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①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手术术式的选择及其再手术原因. ②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③结果 本组5例均为首次手术切除不足而再次手术,其中3例行患侧甲状腺加峡叶切除术,2例行患侧甲状腺加峡叶加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术.术后出现呛咳1例,声音改变1例,甲状腺功能低下1例,随访无肿瘤复发和转移. ④结论 术前只有明确甲状腺结节的性质,提高甲状腺癌的诊断,才能正确、合理地选择手术方式,减少复发和转移,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2.
周国林 《医学综述》2013,19(5):944-945
目的探讨不同外科治疗手段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疗效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9年6月在盐城市盐都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的1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癌肿的病变范围,主要采取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及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术后出现并发症5例,占4.03%,其中术后出血2例,喉返神经损伤3例;随访84例,随访1~4(2.6±0.5)年,其中发生远处转移而死亡3例。结论手术仍然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根据患者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以及是否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等不同,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总结分化型峡部甲状腺癌的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2004年9月~2010年9月我院收治的12例分化型峡部甲状腺癌患者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并对其进行随访。结果:本研究组手术后未出现死亡病例.术后暂时性低钙血症1例,占8.34%,无声音嘶哑病例。术中术后病理切片检查见,乳头状癌11例,占91.66%;滤泡状癌1例。占8.34%。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3个月~5年,至今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对于分化型峡部甲状腺癌,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双侧甲状腺全切除+Ⅵ区淋巴结清扫是分化型峡部甲状腺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方法。方法:51例均行手术治疗,据病理组织类型、肿瘤大小、病变范围、年龄和颈部淋巴结转移选择不同术式。单侧分化型甲状腺癌行患侧甲状腺及峡部切除或加对侧甲状腺部分切除;双侧者行全甲状腺切除,保留背侧部分组织;高危患者(年龄>45岁,肿瘤>4cm)行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辅以内分泌治疗。结果:患侧腺叶+峡部切除术13例,患侧腺叶+峡部切除术+对侧腺体部分切除术37例,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1例,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22例,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术16例。术后发生神经损伤及甲减3例,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5年以上者46例,无死亡病例,颈部淋巴结转移3例,无远处转移病例。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应根据病理组织类型、肿瘤大小、病变范围、年龄和颈部淋巴结转移选择不同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94例甲状腺癌患者再次手术治疗进行临床分析,为再次手术方式及时机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探究研究对象为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再次手术治疗的94例甲状腺癌患者,对94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再次行石蜡病理切片诊断,记录患者首次手术方式、首次手术至再次手术时间、再次手术原因以及再次手术方式,并通过2年的随访观察再次手术术后预后情况.结果:首次手术后近期(2~30d)再手术12例,比例12.77%,中期(31d~1年)40例,比例42.55%,晚期(>1年)42例,比例44.68%;再次手术原因为复发及淋巴结转移78例,比例82.98%,首次手术肿瘤残余16例,比例17.02%;再次病理诊断结果为甲状腺乳头癌80例,比例85.11%,髓样癌8例,比例8.51%,滤泡状癌6例,比例6.38%;再次手术方式分别有37例剩余甲状腺全切、33例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16例患侧腺叶、峡部加对侧大部切除、4例单纯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4例甲状腺癌根治加全喉切除;术后随访两年,2例因多发性肺部转移死亡,1例局部再次复发因窒息死亡,其余均为无瘤生存.结论:局部复发及淋巴结转移、术后肿瘤残留是甲状腺癌患者再手术治疗的主要原因,病理诊断以甲状腺乳头癌为主,再次手术需根据彩超、CT、FNAC等检查选择适当的手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双侧甲状腺癌外科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抽取36例双侧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原发病灶、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并发症的预防等进行调查,并随访1~3年.结果 36例侧甲状腺癌中,无瘤生存患者有32例,伴远处转移患者4例;采取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后,4例伴远处转移患者效果具良好性,并且无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与喉返神经损伤情况.结论 双侧甲状腺癌适于采用全切除术,治疗效果明显,不会损伤患者的甲状旁腺功能以及喉返神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局部切除术后再次手术的手术范围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137例因首次手术按良性肿物行局部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分化型甲状腺癌,再入院行二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再次手术行患侧残余甲状腺切除加对侧甲状腺全切除78例,对侧甲状腺全切除11例,对侧甲状腺近全切除4例,双侧残余甲状腺切除22例,患侧残余甲状腺加峡部切除15例,对侧残余甲状腺切除7例;同期行单侧淋巴结清扫46例,双侧淋巴结清扫15例。再次手术暂时性和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分别为2.9%(4/137)及0.7%(1/137),暂时性和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率分别为3.6%(5/137)及1.5%(2/137)。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至6年,均无甲状腺肿瘤复发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局部切除术后,根据首次手术情况和术后病理结果等合理选择再次手术方式,术中细心操作,可有效减少再次手术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章琳  彭华彬  孙海光 《广东医学》2016,(Z2):132-133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方法,使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在基层医院能得到规范化治疗。方法回顾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13年,有1例双侧乳头状癌患者在术后半年内颈侧方淋巴结转移,后在上级专科肿瘤医院行颈侧方淋巴结清扫术,其他患者均未见复发。结论在基层医院进行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初始治疗时,应遵循规范的手术为前提的综合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20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甲状腺癌中乳头状腺癌14例,滤泡状腺癌3例,髓样癌2例,未分化癌1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时间1~5年,14例乳头状腺癌及3例滤泡状腺癌生活良好,1例髓样癌手术后一年死亡,1例未分化癌手术后6个月死亡.结论甲状腺癌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同时应加强术后的后续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82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从甲状腺的切除范围和颈部淋巴结的清除情况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方法。结果82例患者中,单侧甲状腺癌患者25例,双侧甲状腺癌患者35例;并淋巴结转移患者22例(单侧16例、双侧6例)。双侧甲状腺癌患者均采用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除;单侧甲状腺癌患者采用单侧甲状腺叶+峡部切除术;合并淋巴结转移者行甲状腺切除+颈部淋巴结切除。术后患者出现并发症较少,发生率为3.66%。术后随访1~10年,仅1例患者于术后第4年死亡。结论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治疗,需根据患者具体患病情况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同时术后需给予患者口服甲状腺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11.
膀胱憩室癌1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膀胱憩室癌的临床特征和诊疗方法,以期提高其诊疗水平.方法 膀胱憩室癌患者13例,男11例,女2例;年龄59~86岁,平均年龄为(69.2±4.1)岁.13例患者均行膀胱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CT和膀胱镜检查,CT检查均发现膀胱憩室和憩室腔内软组织块.均行手术治疗,2例憩室内巨大肿瘤行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膀胱部分切除术4例,其中1例行右侧输尿管膀胱移植术;切除膀胱憩室7例.术后,腺癌者仅予化疗.混合性癌者辅以放疗加化疗.结果 术后随访8~7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22.2±3.1)个月.4例移行细胞癌患者于术后6~10个月局部复发,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术后1例死于肿瘤转移;另4例移行细胞癌患者随访6年无瘤存在.1例鳞癌患者术后18个月死于多脏器转移.1例腺癌患者术后13个月死于急性心肌梗死;另2例腺癌患者随访6年无瘤存在.1例混合性癌患者术后10个月无瘤存活.结论 CT和膀胱镜检查是确诊膀胱憩室癌的重要方法,膀胱憩窜癌的数目及大小、部位和形态诊断主要依靠膀胱镜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应采取外科手术,对癌症广泛转移者应以根治性切除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空肠肉瘤样癌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等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本文报道1例我院收治的空肠多发肉瘤样癌术后肺、脑转移患者,并分析14篇个案报道、共18例病例.结果 患者因肠套叠并消化道出血,行空肠部分切除术,术后4月出现脑、肺等多发转移,术后8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空肠肉瘤样癌国内外命名不统一,诊断困难,尤其难以早期明确诊断,主要诊断依据为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目前无明确的治疗指南,包括肿瘤在内的广泛手术切除是主要有效治疗手段,但预后极差,中位生存期仅为5.5月(0.36~36月),多死于复发和转移.结论 空肠肉瘤样癌较罕见,本例空肠多发性发病并发脑等部位转移更加罕见.规范命名、尽早诊断、通过全身多部位扫描明确其他部位是否存在癌灶、充分评估病程以及尽早治疗均十分重要.手术是治疗的基础,可尝试运用各种肿瘤局部治疗手段.Ki-67作为预后判断和PD-L1靶向免疫治疗的潜在价值需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3.
覃光灵 《广西医学》1999,21(4):608-610
目的:探讨Ⅱ和Ⅲ期肾细胞癌(下称肾癌)术后放疗的作用。方法:1990年1月至1995年5月收治Ⅱ和Ⅲ期肾癌32例,全部行肾癌根治术,术后2 ̄4周行放射治疗。采用AP-PA野照射,照射范围包括肾床,肾蒂,下腔静脉旁淋巴结区,剂量达40GY时缩野避开脊髓照射10 ̄16GY,总剂量50 ̄56GY。结果:失访2例按死亡处理,随访率94%,全组无复发病例。3、5年生存率分别是56%(18/32)和44%(8  相似文献   

14.
The study was done to determine the clinical, radiological and hist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long with the management outcome of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included sixty patients with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 presented to Department of Otolaryngology and Head-Neck Surgery at Dhaka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and Apollo Hospitals Dhaka from June 2006 to December 2008. The data of each patient included age, sex, presenting symptoms and signs, provisional diagnosis, preoperative investigations, operation notes,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and state at follow up. This study included 28 males and 32 females. The mean age was 42.7 years. Maximum patients presented at 4th decade. The commonest presentation was thyroid swelling followed by lateral neck swelling. Detailed clinical assessment before operative treatment has been done for all patients. Fifty five patients (91.66%) presented with single nodule. Distant metastasis was found in 2 cases. All patients underwent 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which was conclusive in 38 patients (63.33%). All the sixty patients underwent surgical excision; either total thyroidectomy or completion thyroidectomy. Neck dissection was performed in 8 patients. All patients received postoperative radio-iodine. Fifty one cases were papillary carcinoma and 9 cases were follicular carcinoma. Except for one case with local recurrence the remaining cases were disease free on follow up (up to 10-40 months). One patient died with bone metastasis 2 years after operation. Of all thyroid cancers, majority cases are papillary cancer (85%). In contrast to other cancers, thyroid cancer is almost always curable. Most thyroid cancers grow slowly and are associated with a very favorable prognosis.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e same is strongly advisable.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胸腺癌相关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手术方法及术后辅助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胸外科1992年1月-2012年1月手术治疗58例胸腺癌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方法、预后等.结果 本组患者中男42例,女16例,男女比例2.63∶1.发病年龄18 ~ 75岁,中位年龄52岁.主要症状为胸痛胸闷21例,咳嗽4例,双睑下垂3例,声音嘶哑1例,无明显症状29例.所有患者术前CT均显示前上纵隔占位,术前诊断均为胸腺肿瘤.所有患者均行开胸或胸腔镜下肿瘤根治或部分切除术,其中51例肿瘤完整切除,5例部分切除,2例行开胸活检.全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经1~10年的随访,随访率75.86%(44/58),术后1年内死亡5例,3年内死亡15例,5年内死亡22例,10年内死亡29例,至今仍生存15例.按Kaplan-Meier法计算1年、3年、5年和10年存活率分别为89.1%、63.3%、36.1%和5.4%,平均生存时间为56个月.结论 胸腺癌发病隐匿,5年生存率低,预后较差,手术切除结合术后放化疗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李芳巍  富丹  徐敏 《医学综述》2009,15(18):2862-2863
目的评价放射性核素131I治疗甲状腺癌转移灶疗效和临床实用价值。方法选择73例甲状腺癌患者,甲状腺手术后均出现远处转移灶,包括颈部淋巴结、肺脏、骨骼,不同部位使用不同剂量的131I和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分析不同部位的治疗效果。结果不同转移灶间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19.48,P<0.05)。结论使用"手术+131I治疗+甲状腺激素替代疗法"联合方案是治疗甲状腺癌的有效措施,131I疗效与转移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17.
楼建林  郭良  赵佳正  郑伟慧  韩春  谭向荣  赵坚强  梁忠 《浙江医学》2017,39(22):1961-1964,1980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咽旁/咽后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因咽旁/咽后淋巴结转移行手术治疗的28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病理与手术治疗特点及预后情况。其中男10例,女18例;年龄20~78岁,中位年龄55岁。5例为初治患者,23例为再次治疗患者(其中15例有侧颈部淋巴结清扫史)。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生存状况,采用log-rank检验对患者5年生存率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16例转移淋巴结位于鼻咽部或口咽部水平(舌骨平面以上),12例转移淋巴结位于喉咽部水平(舌骨平面以下)。所有患者均经颈部切口入路达根治性切除。全组患者术后出现局部或颈部淋巴结复发5例,出现咽旁淋巴结复发2例,伴远处转移8例。随访中死亡5例,其中1例死于肺转移,3例死于颈部肿瘤进展,1例死于恶病质,5年累积生存率82.5%。单因素分析显示,咽旁/咽后淋巴结转移的部位对生存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癌咽旁/咽后淋巴结转移虽然病期较晚,但通过积极治疗,预后仍较好。颈部切口入路手术切除是其主要治疗手段。喉咽部水平(舌骨平面以下)转移者预后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卵巢癌脑转移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1年8月收治的6例卵巢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6例诊断时中位年龄58.5岁,均已绝经,入院时血CA125均升高,治疗后均下降;4例病情复发时伴CA125升高。依据为影像学检查发现脑转移灶。患者均接受手术及术后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其中3例进行了放射治疗,1例行开颅手术。4例仍接受化疗,2例死亡。结论卵巢癌脑转移预后差,手术辅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及放疗是主要治疗方法 ;预后与临床期别、肿瘤分化程度及对铂类化疗药物敏感程度有关,血清CA125可用于治疗后的监测随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HIV/AIDS患者合并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相关肿瘤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方法 对我科2012年11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HIV/AIDS合并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肿瘤的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表现、围术期免疫指标、手术方式及后续治疗,复诊情况及有无复发,追访患者转归.结果 本组中1例颞骨巨细胞瘤,1例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合并内翻性乳头状瘤、霉菌性鼻窦炎,1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1例喉部卡波西肉瘤,2例喉鳞状细胞癌,1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伴颈淋巴结转移,1例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所有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其中5例有效,1例死亡,1例失访,1例无效.结论 HIV/AIDS合并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肿瘤患者,其诊断、治疗与正常患者无显著差异,该类患者应予以积极治疗,对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和提高其生活质量都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中青年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复发情况与生存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2011年间我院随访36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复发情况和生存状态,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不同因素下的生存情况.结果 共有9例患者死于复发或转移,首次手术至复发的区间为22~46个月;以上36例患者的生存区间为34~135+个月(删失),10年生存率为75.0%;Kaplan-Meier分析显示:男性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明显短于女性(χ2=3.164,P=0.041),45~59岁组的中位生存期明显短于25~44岁组(χ2=4.622,P=0.032),术后接受131I治疗患者中位生存期显著长于未接受者(χ2=4.527,P=0.033),而是否行甲状腺全切除对中位生存期无明显影响(x2=0.988,P=0.320),不同临床分期亦对中位生存期无明显影响(x2=2.2132,p=0.167).结论 术后2~4年内是中青年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复发的高峰期;未行131I治疗的45~59岁男性患者具有较高的复发风险,以上对临床决策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