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低辐射剂量CT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CT扫描时的最佳管电流值,降低CT的辐射剂量。方法将连续60例HIE新生儿纳入本研究并按检查时间的先后顺序分成三组,150mAs组、100mAs组和75mAs组,其他扫描参数完全相同。比较三组患儿的CT辐射剂量(CT剂量容积,剂量长度乘积值)和图像质量。结果 150mAs组、100mAs组和75mAs组的CTDIvol和DLP分别为29.8mGy和238.4mGy·cm、19.9mGy和159.2mGy·cm、14.9mGy和119.2mGy·cm,100mAs组和75mAs组的辐射剂量分别比150mAs组的降低33%和50%,75mAs组的图像质量能满足诊断需求。结论使用75mAs为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进行CT扫描,即能保证图像质量满足诊断需求,又可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在临床中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张振斌  吴宗山 《安徽医学》2019,40(2):181-183
目的评估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收治的28例HIE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家属意愿对13例患儿进行管电流150 m As头颅常规剂量CT扫描(常规剂量组),15例患儿进行管电流75 m As头颅CT低剂量扫描(低剂量组),由3位高年资医师对图像质量进行盲法评价并给予影像诊断。结果 3位医师盲法评价结果显示,低剂量组扫描所获图像质量得分略低于常规剂量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图像质量优良率均为100%,对影像诊断无影响;但低剂量组的图像噪声较常规剂量组高(P <0. 05),图像噪声与辐射剂量之间交互作用显著。结论 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诊断HIE与常规剂量扫描具有同样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陈惠娟 《吉林医学》2012,33(33):7331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治疗过程中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选取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患儿100例,采用随机的方式将100例患儿分别分配到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50例均接受早期护理干预,而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的护理辅助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体重、头围、身长等方面进行对比,发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PDI评分以及MDI评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地辅助治疗手段控制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病情,值得在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过程中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螺旋CT临床评价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颅内特征。方法 :对 72例临床诊断为脑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新生儿进行头颅螺旋CT扫描 ;随机选择 30例正常新生儿的头颅螺旋CT扫描作对照。结果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表现与螺旋CT征像基本一致。螺旋CT征像主要包括三种形式 :①轻度的脑白质水肿 ;②中度的脑水肿和脑实质内出血 ;③脑实质水肿和出血 ,合并颅内脑外出血。结论 :螺旋CT头颅检查对新生儿脑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分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儿童鼻窦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0例鼻窦炎患儿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根据扫描剂量分为A组(100 kV/100 mA)、B组(100 kV/25 mA)、C组(100 kV/40 mA),各50例。3组均进行两次扫描,对所得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后,比较3组的诊断准确率及图像质量。结果 3组诊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的诊断准确率高于A组和B组(均P<0.05)。3组患儿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和C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均高于A组(均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低剂量(100 kV/40 mA)扫描诊断儿童鼻窦炎的价值更高,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应用MRI与CT检查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本院14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参照组:对患者实施CT诊断;观察组:对新生儿应用MRI诊断。结果观察组患者阳性检出率100%高于参照组的87.14%(P0.05)。观察组基底节区出血检出率11.43%高于参照组基底节区出血检出率5.71%,参照组蛛网膜下腔出血检出率8.57%高于观察组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检出率4.29%,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诊断建议选择MRI,不仅诊断准确率高,对机体无损伤,可根据临床中疾病类型选择正确的诊断方法,从而确保诊断结果,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与残疾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MRI与CT检查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56例,均接受MRI与CT检查,观察记录其诊断结果,统计两种检查的疾病检出率与符合率。结果 MRI检查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检出率是100.0%高于CT检查84.0%,符合率78.6%高于CT检查5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检出率低于CT检查,MRI对基底节区出血的检出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和CT检查对脑室周围出血、脑室内出血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检查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检出率高于CT检查,能更加迅速的发现患者基底损伤,CT检查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敏感性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1~12岁)鼻窦低剂量CT扫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00例行鼻窦CT检查的儿童(1~12岁)随机分为三组,分别行低剂量[(100 kV,40 mA)、(100 kV,25 mA)]和常规剂量(100 kV,100 mA)扫描,比较三组的剂量指数(CTDIw);对各组CT图像的窦口鼻道复合体成像质量进行评分及分析。结果低剂量组的CTDIw与常规剂量组相比较,40 mA组下降约59.97%,25 mA组下降约74.95%;40 mA组的CT图像质量与常规剂量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 mA组的CT图像质量与常规剂量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鼻窦CT检查时,实行低剂量扫描可以有效地降低辐射剂量,100 kV、40 mA的扫描参数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足月儿及早产儿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运用低剂量扫描后颅脑CT表现及分度,并与常规扫描方法对比。方法:收集200例足月儿HIE及100例早产HIE患儿,运用低剂量扫描并设计铅皮箱遮盖患儿颈部以下部位,探讨低剂量扫描对HIE的诊断价值。结果:200例足月儿HIE轻度120例,中度52例,重度28例;100例早产儿轻度25例,中重度75例。结论:运用低剂量扫描对新生儿HIE诊断与常规剂量扫描无明显差异,对HIE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山羊及人体颈部多层螺旋CT的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探寻颈部多层螺旋CT的最佳低剂量扫描条件。方法通过 CT机的辐射剂量预测软件并结合文献,选取10组低剂量扫描条件(140kV-50mA、140kV-30mA、120kV-100mA、120kV-50mA、120kV-30mA、90kV-200mA、90kV-150mA、90kV-100mA、90kV-50mA、90kV-30mA)。扫描3只山羊的颈部,采用双盲法对CT图像质量(骨质)进行评分,筛选满足诊断要求的扫描条件。另将180例颈椎CT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9组,每组20例,用动物实验筛选出的条件进行扫描,对软组织和骨质CT图像质量进行评分。结果 CT辐射剂量与管电压、管电流变化呈线性正相关;CT辐射剂量变化的斜率随管电压或管电流的增大而增大。除90kV-30mA以外,其他9组扫描条件的骨质图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人体检查时扫描剂量高者图像质量评分高,各组图像的骨质评分均高于软组织评分。120kV-100mA、90kV-200mA组软组织图像质量良好、骨质图像质量优;140kV-50mA、140kV-30mA、120kV-50mA、90kV-150mA、90kV-100mA组软组织图像基本不影响诊断,骨质图像质量良好;120kV-30mA、90kV-50mA组软组织图像影响诊断,骨质图像基本不影响诊断。结论采用低管电压、相对略高的管电流,能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且辐射剂量更低。颈部CT检查时,满足诊断要求的软组织扫描条件为90kV-100mA,若仅需观察颈部的骨质情况,可选用更低的扫描条件90kV-50mA。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在鼻咽部检查中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将128例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各32例,分别行常规剂量250mA和低剂量100mA、50mA、30mA螺旋CT扫描,比较各组图像质量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结果 B、C、D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分别降低了64.16%、82.08%、89.24%;四组图像间有统计学差异,B、C两组图像质量可以满足临床诊疗需要,D组图像质量达不到诊断要求。结论120kV、50mA低剂量扫描既可保证鼻咽部图像的质量,又可明显降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在矽肺阴影扫描的扫描参数,并评价螺旋CT常规剂量与低剂量的辐射剂量。方法对63例矽肺患者分别用螺旋CT 130mA、60mA、40mA和20mA扫描,记录不同扫描条件下患者辐射剂量,对螺旋CT不同扫描条件下患者辐射剂量、阴影大小、密集度、矽肺分期以及图像质量进行比较。结果低剂量螺旋CT扫描患者辐射剂量较常规剂量相比明显降低、4种不同扫描条件在矽肺阴影大小、密集度以及矽肺分期无明显差异性,图像质量有差异性,但不影响矽肺的判断。结论20mA是矽肺螺旋CT扫描的最佳低剂量扫描条件,具有辐射剂量小,能全面反映矽肺的特点,可用于矽肺的筛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剂量容积数据高分辨率CT (VHRCT)应用于肺部体检扫描的最佳参数。方法将本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7月500名肺部健康体检者简单随机化分成5组,各组100名,管电流分别为常规剂量220 mA和低剂量35 mA、30 mA、25 mA、20 mA,管电压均为120 kV扫描,容积数据进行薄层高分辨率算法重组,以能显示肺小叶水平上的细微结构和病变以及大血管的边界为保证诊断质量的图像。记录各组受检者的照射剂量,对不同低剂量管电流和常规剂量的VHRCT图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5 mA、30 mA、25 mA、20 mA低剂量与常规剂量220 mA相比,受检者的照射剂量分别下降85.64%、87.86%、90.24%、92.53%。35 mA、30 mA、25 mA和220 mA常规剂量VHRCT图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 mA和常规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5 mA的管电流可作为低剂量容积数据高分辨率CT应用于肺部体检的参考条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儿童鼻咽部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1例,在其他扫描参数不变的情况下,A组用100mA扫描,B组用40mA扫描,比较两组图像质量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结果两组图像评分均数比较虽有统计学差异,但B组图像评分均数为3.6105,可满足临床诊疗需要;两组腺样体平均CT值之间无统计学差异,CT值标准偏差之间有统计学差异;与A组比较,B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约降低了60.00%。结论120kV、40mA低剂量儿童鼻咽部CT检查,既能保证图像质量,又有效降低了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既能满足诊断需要,又明显降低辐射剂量的眼眶病变最佳CT低剂量扫描条件.方法 使用4层螺旋CT对120例眼眶部疾病患者分别行常规剂量(120 KV,200 mA,0.5 s)及低剂量(120KV,30mA、50mA,0.5 s)扫描,分别获得眼眶部CT断层图像,比较不同扫描条件下诊断结果符合率及患者所受辐射剂量.结果 25 mAs低剂量扫描条件下的图像质量与100mAs常规剂量扫描条件下的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但患者所受辐射剂量明显降低.结论 25mAs低剂量扫描条件既能满足诊断需要,又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在眼眶疾病的CT检查中可以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胸部扫描对肺结节的诊断价值,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对在我院行CT扫描发现的50例肺结节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采用CT常规剂量和30 mA低剂量进行胸部扫描,对肺结节数量的检出情况和肺结节的形态学特征进行比较。结果两种剂量的检测方法均检查出68枚结节,低剂量扫描检测钙化、空洞、毛刺征、分叶征、支气管征和胸膜粘连征等肺结节形态学的结果与常规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扫描测量肺结节直径为(11.2±6.5)mm,低剂量扫描测量肺结节直径为(11.3±6.1)mm,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低剂量胸部扫描与常规扫描的价值等同,且低剂量CT扫描对患者的辐射危害性小,可见低剂量CT用于肺结节的诊断是可行的,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头颈部血管成像检查中多层螺旋CT双低剂量扫描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 2017年1月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接受多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79例,依据多层螺旋CT管电流与造影剂量差异分组。38例行管电压100?kV、管电流100?mA、对比剂50.0 ml碘克沙醇(320 mgI/ml) 扫描者为对照组。41例行管电压100?kV、管电流80?mA、对比剂40.0?ml碘克沙醇(320?mgI/ml)扫描者为实验组。比较分析两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信噪比、对比噪声比、辐射剂量与碘负荷量。结果 实验组右大脑中动脉、左大脑中动脉、右颈内动脉、左颈内动脉、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主动脉弓信噪比、对比噪声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图像质量评分是(4.34±0.29)分,对照组是(4.32±0.35)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积、有效剂量、碘负荷量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双低剂量扫描应用于头颈部血管成像检查不仅可获取高质量图像,而且可减少辐射剂量,值得选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鼻窦低剂量CT扫描的应用价值及适宜扫描参数。方法将60例鼻窦患儿随机分为3组,分别行常规剂量CT扫描(100 kV、100 mA)及低剂量1CT扫描(100 kV、40 mA)、低剂量2CT扫描(100 kV、25 mA),CT扫描仪自动显示单次扫描加权CT剂量指数(CTDIw),对3组的CTDIw进行比较;由3位主治医师盲法分析各组的CT图像质量并分级。结果常规剂量组的CTDIw与低剂量1、2组的CTDIw相比,后两者明显低于前者,剂量下降比率分别为59.97%、74.95%;低剂量1组与常规剂量组的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满足诊断率一致,低剂量2组的图像质量有所下降,满足诊断率亦下降。结论儿童鼻窦低剂量CT扫描有效地降低了辐射剂量,同时又保证了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适宜的扫描参数可以实现CT图像质量与降低辐射剂量结合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9.
多层面螺旋CT低剂量在骨盆扫描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系统分析低剂量对影像质量的影响,选择适宜的低剂量扫描参数。方法:随机选取行骨盆CT扫描的患者40例,分为4组行骨盆扫描。管电流设定值分别为200 mA、100 mA、50 mA、25 mA,其它扫描参数不变时进行容积扫描。扫描完成后在GE Advantage Windows4.0工作站进行2D及3D重组。通过观察骨盆骨皮质情况,寻找可获良好影像质量的最低剂量。结果:采用探测器组合3.75mm×4/11.25组合,120-140kV时,HQ扫描模式,重叠重建率50%及骨重建方式进行扫描,其它扫描参数不变时,50mA组影像可满足骨盆骨结构观察,为最低限量。结论:多层面螺旋CT进行骨盆扫描,探测器与床速的组合为3.75mm×4/11.25mm,120~140kV时,50mA既可满足骨盆骨结构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螺旋CT低剂量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食道异物中的诊断价值.方法:30例临床怀疑有食道异物患者,用3组不同的管电流(40、120、200mA)行螺旋CT胸部扫描.进行VR等后处理技术重建,由2名放射科医师分析3组图像的质量、异物显示情况、食道异物检出情况,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可符合临床诊断要求的后处理图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120、200mA扫描诊断的准确性都为100%.结论:低剂量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可明确诊断食道异物,并可作为电子内窥镜检前的筛查确定手术路径.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不影响图像后处理效果,可清楚显示病变,适用于食道异物患者的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