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我院实施西药退药干预前、后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玲  王洋  李琼  李寅 《中国药房》2008,19(10):792-793
目的:探索减少退药事件的措施,为提高药房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比较2005和2006年我院实施干预前、后的西药退药处方数及金额,按不同退药单元、临床科室、药品种类进行比较。结果:与干预前比较,总退药总频次和退药总金额分别下降37·43%、49·88%;退药前10名科室的退药频次和退药金额都有所下降,最多达136·95%;干预前、后退药类别排序相似,抗感染药物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26·04%、20·21%。结论:通过加强干预措施可明显减少退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马香妹  戚静燕 《海峡药学》2012,24(8):234-236
目的 对比分析我院病区药房口服药退药干预前后的效果,规范医生电子医嘱的正确率,减少不安全因素,且减轻药剂人员的工作量.方法 对我院干预前(2010年1月~6月)和干预后(2011年1月~6月)病区所有的口服药退药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通过医嘱审核干预、制定退药管理制度和奖罚条例等措施,退药人数由占住院总人数的20.47%下降到6.05%;退药金额、退药处方数、各类药品的退药频次均有下降.结论 通过加强干预措施可明显减少退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规范并加强临床用药管理,减少药房退药.方法 对医院2010年门、急诊药房退药处方,按照退药原因、科室及退回药品类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1 237张退药处方中,医师处方原因473张,占38.24%;患者原因398张,占32.17%;药品不良反应原因273张,占22.07%;药房原因93张,占7.52%.结论 医务人员应加强业务学习,同时加强与药师及患者之间的沟通.药剂人员应注重药物咨询,向医护人员及患者提供合理用药指导,尽量减少退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门诊药房退药的主要原因,降低不合理退药发生,减少医患纠纷及经济损失,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方法:统计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干预前2009年10月~2010年9月的所有退药处方,按退药原因、退药种类、退药处方数量和金额等进行统计与分析,然后采取相应对策并进行干预;并与干预后2010年10月~2011年3月的所有退药处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结论:通过门诊退药处方分析,制定了相应措施,杜绝了不合理的退药,促进了合理用药,使门诊退药处方数量和金额明显下降,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加强医院处方退药管理。方法:制定退药标准、不予退药标准、退药流程及退回药品的处置等退药相关管理制度并实施,通过比较实施前(2008年至2009年6月)、后(2009年7月至2013年)我院的退药金额以评价实施效果并提出相关建议。结果与结论:通过建立详细的退药管理制度并将退药金额与退药科室的成本相结合的方法,我院门急诊处方退药金额由2008年的788万元下降至2013年的9万元。除建立合理的退药制度并实施相应的管理方法外,同时建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及医院建立信息统一的药品说明书分类数据库、药师在信息化基础上及时审核医师处方等,以便有效地减少退药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西药房实施退药干预前、后的退药人次的差异,为减少和规范退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干预前退药原因,并依此制定我院实施退药干预措施,统计分析退药干预前后退药人次的变化,探讨退药干预的临床价值.结果:干预前1年共开具处方589156张,退药处方1355张,约占0.23%,干预后1年共开具处方600055张,退药处方762张,约占0.127%,干预前后占退药总数比例比较,干预后不良反应、禁忌症占退药总数比例明显降低,经济因素、医保原因、医嘱修改或停药占退药总数比例明显升高,干预前后占当年总处方数比例比较,不良反应、不依从、计价或缺药、禁忌症、不合理用药、总退药比例均明显降低,但经济因素导致的退药占当年总处方数比例有所升高.结论:西药房退药干预前后整改的重点有所不同,干预后因不良反应、不依从、计价或缺药、禁忌症、不合理用药导致退药现象明显抑制,总退药比例明显减小,有效改善了医患关系,药品退药干预值得临床进一步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西药房实施退药干预前、后的差异,并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西药房实施退药干预前、后各580000张处方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中退药处方的原因并实施针对性的退药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的退药处方差异。结果西药房实施退药干预后,退药处方的数量减少为683张,明显低于干预前的1270张,退药处方占总处方比例在干预后为0.118%,明显低于退药干预前的0.2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退药处方中由于不良反应、禁忌证造成的处方数量较大,但占总退药处方的比例较干预前有明显降低;而由于医保、经济因素、医嘱修改造成的处方比例明显升高。结论西药房实施退药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减少退药处方数,尤其是由于人为因素、主观因素造成的退药处方数可显著降低,退药干预在西药房的实际临床运用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住院患者退药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减少退药量的相应对策。方法:收集各病区2011年1月-2012年2月的退药处方及退药金额和发药金额,从退药金额、退药原因、退药病区、退药品种等方面分析住院患者退药情况。结果:在所收集的49 782张退药处方中,月退药金额高达170万元。每月退药处方数和退药金额中,换药退药与出院退药之比约是1∶3,其中换药退药的原因多见于医嘱调整、患者转科、电脑录入处方错误、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减药、患者拒用、药房缺药等。普通外科、泌尿外科、心脏科、神经外科、肿瘤科、消化科是所有病区月平均退药处方数的2倍以上。普通外科月退药金额居首,急诊监护室和血液科分别居第二、三位。退药品种排名前5位是抗感染药物、消化系统用药、呼吸系统用药、血液系统用药、心血管系统用药。结论:退药造成药品极大隐患,医院急需采取相应措施加强药品规范管理,避免用药差错。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本院病区药房退药的原因及类别,促进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方法选取病区药房2008年4月至2009年2月1298份退药处方,详细记录退药原因、类别、科室、金额等,并对结果进行统计。结果退药原因以调整医嘱最多,占总退药原因的86.21%,其次是出院占8.63%;退药类别以抗微生物类药物居多,占23.86%。退药科室排在前三位的是呼吸科、疼痛科、神经内科。结论本院病区退药现象较普遍,并且数量较大,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退药现象,应加强本院退回药品的监管,提高医务人员素质,减少退药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郑立群 《海峡药学》2012,24(2):278-279
目的 探讨门诊退药原因及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份门诊所有处方,统计退药退药原因及构成比,探讨相关干预措施.结果 1年间我院调配门诊处方28930张,退药处方240张,占总处方量的0.83% (240/28930),其退药原因构成比:不良反应150例(62.50%);医务人员处方不当32例(13.33%)、处方错误28例(11.67%)、大处方超量处方22例(9.17%)、缺乏与患者充分沟通20例(8.33%);患者因素88例(36.67%).结论 诸多因素的存在导致门诊退药的发生,医生要规范自己行为,合理处方,药房工作人员要充分发挥药学优势,严格审核,正确发放药品,医院加强重视退药管理以减少退药事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内科系统住院患者退药情况,总结分析退药原因,为减少和规范退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1年3月至2011年9月住院部内科系统患者的退药情况及其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退药频次10950次,退药原因主要是医嘱调整、患者出院、停药、转科等。结论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应加强药品规范化管理,规范和减少退药。  相似文献   

12.
云璐  刘雪丽  杨海  朱键堂  周学锋 《中国药房》2012,(29):2777-2778
目的:分析我院门诊药房退药原因,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统计方法,对我院2010年8月-2011年7月门诊药房审核登记的928张退药处方的退药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结果与结论:退药原因以患者因素最常见,由其所造成的退药处方共779张(83.95%);由医护人员因素造成的退药处方共139张(14.97%);由收费员(财务人员)因素造成的退药处方共6张(0.65%);由药品因素造成的退药处方共4张(0.43%)。建议从完善医院退药制度、提高医护人员工作责任心、加强财务人员药学知识培训、发挥药师的药学服务作用等方面减少门诊药房退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2010年我院门诊西药房退药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传菊 《中国药业》2012,21(5):37-38
目的 探讨减少退药的措施.方法 收集医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退药处方1400张,汇总分析退药原因.结果 门诊退药主要原因是药品不良反应,患者住院、拒用,共1 008例,占全部退药的72.00%.结论 医师、药师应共同努力,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退药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贾萍  卿轶 《中国药业》2011,20(5):51-52
目的分析门诊处方退药原因,以尽量减少退药情况的发生。方法收集门诊退药处方560张,按不同原因分类分析。结果 1年内共调配门诊处方261100张,其中退药处方560张,占总处方量的0.21%;退药原因包括不良反应、服药禁忌、重复开药、调整治疗方案、处方超量等。结论有关科室及人员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处方管理,提高处方和审方质量,更好地开展药学服务,降低门诊退药率。  相似文献   

15.
我院住院病人退药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我院实施退药审查监督制度后的退药情况和退药原因。方法:根据2003年和2004年共856张住院病人费用修正审批表的退药原因进行分类,按年度汇总。住院病人退药总金额与2003年的前三年相比。结果:我院在2000年 ̄2004年住院病人退药总金额依次为1964883.18元、1461238.50元、431538.38元、287504.03元、250995.80元,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实施退药审查监督制度后,退药情况有了显著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对药店如何解决药品退货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丽宁  顾海 《中国药房》2006,17(3):237-238
目的为药店解决非质量原因的药品退货问题提供建议。方法结合药店药品退货的现状,对退货难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减少或避免非质量原因的药品退货问题可以采取的一些预防性措施。结果与结论通过提高药店的服务和管理水平,非质量原因的药品退货问题可以被很好地解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一医院门诊药房近年退药情况,分析退药的原因,提出管理对策。方法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一医院2017年1-12月退药处方641张,从门诊药房退药原因、退药种类和退药剂型等方面分析导致退药的因素。结果门诊退药主要原因是药品不良反应,占全部退药的54.29%;抗菌药物是退药种类最多的药品,在退药剂型中最多的为粉针剂型。结论医院应加强对退药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退药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患者退药的具体原因,有针对性地实行应对措施,以减少退药现象。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医院2013年7月25日至8月10日收治的495例住院患者退药单的退药情况进行统计及分析。结果日平均退药率为2.20%,退药原因为出院(43.64%),调整用药(17.98%),医生原因(10.91%),手术原因(9.90%);退药较多的科室为普外科、妇产科、骨科、中医科,分别占10.30%,8.89%,8.08%,8.08%;退药种类中营养及补液类药物最多(28.31%),其次为抗感染药物(20.48%)。结论退药现象由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医生、患者等多方面因素造成,只有医患共同努力,医院提高信息技术水平,才能减少退药情况的发生,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我院住院药房退药情况,并提出对策,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3年第4季度的退药申请按退药科室、退药原因、退药种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1743次退药申请,其中心胸科、普通外科、呼吸科退药较多,占构成比的41.83%;退药原因主要是医嘱停用、患者拒用,占构成比的56.63%;退药种类主要是抗生素、口服制剂,占构成比的60.07%。结论:我院各科室均有退药现象,个别科室退药量大,应促进医务人员合理用药,加强药品管理,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医院药房面临的退药问题不容忽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浩强  葛覃 《上海医药》2009,30(12):553-554
目的:介绍目前有关医院药房退药的政策和实际情况,并就规范这一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根据退药产生的实际原因区别对待,妥善处理。结果和结论: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人性化的服务理念。新时代的药剂师应承担更大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