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杨延全 《四川医学》2010,31(11):1681-1682
目的探讨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39例,全部采用前路、后路及前后联合手术入路的方法行手术治疗。其中单节段受累35例,T115例、T1215例、L115例。双节断受累4例、T11和T123例、T12L11例。Frankel分级:A级5例、B级14例、C级13例、D级7例。结果所有的脊髓均获得了充分的有效的减压,脊柱得到了良好的内固定,平均随访了24个月,植骨处融合良好,1例出现了脊柱后凸畸形,2例出现椎弓根螺钉松动,伤椎由术前的(1.6±0.3)cm恢复到术后的(3.0±0.3)cm,cobb角由术前的(27±2)°恢复到(40±3)°。Frankel分级A级4例、B级6例、C级19例、D级8例、E级1例。结论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中,前后路均为有效的方法,且各有优缺点。但前路手术可直接脊髓减压、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且融合率高,在脊柱的畸形矫正以及脊柱的稳定性重建方面为一种更为确切而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39例,全部均采用前路、后路及前后联合手术入路的方法行手术治疗。其中单节段受累35例,T_(11) 5例、T_(12) 15例、L_1 15例。双节断受累4例,T_(11)和T_(12) 3例、T_(12)和L_1 1例。Frankel分级:A级5例、B级14例、C级13例、D级7例。结果所有的脊髓均获得了充分的有效的减压,脊柱得到了良好的内固定,平均随访24个月,植骨处融合良好,有1例出现了脊柱后凸畸形,有2例出现椎弓根螺钉松动,伤椎由术前的(1.6±0.3)cm恢复到术后的(3.0±0.3)cm,Cobb角由术前的(27±2)°恢复到(40±3)°。Frankel分级A级4例、B级6例、C级19例、D级8例、E级2例。结论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中,前后路均为有效的方法,且各有优缺点。但前路手术可直接脊髓减压、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且融合率高,在脊柱的畸形矫正以及脊柱的稳定性重建方面为一种更为确切而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3种手术术式治疗5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患者50例,分别采取后路、前路及前后联合入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前路组、后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等指标均优于前后路联合组(P〈0.05),3种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均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根据患者的具体骨折类型及骨折部位选择合适的手术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1例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51例患者根据具体病情分别采用前路手术、后路手术、前后联合入路手术三种手术术式进行治疗。结果 51例患者胸腰段脊柱骨折都进行了有效的内固定,前路手术组术后各项指标均高于后路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后路手术均可有效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应根据具体病情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隐性失血量(HBL)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2年7月黄山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胸腰椎骨折并行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53.92±9.44)岁。其中T11骨折3例、T12骨折5例、L1骨折23例、L2骨折9例、L3骨折7例、L4骨折3例。记录患者身高、年龄、体质量、受伤至手术时间、内科合并症以及术前1 d和术后3 d患者红细胞比容(HCT),通过分组对比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不同情况下HBL的大小及影响因素。结果:下腰椎骨折术后HBL[(480.86±192.83)mL]高于胸腰段骨折HBL[(304.97±172.32)mL](P<0.05)。受伤至手术时间与患者隐性失血量呈负相关(P<0.05);而患者总失血量(TBL)与HBL呈正相关(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患者TBL越多手术HBL就越多(P<0....  相似文献   

6.
常锐 《河北医学》2013,(12):1881-1882
胸腰段脊柱骨折和脱位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创伤性疾病。通常,胸腰段脊柱损伤是指T11-T12至u-12节段的脊柱骨折和(或)脱位。据有关统计”0,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年发病率约为1/20000。有研究表明[1],在胸椎和腰椎的损伤中,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约占52%。而在脊柱的相关损伤中,一些患者往往因为合并脊髓损伤而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其中15%-20%的患者与胸腰段脊柱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7.
袁小平 《中外医疗》2014,(27):27-28
目的研究分析经前路与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在该院确诊收治的100例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按数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前路手术治疗,而观察组患者给予后路手术治疗。术后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脊柱畸形角的矫正情况,并作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方面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脊柱畸形角的矫正情况上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前路与后路手术治疗方法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矫正患者脊柱骨折后畸形,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8.
胸腰段脊柱骨折多由高处坠落和车祸所致,以年轻人好发,随着我国汽车的日益普及,胸腰段骨折的发病率逐年增加[1].胸腰段脊柱骨折常合并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常需手术内固定治疗.我们自2002年5月至2004年12月应用Atlas fixation系统(AF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32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根据临床X线、CT及MRI检查结果对21例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实施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3个月患者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椎体高度及Cobb角恢复情况。结果:所有21例患者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3个月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椎体高度及Cobb角恢复情况良好。结论:根据患者骨折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采用前路或后路椎管减压、钉板或钉棒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并结合伤后早期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效果及椎弓根RSS内固定系统在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对30例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合并脊髓损伤早期行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RSS内固定,其中11例行椎管切开减压,并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结果:30例患者术后随访9~21个月,平均17个月,总优良率86.5%。结论:后路椎弓根RSS内固定系在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中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前、后入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64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入路方式将其分为前入路组与后入路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后凸Cobb角、伤椎高度及Frankel分级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入路组植骨融合时间、随访12个月后凸Cobb角分别为(3.5±1.2)月、(4.7±2.0)°,均明显低于后入路组的(4.9±1.2)月、(7.1±2.3)°。两组随访12个月Frankel分级较术前明显改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入路、后入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合并脊髓损伤疗效均较好,前者植骨融合时间明显更短,后凸Cobb角丢失相对少,临床需根据适应证选择合适术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诊单侧椎弓根减压后路复位固定术治疗合并脊髓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4例合并脊髓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21例急诊应用单侧椎弓根减压后路复位固定术治疗,对照组23例择期应用伤椎椎弓根置钉后路复位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脊柱矢状位Cobb角度和椎管前后径,12个月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2个月时伤椎椎管前缘高度、脊柱矢状位Cobb角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伤椎椎管前后径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时观察组神经功能恢复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应用单侧椎弓根减压后路复位固定术治疗合并脊髓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可在短时间内解除脊髓和神经压迫,恢复脊柱的稳定性,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确切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手术方式选择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04例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并根据患者伤情,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其中经前路手术41例,经后路手术63例;术后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随访,对比2种手术方式对患者的中远期影响。结果:与前路手术比较,后路手术用时和出血量均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前后,Frankel分级和Cobb角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前路手术对Cobb角的改善度显著优于后路手术(P〈0.05)。结论:采用前路、后路手术方法均能较好地复位固定伤椎;后路术式创伤小,操作相对简单,术后合并症少,但存在锥体高度丢失隐患,前路减压较彻底,远期稳定性好,但对医疗条件及手术技术要求较严格,且费用较高,临床治疗时须具体分析以选择合适的术式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并脊髓神经损伤椎弓根螺丁治疗的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对我院2009年9月~2010年8月收治的56例胸腰椎骨折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采用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Cobb角、术后伤椎的高度.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是否存在差异.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患者术后均得到了明显改善,术后对患者随访1年以上,患者Cobb角从术前(26.75±2.18)°降低为(10.75±4.85)°,两者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手术前伤椎前后缘高度差为(23.16±10.86),术后为(2.33±0.95)mm.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采用经后路椎弓根治疗胸腰椎骨折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患者脊柱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手术方式选择,观察治疗效果。方法本组24例,短节段(≤2个节段)椎间盘突出6例行前路手术。多节段(≥3个节段)颈椎管狭窄18例行后路手术,其中1例合并C5~6髓核游离于椎管,二期再行前路手术。结果 JOA评分术前平均5.70分,术后6周评分平均8.47分,术后12周10.26分,术后24周为12.02分。所有病例均获骨性融合。结论根据不同的病理类型,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彻底减压,可靠融合及内固定,可取得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手术策略及治疗效果。方法根据影像学表现的不同,对26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分别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或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术前、术后采用Frankel分级和JOA17分法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后Frankel分级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前JOA评分为(5.3±2.5)分,术后随访末次JOA评分为(12.2±3.7)分,改善率为59%,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根据患者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手术方式,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体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手术时机选择及疗效观察。方法:将本院收治的90例胸腰段椎体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根据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分为两组,A组于伤后72 h内接受手术治疗,共54例;B组于伤后72 h后接受手术治疗,共36例。两组均采取经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治疗前后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椎管容积、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缘高度、Cobb角变化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多于B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椎管占位、伤椎高度、Cobb角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术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有明显改善(P<0.05),B组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胸腰段椎体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早期行手术治疗可有效解除压迫,促进脊髓功能恢复,但也应考虑到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综合权衡利弊。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胸腰椎爆裂骨折中柱损伤的病理特点,探讨其与脊髓神经损伤的关系及手术治疗价值。方法对97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结合X线片、CT、MRI检查,测量椎管阻塞狭窄率,分析占位骨块形态、移位特征及椎间盘、后纵韧带损伤情况,选择不同手术方式,比较术前术后伤椎压缩百分比和后凸Cobb角及椎管狭窄率、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骨折椎体均得到良好复位,随访6~28个月,4~6个月后88例植骨获得骨性融合,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有1~3级恢复,术前、术后伤椎压缩百分比、后凸Cobb角及椎管狭窄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合并椎间盘损伤的9例,未做植骨融合,随访发现取除内固定后6例出现椎体高度及Cobb角不同程度丢失。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致椎管管径减小与脊髓神经损伤间有相互关系,椎管内不同形态的占位骨块预示着不同程度的瞬间暴力和脊髓神经原发损伤;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椎间盘损伤对脊柱稳定性的潜在影响应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督脉电针刺激对脊髓全横断(spinal cord transection,SCT)小鼠大脑皮质运动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小鼠在T9、T10间行SCT,随机分为电针(EA)组、对照组,每组9只小鼠。EA组于术后第1d开始电针刺激至第13d结束,对照组仅做SCT。术后28d时,取小鼠大脑皮质运动区脑组织,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皮质运动区BDNF的表达变化。结果 BDNF蛋白和mRNA阳性产物主要表达于皮质运动区神经元。EA组、对照组皮质运动区BDNF蛋白表达分别为(1973.41±194.71)pg/mg、(1615.22±137.21)pg/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DNF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督脉电针刺激能够有效增加小鼠大脑皮质运动区BDNF蛋白表达,这有助于揭示电针刺激促进脊髓损伤修复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