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对两轮国家谈判准入药品在各地的医保管理政策进行梳理和分析,以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并为后续国家医保准入谈判药品政策的落地实施提供依据。方法:以“谈判药品”、“抗癌药”、“药品目录”为关键词,检索各地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局)和政府官方网站,筛选2017年7月—2019年4月发布的相关文件,从谈判准入药品的特药管理、医保报销、鼓励使用三个方面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各省已完成将2017年国家谈判准入的36种药品和2018年国家谈判准入的17种抗癌药纳入本地医保药品目录。由于各地医保政策、运行和管理情况存在较大差异,故对于国家谈判准入药品的管理和保障也有较大的地区差异。结论:国家谈判药品的落地实施不仅需要国家层面的宏观指导和监督,也需要各地因地制宜出台具体的管理政策加以保障。  相似文献   

2.
<正>2018年10月,经过3个多月的谈判,国家医疗保障局明确将包括12个实体肿瘤药和5个血液肿瘤药在内的17种抗癌药,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乙类范围。17种抗癌药纳入医保报销目录,旨在减轻我国肿瘤患者的用药负担。然而,药品进入目录之后,如何确保患者用得上,更是影响政策红利释放的关键环节。在近日召开的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上,该委新闻发言人宋树立介  相似文献   

3.
健闻     
正1抗癌药专项谈判结果出炉,17种抗癌药纳入医保国家医保局组织的17个抗肿瘤药准入专项谈判已经结束,2018年10月10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印发了《关于将17种药品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乙类范围的通知》,让这件社会关注许久的事情终于有了一个明确的结果。这17种比较昂贵的药品将获得医保报销给付,对于相关患者这是个欢欣鼓舞的好消息。这17种药品都是抗癌药,覆盖肺癌、肾癌、淋巴癌等多种疾病。这些恶性肿瘤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危害巨大,  相似文献   

4.
所谓医保,保的是每一位癌症患者的生命,也是提高我国人民幸福的重要保障,药物纳入医保则能保证患者能够承受抗癌药带来的经济负担,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真正关心人民群众用药存在负担的问题。为了贯彻党中央对减轻癌症患者药物费用负担的要求,高价的抗癌药纳入医保,保证癌症患者的用药权益,因此希望更多的高价抗癌药物能够被纳入医保。通过将抗癌药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要求的重要举措,医保部门更是要加强该项工作的统筹、协调,按上级的指示规定和时限尽快落实,让群众尽早得到实惠。  相似文献   

5.
正继《我不是药神》掀起举国上下对抗癌药品降价保供的关注后,国家医保局日前发布消息:新一轮抗癌药医保准入谈判工作已确定拟谈判药品范围,预计将于9月底前完成。此前,分别由卫生部门和医保部门主导的两轮国家药品价格谈判,已先后有17种抗癌药实现价格大幅下降,并纳入国家基本医保药品目录。在影片结尾处,价格高昂的药品也是因为进入了基本医保,才使  相似文献   

6.
健闻     
正1 14种抗癌药价格下调!9月起患者或可买到近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印发了《关于做好前期国家谈判抗癌药品医保支付标准和采购价格调整的通知》(医保办发[2018]4号,以下简称《通知》),下调了14种前期国家谈判抗癌药的支付标准和采购价格,对价格落地工作进行部署,要求9月底前各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都要按照调整后的新价格公开挂网采购。这14种抗癌药均为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中的品种,其中12种是2017年谈判降价后纳入目录的,其余2种是2015年国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抗癌药相关舆论高涨带来的政策窗口期,重点分析了中英两国的抗癌药政策。基于不同国家体制,对英国抗癌药政策的分析从药品价格管理、癌症药物基金和仿制药管理这三个方面展开;对我国抗癌药政策的分析则从药品价格谈判、医保支付、税收、鼓励优质仿制药的研发以及提高国内企业创新能力五方面分别进行。通过两国之间的政策比较,本文认为减轻癌症患者的经济负担主要有四种方法:一是控制昂贵抗癌药的价格,二是由国家承担一部分治疗费用,三是鼓励研发优质仿制药,四是提高本国药品自主研发能力。在文章最后提出我国抗癌药政策的制定要基于循证决策、引入卫生技术评估、保证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提高仿制药研发能力和质量、提高药品自主创新研发能力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经过调研,我们发现,很多经过国家医保谈判的抗癌药存在“进得了医保,进不了医院”的问题。药品零加成改革后,抗癌药与其他普通药品一样实行零差率销售,但这类药品一旦出现损耗(过期、破损、退药)情况。  相似文献   

9.
正2020年年底,119种药品通过谈判纳入了最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然而2021年3月1日目录正式实施以来,全国多地都有患者反映,一些谈判药品在医院里开不到。自2018年国家医保谈判开启以来,谈判准入药品进院难的现象一直存在,究竟是哪些因素阻碍了这些药品入院的"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从国家层面开展药品谈判政策以来国内对国家谈判药品可及性的相关研究热点,探索提高患者药品可及性。方法 通过文献计量统计CNKI数据库中2017年1月1日—2022年5月1日关于国家谈判药品可及性的关键问题。组织12名专家开展专题小组剖析多维度原因并总结政策建议。结果 国家谈判药品可及性问题主要反映在医疗机构、医保报销和“双通道”管理中,包括3个维度:(1)可获得性不理想。医疗机构中配备率和种类较低且临床使用意愿不高。(2)可负担性存在问题。医保基金运行压力持续增大,且部分患者用药负担改善不明显。(3)可持续性面临障碍。“双通道”管理中患者购药后的输注渠道不通畅以及药品使用存在安全风险。结论 以国家谈判药品的可获得性和可负担性为抓手,实现服务方与支付方的有效联动,完善医院及医师绩效考核,建设多层次医保体系,同时理清“双通道”实施路径关键环节跟进配套服务,保障患者持续使用。  相似文献   

11.
保障国家谈判抗癌药落地是国家谈判机制能否惠及百姓的关键。通过梳理我国保障国家谈判抗癌药落地的主要措施,分析不同医保类型患者使用国家谈判抗癌药的费用结构和特征,探讨医保的供需方政策对国家谈判抗癌药使用的影响,提出完善肿瘤治疗的费用分担机制、合理提升肿瘤诊治能力、加强医保精细化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系统梳理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各省落地的现状、典型问题及典型模式,为后续国家医保谈判药品省级落地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检索全国31个省份医疗保障局、卫生健康委及药品采购平台等网站,收集、比较国家医保谈判药品落地相关的文件及具体内容。结果:各省积极落实国家谈判药品落地的相关要求,并且为了进一步保障谈判药品落地中的供应、使用和支付问题,有针对性地出台了3种管理模式,但各地管理模式间也存在较大的地区性差异。结论:国家医保谈判药品省级落地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各部门形成政策合力,也需要各省、各统筹区结合自身情况做好支付待遇和供药机制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3.
以青岛、珠海、成都3个已建立成熟地方谈判机制的城市为代表,选取原先在其地方谈判药品目录内后被纳入国家医保谈判的品种,对该品种在国家医保谈判前后,患者自付费用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地方与国家医保谈判相同的品种,经国家医保谈判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城镇职工的自付费用进一步下降,城乡居民的自付费用不降反增。据此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2020年1月1日,新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正式实施。《目录》共收录2709个药品,其中114个"协议期内谈判药品"最受关注。谈判药品大多为近年来新上市的、具有较高临床价值的专利独家药品,由于其价格昂贵、可支付性差、对医保基金影响较大,鲜少纳入医保药品目录。谈判准入可谓医保药品目录准入方式的一个重大创新,2017年国家首次通过谈判方式在医保药品目录中纳入36个药品,2018年又谈成17个,包  相似文献   

15.
正2018年,国家医疗保障局成立后不久,开始大刀阔斧实施药品准入谈判。很多以往对患者来说可望而不可及的新药、好药被纳入医保药品目录。据国家医保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33个谈判准入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超过50%,很多"贵族药"开出了"平民价"。但是近期频频有患者反映,明明经历了谈判准入的药品,却在医院开不到、用不上。看似近在咫尺的药品,进院之路却并非坦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天津某医院靶向药进入医保前后癌症患者住院费用和医保支付情况,为政策的制订和调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资料分析,对靶向药进入医保前后各7个月医保患者的费用明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靶向药进医保后住院次均药品费、手术费、检查费增长,其余无变化,次均总费用增长;费用构成上药费占比大幅度上升,手术费比例小幅上升;医保基金支出增加,医保支付比例升高,自费比例下降。结论住院次均费用增加,考虑到纳入医保后医院有靶向药,不需要再单独自费购买,这部分负担住院数据无法体现,总体上靶向药进医保使患者负担有所下降。靶向药进医保后价格依然昂贵,靶向药用药条件严格,部分用药检查随之增加,患者负担还较重,医保资金支出增加,基金压力增大;政府应多种途径促使靶向药品进一步降价,规范用药前相关必要检查,对必要检查纳入医保,降低癌症患者负担;医疗机构住院次均总费用、药占比上升;管理部门考核医疗机构时要考虑靶向药带来的实际影响,不能一刀切,剔除靶向药对药占比的影响、医保基金要单独核算,确保公立医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国家医保药品谈判政策对四川省某三甲医院患者住院费用、费用结构及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影响,为医保、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及卫生监管机构的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四川省某三甲医院2014-2021年住院患者结算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等方法分析医保药品谈判对患者住院费用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影响。[结果]政策实施前(2014-2017年)住院患者74.9万人次(年均18.725万人次),年均增长率为5.4%,年次均住院费用为21,221.49元,药占比为24.1%;政策实施后(2018-2021年)住院患者89.1万人次(年均22.275万人次),年均增长率为2.47%,年次均住院费用为24,481.11元,药占比为18.2%。政策实施后除中西医结合科和肿瘤科平均住院费用有所下降外,其他科室年次均住院费用均呈上升趋势。按病组分值付费的患者未使用、使用1种、使用2种及以上国谈高价药品的年次均住院费用分别为8127.87元、14,077.25元和20,814.68元,次均支付盈亏金额分别为727.21元、697.98元和602.5元;DRG点数付费的患...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5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改委等7部门联合发布首批国家药品价格谈判结果,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与之前公立医院的采购价格比较,3种谈判药品降价幅度在50%以上,这不仅对患者是一个利好,也使药品价格国家谈判首次进入公众的视线。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谈判好的药价在各地遇到落地难的问题,国家药品价格谈判对制药企业最大的吸引力来自以价博量后的医保报销,而目前中国3种覆盖不同层面的医保,分属两个部门管理,这成为国家药品价格  相似文献   

19.
正5月20日,国家药品价格谈判结果公布,7部委联合要求各地做好国家谈判药品集中采购相关工作,并做好与医保支付政策的衔接。时间已过去两个多月,国家谈判药品落地情况怎么样?多数省份已经落地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药政司的统计,目前,一些省市已经有了实质性动作。截至7月15日,全国已有21个省份将谈判药品纳入各类医保合规费用范围。其中,包括云南、海南、广西、辽宁、江西、贵州、黑龙江、江苏、陕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高值药品医疗保险政策实施后主要利益相关方所受的影响,明确各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探讨医保系统实现动态平衡的关键要素,从而为进一步优化医保政策、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确定高值药品医保政策下的主要利益相关者。以乳腺癌靶向药物曲妥珠单抗的使用情况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与回顾性多中心临床研究,分析2013年江苏省实行高值药品价格谈判制度以来,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乳腺癌患者选择曲妥珠单抗治疗的情况、患者的生存期、医药企业的收益变化等。结果:是否有医疗保险是患者选择曲妥珠单抗治疗的最强预测因子,经济负担是高值药品应用于治疗的主要障碍,高值药品纳入医疗保险政策报销范围后,相关人群的受益率明显上升,患者的总生存期延长。结论:确保医药企业的基本利益是高值药品医保政策得以落地实施的重要条件之一,充分评估价、量之间的关系,合理确定高值药品的谈判价格才能实现“以价换量”,各利益相关方利益诉求的动态平衡是医保政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