分析。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2年4月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的1例3岁2个月FMPP病儿的临床资料,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相结果等,并测序病儿及其父母外周血LHCGR基因的11个外显子编码区。结果 病儿自生后2个月起出现外生殖器阴茎增大,身高增长加速,现身高110.5 cm,双侧睾丸4 mL,阴茎长6.3 cm、横径3.5 cm,阴毛2期;血睾酮8.09 nmol/L,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发试验呈青春期前低水平表现;LHCGR基因的11号c.1118C>T,导致373位丙氨酸变为缬氨酸。病儿母亲检测到相同的基因突变位点,有多囊卵巢病史。结论 FMPP是外周性性早熟罕见病因,该病例临床表现典型,检测发现LHCGR基因杂合突变c.1118C>T(p. Ala 373 Val),母子具有相同基因型但表型不同,母亲为多囊卵巢病人,为该文献复习FMPP病因诊断、产前诊断及家系的遗传咨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一个Rett综合征家系MECP2基因突变分析及X染色体失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Rett综合征(RTT)患者的MECP2基因突变,探讨X染色体失活在RTT致病机制中的作用.寻找临床基因诊断Rett综合征的实验方法.方法:首先采集Rett综合征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RTT致病基因MECP2的3个外显子和3′UTR(3′端非翻译区),琼脂糖凝胶电泳和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目的片段,PCR产物经纯化后直接测序.应用甲基化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进行X染色体失活分析.结果:发现患儿MECP2基因的Exon3发生1个点突变C473T(T158M),该突变为新生突变.患儿与患儿母亲表现为非随机X染色体失活.结论: X染色体非随机失活在RTT的致病机制中发挥某种作用,C473T(T158M)点突变可作为典型Rett患者基因诊断的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S: To evaluate whether ABCC2 gene polymorphisms are associated with expression and/or function of the efflux pump. METHODS: We investigated the allele frequency of ABCC2 -24C>T, -23G>A, c.1249G>A, c.1446C>G, c.1457C>T, c.2302C>T, c.2366C>T, c.3542G>T, c.3561G>A, c.3563T>A, c.3972C>T, c.4348G>A, and 4544G>A in 374 nonrelated German healthy volunteers and determined the impact on duodenal mRNA and protein content of ABCC2. For functional analysis, the disposition of intravenously (30 mg) and orally administered talinolol (100 mg) was measured among 31 individuals. Moreover, the effects of rifampicin-type induction (600 mg, 8 days) of duodenal ABCC2 were quantified in 22 participants with regard to genetic polymorphisms. RESULTS: The allele frequencies were 18.3% (-24T), 21.1% (1249A), 1.4% (1446G), 0.1% (3542T), 4.5% (3563A), 34.2% (3972T), and 4.4% (4544A); carriers of -23G>A, 1457C>T, 2302C>T, 2366C>T, 3561G>A, and 4348G>A were not identified. The -24T allele was in strong linkage with 3972T, and 3563A with 4544A, whereas 1249A was weakly linked with other variant alleles. None of the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investigated influenced significantly intestinal ABCC2 mRNA and protein content. The variant ABCC2 1249G>A (V417I), however, was associated with lower oral bioavailability (P=0.001), and increased residual clearance of intravenous talinolol (P=0.021). Intestinal ABCC2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 were upregulated by rifampicin treatment, a genetic influence could be detected in only four cases heterozygote for 3563T>A or 4544G>A. CONCLUSION: The 1249G>A (V417I) polymorphism is obviously associated with higher activity of the intestinal transporter.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1例以心脏受累为特点的DES基因突变病例的临床表型及突变位点.方法:收集1例在我院就诊并通过全外显子测序(WES)显示存在DES基因c.1360C>T突变,以严重心律失常、心肌病变为特点的患儿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采集家系外周血,行Sanger测序鉴定可能致病的基因突变,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突变的有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报道1例先天性副肌强直(PMC)病人的临床资料和基因检测结果(包括病人及其父母、姐姐),并文献复习.方法 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于2019年12月22日收治的1例反复发作低钾血症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辅助检查结果),并完善基因全外显子组测序,同时检测该病人父母及姐姐的相关基因.查阅国内外先天性副肌强直的相关文献,总结该病的临床特点及突变基因类型.结果 病人编码钠通道α亚单位的骨骼肌钠通道基因(SCN4A基因)存在c.3318+10(内含子17)C>T的杂合突变,结合该病人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诊断为先天性副肌强直.其父母和姐姐均不存在该致病基因的突变,说明该病人为散发性先天性副肌强直.结论 对临床上难以解释的反复发作的严重低钾血症病人要考虑到罕见疾病的可能,尽早对病人及其家庭成员进行基因检测分析,以明确诊断和精准治疗.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报告1例精氨酸加压素受体2(AVPR2)基因突变导致的先天性肾性尿崩症患儿,探讨AVPR2基因突 变对先天性肾性尿崩症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先证者的临床资料、先证者及其父母基因检测结果并复习 相关文献,提取先证者及其父母的基因组DNA,PCR扩增AVPR2的全部外显子,扩增产物经纯化后行双向测序。结果 患儿临床表现为反复发热及难以纠正的高钠高氯血症,患儿病初垂体核磁检查未见异常,复查后出现垂后叶短 T1信号消失,临床不除外中枢性尿崩症,但禁水-加压素试验支持肾性尿崩症,给临床诊断造成困扰,曾试用醋酸去 加压素片治疗无效,后基因检测结果证实先证者AVPR2基因亚区发现突变:c.359T>G导致氨基酸改变p.Met120Arg, 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先证者母亲为AVPR2基因突变携带者。临床应用氢氯噻嗪及阿米洛利治疗患儿尿量显著 减少,证实为先天性肾性尿崩症。结论 婴幼儿期先天性肾性尿崩症较少见、临床表现非特异,可仅表现为反复发 热及电解质紊乱,给临床诊断造成困扰,AVPR2基因检测可用于先天性肾性尿崩症的筛查及基因诊断。  相似文献   

18.
杨李  王宝田  唐久来  吴德 《安徽医药》2020,41(6):620-624
目的 分析Rett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分子遗传学特点、扩展表型和报道新发突变,提高对本病的早期鉴别和诊断。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就诊的5例Rett综合征患儿临床资料,采用全外显子测序及一代验证方法明确Rett综合征相关突变基因。结果 5例患儿中4例为典型Rett综合征,1例为非典型Rett综合征;其中肾源性血尿等表型既往未见报道;所有患儿均发现MECP2基因的杂合突变,其中4例为点突变,1例为插入突变,该插入突变位点为首次报道,且为罕见男性患儿,其突变遗传自具有表型的母亲;余均为新发的女性患儿,父母表型正常。结论 Rett综合征具有阶段性发展特征,其临床个体差异性较大,基因检测有助于早期确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长 QT 综合征的致病基因及其基因突变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分析 1 例可疑长 QT 综合征患儿的 临床资料,并利用全外显子测序(WES)筛查可能导致长 QT 综合征的突变。 利用致病性评分、遗传模式及 Sanger 测序验证突 变。 结果:基因检测结果提示患儿存在 KCNH2 基因 c. 3100_3109delGACACGGAGC 杂合突变,各类预测软件提示该突变是有害 突变。 Alphafold 分析提示该突变会导致蛋白质截短。 结论:KCNH2 基因 c. 3100_3109delGACACGGAGC 杂合突变是本例患儿的 致病突变,并且该突变可能影响了 KCNH2 蛋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