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输血是一种重要的医疗方法之一,是抢救急性大出血和治疗某些疾病的重要措施,但静脉输血中时常有发热和过敏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同样会给患者造成痛苦,影响身心健康。三年来,通过对64例输血患者的临床观察,均无一例发生不良反应,我们具体操作法如下: 一、输血前的准备及护理: 1.抽取血样标本:装于清洁干燥试管内,贴上标签,注明受血者姓名、住院床号,连同医师填写的输血申请单,送检验科作交叉配合试验、采血样时,应做到  相似文献   

2.
李芹玲  刘梅 《中国校医》2009,23(5):578-579
目的探讨临床输血的不良反应及观察、护理。方法通过对202例输血患者的观察护理,总结护理经验。结果发生发热反应20例占9.9%,变态反应22例占10.9%,过敏性休克、DIC各1例占0.4%,传染病传播1例。结论通过输血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时发现输血不良反应的早期症状,及时采取措施,保证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3.
4.
笔者对我院1996年4月~1996年6月期间输用全血、成分血及输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所有病历(病人)均为我院1996年4月~1996年6月住院,且接受输血的各类病人500例,病历资料完整,记载较详细。1.2 调查方法(1)查阅输血申请单,并根本临床医师的临时医嘱,核对实际输注时间,观察体温记录和临床医师的病程记录。(2)手术病人术后72小时  相似文献   

5.
赵恒丽 《中国保健营养》2012,(12):1938-1939
目的对我院本年度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案例进行分析,了解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性质,特点及概率,探讨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措施和手段。方法通过对我院本年度共计输注血液制品6359人/次进行统计与分析,对输血不良反应情况加以记录。结果我院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61%,处于较低水平,不良反应概率最高见于输注红细胞悬液患者,发生率为77%;输注血浆者不良反应多数为过敏反应,发生率为18%;输注浓缩红细胞悬液者的不良反应以发热多见,发生率为74%。结论加强对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控制,严格掌握输血指征,能够有效控制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6.
王玲英 《现代养生》2014,(6):106-106
目的:探讨输血在临床中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需要输血的10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在输血后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9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为0.84%,新鲜冰冻血浆发生过敏反应的并发症最为严重,占0.47%,结论:血站和相关医务工作者要强化输血管理,按要求操作,从而有效防止输血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7.
宋春华  张芷碧 《现代保健》2010,(11):113-113
在临床护理中,输血是一项较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但输血是一种不同于药物治疗的特殊治疗措施,护士必须了解和掌握输血的相关知识,才能保证输血的安全、有效。输血工作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安全,直接影响临床治疗效果,是衡量一个医院医疗护理质量标准的重要指标之一。加强现代护理管理,以提高输血护理的内在质量是抢救和防治疾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雍浩 《时尚育儿》2016,(2):133-133
目的:探讨输血不良反应对输血疗效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05年1月至2016年5月临床输血中输血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统计分析,对输血不良反应的反应类型,结果进行探讨。结果:总共有24378例临床输血患者,其中有50例患者发生临床输血不良反应,输血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0.21%,其中过敏反应在反应类型中占首位,占输血不良反应总和的60.0%,发热反应占输血不良反应总和的20.0%。溶血反应占输血不良反应总和的2.0%。红细胞和血小板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较多见。结论:充分评估输血对患者,积极避免、及时正确处理输血不良反应,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9.
输血目的在于补充由于各种原因产生的血液不足,输血后能够快速将患者的缺血原因及时纠正,是现代医学中不可缺少的治疗方法.其中成分输血不但可以有效提升血液治疗的效果,同时也能够节约血源.本篇文章主要对成分输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分析,同时剖析其发生的不良反应,相应探索出护理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比较少白细胞输血与常规输血在降低输血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需要输血的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输血,观察组患者采用少白细胞技术输血,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过敏性输血不良反应1例,发热性输血不良反应1例,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对照组患者发生过敏性输血不良反应2例,发热性输血不良反应3例,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结论:少白细胞输血技术能够显著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要低于常规输血方式,两者之间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周敏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0):5311-5312,5314
目的 探讨门诊输液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其护理干预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2年4月期间,在某院门诊发生的452例ADR患者造成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从年龄结构分析,各个年龄阶段都可能出现ADR,其中0~6岁发病率最高,其次为50岁以上;从药物不良反应分析,造成ADR出现的主要因素是抗微生物药物,其次为中药.结论 临床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对输液患者的观察,一旦患者发生ADR,必须立即向医师报告,进行处理,同时需要掌握药品药理学知识,使ADR发生率得到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护理方法。方法:44例结直肠癌患者化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口腔炎、静脉炎、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等进行个性化的护理。结果:44例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后出现消化道不良反应9例(轻中度8例,重度1例);静脉炎2例(留置针);末梢神经反应1例;骨髓抑制4例,均为轻度,不影响次疗程治疗;无口腔炎发生。结论: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降低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后出现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输血前静脉推注地塞米松对预防发热、过敏反应的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接受相同输血总量及成分的患者300例,分为对照组168例与观察组132例,比较两组发热、过敏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发热反应5例,过敏反应8例,对照组发热反应6例,过敏反应10例,两组发热、过敏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对预防输血发热、过敏反应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恶性肿瘤化疗的不良反应,探讨减轻不良反应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0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及护理。结果60例患者中15例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3例出现一过性的肾功能损伤,1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胃肠道反应,4例患者发生静脉炎,经治疗痊愈,无一例药物外渗。对其他不良反应的耐受能力明显提高。结论综合护理有助于减轻恶性肿瘤化疗的不良反应,是患者顺利完成化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狂犬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49例狂犬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分布、发生时间、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该49例不良反应中好发年龄为1~10岁小儿及60岁以上老人,分别占16例(32.7%)、11例(22.4%),接种第1针后发生20例(40.8%),以局部反应最多,占24例(49.0%)。所有病例经采取适当的护理对策,均安全度过用药期,47例完成全程接种,无一例因免疫失败发生狂犬病。结论接种狂犬疫苗可预防狂犬病但也会发生不良反应,密切监测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采取相对应的护理对策,对于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消除心理障碍,提高全程接种率和免疫效果,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易丹妮  陈爱兰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8):2830-2831
目的:观察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的不良反应,探讨其使用的安全性。方法:选择放置LNG-IUS的妇女75例,分别观察其在3个月、6个月、1年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并用B超观察不同时期子宫内膜厚度及卵泡发育情况。结果:75例都存在月经的改变;部分使用者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LNG-IUS对子宫内膜的抑制作用强于排卵抑制,使用1年时卵泡发育基本正常或接近于正常。结论:LNG-IUS系统用于避孕和治疗多种疾病时存在一些不良反应,但多数是可以控制或是可逆的,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7.
崔国强 《职业与健康》2012,28(19):2300+2433-F0002,F0003
目的了解北京市怀柔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科门诊免费抗结核化疗的肺结核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预防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由结核科专业医师查阅2006—2010年病例资料,包括大病例、病程、服药记录、实验室检查等,回顾性分析抗结核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共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有183例,占查阅病例的35.1%。其中轻度反应75例,中度反应101例,重度反应7例;有95%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在服药2个月内,有79例患者因不良反应而停(换)药,有2例患者死亡。结论抗结核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对肺结核的治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要积极监测并及时正确处理药物不良反应,使患者能够坚持完成治疗,避免发生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帮助临床医生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方法 笔者所在医院2006~2009年发生96例药品不良反应,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临床表现、药品种类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6例药品不良反应主要与抗感染药物的使用、静脉给药方式、患者年龄有关,其最常见表现为皮肤损害.结论 应加强医疗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培养,促进合理用药,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王晓  孙定苗  何绍民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7):2804-2805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1月~2011年2月入院治疗的72例Em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96例,针对两组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以及相关的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后,在整体治疗效果方面,组间比较,治疗组整体效果优于对照组,且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不良反应方面,组间比较,治疗组整体优于对照组,且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治疗Ems的过程中,采用GnRHa的治疗效果显著,是临床治疗Ems的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结构特点、抗菌谱及临床应用范围、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方法 对医院2010年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临床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其药品临床使用处方数、频率和排序及喹诺酮类药物的用途及作用.结果 喹诺酮类药物使用频率=药品处方数/药品总处方数,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前3位为诺氟沙星、依诺沙星和氧氟沙星,占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处方总量的85.3%,在抗菌药物中运用广泛.结论 喹诺酮类在抗菌药物中占有重要地位,应规范、合理应用,防止造成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