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某,女,63岁,平时体健。突感剑突下疼痛,急诊入院。查心电图为窦性心律,P—R间期0.12秒,Ⅱ、Ⅲ,aVF导联呈Qrs型,Q波时限为0.06秒,ST—T无改变(见图1)。心电图诊断:下壁心肌梗塞。第二天心电图复查:aVF导联出现两种波形(见图2)。前为Qrs型,P—R间期为0.12秒,T波直立;后为R型,P—R间期0.16秒,T波倒置。第三天心电图复查:ⅡⅢ、avF导联Qrs波转为R型,T波由直立转为倒置,胸导V_4—V_7T波倒置,ST段压低0.05毫伏。心电向量图,也呈现两种图形(见图3)。H面初始20毫秒的预激向量指向左前,初始向量运行缓慢,QRS环体均位于X轴之前。5分钟后描记,QRS环体出现  相似文献   

2.
收集我院1984~1990年心电图资料,对预激症候群的心电图表现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1 心电图选择标准1)p-R 间期<0.10秒,QRS 波正常.2)P—R 间期正常或延长,QRS 波延至0.11秒以上,有“△”波,ST—T 有继发性改变。3)P—R 间期<0.10秒,QRS 波宽大畸形,有“△”波,ST—T 有继发性改变。4)据 QRS 波主波方向及图形特征分为 A、B、C、  相似文献   

3.
<正> 患者男性,70岁,工人。因头昏、心悸伴心前区刺痛,临床诊断为冠心病、心律失常,于1989年8月21日收住入院。心电图分析附图为入院后第二天测得。取I、V_1,及V_3(V_(3a、b)为连续记录)导联。见规律性窦性P波P-P间距0.84秒,P-R间期0.18秒,约合窦性心律71次/分。各导联QRS波时限增宽达0.13秒,I导联呈R型,R波切迹,V_1、V_3呈rS型,S波增宽,为完全性左囊支传导阻滞。另可见提前出现的P-QRS波群,P′融于前一心动T波之上,QRS形态与窦性相似,联律间期基本相等,为房性早搏(以R′表示)。值得注意的是,每房早后均可见形态各异的逸搏心动(以R~-表示),且各R′-R~-  相似文献   

4.
1 病历简介  患者女性 ,2 0岁 ,临床诊断 :甲亢 ,扁桃体炎。心电图示 :服用心得安前窦性 P波规律出现 ,P- P间距为 0 .6 6秒 ,心率 90次 /分 ,P- R间期为 0 .12秒 ,QRS波时限 0 .0 7秒 ,QRS波 : 、av F呈“R”型 , 呈 rs R’型 ,V1 呈 r S型 ;T波 : 导联低平 , av F导联倒置。服用心得安 2 0 m g后 ,90分钟复查 ,P- P间距 0 .72~ 0 .86秒 ,心率 70~ 84次 /分 ,律不齐 ,P- R间期 <0 .10秒 ,QRS波明显增宽畸形 ,时限为0 .12秒 , 、av F、 V1 导联 QRS波呈 QS型 ,V3~ V6 导联QRS波呈“R”型 , 、 、av F导联的 T波直立 …  相似文献   

5.
<正> 1、病例介绍 患者,男,24岁,因阵发性心悸一周就诊。临床诊断:心悸待查。1997年2月23日心电图Ⅱ导联(见附图)示:开始记录P波顺序发生,P—P间距0.48秒,部分P与T融合,P—R间期逐渐缩短,最短R—R间距为0.36秒,且中间夹有逆行P波(R—P’为0.14秒,P’—R为0.26秒),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动过速,②不典型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伴房性反复心搏。约五分钟后记录第二次心电图以上现象消失,P—P间距0.80秒,P—R间期0.18秒,为正常窦性心律(图略)。2、讨论  相似文献   

6.
例1:患者男性,27岁。临床诊断:风心病。心电图示P波顺序出现,P-P匀齐,P-R间期0.18秒,QRS波正常,频率85次/分的窦性心律。可见两种形态P波,一种P波呈双峰型,时间0.12秒,峰距0.05秒,为典型二尖瓣性P波,一种P波高尖,电压0.35my,时间0.10秒,为典型肺性P波。第9个P’波提前出现,P’波倒置,P’一R间期0.16秒,为房性过早搏动。早搏代偿间歇后出现一与窦性P波形态不同,I-c--R间期0.13秒的QRS波群,频率ed次/分,为房性逸搏。例2:患者女性,45岁。临床诊断:风心病,心衰。心电图示P波顺序出现,P--R…  相似文献   

7.
<正> 房性早搏在心电图上表现为提前出现与窦性P 波形态不同的异位P′波,其P′—R 间期≥0.12秒,QRS 波群形态多正常;其后代偿间期多不完全,诊断容易。但有时临床遇到提前出现的直立性P 波(P_(?)直立,P_(aVR)倒置),其P′—R 间期<0.12秒,不符合一般房早的特点,给诊断带来困难,现结合所遇1例加以粗浅讨论。患者男性,21岁,临床诊断:急性心肌炎。心电图表现见封3图1。图1为2月17日描记常规心电图示:窦性心律,P—R 间期=0.14秒。在各导联中均可见提前出现的与窦性P 波形态不同的异位P′波,  相似文献   

8.
<正> 病例简介与心电图分析患者男性。72岁。原患冠心病多年,因心慌气急,心前区疼痛3小时入院。现将入院时心电图分析如下(见附图): 窦性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间距不等的f波,R—R间距不规则。平均心室率80次,其QRS波形态有两种表现。凡R—R间距小于1.0秒者(Ⅰ导联中R_2—R_3间距最短0.64秒,aVR导联中R_6—R_7间距1.0秒)QRS波群的形态呈RBBB型,QRS时限等于  相似文献   

9.
<正>患者,男,65岁,因反复阵发性心悸4年,再发一天伴胸痛就诊.拟诊为“冠心病”.心电图特征:选自Ⅱ导联,连续记录.可见多个提早出现的逆传P波,配对间期固定为0.58秒,P’-P’间期距离恒等为2.72秒,P’-R间期0.11秒,心室波群均为室上性,R—R间期不规整,P—P间期1.00秒,P—R间期0.14秒.入院后再次心电图检查,仍见频发交界性过早激动,配对间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80岁.2000年3月5日因发作性心前区疼痛,2天加重并恶心呕吐入院,入院时心电图:窦性心律,心率94次/分,P-R间期0.28秒,Ⅱ、ⅢaVF导联呈Qr型,在上述导联ST段与T波融合呈弓背型单向曲线并有不同程度抬高.心电图诊断:1)窦性心律;2)Ⅰ房室传导阻滞;3)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再次复查心电图所示,仅示以Ⅱ导联连续记录,示窦性P波规律出现,P-P间距0.56秒,频率107次/分,多数P波后无QRS波,QRS波群为两种形态:一种为Qr型,时限0.06秒,(较窄为窦性P波下传的室上型);另一种呈qR型,时限较宽,于前一QRS波后1.56秒出现,其前无有关P波为室性逸搏,在其室性逸博后均出现2个窦性P波1:1下传,心室逸博后第1个下传的P-R间期均固定为0.51秒(韦金斯基现象).心电图诊断:1)窦性心动过速;2)急性下壁心肌梗死;3)高度房室传导沮滞;4)室性逸搏伴韦金斯基现象(超常传导),如下图所示.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57岁,主因胸闷、气短、心前区压榨感,3h而入院,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绞痛.9导联ECG(附图A见封三)和STⅡ、Ⅲ avF V5均压低0.1MV,T ⅢarF倒置,P波、P—R间期、QRS波均无改变.心电图诊断为:1.急性下壁心肌供血不足,2、附合临床诊断.医生经用脉络宁激化液等药物治疗1周后,复查ECG(附图B见封三)示:PⅡ、Ⅲarf呈正负正三峰、三峰P波时限0.12S、P——RO.22S.其余各导联P波形态,时限及P—R间期均正常.ST—T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蝉联现象是一种较常见的心电图现象 ,常常发生于心房颤动时 ,出现于窦性心律时的蝉联现象还很少有报道 ,我们报道房早引发其后窦性心律伴伴右束支蝉联现象一例给同道讨论分析。方法和结果 病人 ,女 ,5 6岁 ,因心慌不适来医院检查 ,连续记录II导联心电图。心电图示 :窦性心律 ,P波略高尖。P’3、7、11、2 8为提前出现的异位P波 ,均下传 ,P’3、2 8后为窄QRS波群 ,P’7、11后为宽QRS波群 ,P’7、11前的窦性下传P波也为宽QRS波群 ,所有宽的QRS波群均呈右束支阻滞图形。在规律的窦性心律P -P间期为 0 .68(0 .72秒 )后出现的房早下传呈窄QRS波群 (P’3、2 8) ,继发于房早后较长代偿间期的第二个窦性P波下传呈宽QRS波群。P’ -QRS3代偿间期为0 .90秒 ,比前一个窦性周期 0 .68秒延长 0 .2 2秒 ,造成下一个窦性 (0 .66秒 )P波落于右束支不应期内而呈宽QRS。P’ -QRS11同样形成 0 .88秒的代偿周期 ,P -QRS12正常 ,但P -QRS12—P -QRS13周长又缩短为 0 .64秒 ,又一次使P14下传落入右束支不应期 ,故QRS14变宽 ,其后一系列P -QSR的QRS均为宽的 ,直至P -QRS2 1周期 ,其周长仅延长 0 .0 4秒 ,而过了不应期才正常下传。结论 该患者连续出现右束支阻滞图形的原因 ,可能为激动通过左束支下传经间隔传入右室 ,再经  相似文献   

13.
<正> 1.典型病例 患者,男24岁,自觉心悸、胸部不适前来就诊。心电图示基本心律为窦性,频率约为83次/分,窦性QRS波群与预激波形“S”交替出现,R—R间期(约为0.685〕P波形态正常,P—R间期为0.10—0.14S,P—R不固定,呈规律性交替变化,R—R间距匀齐,QRS波群时间为0.08—0.12S,Q—T间期为0.30—0.36S。各导联QRS波群形态有变动,每一个正常心动后,跟随着一宽大畸形的QRS波群,起始部有明显的“S”波,其前P-R间期为0.10S,在正常激动前  相似文献   

14.
<正> 1、病例介绍 患者,男,63岁,哈族。以间断性头痛、头晕11年,心慌、胸闷5年,加重3天为主诉入院。入院后查体:T:36C,P:80次/分,R:20次/分,BP:25/15KPa。叩诊:心界向左扩大1cm。听诊:律不齐,可闻及早搏,每分钟8次,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X线胸片示:①慢性支气管炎,③左心室大(高心)。腹部B超示:胆囊炎。临床拟诊:①原发性高血压(Ⅱ期),②高心病。心电图(见附图)示:心率68次/分,P波顺发Ⅱ导直立、avR导倒置,Ⅱ导的P波时限0.12秒,P—R间期为0.14秒,QRS波时限0.12秒,Sv_1电压力1.6mv,Sv_2电压为大于2.5mV,Rv_5的电压为2.6mv,并且在QRS波的起  相似文献   

15.
1 病历简介 患者女性,20岁,临床诊断:甲亢,扁桃体炎.心电图示:服用心得安前窦性P波规律出,P-P间距为0.66秒,心率90次/分,P-R间期为0.12秒,QRS波时限0.07秒,QRS波:Ⅱ、avF呈"R"型,Ⅲ呈rsR'型,V1呈rS型;T波:Ⅱ导联低平,ⅢavF导联倒置.服用心得安20mg后,90分钟复查,P-P间距0.72~0.86秒,心率70~84次/分,律不齐,P-R间期<0.10秒,QRS波明显增宽畸形,时限为0.12秒,Ⅲ、avF、V1导联QRS波呈QS型,V3~V6导联QRS波呈"R"型,Ⅱ、Ⅲ、avF导联的T波直立,为B型预激综合征.心电图诊断:1.窦性心律,2.T波改变;3.心得安诱发B型预激综合征.  相似文献   

16.
<正> 患者女,62岁。于1993—12—29入院,入院前5天置心悸,心跳停歇感。体温36.5℃,血压20/12Kpa,两肺呼吸音清,心率88次/分,频发早搏,10~15次/分,无心音分裂,无病理性杂音,心电图表现:在以导联第1、3、4、5、6、8、9、10QRS波群前面均有P波,形态相同,P—R间期相等为0.16秒,且规律出现为窦性下传QRS波群,其中第1、4、5、6、9、10QRS波群呈QS型,时相>0.12秒,结合V5导联第1、2、5、6、9、10窦性下传QRS波群呈Rs型,时相>0.12秒,可判定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型;在V_1导联第3、8窦性下传QRS波群呈rS型,在V_5 导联第4、8个窦性下传QRS波群呈Rs,时相都为0.08秒,为正常QRS波群;在V_1导联第2、7及在V_5导联第3、7QRS波群为提前发生的,前面无P波且畸形,可确定为室性早搏。临床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7.
<正> 束支内文氏(Wencheback)现象分为直接显示型、不完全性隐匿型和完全隐匿型三种类型,是临床少见的一种心电图。本例直接显示型文氏现象伴手风琴样改变更属少见,故介绍如下。患者,男,52岁。於1989年6月22日急性前间壁心肌梗塞收入院。7月5日在床上翻身时,心电图出现了直接显示性束支内文氏现象伴手风琴样改变。心率76次/分,P—P和R—R间隔相等,P—R间期恒定在0.16秒,QRS波呈QS波形,伴有切迹或顿挫QS波由窄逐渐增宽,然后又逐渐变窄(0.04秒,0.06秒,0.08秒,0.06秒,0.005秒),QS波加深  相似文献   

18.
吴桂平  刘少稳等 《海南医学》2002,13(12):168-168
目的:蝉联现象是一种较常见的心电图现象,常常发生于心房颤动时,出现于窦性心律时的蝉联现象还很少有报道,我们报道房早引发其后窦性心律伴伴右束支蝉联现象一例给同道讨论分析。方法和结果:病人,女,56岁,因心慌不适来医院检查,连续记录Ⅱ导联心电图。心电图示:窦性心律,P波略高尖。P'3、7、11、28为提前出现的异位P波,均下传,P’3、28后为窄QRS波群,P’7、11后为宽QRS波群,P’7、11前的窦性下传P波也为宽QRS波群,所有宽的QRS波群均呈右束支阻滞图形。在规律的窦性心律P-P间期为0.68(0.72秒)后出现的房早下传呈窄QRS波群(P’3、18),继发于房早后较长代偿间期的第二个窦性P波下传呈宽QRS波群。P’-QRS3代偿间其为0.90秒,比前一个窦性周期0.68秒延长0.22秒,造成下一个窦性(0.66秒)P波落于右束支不应期内而呈宽QRS。P’-QRS11同样形成0.88秒的代偿周期,P-QRS12正常,但P-QRS12-P-QRS13周长又缩短为0.64秒,又一次使P14下传落入右束支不应期,故QRS14变宽,其后一系列P-QSR的QRS均为宽的,直至P-QRS21周期,其周长仅延长0.04秒,而过了不应期才正常下传。结论:该患者连续出现右束支阻滞图形的原因,可能为激动通过左束支下传经间隔传入右室,再经右束支末稍递传形成一系列隐匿传导所致,俗为蝉联。蝉联现象发生的条件是早搏、心率加快,退出的条件是心率减慢,本例患者的心电图表现符合这一条件。此患者的右束支阻滞图形均出现于早搏的代偿间期之后,与此代偿间期引起的右束支不应期延长有关。  相似文献   

19.
<正> 患女,59岁,于1986年1月21日入院。临床诊:冠心病、心律失常性质待查。心电图分析:图1为入院当日之Ⅲ导联,P—P0.52秒(115次/min)呈2:1房室传导,下传P—R固定于0.125,下传QRS时限形态正常,R—R1.04秒(57次/min),并存频发室性早搏(VP),P_(4.11)因和V_p发生干扰未能下传,P5位于VP之T波后支,理、应缓慢下传,但却未能下传,属绝对不应期有病理  相似文献   

20.
图为患儿的常规12导联心电图:窦性节律,P波的频率79~97次/分,R—R基本规则为56次/分,QRS时间为0.15”,V_1导联呈rsR’示完全性右束枝传寻阻滞, I、aVL呈rS型,S波迟钝,Ⅲ导联呈qR型、QRS电轴+150°示左后分支阻滞,P波与QRS波完全无关,在avL导联可见连续9个P波未下传长达6秒,其后才 出现一个宽大畸形的QRS波,呈qRa型,时间为0.11”的室性逸搏.V_2导联QRS呈两种图型,一种呈Rs型, 一种呈Rsr’S’型交替出现,为单纯性QRS电交替现象.图中TV_1~TV_2深倒,TV_2倒置深达14mm,Q—T间期为0.42”Q—T比值117%,为巨大倒置T波.(本图略有删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