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营养缺铁性贫血的临床发病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治疗的小儿营养缺铁性贫血患者160例的临床资料,对临床发病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出生7个月~1岁的儿童在缺血性贫血中所占比例最高,约69.4%,农村儿童患病多于城市儿童,纯母乳喂养未添加辅食易患缺血性贫血。结论出生7个月~1岁为小儿营养缺铁性贫血高发期,纯母乳喂养未添加辅食为高危因素,应加强缺铁性贫血的健康知识教育,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降低该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6-12月龄婴儿营养性贫血状况,探讨引起患病的影响因素,寻求降低患病率的有效方法,以便更好地为做好婴儿营养性贫血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标本来源于上海市梅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门诊从2016年10-2017年10月接受我院系统管理的体检中4-6个月龄婴儿300例为分析对象,其中男婴为190例,女婴为110例。按照贫血的分类标准,将患儿分为母乳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患儿血红蛋白测定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结果:梅陇社区4-6月龄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为22%,其中母乳喂养贫血发生率是12.3%,人工喂养贫血的发生率是13.3%。结论:虽然母乳喂养值得提倡,但是在提倡母乳喂养的同时,应该注意合理添加辅食和适时补充铁元素,以有效地降低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无论母乳喂养、混合喂养、人工喂养,都要及时适量添加辅食和补铁剂,可以有效预防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不同喂养方式下的婴儿缺铁性贫血关系进行探究。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了我院收治的542例婴儿,其中的334例婴儿在出生后6个月之内进行纯母乳喂养,将该组定义为对照组;剩下的208例婴儿出生后混合喂养,作为观察组。在婴儿5~6月和7~8月时对其进行儿童检查,测试婴儿的缺铁性贫血症状发生概率。结果通过对婴儿的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知,在婴儿5~6个月时,观察组的婴儿缺铁性贫血症状发生概率为48.1%,同对照组婴儿的检测结果(31.2%)相比,观察组婴儿的缺铁性贫血发生概率要高,且两组婴儿之间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添加辅食之后,两组婴儿在7~8月时,其缺铁性贫血症状的发生概率之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新生婴儿,其在出生后进行纯母乳喂养,能够有效抑制婴儿缺铁性贫血症状的发生概率;在婴儿7~8月时给予其适量的辅食,能够减少婴儿缺铁性贫血症状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我院儿保门诊系统管理的2004年出生的婴儿进行贫血监测分析。方法分别在6月龄、1岁、2岁健康体检时,采集左手无名指末梢血液20μl,测定血红蛋白值。结果756例系统管理儿6月龄、1岁、2岁时的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8.97%、0.40%和15.55%,混合喂养和辅食添加过晚者贫血患病率分别高于母乳喂养和辅食添加及时者。结论进一步提高4足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及时添加含铁丰富且铁吸收率高的辅助食品,是预防小儿营养性贫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天津市滨海新区儿保门诊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现状调查、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206例进行规范化体检的婴儿为观察对象,比较男婴、女婴贫血患病率以及贫血程度,对影响婴儿贫血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6例婴儿中,女婴100例,男婴106例;检出贫血女婴20例,男婴36例;女婴贫血患病率20.00%,男婴贫血患病率33.96%;轻度贫血41例(73.21%),中度贫血15例(26.79%),无重度贫血。母亲孕期患贫血的婴儿贫血率高于母亲孕期无贫血的婴儿,母乳喂养婴儿贫血率低于人工喂养及混合喂养,4~6个月添加辅食婴儿贫血率低于6个月以上婴儿,接受育儿教育家庭婴儿贫血率低于未接受育儿教育家庭(P <0.05);常见疾病、经济收入与母亲文化程度对于婴儿贫血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婴儿辅食添加情况与母亲孕期是否贫血是影响婴儿贫血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母亲孕期贫血、喂养方式、添加辅食情况等均是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影响因素,应加强围生期保健、关注母亲及胎儿营养状况、合理搭配儿童饮食,...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探讨儿童缺铁性贫血(IDA)的临床表现、病因以及实验室检查特征。方法对2013年11月至2016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4896例儿童进行血常规检测,使用迈瑞DC-51 8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对检测的148例贫血儿童采用外周血涂片进行显微镜检查,并对贫血病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研究。结果 148例贫血儿童中婴幼儿占68.29%,农村儿童占58.65%,城市儿童占41.35%。母乳喂养但是并不及时添加辅食的儿童占62.35%,奶粉喂养、混合喂养分别占了16.23%和21.42%。外周血检查显示了小细胞低色素贫血饱和度异常率为95.27%和血清铁、运铁蛋白饱和度异常率为100%,同时合并感染者62.85%。结论 IDA比较容易发生在婴幼儿时期,同时农村儿童比较多,母乳喂养不添加辅食比人工喂养、混合喂养患病率要高,同时,IDA髓外追血的婴幼儿多见,合并感染者多同时贫血严重,作为IDA最可靠的指标就是血清铁、运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生的相关因素,提出预防措施,从而有效降低贫血发病率。方法检测该院门诊保健的120例婴幼儿(≤3岁)外周血常规,并对孕晚期贫血、喂养史、辅食添加、出生体重、是否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及腹泻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20例婴幼儿中共有26例(21.7%)确诊为贫血。在<1岁、1~2岁及2~3岁患儿中贫血发病率逐渐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晚期贫血、喂养方式、辅食添加、出生体重、反复呼吸道感染及腹泻与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显著相关(P <0.05)。结论孕晚期贫血、喂养方式、辅食添加、出生体重、是否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及腹泻是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危险因素。应提倡母乳喂养,加强围生期保健,减少低体重儿的出生,加强儿童系统保健和健康教育,有助于减少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婴幼儿轻度缺铁性贫血(MIDA)对其发育水平的影响并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6个月~3岁婴幼儿为研究对象,将符合MIDA诊断标准的婴幼儿列为病例组,其他非贫血儿童列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Gesell发展诊断量表测试及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盖塞尔(Gesell)发展诊断量表测试结果发现,MIDA病例组患儿适应行为、大运动及精细运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铁性贫血患儿的血红蛋白水平与患儿适应行为、大运动及精细运动评分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婴幼儿MIDA相关危险因素有居住地为农村、家庭收入较低、纯母乳喂养、添加辅食时间〉6个月、早产、低出生体质量、母亲孕期贫血,保护因素有添加富含铁蛋白的食物(P〈0.05)。结论:缺铁性贫血可以影响婴幼儿适应行为、大运动及精细运动的发育,家庭经济状况、喂养方式、添加辅食时间及种类、出生体质量、母孕期贫血与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婴儿喂养方式与贫血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贫血是婴儿时期常见的营养性疾病,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儿童四大疾病之一,对小儿健康危害较大.本文通过对250例6个月~1岁的婴儿患贫血病的调查发现,婴儿贫血总患病率为22.79%,贫血发生率与喂养的方式有非常显著的差异;人工喂养的婴儿患病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的婴儿,说明母乳喂养好.提示:让全社会重视儿童贫血病的预防.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对儿童家长母乳喂养知识指导,辅食添加指导,减少贫血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库尔勒市地区汉族及维吾尔族入托儿童缺铁性贫血(IDA)现状及相关因素,为制定儿童贫血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库尔勒市部分城乡托幼机构2~6岁的216例儿童进行血常规等的测定及体格检查,同时对其看护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次调查的216例入托儿童中,轻度IDA患儿38例(17.59%),中度IDA患儿177例(82.41%);男女儿童患病率差异无显著差异(P>0.05);维吾尔族入托儿童贫血患病率(57.14%)高于汉族儿童患病率(11.64%)(P<0.05);农村儿童的贫血患病率(35.19%)高于城市儿童(17.59%),P<0.05;饮食习惯淀粉食物含量较高的入托儿童贫血发生率(40.0%)显著高于饮食习惯蔬菜含量比例较高的发生率(12.26%)。结论库尔勒市入托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较高,民族、饮食习惯、居住地是其缺铁性贫血患病的影响因素。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加强儿童抚养人的喂养指导,合理添加辅食。  相似文献   

11.
目的:高危儿随访联合早期干预对降低新生儿残障率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2月到2015年2 我院收治的围产期高危儿63例,分为早期干预组和未干预组,同时选取足月健康新生儿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婴儿6月龄和12月龄时的头围、身长、体质量等发育指标以及发育商等神经功能指标的差异。比较早期干预组和未干预组12月龄时神经运动功能正常率。结果:未干预组的高危儿在6月龄和12月龄时的头围、身长、体质量以及发育商均低于干预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组在6月龄和12月龄时的头围、身长、体质量以及发育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12月龄时神经运动功能正常率79.2%,高于未干预组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危儿进行神经发育状况监测,并进行早期干预指导,能有效的提高高危儿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婴幼儿缺铁性贫血(IDA)与性别、月龄、母亲贫血史的关系。方法本次研究中528例婴幼儿均为本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进行保健体检的儿童,根据月龄进行分组,进行血常规与血清铁蛋白检测与问卷调查。结果男女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6个月组与7~12个月组婴幼儿男女性别组间血清血红蛋白(Hb)平均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中7~12个月平均血红蛋白含量最低,婴幼儿贫血发生的高发期为7-12个月。贫血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降低,25~36个月的婴幼儿Hb平均值与其他组相比显著提高(P〈0.05)。结论婴幼儿IDA的发病以7~12个月为多发,母亲孕期贫血发病率较高,针对性预防对于婴幼儿IDA的预防和治疗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颅脑彩超与磁共振在轻症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后的穴位抚触治疗前后的影像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住院期间确诊轻度脑白质损伤的早产儿分为穴位抚触组和对照组,各15例.家长经培训,出院后每日对早产儿进行早期抚触干预.在纠正年龄3月、6月、9月及1岁龄时行颅脑彩超检查;3月、1岁龄时行头颅MR与颅脑彩超比较,并进行相关临床随访.结果 早产儿脑白质损伤以Ⅰ级、Ⅱ级为多.颅脑彩超异常者:两组3月龄见小囊肿,6月龄、9月龄见局部脑室扩大、脑沟回加深,对照组明显.1岁龄因前囟近闭未行超声检查.MRI检查异常者:两组3月龄见小囊肿,1岁龄见脑室扩大、脑室周围白质减少,对照组除上述异常外还可见胼胝体变薄.临床追踪,颅脑超声或MRI显示有颅内异常改变的早产儿有临床表现.结论 颅脑超声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敏感性高,直观价廉、可重复,在疾病早期及中期可确诊本病及评估干预治疗后颅内改善情况;MRI对本病晚期有特征性表现,可做后期随访及评估.及早穴位抚触干预治疗轻症脑白质损伤的早产儿,可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毒病原分布情况,了解儿童病毒感染的病原学趋势,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某院确诊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986例患儿鼻咽分泌物,通过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7项呼吸道病毒抗原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986例确诊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儿童中,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共检出348例,检出率35.29%....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依库珠单抗引起的非感染性不良反应(non-infectious adverse reactions, niADRs)及其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依库珠单抗致niADRs的文献(截至2021年5月31日),按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并提取信息,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纳入的16篇文献41例病例报道了44次niADRs,男女比约1∶1.4。年龄18岁以下19例,占比47%。12岁以下总占比30%,其中0~2岁占比15%,2~12岁占比15%。依库珠单抗用于治疗6种原发疾病,其中用于治疗溶血尿毒综合征报道33例,占比81%。所有niADRs累及中枢神经、胃肠道、肝胆、血液、心血管、骨关节及皮肤等多个系统。发生时间范围为5 min至73个月,中位时间和四分位间距为10(27)d。输液反应、胃肠道症状及头痛等多见于7 d以内,占比66%,1个月以内发生niADRs占比91%。24例病例痊愈恢复,占比59%,其中7例经治疗后痊愈,17例未经治疗自行恢复。明确报道转归的病例中结局良好的占比63%。不良预后占比7%,2例最终肝移植,1例死亡。发生不良反应后药物复用率为41%。结论: 依库珠单抗作为新型生物制剂,niADRs累及多个系统,涉及成人与儿童,小年龄儿童更易发生。不良反应表现为速发和迟发,迟发型发生时间最长可达1年以上,临床应用中应密切监护,延长监护周期,避免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婴幼儿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治疗时机与方法.方法 收集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于本院门诊和住院部治疗的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562例,划分为不同年龄段组,第一组,1天龄~3月龄285例335眼;第二组,3月龄~6月龄194例236眼;第三组,6月龄~ 24月龄83例102眼.分别行泪囊区按摩+抗生素眼液滴眼、泪道加压冲洗法和鼻泪管探通术进行治疗,观察三组疗效情况.结果 疗效情况相比,第二组(88.98%)与第三组治愈率(94.12%)明显优于第一组(43.28%)(x 2=81.71,122.95;P<0.01);第二、三组治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19,P>0.05).结论 对于先天性婴幼儿鼻泪管阻塞的临床治疗,应按照年龄阶段进行划分治疗,而泪道加压冲洗可认为是婴幼儿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A组轮状病毒与腹泻型大肠埃希菌混合感染致使婴幼儿肠道疾病的临床关系.方法 100例腹泻型肠道疾病婴幼儿,均进行细菌培养,然后对培养所得大肠杆菌进行血清分型和β-半乳糖苷酶试验(ONPG试验),检测患儿A组轮状病毒和各血清型大肠埃希菌感染情况.根据实验结果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单纯腹泻型大肠埃希菌感染,50例)及观...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院发生药物不良反应(ADR)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120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0例ADR报告中,男性多于女性;6岁以下患儿占65.0%;静脉给药途径引发不良反应占82.5%;抗生素类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占66.67%:临床表现以皮疹、红斑、瘙痒等最为多见.结论:做好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及时为临床提供用药信息,减少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9.
常瑞雪  张思平  王玲  陆闻生 《安徽医药》2019,23(6):1121-1123
目的 探讨匍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发病的诱发因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2010年5月至2016年12月收住的30例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病儿的临床特点。结果 30例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病儿≤3岁的占总病例的73.3%;病儿多有弥漫性潮红斑、松弛性大疱或大片表皮剥脱,口周有放射状皲裂,触痛明显。16例病儿发病前有明确诱因;30例均应用抗生素治疗,19例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6例联合应用人免疫球蛋白,所有病儿均在11 d内治愈出院,住院时间(6.4±2.1) d。结论 匍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是一种重症感染性疾病,在正确选用抗生素的基础上,应用糖皮质激素及丙种球蛋白,并加强护理,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儿保门诊对婴儿饮食及生活习惯的干预效果。方法在重庆市城区随机抽取03个月龄婴儿为研究对象,干预组接受本研究的所有干预措施,对照组按常规保健服务,定期监测两组婴儿的母乳喂养率、辅食添加时间及添加频次、睡眠状况等指标。结果干预组婴儿4个月内母乳喂养率、43个月龄婴儿为研究对象,干预组接受本研究的所有干预措施,对照组按常规保健服务,定期监测两组婴儿的母乳喂养率、辅食添加时间及添加频次、睡眠状况等指标。结果干预组婴儿4个月内母乳喂养率、46个月龄辅食添加率较高(P<0.05),而对照组没有每天进食肉类、蔬菜、水果的频率较高(P<0.01);12个月龄时干预组婴儿白天睡眠时间较长(P<0.01),夜间睡眠时间较短(P<0.01),但两组全天睡眠时间无差异。结论儿保门诊可部分改善婴儿饮食生活习惯,而如何培养良好睡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