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胡凤梅  林瑞芳  卜法芹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3):1673-1673,1676
目的:评价缬沙坦在预防阵发性房颤复发中的疗效.方法:阵发性、症状性房颤患者91例,恢复窦性心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单纯口服胺碘酮,治疗组46例在此基础上加服缬沙坦每天80 mg,随访观察1年.结果: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1.8% VS 62.8%,P<0.05),左房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35.10±10.21) mm VS (41.82±11.60) mm],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缬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复律后预防房颤复发维持窦性心律作用明显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这与缬沙坦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降低心脏负荷,抑制心房电重构及结构重构有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缬沙坦在预防阵发性房颤复发中的疗效.方法 阵发性、症状性房囊患者90例,恢复窦性心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单纯12服胺碘酮,治疗组45例在此基础上加般缬沙坦每天加服缬沙坦每天80mg,随访观察1年.结果 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3.7%vs62.8%.P<0.05).左房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44.28±10.8)mmvs(45.36±10.ss)mm],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缬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房簟复律后预肪房簟复发维持塞性心捧作用明显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这与缬抄坦抑制肾素血管鼙张素幕统,降低心脏负荷,抑制心房电重构驶结构重构有美,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郁文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0):47-47,57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胺碘酮预防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84例心房颤动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治疗组患者用缬沙坦联合胺碘酮转复心律,预防房颤复发。对照组用胺碘酮转复心律,预防房颤复发。治疗1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胺碘酮可以明显减低心房颤动的复发率,缬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房颤效果优于单用胺碘酮。  相似文献   

4.
    
耿继光 《安徽医学》2012,33(1):49-50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缬沙坦预防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8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为胺碘酮联合缬沙坦(26例),对照组为单用胺碘酮组(23例),随访时间为12个月,比效两组治疗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过3个月治疗,两组窦性心律维持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6个月时,两组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76.92%与6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65.38%与48.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例数两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相比单用胺碘酮更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82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缬沙坦治疗组42例和非洛地平对照组40例,两组均联用胺碘酮,分别观察治疗1年后对窦性心律维持的效果和左房内径的影响。结果治疗组对窦性心律的维持,减少房颤的复发优于对照组(P〈0.05),减小左心房内径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缬沙坦联用胺碘酮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转复后窦律的维持,减少房颤的复发以及缩小左心房内径优于非洛地平加胺碘酮。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缬沙坦联合胺碘酮预防阵发性房颤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将45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为胺碘酮联合缬沙坦(22例),对照组为碘酮组(23例),治疗随访时间为12个月,比效两组治疗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 窦性心律维持率的比较,治疗后第3个月,对照组与治疗组的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69.56%、8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终点时对照组和治疗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52.17%、80.49%,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例数对照组和治疗组相近,两组差异显著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与单用胺碘酮胺相比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及预防复发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3~2005年70例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将随机分为治疗组(依那普利胺碘酮)和对照组(胺碘酮组),对照组应用标准胺碘酮治疗方案,治疗组在此基础加用依那普利,观察两组的治疗和预防效果。结果: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均有良好的治疗依从性,两组比较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窦性心律维持率高,房颤复发率低。结论:依那普利具有抑制心房电重构和组织重构,降低心房纤颤复发率及阻止心房纤颤持续的作用,可用于阵发性房颤的治疗与复发的预防。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胺碘酮与缬沙坦联合应用对非瓣膜性心脏病阵发性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方法 58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应用胺碘酮,治疗组应用胺碘酮加缬沙坦,观察6、12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左心房内径。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2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左心房内径较治疗前增大,但较对照组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与缬沙坦联合应用能提高非瓣膜性心脏病阵发性房颤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率,且延缓左心房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0月~2008年10月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103例,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治疗组给予胺碘酮和缬沙坦治疗。在治疗的第4、8、12、16个月确认窦性心律维持例数;在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4、8、12、16个月测量患者左房内径。结果:(1)两组患者在治疗第4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的第8、12、16个月,两组患者的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治疗前,治疗第4、8个月左房内径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第12、16个月左房内径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维持窦性心律,防止房颤复发。  相似文献   

10.
刘蓉昕  吕晓红  程苏晶 《吉林医学》2009,30(23):3018-3019
目的:研究缬沙坦对阵发性房颤患者转复为窦性心律后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使用胺碘酮复律,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小剂量缬沙坦(40mg),随访2年,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超声心动图(左房内径)变化。结果:缬沙坦与胺碘酮联合组治疗阵发性房颤复发率显著低于单独使用胺碘酮。结论:缬沙坦联合抗心律失常药物,能有效防止房颤复发,维持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口服胺碘酮联合应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缬沙坦在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复律后维持窦律的疗效及对左心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8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分为单纯口服胺碘酮组(对照组,34例)和胺碘酮加缬沙坦组(治疗组,34例),疗效观察12个月。结果共66例完成治疗,随访12个月,治疗1、3个月后两组左心房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6、12个月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窦性心律维持6、12个月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与缬沙坦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延缓左心房扩大。  相似文献   

12.
鲁其良 《四川医学》2010,31(7):961-962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阵发性房颤患者CRP和房颤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4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给予胺碘酮+阿托伐他汀治疗)和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每组各23例,随访1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CRP、左房内径和窦性心律维持率的变化。结果两组CRP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房内径在治疗前后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随访1年时,研究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阵发性房颤的发生与复发可能与炎症有关,胺碘酮联合阿托伐他汀可以有效降低CRP和房颤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王兵  江洪  陈玲  丁峰  董艳芬  孙玉玲 《医学综述》2013,19(9):1682-1683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联合胺碘酮对慢-快综合征患者DDD起搏器植入术后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干预作用。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由武汉人民医院收治的22例慢-快综合征DDD起搏器植入术后合并阵发性房颤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贝那普利联合胺碘酮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随访18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左心房内径及窦性心律的维持率。结果治疗9个月,两组左心房内径及窦性心律的维持率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8个月,治疗组左心房内径较对照组明显缩小,治疗组窦性节律维持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18个月,左心房内径较治疗前亦明显缩小(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胺碘酮治疗的确能降低慢-快综合征患者DDD起搏器植入术后阵发性房颤的发生率和复发率,增加窦性节律的维持率,且能抑制左心房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胺碘酮联合应用培哚普利对心房颤动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临床疗效。方法:新发心房颤动患者成功转复窦性心律后共97例,随机分为2组:胺碘酮组(Ⅰ组)47例和胺碘酮联用培哚普利组(Ⅱ组)50例,随访18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维持窦性心律情况及左心房内径。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前6个月两组间窦性心律维持率无显著差异(P>0.05),而治疗9个月后,Ⅱ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Ⅰ组患者,两组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左心房内径在治疗6个月时,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2个月后,左心房内径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应用培哚普利对心房颤动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并能延缓左心房的扩大。  相似文献   

15.
胺碘酮和索他洛尔治疗心房颤动的随机对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比较胺碘酮和索他洛尔对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102例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51例)和索他洛尔组(51例)。胺碘酮组服胺碘酮600mg/d,7d,400mg/d再服用7d,再减为200mg/d,转为窦律后200mg/d维持。索他洛尔组服索他洛尔40~80mg/a,7d,第2周增至160mg/a,转为窦律后40~80mg/a维持。两组患者服用3周转窦律均停用药物。随访12~24个月,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和24h动态心电图判断疗效。结果(1)胺碘酮组房颤复律成功40例,有效率78.4%;索他洛尔组房颤复律成功36例,有效率70.6%。(2)胺碘酮组在1周内转复窦律34例,索他洛尔组1周内转复窦律10例。(3)随访12个月,胺碘酮组27例(67.5%)仍维持窦律、索他洛尔组15例(41.7%);24个月,胺碘酮组12例(44.4%)维持窦律,索他洛尔组为4例(26.7%)。(4)随访6~12个月,索他洛尔组(80mg/d)10例患者因发生房室传导阻滞、严重心动过缓停药,而胺碘酮组未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5)房颤持续时间〉12个月是窦律不易维持的预测因素。结论胺碘酮转复房颤有效率和索他洛尔相当,但维持窦律疗效优于索他洛尔.对心脏毒副作用小于索他洛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并发心房颤动患者在临床上使用胺碘酮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8月期间该院风湿性心脏病并发心房颤动患者150例,将其随机数字表分对照组(常规临床给药)、观察组(常规联合胺碘酮治疗),各75例,对比2组ICU监护、住院时间,术后窦性心律维持情况等各项指标的数据。结果观察组的ICU监护平均(1.59±1.52)d、住院平均天数(10.26±1.75)d,术后7~30 d的窦性心律维持情况(61.33%、57.33%、53.33%)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胺碘酮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并发心房颤动的效果可观。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临床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患者10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选择胺碘酮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选择普罗帕酮进行治疗,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24h内心房颤动的次数,30d内窦性心律维持率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4h内心房颤动转复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12h、12~18h间对照组心房颤动转复率高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复后30d内窦性心律维持率、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症状,对照组优于研究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胺碘酮药物治疗的效果优于普罗帕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与小剂量胺碘酮联用治疗心功能正常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维持窦性心律的长期疗效。方法:将121例阵发性房颤随机分为胺碘酮组(A组,n=61)、胺碘酮+替米沙坦组(B组,n=60),治疗随访时间为1.5年,比较两组治疗后6、12、18、24个月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以及治疗前、治疗后的左心房内径。结果:治疗12个月后,A组左心房内径大于B组(P〈0.05),治疗12个月后,A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胺碘酮与替米沙坦配伍治疗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抑制左心房的扩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联用胺碘酮在心房颤动(AF)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作用及对左房内径的影响。方法:87例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复律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试验组给予胺碘酮+替米沙坦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房颤复发情况和左心房内径变化。结果:随访1年后试验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为82.9%(34/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左房内径显著缩小(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用胺碘酮在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较单用胺碘酮更有效,并可逆转左房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