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侵蚀性葡萄胎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6例侵蚀性葡萄胎患者进行检查,记录病灶处血流阻力指数(RI),同时结合血-HCG值。结果 66例侵蚀性葡萄胎患者表现为病灶处回声不均,血流丰富同时RI<0.4,血HCG增高。治疗后异常血流逐渐减少,RI呈逐渐升高趋势,血HCG逐渐恢复正常。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侵蚀性葡萄胎的诊断以及疗效监测方面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侵蚀性葡萄胎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1例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病灶处血流阻力指数(RI),结合血hCG值.结果 41例侵蚀性葡萄胎患者中病灶处回声不均匀,血流丰富,RI<0.4,血hCG增高.治疗后异常血流逐渐减少,RI呈逐渐升高趋势,血hCG逐渐恢复正常.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侵蚀性葡萄胎的诊断以及观察疗效的一个很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TVCDFI)及脉冲多多普勒(PW)对侵蚀性葡萄胎的早期诊断价值及疗效观察.方法 对16例临床拟诊侵蚀性葡萄胎患者进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子宫肌壁及宫腔内异常回声的血流特征,对其进行主要血流参数评价,并结合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值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 全部病例TVCDFI均见子宫肌壁的局灶性或弥漫性分布的五彩镶嵌的彩色血流信号区,PW记录到低阻力多样性动脉频谱及静脉性频谱,病灶区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0.40,子宫动脉RI值明显降低,血β-HCG值升高.对化疗敏感病例显示子宫病灶处彩色血流区域逐渐缩小,RI值渐升高,血B-HCG值呈下降趋势,直至恢复正常.结论 对可疑葡萄胎患者TVCDFI检查或葡萄胎清宫术后的TVCDFI随访是侵蚀性葡萄胎早期诊断的首选超声检查方式,对观察化疗效果指导临床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韩璐  姜瑜 《当代医学》2009,15(36):46-46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侵蚀性葡萄胎的诊断及监测价值。方法对26例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并跟踪监测的侵蚀性葡萄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侵蚀性葡萄胎患者,超声图像表现为子宫肌层病灶内呈不规则的蜂窝状液性暗区,其内囊腔大小不等,边界不清,宫旁转移灶内为杂乱不均匀低回声包块伴圆形、条形液性暗区,血流均异常丰富,可见五彩血流信号,初次确诊时动脉阻力指数RI:0.20~0.59,部分可记录到动静脉瘘频谱,患者血β-HCG均升高。经有效化疗方案实施后,图像显示病灶不再扩大,以后逐步缩小,血流减少,动脉阻力指数升高,血β-HCG逐渐降低直至正常。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侵蚀性葡萄胎的诊断及疗效评判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在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断及化疗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对36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36例早孕及20例良性葡萄胎对照组采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进行检测,对其子宫肌壁内血流信号、子宫动脉频谱、动静脉频谱等CDFI特征进行对比分析。记录病灶区及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并记录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值。对36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化疗前后CDFI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子宫动脉RI值较低,为高速低阻力性动脉频谱;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宫壁血流异常丰富,子宫肌层病灶内血管阻力指数RI〈0.4;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全身化疗取得疗效后子宫肌层血流丰富区逐渐缩小,RI呈逐渐升高趋势,血β-HCG逐渐恢复正常。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助于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早期诊断,对评价化疗效果、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侵蚀性葡萄胎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TVCDFI)及脉冲多多普勒(PW)对侵蚀性葡萄胎的早期诊断价值及疗效观察。方法对16例临床拟诊侵蚀性葡萄胎患者进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子宫肌壁及宫腔内异常回声的血流特征,对其进行主要血流参数评价,并结合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值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全部病例TVCDFI均见子宫肌壁的局灶性或弥漫性分布的五彩镶嵌的彩色血流信号区,PW记录到低阻力多样性动脉频谱及静脉性频谱,病灶区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0.40,子宫动脉RI值明显降低,血β-HCG值升高。对化疗敏感病例显示子宫病灶处彩色血流区域逐渐缩小,RI值渐升高,血β-HCG值呈下降趋势,直至恢复正常。结论对可疑葡萄胎患者TVCDFI检查或葡萄胎清宫术后的TVCDFI随访是侵蚀性葡萄胎早期诊断的首选超声检查方式,对观察化疗效果指导临床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82例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进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 (CDFI)超声检查 ,并检测病灶及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 ,同时记录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 β -hCG)值。结果 葡萄胎 40例 ,恶性葡萄胎 2 6例 ,绒毛膜癌 16例 ,声像图改变、病灶及子宫动脉血流指数、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三者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GDFI显示的异常血流图像和低RI值是诊断恶性滋养细胞疾病的重要指标 ,对化疗中疗效评价、指导选择治疗方案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卵巢肿瘤内血流动力学特征在诊断肿瘤良恶性方面的运用价值。方法:对76例卵巢肿瘤患者85个占位性病灶进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用脉冲多普勒观察并记录病灶内各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是否存在舒张期切迹。对比其术前彩超诊断及术后病理结果,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对上述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76例卵巢肿瘤中,其中术后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27例30个病灶,诊断符合率93.3%;术后病理确诊为良性肿瘤49例55个病灶,诊断符合率98.2%。(2)恶性肿瘤组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阻力指数(RI)明显低于良性肿瘤组,且均无舒张期切迹,差异有显著性(P<0.05)。(3)以PSV>16cm/s、RI<0.4为临界值及无舒张期"V"型切迹进行综合分析对诊断卵巢肿瘤良恶性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综合分析和评价PSV和RI参数及是否存在舒张期切迹对诊断卵巢肿瘤良恶性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对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1例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病人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 葡萄胎病变局限于宫腔,内充满大小不等的蜂窝状或片状无回声,彩色多普勒显示宫腔内多无血流信号,宫壁血流信号较正常妊娠者稍丰富,宫壁阻力指数(RI)为0.58±0.06,呈高阻,子宫动脉RI为0.72±0.11。恶性病变肌层或其他部位出现浸润灶,多呈低弱回声,彩色多普勒肌层血流信号异常丰富,频谱多普勒显示RI呈低阻,子宫动脉RI为0.64±0.10,肌层病灶RI为0.39±0.05,肌层无回声区周边多出现动静脉瘘。有效化疗后病灶减小,回声逐渐增强,血流信号减少,RI逐步恢复正常,肌层病灶RI为0.56±0.07。71例病人超声诊断符合率92.96%(66/71),误诊5例,占7.04%(5/71)。结论 超声检查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及随访中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GST)良、恶性不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3年12月解放军第一八〇医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良性GST(14例)及恶性GST(9例)患者的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包括病灶形态大小、血流丰富程度、动脉血流峰值速度(Vmax)及血流阻力指数(RI)。结果 14例良性GST患者血流信号不丰富,RI为低阻型,9例恶性GST患者血流信号丰富,RI为高阻型。两者彩色血流信号丰富程度及血流R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V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助于良、恶性GST的鉴别诊断,可为临床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扫描电镜技术预测良性与侵蚀性葡萄胎的应用价值。方法 运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葡萄胎90例(良性60例,侵蚀性30例),以10例正常早期胎盘绒毛作对照。在研究方法上,我们把患者血尿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测定作为本研究的监测指标,当葡萄胎后12wk血、尿HCG不下降至正常时视为恶性。结果 ①60例良性葡萄胎的血、尿HCG于葡萄胎后12wk内降至正常;30例侵蚀性葡萄胎中,29例HCG于葡萄胎后12wk内超过正常,另有1例子20^ 4wk超过正常。②良性与侵蚀性葡萄胎的扫描电镜图像有显著差别:良性葡萄胎绒毛表面的微绒毛丰富,分布均匀。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表面的微绒毛相互融合,形成不规则斑块。结论 扫描电镜技术可以用于预测良性与侵蚀性葡萄胎。  相似文献   

12.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0例正常人和26例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子宫肌层血流情况进行观察,滋养细胞肿瘤患者中良性组(良性葡萄胎)11例,恶性组15例(侵蚀性葡萄胎8例,绒癌7例)。结果发现:正常人和良性组患者子宫肌层内未见血流显示;恶性组15例中13例(占87%)可见子宫肌层内呈灶状分布的五彩样血流丰富区存在。据此认为: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滋养细胞肿瘤的良恶性鉴别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采用抗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胎盘泌乳素(HPL)及妊娠特异性糖蛋白(SP1)抗体,观察了59例葡萄胎和侵袭性葡萄胎中肿瘤性滋养细胞的增生、分布及激素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葡萄胎主要表现滋养细胞的轻-中度增生,合体滋养细胞(ST)数量为主,其次是细胞滋养细胞(CT),较少中间型滋养细胞。而侵袭性葡萄胎主要表现中-重度增生,IT及ST增生显著,尤其是IT数量较葡萄胎显著增多(P<0.01)。侵袭性葡萄胎在HPL和SP1的表达上均较葡萄胎明显增强,这可能与IT的显著增生有关。我们认为不同滋养细胞的增生、分布及激素表达水平的测定,在两种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面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黄春艳 《中外医疗》2010,29(31):5-6
目的探讨葡萄胎患者预防性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葡萄胎患者进行预防性化疗治疗,22例恶性葡萄胎患者使用足叶乙甙(Vp16)和顺铂(DDP)的治疗方案。结果经3个疗程治疗后,HCG均明显下降,第1个疗程结束后血中HCG下降至正常的患者31例占31.6%,第2个疗程47例患者HCG下降至正常占48.0%,20例患者经第3个疗程下降至正常占20.4%。结论对于葡萄胎患者的治疗应采取联合治疗的方法,并且一定要注重术后定期随访,尽量减少葡萄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侵袭葡萄胎患者化疗前后血树突状细胞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5例侵袭性葡萄胎病人化疗前、后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计数,同时30例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结果 35例侵袭性葡萄胎患者化疗前血树突状细胞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化疗6个月后未复发组的血树突状细胞接近于正常人,而出现复发者血树突状细胞水平仍异常偏低(p<0.01)。结论 侵袭性葡萄胎血树突状细胞水平可反映病人的预后和化疗疗效。  相似文献   

16.
王利娟  杨筱凤  宗璐  高积勇 《医学争鸣》2006,27(17):1588-1590
目的:研究滋养细胞肿瘤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2, MMP-9)的表达,探讨MMP-2,MMP-9与滋养细胞肿瘤间的关系. 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2例侵蚀性葡萄胎、16例绒毛膜癌组织中MMP-2,MMP-9的表达情况,并与临床特征相比较. 结果:绒毛膜癌低危组强表达率40%,高危组100%. 绒毛膜癌低危组强表达率明显低于高危组(P<0.05);侵蚀性葡萄胎中化疗组MMP-2阳性表达率46%,未化疗组91%. 侵蚀性葡萄胎中化疗组MMP-2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未化疗组(P<0.05);MMP-9强表达率在各组间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MMP-2高表达与肿瘤预后密切相关,MMP-2可能作为判断滋养细胞肿瘤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在流行性出血热 (EHF)肾脏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38例具有详实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的患者 ,对病变各阶段肾脏形态的变化进行超声观察 ,并引导脉冲多普勒 (PW )进行取样检测。结果 :根据EHF患者急性期肾脏的声像图特征分为 3型 :Ⅰ型的超声特征及阻力指数 (RI)与正常人无显著性差异。Ⅱ型 :可有肾肿大 ,肾锥体“压迫征象”等超声特征 ,RI值明显高于正常人。Ⅲ型 :可发生肾破裂 ,RI值进一步提高。康复过程 :上述异常征象逐渐恢复 ,RI值逐渐降至正常范围。结论 :利用CDFI可无创、实时动态地观察EHF肾脏变化的全过程 ,较之普通二维超声 ,CDFI提供了丰富的血流定量信息 ,给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影响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化疗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2016年我院收治的53例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病历资料,其中葡萄胎26例,侵蚀性葡萄胎23例,绒毛膜癌6例。对经化疗后随访连续3次血HCG<5mIU/ml的23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N)患者的年龄、生育史、是否有肺转移、FIGO分期进行比较,对其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Kaplan Meier生存分析发现GTN化疗治愈时间与年龄(<30岁) (P=0.043);足月产史(P=0.016);流产史 (P=0.026)相关;Cox回归单因素分析发现足月产史、流产史与预后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足月产史(P=0.022)是GTN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对于年龄大、有过足月产史及流产史的妇女,均应警惕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发生,其治愈时间长,需密切监测血HCG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 2D -CDFI)在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二维和彩色多普勒对 15 8例急、慢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的诊断进行分析。结果 :急性血栓 12 7例 ,位于股静脉68例 ( 5 3 .5 % ) ,静脉 3 9例 ( 3 0 .7% ) ,2 0例 ( 15 .7% )为其他部位的血管。超声二维表现为静脉管腔增宽 ,内见低回声的血栓 ;彩色多普勒检测管腔内无血流或血流充盈缺损。脉冲多普勒 (PW )示无血流信号或低速血流频谱 ,且波形不随呼吸而变化。慢性血栓 3 1例 ,二维图像表现为血管粗细不均 ,管腔内为稍强回声 ,2 7例彩色多普勒见“轨道征”血流 ,2 6例有侧支循环形成。结论 :2D -CDFI对指导下肢DVT临床用药并观察疗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