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心绞痛/非Q波心肌梗死)入选标准患者73例,按就诊顺序双盲随机分为受试组(n=37)和对照组(n=36).受试组微量泵持续泵入替罗非班,对照组微量泵持续泵入安慰剂,所有患者均静脉应用普通肝素和口服阿司匹林,疗程均为2.0~4.5 d.观察2组心电图改变、血小板聚集率、主要终点事件(顽固性缺血状态、新近心肌梗死和死亡)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受试组心电图缺血性改变有明显好转(P<0.05),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P<0.01),主要终点事件有下降趋势,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入选标准患者78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32例),所有入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钙等药物。治疗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替罗非班,开始静脉负荷量0.4 ug/(kg.min)×30 min,维持量0.1 ug/(kg.min)×48 h静脉泵入。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24h及30 d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出血并发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所下降。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石林 《当代医学》2012,18(21):17-18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国产替罗非班,观察两组患者心电图、血小板聚集率、主要心血管事件及最常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心电图ST段抬高明显改善,两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心源性死亡均为0、新发心肌梗死治疗组1例而对照组3例、顽固性心肌缺血治疗组3例而对照组6例,复合终点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严重不良反应.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有差异(P<0.05),但治疗后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国产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再灌注治疗(PCI)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对血清黏附分子P选择素的影响。方法:将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静脉溶栓治疗成功组(A组,n=40)、PCI治疗成功组(B组,n=45)及替罗非班+PCI治疗成功组(C组,n=40),并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24、48小时不同时段分别检测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结果:PCI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血清中P选择素水平有显著性的下降(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PCI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可有效降低血清黏附分子水平,有益于减少急性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崔嵬 《海南医学》2011,22(22):39-40
目的 探究国产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10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双盲分为观察(n=53)与对照组(n=53),疗程36h,终点事件是36h和30d的复合缺血事件(死亡、新发心梗、顽固心肌缺血).结果 36h及30d的复合缺血事件发生率,观...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国产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高危组药物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符合ACS危险度分层高危组的病人83例,根据是否应用替罗非班分为分为治疗组(n=51)和对照组(n=32)。观察两组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共30d内发生的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血管性死亡、新出现的心肌梗死、脑卒中、顽固缺血状态伴ST-T改变和出血并发症及血小板减少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30d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所降低。两组出血发生率及血小板减少情况较对照组有所增加,但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国产替罗非班在高危ACS治疗中可减少1月内心血管事件,出血事件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符合急性心肌梗死入选标准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50)和对照组(n=30)。试验组微量泵持续泵入替罗非班,对照组微量泵持续泵入肝素。所有患者均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疗程均为2~3d。观察两组心电图改变、血小板聚集率、主要终点事件(顽固性缺血状态、新近心肌梗死和死亡)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心电图缺血性改变有明显好转(P<0.01);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P<0.01);主要终点事件有下降趋势,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替罗非班可快速、完全地阻断血小板聚集,在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我科救治的8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2组出血事件对比无差异。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应用替罗非班,疗效确切,使用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替罗非班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在常规抗凝、抗血小板基础上,观察国产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在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前后对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非 Q波心肌梗死)人选标准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替罗非班,n=28)和对照组(n=28),在均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替罗非班(负荷量10 μg/kg,在3 min内推注),继以0.15 μg/(kg·min)由微量泵持续泵入24~36 h;对照组病例直接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结果 治疗组30 d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包括顽固性心绞痛/新发心肌梗死/死亡)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10.7%比21.4%,P<0.05).围术期出血并发症较对照组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血小板计数、心功能(射血分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标准治疗基础上能进一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发生率,改善心肌缺血,安全性好.但其长期疗效及毒副作用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黄盛 《安徽医学》2013,34(5):617-618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中无复流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60例介入治疗中无复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给予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硝酸甘油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TIMI2-3级血流获得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2周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出血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可以有效的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中的无复流情况,发生出血事件也较少。  相似文献   

11.
谢晓明  廖华 《河北医学》2005,11(9):794-796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应用辛伐他汀对血脂、缺血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60例ACS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治疗组(n=30,用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用药前后血脂、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无显著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用药后血脂明显下降(P<0.05),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X2=4.72,P<0.05)。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肌酸磷酸激酶水平均无明显变化。结论:ACS早期应用辛伐他汀可明显降低缺血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辛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应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苏玫  徐学广 《西部医学》2006,18(4):393-394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预后的影响。方法11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辛伐他汀(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55例。所有患者均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辛伐他汀20m g,1次/晚。对照组为安慰剂。治疗3个月及6个月复查血脂,治疗6个月后随访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应用辛伐他汀治疗3个月及6个月,能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尚无统计学意义(P>0.01),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随访,复发性心绞痛(AP)、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 I)、心力衰竭(HF)、需做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冠脉旁路移植术(PTCA/CABG),因缺血发作需再住院和心律失常发生尚需进一步观察。结论ACS早期使用辛伐他汀治疗,能有效降脂,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且安全,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并诊断为ACS的患者165例,患者入院后检测血尿酸水平并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正常血尿酸组85例和高血尿酸组80例,分析两组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差异并观察血尿酸水平对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PCI)的ACS患者近期(6个月)预后的影响。结果高血尿酸组ACS患者多支血管病变、冠脉B2/C型病变及冠脉病变狭窄程度积分(Gensini积分)均较正常尿酸组患者增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尿酸水平是ACS患者近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血尿酸水平与ACS患者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并对ACS患者的近期预后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国产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急诊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入选住院ACS患者210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102例)和对照组(108例),比较两组基础临床资料、介入治疗情况、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出血并发症和心律失常相关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和介入治疗情况、出血并发症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替罗非班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和缓慢型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减少,早期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提高,室性心律失常电击复律/除颤率也有所降低。结论: 替罗非班提高了ACS患者急诊介入治疗的效果,可明显降低急诊介入治疗围术期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炎症因子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68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三组,阿托伐他汀20 mg组56例、瑞舒伐他汀10 mg组56例和瑞舒伐他汀20 mg组56例,对比各组治疗前后血清中炎症因子和细胞因子水平,并观察心血管事件(再发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心源性死亡)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三组患者治疗后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TNF-a)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方面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瑞舒伐他汀20 mg组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均P<0.05);三组患者在细胞因子VEGF和VCAM-1水平方面均显著降低(均P<0.05),且瑞舒伐他汀20 mg组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均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ACS患者服用瑞舒伐他汀可降低炎症因子和细胞因子的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并能稳定动脉粥样斑块,且这种作用与剂量正相关,对改善ACS患者的病情有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治疗高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对血浆脑钠肽(BNP)含量的影响。方法 180例高危AC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90例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量肝素等常规治疗,观察组9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负荷量0.4μg·kg-1·min-1×30min,然后0.01μg·kg-1·min-1微量泵静脉泵入,疗程48~72h。结果 72h内观察组死亡、新的心肌梗死、顽固性缺血和30d内观察组死亡、新的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0d内复合终点事件及顽固性缺血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P<0.01)。2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72h及30d观察组BNP浓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治疗高危非ST段抬高ACS是安全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在短期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对其血清金属蛋白酶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住院的ACS患者66例作为治疗组,另选健康志愿者65例作为对照组。ACS患者除接受基础对症治疗外给予瑞舒伐他汀6周,比较ACS患者治疗前后,及与对照组的MMP-9、纤溶酶原聚合剂抑制因子(PAI-1)的差异。结果:ACS患者治疗前血清MMP-9、PAI-1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6周治疗后ACS患者的血清MMP-9、PAI-1均显著减小(P<0.05),但依旧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具有降低ACS患者MMP-9,降低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丹参联合抗栓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丹参联合抗栓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对患者不良事件和凝血功能的影响,进而评价联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6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5例、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强化抗栓,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观察治疗后2组的不良事件(再发心血管事件、出血事件以及其他不良反应)和对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影响。结果2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2组血小板计数治疗后较本组治疗前均有所减少,2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治疗后较本组治疗前均有所提高,治疗组较对照组提高显著,P<0.05。结论丹参联合抗栓治疗能够有效延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而不增加出血并发症,达到较好的抗栓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80例ACS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替罗非班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24 h时的肌钙蛋白T(cTnT)峰值水平,30 d时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情况、心电图ST段回落率、左心室射血分数、不良反应及出血情况。结果:2组均未出现大出血和少量出血、血小板减少,观察组皮肤、黏膜出血发生率20.0%,与对照组的1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24 h时的cTnT峰值水平为(1.47±0.58)μg/L,低于对照组的(2.34±0.49)μg/L(P0.05)。观察组30 d时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2.5%,与对照组的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电图ST段回落率80.0%,左心室射血分数(57.8±6.7)%,均优于对照组的60.0%、(45.4±4.8)%(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替罗非班治疗ACS能够减少心肌细胞损伤,改善心功能,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有下降趋势,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大剂量瑞舒伐他汀对冠脉支架植入患者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急性冠脉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10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支架植入患者,分别于术前24h开始应用瑞舒伐他汀20mg/d(A组,55例)和10mg/d(B组,53例)至术后1个月。2组常规用药一致。测定用药前后血脂、hs-CRP水平,记录术后1个月内急性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A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hs-CRP水平的降低幅度大于B组(t=2.294,2.933,5.545,P<0.05)。2组患者急性冠脉事件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05,P=0.147)。结论:大剂量瑞舒伐他汀可更有效控制冠脉支架植入患者术后的炎症反应和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