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测定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时,瑞芬太尼抑制双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半数有效血浆浓度。方法择期需行双腔管插管的开胸手术患者30例,采用3.0μg/mL的血浆靶浓度靶控输注异丙酚,待脑电双频指数(BIS)降至45~55,再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然后靶控输注瑞芬太尼,达靶浓度后插入双腔气管导管。瑞芬太尼的血浆靶浓度按上下序贯法确定。结果瑞芬太尼抑制双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Cp50为3.0 ng/mL,95%可信区间为2.8~3.1 ng/mL。结论复合靶控输注3.0μg/mL异丙酚时,瑞芬太尼抑制双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Cp50为3.0 ng/mL。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在腹腔镜手术中的最佳靶浓度。方法选择腹腔镜手术的ASAⅠ~Ⅱ级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行靶控输注麻醉(T组,50例),另一组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V组,50例),两组全麻诱导前均先开放静脉输液,预设T组丙泊酚血浆靶浓度(Ctpro)3~6μg/mL,瑞芬太尼的血浆靶浓度(CtR)3~5.5ng/mL,先输注丙泊酚,待患者入睡后,确定实际血浆靶浓度,再输瑞芬太尼,并予阿曲库铵0.5mg/kg,行气管内插管。V组静脉输注丙泊酚2~3mg/kg,瑞芬太尼3~5μg/kg。卡肌宁0.5mg/kg。行气管内插管,分别记录全麻诱导前后、气管内插管及插管后5min、切皮、术中、拔管时的心率、血压情况,及全麻诱导时患者意识消失的时间,停瑞芬太尼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唤患者睁眼时间、自主呼吸达到平稳的时间、拔管时间,术后随访,患者的术中知晓、恶心、呕吐情况。结果 T组在诱导、气管内插管,切皮,术中维持的心率、血压变化与V组比较,稳定更好,呈显著性差异(P<0.05);停瑞芬太尼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呼唤患者睁眼,自主呼吸达平稳时间与V组比较,时间更短,呈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回访患者,术中知晓:T组无发生,V组3例,发生率6%。恶心呕吐:T组1例,V组1例。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用于腹腔镜手术的麻醉过程中,全麻诱导阶段丙泊酚血浆靶浓度(Ctpro)(2.98±1.61)μg/mL,瑞芬太尼(CtR)(3.36±0.75)ng/mL,维持阶段丙泊酚(Ctpro)(3.1±1.08)μg/mL瑞芬太尼(CtR)(3.54±0.7)ng/mL血流动力学较稳定,术后清醒快,拔管早,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REM)在纤维支气管镜清醒气管插管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估计有气管插管困难的全麻患者50例表面麻醉后,瑞芬太尼血浆靶控浓度0.2 ng/mL递增直至达到气管插管评分1分,3 min后纤维支气管镜气管插管。结果:与基础值比较,SP、DP、HR的麻醉诱导最低值降低,HRV的麻醉诱导最低值及气管插管后均降低(P<0.05),BIS及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TC I瑞芬太尼气管插管反应小,呼吸、循环平稳,可保持意识清醒,临床上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4.
陈刚 《中国医药指南》2012,(25):102-103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诱导剂量下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方法选取择期静脉全麻手术患者60例,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在异丙酚血浆靶浓度为3μg/mL的基础上,瑞芬太尼的血浆靶浓度在2μg/L到6μg/L之间以2μg/L为间差逐渐增加,直至患者意识消失;对照组30例患者则仅采用异丙酚静脉靶控输注。后对两组患者的血液动力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各组(G1、G2、G3)的血液动力学指标基本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量效分析表明以3μg/mL异丙酚复合4μg/L左右的瑞芬太尼能够较好地控制患者的气管插管反应。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诱导能够明显减少异丙酚的用量,且通过选取合适的配比能够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饶婷  高鸿  安裕文 《贵州医药》2009,33(8):693-695
目的观察不同血浆靶浓度瑞芬太尼对压力感受反射敏感性(baroreflex sensitivity,BRS)的影响,以了解瑞芬太尼通过对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而影响血流动力学调节的某种机制。方法30例女性患者,ASAⅠ或Ⅱ级。随机分成三组(n=10):R2组(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2ng/mL)、R4组(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4ng/mL)、R6组(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6ng/mL)。予血浆靶浓度为3μg/mL异丙酚、不同血浆靶浓度瑞芬太尼、维库溴胺0.1mg/kg快速诱导。用药物升压法测定BRS,分别于诱导前(T0点)、气管插管后5min且瑞芬太尼达到设定血浆靶浓度平衡(T1点)测定BRS。结果R2组、R4组、R6组T1时点BRS较T0时点均显著降低(P〈0.01),且T1时点R6组BRS低于R2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抑制BRS,使血压下降,心率减慢。血浆靶浓度为6ng/mL的瑞芬太尼对BRS的抑制作用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不同浓度瑞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丙泊酚和罗库溴铵行全麻诱导对双腔气管插管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择期右侧进胸开胸食管癌根治术患者60例,行双腔气管插管,ASAⅠ~Ⅱ级,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20例,分别予以瑞芬太尼靶浓度1.5、2.0、2.5ng/mL麻醉诱导。记录患者诱导前(T0)、插管即刻(T1)、插管后1min(T2)、插管后3min(T3)、插管后5min(T4)的血压和心率。结果 3组患者双腔气管插管均能顺利完成,A组患者插管反应发生率较高,C组患者的循环抑制较明显,B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最稳定。结论靶控输注2.0ng/mL瑞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丙泊酚和罗库溴铵是全麻诱导行双腔气管插管的合适浓度,能有效抑制双腔气管插管所致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7.
老年患者靶控输注瑞芬太尼的血流动力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春林  景亮 《淮海医药》2006,24(4):266-268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时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行上腹部手术患者60例,按年龄不同分为2组.青壮年组(n=30)30~59岁,老年组(n=30),60~80岁.全麻诱导设定丙泊酚血浆靶控浓度3 mg/L,瑞芬太尼7 μg/L.意识消失后给予维库溴铵0.1 mg/kg进行气管插管后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术中瑞芬太尼靶控浓度维持不变,气管插管后丙泊酚的靶控浓度降至2.5 mg/L,术中调节丙泊酚的量使脑电双频谱指数维持在45~55之间.记录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插管前、插管后1 min及插管后5 min的SBP、DBP、HR.结果2组患者间除年龄外,性别、手术种类、体重、术前血球压积与白蛋白浓度及靶控输注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2组患者的丙泊酚、麻黄素及阿托器用量差异有显著性(P<0.01).2组患者的SBP、DBP、HR均较诱导前降低,但老年患者更明显(P<0.01).结论老年人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明显不同于青壮年,因此在使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静脉麻醉时,应根据年龄及种族的不同设定靶控浓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改善七氟醚诱导用于无肌松药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拟行择期手术全身麻醉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2组,复合瑞芬太尼组(Ⅰ组)靶控输注1 ng/mL瑞芬太尼,单纯吸入组(Ⅱ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进行七氟醚吸入诱导,气体监测仪监测出呼吸末七氟醚达2.5 MAC,稳定3 min后行气管插管。分别记录诱导前(T0)、诱导后插管前(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2 min(T3)和插管后5 min(T4)的MAP、HR和SpO2。结果Ⅰ组患者意识消失时间和插管时间显著短于Ⅱ组,Ⅰ组呼气末七氟醚浓度达2.5 MAC时间较Ⅱ组延长(P<0.05)。Ⅰ组插管条件评分优于Ⅱ组(P<0.05)。Ⅰ组诱导后MAP和HR显著下降。Ⅱ组诱导后MAP下降,插管后1 min,MAP、HR较基础值显著升高,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1 ng/mL靶控输注复合七氟醚吸入诱导,能较好地控制气管插管的血流动力学反应,在无肌松药条件下,可达到满意的气管插管条件。  相似文献   

9.
黄伟波 《中国药业》2012,21(17):84-85
目的通过研究靶控输注(TCI)瑞芬太尼和异丙酚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麻醉效果观察,探讨最佳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方法将直肠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各20例。Ⅰ,Ⅱ,Ⅲ组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分别为3,5,7 g/L。监测停药至患者睁眼时间和停药至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患者入室后10 min、气管插管前即刻、气管插管后即刻、切皮时、开腹探查时、缝皮时、拔除气管导管时血压和心率数值变化情况。结果3组患者在身高、性别、体重、睁眼时间、麻醉时间以及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等方面进行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其中使用瑞芬太尼3 g/L的患者心率和血压变化明显;而使用5 g/L的患者心率和血压无明显变化;使用7 g/L的患者心率和血压下降明显。3组在拔除气管导管时血压和心率均有所升高。结论将血浆靶浓度控制在5 g/L时,使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和异丙酚进行静脉麻醉,对直肠癌患者的应激反应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增加患者手术过程中血液流动的稳定性,手术后应当积极实施镇痛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七氟烷-瑞芬太尼静脉吸入复合麻醉与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例80例,随机分为A、B 2组,每组40例.2组麻醉诱导方法完全一致,且自诱导至术毕始终以血浆靶控2~6 ng/ml输注瑞芬太尼维持镇痛,A组完成插管后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B组以4...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相同质量浓度丙泊酚时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在喉罩置入的药效剂量关系。方法将50例女性乳腺良性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A组25例静脉注射芬太尼2.5μg/kg,5min后靶控输注丙泊酚(Marsh药代动力学模型),运用Dixon’S序贯法确定喉罩置入时丙泊酚质量浓度,15min后置入喉罩并观察喉罩置入条件与成功率,计算出相应的丙泊酚半数有效剂量(ECe50);B组25例靶控输注A组得出的ECe50的丙泊酚,2min后靶控输注效应室质量浓度瑞芬太尼(Minto药代动力学模型),运用Dixon’s序贯法确定喉罩置入时瑞芬太尼质量浓度,12min后置入喉罩并观察置入条件与成功率,计算出相应ECe50。结果两组间血流动力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丙泊酚ECe50值为3.21μg/mL,95%CI为3.01~3.42μg/mL;瑞芬太尼ECe50值为2.94ng/mL,95%CI为2.75~3.14ng/mL。结论单次静脉注射芬太尼2.5μg/kg与瑞芬太尼靶控输注效应室质量浓度2.94ng/mL在喉罩置入时的药效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析老年患者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对丙泊酚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按照标准筛选近年收治的腹部开腹手术患者4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四组,即丙泊酚复合硬膜外组为A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血浆浓度4ug/L)组为B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血浆浓度7 ug/L组为C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血浆浓度4 μg/L,输注时间超过4h)组为D组,四组患者在麻醉中,需要记录BIS、HR、BP等指标,术后随访患者满意度.结果 A、B、D组BIS、MBP、HR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在立即和手术60、120 min时心率低于A组.四组患者据在术中保持正常的BIS值和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结论 老年患者靶控输注4 μg/L和7μg/L瑞芬太尼,注入4μg/L血浆浓度且在4h以上的瑞芬太尼,对丙泊酚药代动力学没有影响,这表明老年患者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对丙泊酚药代动力学的影响不大,可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靶控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对成人气管插管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的影响。方法选择需全麻的择期手术成人患者40例,分为瑞芬太尼组(R)、芬太尼组(F)两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用咪唑安定0.05mg/kg,异丙酚血浆靶控输注,靶浓度2.0μg/ml,阿曲库铵0.6mg/kg。R组缓慢推注瑞芬太尼1.0μg/kg后以0.1μg/(kg·min)持续推注10min。F组一次性缓慢注射芬太尼5μg/kg。观察记录基础值(T1)、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前(T2)、插管后2min(T3)、5min(T4)、10min(T5)各时点BIS值的变化、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结果两组BIS相应时间点与其T1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T3与其T2对应值比较BIS值均增加,。结论全麻诱导,异丙酚以2.0μg/ml血浆靶控浓度,合用1.0μg/kg瑞芬太尼并以0.1μg/(kg.min)持续推注时,可基本抑制气管插管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在瑞芬太尼靶控输注下,患者意识消失时丙泊酚的效应室浓度。方法:全身麻醉患者分为瑞芬太尼+丙泊酚组(RP)和单纯丙泊酚组(P)。RP组给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待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达到4ng/mL时开始丙泊酚靶控输注,靶控输注浓度为血浆浓度4μg/mL。P组单纯按4μg/mL给予丙泊酚靶控输注。记录患者意识消失时的丙泊酚效应室浓度。结果:瑞芬太尼靶控输注下,令患者意识消失的丙泊酚效应室浓度ECe50值为0.84(0.75,0.93)μg/mL,ECe95值为1.40(1.27,1.59)μg/mL。单纯靶控输注丙泊酚则分别为1.9(1.83,1.98)μg/mL和2.8(2.72,2.94)μg/mL。两组ECe50值和ECe95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RP组患者意识消失的时间和丙泊酚用量均明显低于P组,Narcotrend指数则高于P组,平均动脉压降低也较P组严重(P均〈0.05)。结论:瑞芬太尼可增强丙泊酚的镇静效果,降低令患者意识消失的丙泊酚效应室浓度。  相似文献   

15.
《临床医药实践》2016,(6):412-414
目的:探讨不同血浆靶浓度瑞芬太尼对丙泊酚抑制患者喉罩置入反应半数有效浓度(EC50)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行腹部或四肢手术的患者96例。随机均分为R0,R1,R2和R3四组。靶控输注瑞芬太尼,靶浓度分别为0,1,2,3 ng/m L,达到设定的靶浓度后开始靶控输注丙泊酚,按Dixon's序贯法确定丙泊酚的血浆靶控浓度。计算并比较不同靶浓度瑞芬太尼对丙泊酚抑制喉罩置入反应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的影响。结果:R0组、R1组、R2组和R 3组丙泊酚抑制喉罩置入反应EC50及其95%CI分别为:3.38(2.52~4.54)μg/m L,3.11(2.25~4.30)μg/m L,2.81(1.99~3.96)μg/m L,2.63(1.89~3.66)μg/m L。结论: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可加强丙泊酚抑制喉罩置入反应的效应,随着瑞芬太尼靶浓度的增加,丙泊酚抑制喉罩置入反应的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梯阶式靶控输注与骶管阻滞麻醉在妇科阴式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100例妇科阴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瑞芬太尼梯阶式靶控输注组(A组),骶管阻滞麻醉组(B组)。A组:当患者摆好截石位后,开始靶控输注瑞芬太尼,起始靶浓度设定为0.5ng/mL,然后每分钟逐渐增加0.5ng/mL,直至靶浓度达到2.5~3.0ng/mL后,维持靶浓度剂量;B组:以7号注射针头行单次骶管阻滞麻醉。缓慢注入局麻药1.2%利多卡因15~20mL,内含0.25%布比卡因及1:20万肾上腺素。结果A组从麻醉开始至手术开始的时间明显少于B组(P<0.01)。两组心率、MAP无明显变化,均呼吸平稳,无呼吸暂停或呼吸停止的现象发生,在常规面罩吸氧状态下,SPO2>96%。A组:麻醉效果确切,患者对镇痛、镇静效果满意,术者麻醉效果非常满意,麻醉成功率为100%;B组:4例骶管阻滞麻醉失败,改为瑞芬太尼麻醉。46例患者对镇痛、镇静效果满意,术者对麻醉效果满意,麻醉成功率为92%。结论瑞芬太尼梯阶式靶控输注用于妇科阴式手术,是安全可行且易于掌握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比较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或七氟醚吸入全麻用于高龄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高龄患者60例,ASAⅠ-Ⅲ级,随机分成2组: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组(S组)和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组(P组),每组30例。P组以瑞芬太尼、异丙酚的血浆靶浓度分别为6ng/ml、3μg/m1行TCI。S组麻醉诱导同P组,气管插管后持续吸入1.5%~2%七氟烷,靶控输注瑞芬太尼(设置参数同P组)。于术毕前5min停止输注异丙酚或吸入七氟醚;缝皮时停止输注瑞芬太尼,于术毕前20min时静脉注射芬太尼0.1mg。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气管插管时即刻(T2)、手术开始后5min(T3)、30min(T4)和术毕时(T5)记录SBP、DBP、HR等值;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判断术后10min患者疼痛发生情况;观察并记录患者清醒及拔除气管导管时间;观察并记录术后患者躁动的发生情况。结果在T1时,2组患者SBP、DBP和HR均较T0时降低或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S组的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短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0min的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躁动发生率S组高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或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均可安全地用于高龄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的麻醉,相比之下,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的麻醉方法苏醒更迅速,而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的麻醉方法苏醒质量优于七氟醚麻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丙泊酚靶控输注和七氟醚吸入麻醉对顺式阿曲库胺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34例,ASA Ⅰ或Ⅱ级,30~72岁,随机分为丙泊酚靶控输注组(P组)和七氟醚吸入组(S组),每组17例.静注咪唑达仑0.05 ~ 0.1 mg/kg,芬太尼3~5 μg/kg,丙泊酚1~2 mg/kg,患者意识消失后开启TOF - Watch SX型加速度肌松监测仪对尺神经行连续4个成串刺激(TOF),观察拇内收肌的加速度变化.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行气管插管.插管成功后,P组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3 ~5 μg/ml,)和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3~6 ng/ml).S组吸入七氟烷(七氟烷吸入浓度为1% ~2%),复合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3~6 ng/ml)维持麻醉.记录术前、气管插管后1 min、5 min时的MAP、HR、SpO2,顺式阿曲库铵的临床效应时间、T1恢复到25%时间、T1恢复到75%时间、恢复指数.同时观察患者有无皮肤潮红及支气管痉挛等症状.结果 P组与S组术前、气管插管后1 min、5 min时的MAP、HR、SpO2,顺式阿曲库铵的临床效应时间、T1恢复到25%时间、T1恢复到75%时间、恢复指数,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与七氟烷麻醉对肌松恢复的影响无差别.  相似文献   

19.
全麻气管内插管对机体刺激强烈,不仅引起心血管反应,还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反应,对高危患者可能构成威胁。有研究表明,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全麻诱导能够很好地预防气管插管期间心血管反应[1-2]。本研究拟比较3种不同效应室浓度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TCI)对全麻患者气管插管反应的影响,探讨瑞芬太尼用于全麻诱导时的合适浓度,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不同靶浓度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麻醉的临床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90例,按门诊单双号平均分为A、B、C三组。给予三组患者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麻醉处理,其中A组患者瑞芬太尼血浆浓度为4 ng/m L,B组患者瑞芬太尼血浆浓度为6 ng/m L,C组患者瑞芬太尼血浆浓度为8 ng/m L,对比三组患者临床麻醉效果。结果三组患者临床麻醉深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监测指标异常率为30.0%,B组患者监测指标异常率为6.7%,C组患者监测指标异常率为6.7%。A组患者异常率最高,比之B、C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患者异常率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对比,C组患者所用时间明显高于A、B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所用时间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不同靶浓度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把控制输注麻醉效果进行综合分析可知,瑞芬太尼血浆浓度为6 ng/m L临床应用效果最佳,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