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特点、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总结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36例DAI患者的致病原因、临床特点、CT征象和治疗体会。结果36例DAI患者痊愈7例(19.4%),轻残10例(27.8%),重残6例(16.7%),植物生存5例(13.9%),死亡8例(22.2%)。结论DAI原因多为车祸伤及坠落伤,根据伤后表现及颅脑CT影像及时明确诊断、早期气管切开、呼吸机支持呼吸、亚低温冬眠及对脑水肿、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的防治,对于DAI的患者的救治及预后恢复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27例脑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CT表现以侧脑室、三脑室及基底池受压或消失为特征。临床预后差。提出CT诊断标准为:(1)脑室/颅腔比率<20%;(2)三脑室部分受压或消失;(3)基底池部分受压或消失。具备其中两项即可诊断。根据脑室脑地受压及中线移位程度将CT表现分为3型,6个亚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通过对27例DAI病人的临床资料的归纳分析总结。结果27例DM病人死亡6例,植物生存4例。重残6例,轻残7例,良好4例。结论DM是常见的弥漫性脑损伤,头CT显示基底池、四叠体池及环池结构不清也应是DM的诊断标准,DM的死亡率较高,早期诊断及实施综合治疗是提高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表现、MRI诊断。方法:分析30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资料及MRI图像资料,其中24例还先后做过CT检查,同时对所有病例进行GCS评分。结果:DAI的MRI征象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脑肿胀,双侧脑白质水肿,脑室、脑池、脑沟及蛛网膜下腔变窄消失,无中线移位。脑实质出血20例,呈斑点状,直径大多小于2.0cm,主要位于胼胝体、脑干、小脑,基底节区及皮髓交界处,蛛网下腔出血和/或脑室出血12例;合并硬膜外血肿5例;颅骨骨折6例。结论:DAI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可作出临床诊断,MRI对DAI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弥补CT的局限性,对临床早期诊断、治疗以及评价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杨心伟  张辉  徐锦锋  全世杰 《吉林医学》2012,33(19):4074-4076
目的: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e,DAI)的螺旋CT表现,探讨螺旋CT对DAI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6例经临床证实为DAI病例的CT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文36例,其中弥漫性脑肿胀31例,脑室及脑沟、裂、池均受压变小或闭塞;脑实质出血29例,其中胼胝体区出血8例,基底节区5例,脑干4例,小脑半球2例,皮髓质交界区18例,15例为上述两个或多个部位合并受累;蛛膜网膜下腔出血19例,脑室出血6例,硬膜下血肿8例,硬膜外血肿3例,颅骨骨折6例。结论:螺旋CT扫描可为临床诊断DAI提供较直接、可靠的影像学依据,对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DAI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伤后变化,探索DAI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15例DAI患者的致伤因素、临床症状、CT影像、预后及治疗结果。结果:脑内剪力形成是DAI的启动环节,DAI损伤部位主要在脑的中轴处,多属于脑挫伤、出血及水肿。其组织学上特征性改变就是回缩球。诊断依据CT以DAI五条标准至少1条为标准。结论:DAI发生后要及时诊断,尽早综合性治疗,应用干预病变进展的药物,亚低温、高压氧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质量,降低DAI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40例脑弥漫性轴素损伤(DAI)患者。认为DAI的临床表现以伤后意识急剧恶化为特点,DAI的CT特点是脑弥漫性肿胀、灰白质界限不清、脑室脑池和脑沟变窄或消失、伴有或不伴有脑内、胼胝体或脑干点片状出血灶、中线结构移位不明显。本文对DAI诊断标准、治疗及预后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发生机制、病理特征、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归纳、分析和总结42例DA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患者交通事故32例(72.2%),坠落伤6例(14.3%),跌伤4例(13.5%)。死亡18例(42.9%),植物生存6例(143%),重残6例(14.3%),恢复良好12例(28.5%)。结论DAI是较重的颅脑外伤,常由外力使颅脑产生旋转加速度和/或角加速度所致,重型DAI诊断较易,轻中型表现不典型,治疗多采用综合治疗措施,预后总体不佳。  相似文献   

9.
赵灵  兰蒙  招建华  林小华 《广东医学》2001,22(7):622-623
目的 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及其诊断标准和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DAI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及DAI的诊断。结果 本组48例DAI伤者中8%为车祸伤。昏迷时间≤6h者4例(8%),>24h者37例(77%),CT/MRI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者40例(83.3)%,有8例(17%)伤后24h内CT未见但临床体征明显。结论 DAI的诊断临床判断和影像学表现同时并重,在两者表现不相符时,更应注重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及治疗经验,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58例临床确诊DAI患者的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GOS评分,预后良好12例,中残14例,重残12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8例。结论:受伤机制可能为旋转暴力致伤;伤后立即持续昏迷;CT扫描示:脑白质内单发或多发无占位效应的小出血灶(直径〈2cm),蛛网膜下腔或脑室、脑池内出血,弥漫性脑肿胀等表现者,即可诊断为DAI。争取时间积极治疗可提高DAI的治疗效果,但伤残率、死亡率仍很高。  相似文献   

11.
毛峰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0):346-347
目的探讨弥散性轴索损伤(DAI)的发病情况、影像学表现、临床诊断及处理,以及提高疗效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最近6年来我科收治的52例DA1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52例DAI患者,死亡12例,病死率为23.1%,其中23例高颅压型DAI患者死亡9例,病死率为39.1%,颅内压高的DAI患者预后差。结论DAI的诊断主要根据其临床表现结合CT/MRI资料,早期诊断与治疗能够提高疗效,需重视DAI的早期影像学诊断。  相似文献   

12.
杨清 《重庆医学》2003,32(3):357-358
目的:通过分析43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探讨较为实用的临床诊断标准、临床分级,以及全面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将本科1999年1月-2002年4月收治的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43例,按不同的方法进行诊断、分级,对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死亡率及致残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死亡率46.4%,其死亡率的高低与GCS记分及瞳孔改变密切相关,亚低温等综合治疗措施,不实为临床上行之有效的治疗DAI方法,比较几种不同的临床分级方法,证明Levi分级法实用、准确、简明。结论:结合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的诊断方法实用、有效,Levi分级法对判断病情及预后均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以亚低温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是DAI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52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伟  魏炜  李一杰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0):2470-2470
目的:评估脑弥慢性轴索损伤(DAI)的治疗和预后。方法:治疗DAI52例,对DAI的一般症状、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和疗效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死亡36例,恢复良好10例,致残4例,植物生存2例。结论:DAI是特重型颅脑损伤,病死率、致残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56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约占同期重型颅脑损伤的9.5%.将56例病人根据其临床表现及CT特征不同成分4个类型:皮质下型(Ⅰ型)、中央型(Ⅱ型)、脑干型(Ⅲ型)及混型(Ⅳ型,Ⅳ型又分成Ⅳa及Ⅳb两个亚型).全组死亡27例,死亡率48.2%.DAI各型中以Ⅰ型预后为好,Ⅲ型及Ⅳb型预后最差,死亡率最高(分别为55.5%及78.6%),而Ⅱ型及Ⅳb型别致残率最高(分别为50%及45.5%).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伤后昏迷的时间将我科收治的50例DAI病人分轻、中、重3组,分析3组病人的临床特点,CT资料及治疗结果:分析原发昏迷和入院时C,ES评分与预后的关系。结果重度组36例,伤后24小时内CT扫描20例,发现脑不同部位有点状高密度影,36例中死亡20例,预后良好16例;中度组10例,CT扫描发现2例脑内点状高密度影,治疗后恢复良好;轻度组4例,CT扫描无异常发现,全部恢复良好。中一重度组入院时GCS明显低于轻度组,原发昏迷持续时间明显长于轻度组。结论脑外伤后持续时间超过6小时,而CT扫描无明显占位病灶,可诊断DAI:临床分度。GCS和原发性昏迷时间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6.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自1982年被Adams等正式命名以来,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其治疗仍处于不断探索和完善阶段,尤其是急性期(一周内)的处理,对预后及并发症的预防有着重要意义。我院1998年2月至2001年1月收治重型DAI患者11例,现将急性期处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 DAI诊断标准目前尚不统一。我院11例患者诊断上有以下特点:男性9例,女性2例,年龄1.567岁,平均33岁;均有明确脑外伤史,无其他脏器损伤,伤后立即出现原发性昏迷;……  相似文献   

17.
急性脑肿胀(DAI)是颅脑损伤患者最重要的致残病因,我院自2005年5月~2006年8月收治8例DAI病例,本文分析讨论DAI的影像学诊断及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8.
弥漫性轴索损伤26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脑损伤的常见病理类型之一,是一种头部在加速运动时.脑深部组织因受剪应切力作用所引起的颅脑损伤。由于病情复杂,伤情重,诊断和治疗困难,病死率达62.5%,预后极差。2003年1月-2006年8月我院共收治DAI26例.现将诊治体会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15例脑干及其周围肿瘤采用CT常规扫描定位诊断10例,定性诊断11例;CT脑池造影定位诊断15例,定性诊断14例;两者结合定位、定性诊断正确率100%。并对CT脑池造影的特点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刘忠 《现代医学》2003,31(3):200-202
目的 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年10月至2002年6月收治的581例颅脑损伤病例,其中符合DAI的87例。结果 87例DAI患者中,绝大多数表现为长时间的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或瞳孔变化,73例CT有异常表现,14例经MR检查获诊断,11例通过手术活检发现DAI的典型病理改变。结论 DAI在颅脑损伤中并不少,因其影响颅脑损伤的预后,临床上对难以解释的意识障碍尤其是伴有脑中线结构损伤体征的病例,应结合影像学或病理学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提高对DAI的认识,为治疗及评估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