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调查手术部位感染分布及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为预防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前瞻性监测2009年4月-2011年3月2 019例手术部位感染目标监测病例,应用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系统分析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及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结果 2 019例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7例,医院感染率0.84%,其中发生手术部位感染10例,感染率0.50%;围手术期术前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3.80%,术中仅2例患者追加给药,术后预防用药≤24h患者334例占16.54%;抗菌药物使用种类显示,排前3位的分别为三、四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青霉素/+酶抑制剂,使用率分别为34.13%、26.06%、17.16%。结论手术部位感染以器官腔隙感染为主,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不规范,应严格控制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以减少抗菌药物滥用。  相似文献   

2.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管理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外科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重点,了解医院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确定抗菌药物应用管理重点。方法利用北京市医院感染监控系统,设计合理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评价表,对2008、2009年完善管理措施后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分析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手术科室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95.53%,抗菌药物≤72 h使用率63.23%,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单次使用率5.22%。结论严格控制Ⅰ类切口手术用药,加强对围术期预防用药时间限制,采取有效措施限制高级抗菌药物使用,以减少细菌耐药。  相似文献   

3.
1380例Ⅰ、Ⅱ类手术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目的 调查某院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基础数据,为医院实施监控措施、采取临床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事先设计好的调查表,按统一方法和标准,调查分析2008年胆囊切除、乳腺手术、结肠切除和髋关节置换4种手术患者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髋关节置换术有约50.00%未在麻醉诱导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而手术时间>3 h有约85.00%在术中未追加抗菌药物;术后使用抗菌药物约80.00%均>24 h;60.50%乳腺手术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预防手术部位的感染.结论 为减少耐药菌株产生,降低患者、社会的经济负担,控制医院感染,规范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迫在眉睫,应制定完善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策略,探索嗣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的一种有效的、可行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规范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探索合理干预措施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医院感染监测系统,调取2(113年3月、5月医院外科手术病例728例作为非干预组:调取2013年10月、2014年1月全院外科手术病例742例作为干预组。通过各项指标分析比较干预前后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开展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后,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由100%降至31.66%,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由100%降至59.03%,且术后切口部位感染并未出现增长。术前0.5~2h用药率由整治前的81.59%升高至100%(P〈0.05)。专项整治后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时长由5.72天降至1.56天。整治后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明显提高。结论医院开展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5.
吴晓英  金梅  刘沙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1):4865-4866,4875
目的 评估规范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对清洁切口手术部位感染和切口愈合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规范管理实施前、后清洁手术切口分级愈合与感染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清洁手术切口甲级及乙级愈合率、手术部位感染率在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规范管理前分别为98.79%、1.21%、0.22%,规范管理后分别为99.30%、0.70%、0.13%,二者均无丙级愈合发生,手术部位感染与切口愈合在规范管理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严格实施清洁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管理对切口愈合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总被引:39,自引:18,他引:39  
目的了解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现状、评价其合理性;提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方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方法对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目标性监测;在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中,随机抽取290例患者进行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 结果普外科6 284例次住院患者中手术患者5 312例次,采用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3 126例次,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58.85%;发生医院感染 232例次,医院感染率3.69%;在调查的 290例病例中,53.5%的Ⅰ类切口患者、100%的Ⅱ类切口和Ⅲ类切口患者使用抗菌药物. 结论普外科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比较严重,要加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管理、加强制度化管理、加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知识教育,进一步提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干预前后普通外科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分析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与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性。方法自2010年起,对普通外科手术中甲状腺、乳腺及疝修补3类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干预,依据《普通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制定措施限制抗菌药物的使用。比较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手术部位感染情况。结果干预前,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总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1.28%(60/282),干预后为3.21%(15/46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85,P<0.05);平均住院天数,干预前为(4.09±2.99)d,干预后为(3.67±2.47)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04,P=0.000);干预后使用的抗菌药物种类减少;干预前后手术部位感染率均为0.00%。结论普通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不会导致手术部位感染率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认识医院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执行围手术期,外科护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医院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1-6月在普外科住院并实施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对其进行观察,了解外科护理对于其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医院感染的情况。结果:通过加强外科护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工作,促进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规范化、合理化,2010年实行的201镜下胆囊切除术,正确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医院感染占95%;而在2009年同期无外科护理作用下的184镜下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仅仅占到了58%。结论在外科护理合理使用药物的作用下,能够显著地提高在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手足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手足外科收治的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512例,根据围术期是否进行综合干预分为干预组252例及对照组260例,应用自行设计调查表格,统计患者基本信息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检查项目及结果等,分析各组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率、抗菌药物种类、给药时间、疗程,比较各组术后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及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结果干预组Ⅰ类、Ⅱ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第一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大环内脂类药物应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余种类抗菌药物应用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理率、给药时间合理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疗程较长,两组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AUD为15.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13。结论综合干预能够提高手足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抗菌药物是医院临床用药的主要组成部分[1],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降低手术部位感染,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减缓耐药株的产生[2]。《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的实施[3],使得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有据可循。为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加强抗菌药物管理,确保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 确立抗菌药物一品双规、分级使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专家会诊与医嘱点评制度等.结果 抗菌药物种类减少,使用量下降,医务人员越级使用情况减少,不规范处方数量减少,医务人员抗菌药物知识水平提升.结论 通过加强抗菌药物管理,抗菌药物滥用现象得到遏制,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对医院感染病原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资料随机在本院诊治感染患者102例作对照组,合理抗菌药物联动管理干预后感染患者104例作研究组。结果显示研究组总疗效比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医院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联动管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抗菌药物的用药强度和使用率,进而降低感染的病原菌耐药性,具有一定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产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对策。方法选取790例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管理对策实施前该院产科收治的患者(对照组)和790例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管理对策实施后该院产科收治的患者(观察组)。对产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进行总结分析,并采取有效的管理对策。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2.53%)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0.63%)较低(χ^2=11.285,P<0.05)。结论通过对产科进行积极整改和专项调研,实行专项处方点评制度、分级管理制度,强化对相关人员的知识培训,能够促进产科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性明显改善,降低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同时,通过持续改进管理体制,有利于产科在使用抗菌药物过程中更加合理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14.
周梨 《现代保健》2013,(22):150-152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在西药病房抗菌药物管理中的意义。方法:对本院自2011-2012年西药房中抗菌药物的等级使用品种进行归纳性的统计分析,采用金额排序法以及用药频度(DDDs)对药物等级管理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西药房中抗菌药物的用药金额逐年升高,但占总药品的销售比例逐年降低,比例分别为36.21%、29.26%。用药金额位居前列的药品主要为头孢菌素类药物、青霉素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采用药品分级管理之后,一线(非限制使用的药物)、三线(特殊使用的药物)抗菌药物的用药频次每年下降,二线(限制使用的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逐渐上升。结论:采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地指导本院抗菌药物的使用,但也存在某些问题,需要在各个科室医师、药师以及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西药房抗菌药物的合理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用药管理在患者临床合理用药中的作用。方法2018年5月—2020年5月该院收治20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实施抗菌药物治疗(100例),观察组于抗菌药物管理基础上实施治疗(100例),分析其作用。结果观察组用药种类不合理比率0.00%、用药剂量不合理比率0.00%、用药时机不合理比率1.00%、给药方法不合理比率0.00%、联合用药不合理比率1.00%,低于对照组的6.00%、5.00%、7.00%、5.00%、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90、5.130、4.690、5.130、5.700,P<0.05)。观察组单一抗菌药物使用比率67.0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20,P<0.05);观察组三联抗菌药物使用比率4.0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00,P<0.05);观察组、对照组二联抗菌药物使用比率29.00%、3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30,P>0.05)。观察组Ⅰ类切口感染率0.00%、Ⅱ类切口感染率0.00%、Ⅲ类切口感染率1.0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0、5.130、4.690,P<0.05)。结论抗菌药物用药管理在患者临床合理用药中的作用显著,可减少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及联合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6.
张兆颖  李婷 《中国卫生产业》2021,(2):166-168,172
目的了解该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的使用情况,探讨其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HIS系统,汇总分析该院2019年1—12月使用碳青霉烯类及替加环素的出院病历140份,参照相关指南及评价细则,对合理性进行专项点评。结果140份病历中,会诊率为90.00%,用药前微生物送检率为79.29%,用药不合理病历为17例,其中用法用量不适宜9例,联合用药不适宜4例,无适应证用药的4例。结论该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的使用仍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应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临床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7.
师进康 《中国卫生产业》2020,(7):159-160,173
目的分析不同规模医院在不同感染监控指标下的感染情况及相应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方法该次研究以2019年1—12月间某地66所不同规模的综合医院为研究对象,了解不同规模医院感染管理监控指标,并记录所有医院感染发病率、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及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结果该次研究选取的66所综合医院总计住院患者1742587例,其中感染病例数为31366例,总感染发病率为(1.80%),分析各组感染发生率,医院规模与感染发生率成正比关系,对比第1组与第4组感染发病率情况,前者明显优于后者,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次研究选取的66所综合医院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总感染病例数为576例,总感染率为(0.27%),分析第1组与第4组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前者明显低于后者,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次研究选取的66所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2.56%),分析4组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与医院规模成反比关系;该次研究选取的66所综合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36.36%),分析4组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与医院规模成反比关系。结论不同规模综合医院的医院感染监控标准具有一定差异,其中规模较小的医院感染管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较高,需要规范这类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18.
蔡娜  刘惠玲 《现代保健》2014,(16):119-121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中加强抗菌药物管理的意义。方法:选择本院在开展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前后的病例各600例,比较加强管理前对照组和加强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抗菌药费用、病原菌送检数及合理使用抗菌药例次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9.4±1.2)d、抗菌药物费用90368.60元、病原菌送检数158例(26.33%)及抗菌药合理使用例次247例(41.17%)等指标明显优于加强管理前的对照组,各项指标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层医院中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且能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特点及细菌耐药动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的医院感染特点及其细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信息。方法以主动监测与系统回顾相结合的方法,对2005年全年入住神经外科的8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评判。结果神经外科的医院感染例次率是16.36%,显著高出同期的医院平均感染率9.18%;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以G-菌为主,感染部位以泌尿道感染为首占44.44%,其次是下呼吸道感染占35.42%;共检出大肠埃希菌60株(20.2%)、屎肠球菌(D群)34株(11.44%)、鲍氏不动杆菌25株(8.42%)、铜绿假单胞菌25株(8.42%)、肺炎克雷伯菌18株(6.06%)等。结论全面系统地监测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特点及其细菌耐药动态,对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抗菌药物综合干预管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4,他引:6  
目的运用综合干预措施对临床使用抗菌药物进行管理,为合理应用和管理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2004年起采取强化医院感染知识的宣传,制定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及费用比的量化标准,制定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制度等干预措施,并对干预前后的使用率、费用进行调查。结果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率、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综合干预措施对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管理,降低了抗菌药物使用率,提高了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