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胆盐诱发肝细胞凋亡及蛋白激酶C信号通道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从细胞凋亡的角度探讨阻塞性黄疸肝损害的调控机理。方法 采用胶原酶原位肝灌注法获取大鼠肝细胞,行原代培养,使用不同浓度甘氨鹅脱氧胆酸钠(GCDC)及蛋白激酶C激动剂PMA,拮抗剂白屈莱赤碱作用肝细胞后,用流式细胞术(FCM)分析肝细胞的凋比率,用生物率-dUTP标记的TUNEL技术进行凋亡的原位检测。结果 随GCDC浓度的增加,肝细胞的凋亡比率明显增加,150μM GCDC作用后肝细胞的凋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人肝硬化肝癌组织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家族两种主要亚型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c-Jun氨基末端蛋白激酶(JNK)的表达.方法 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10例人中晚期肝硬化肝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ERK、JNK mRNA的相对表达量,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上述组织中ERK、JNK蛋白产物表达.结果 90%(9/10)的肝癌组织中ERK、JNK mRNA和蛋白表达增强,而癌旁组织中80%(8/10)该基因表达缺失和蛋白表达减少,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肝癌组织中ERK、JNK表达处于活化状态,可能在肝硬化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肾癌组织蛋白激酶C亚型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PKC)的 3种亚型cPKCα、cPKCβⅡ 和aPKCζ在肾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 38例肾癌组织中PKC 3种亚型的表达。 结果 肾癌组织cPKCα、cPKCβⅡ 和aPKC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6 8.4%、34.2 %和 44 .7% ,其中T2~T4为 80 .9% ( 17 2 1)、42 .9% ( 9 2 1)和 5 7.1% ( 12 2 1)。T1 为 5 2 .9( 9 17)、2 3.5 % ( 4 17)和 2 9.4% ( 5 17)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G2 ~G3 为 83.3% ( 2 0 2 4)、41.7% ( 10 2 4)和 5 4.1% ( 13 2 4) ,G1 为42 .9% ( 6 14)、2 1.4% ( 3 14)和 2 8.6 % ( 4 14)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各种细胞类型的 3种PKC亚型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cPKCα阳性表达者 5年生存率为 45 .8% ( 11 2 4) ,明显低于cPKCα阴性者 81.8% ( 9 11)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结论 cPKCα、cPKCβⅡ 和aPKCζ阳性表达与肾癌的临床分期、细胞分级及预后有关 ,与细胞类型无关。可作为判断肾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α(PKCα)在门静脉高压患者肝内外血管的表达,探讨其在门静脉高压形成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34例门静脉高压患者的肝内外血管与30例对照组织行PKCα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门静脉高压患者脾静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中PKCα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肝内外血管PKCα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阴性或弱阳性,门静脉高压患者的肝内血管和脾静脉呈强阳性,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RTPCR表明门静脉高压患者脾静脉VSMC中PKCαmRNA的表达是正常人的2.81倍。结论:PKCα过度表达可能是门静脉高压肝内外血管结构改变的重要原因,并可能改变其因管舒缩活性物质的合成及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脏祖细胞标志物c-kit在人肝硬化及肝细胞肝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对30例肝硬化、40例肝细胞肝癌标本及3例正常组织标本进行常规组织学观察以及c-kit、CD45免疫组化染色,对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及肝硬化组织门静脉炎症程度进行分型和评分,分析c-kit表达与肝硬化及肝细胞肝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联系。结果正常肝脏中c-kit染色阴性。20/30例肝硬化中发现c-kit(+)细胞,位于门脉周围区域和纤维间隔内,个别阳性细胞整合到成熟胆管,肝硬化结节中没有发现c-kit(+)细胞。19/40例HCC组织中存在c-kit (+)肿瘤细胞,在肿瘤细胞之间或肿瘤结节周围分散分布。HBsAg及Anti-HBc在c-kit(+)与c-kit (-)HCC之间表达有显著性差异(χ^2=5.063,P〈0.05;χ^2=6.667,P〈0.05)。c-kit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紧密相关(χ^2=10.384,P〈0.05),分化程度越低,c-kit表达越高。结论骨髓来源的肝脏祖细胞参与了部分肝硬化病变过程中的肝再生及HCC的形成和发展,c-kit表达情况对于判断HCC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δ阿片受体激活对人肝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与蛋白激酶C(PKC)途径的关系.方法 体外培养人肝细胞,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RT-PCR检测PKC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分析PKC、Caspase 3蛋白的表达.结果 体外培养的人肝细胞经血清剥夺48 h后可发生明显的凋亡.激活δ阿片受体可显著抑制这一现象,细胞凋亡率降低(8.37±0.47)、Caspase-3蛋白表达减少(0.147±0.042)、PKC蛋白表达增加(0.698±0.130).给予PKC拮抗剂GF109203X后,δ阿片受体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显著下降(20.66±0.60).结论 激活肝细胞膜上的δ阿片受体对血清剥夺导致的人肝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与PKC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7.
膀胱癌组织中蛋白激酶C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PKC)在膀胱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82 例膀胱癌组织和12例正常膀胱组织中PKC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 膀胱癌组织中PKC阳性率为56.1%,显著高于正常膀胱组织的25.0%(P<0.05)。PKC表达与肿瘤分级、分期无显著相关性,复发者 PKC表达显著高于无复发者。膀胱癌 PKC阳性表达者的PCNA指数显著高于阴性表达者。结论 PKC异常表达促使细胞过度增殖,进而参与膀胱癌发病过程的调控。  相似文献   

8.
王剑明  邹声泉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4,21(12):1459-1460,i021
目的探讨阻塞性黄疸肝损害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胶原酶原位肝灌注法获取大鼠肝细胞,行原代培养,用蛋白激酶(PK)C激动剂帕斯酶埃(PMA)、拮抗剂切勒斯埃作用于肝细胞,再用50μmol/L甘氨鹅脱氧胆酸钠(GCDC)作用后行流式细胞术(FCM)及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介导的脱氧核苷酸(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肝细胞凋亡情况。结扎大鼠胆总管后3、7、14、21d处死大鼠,用TUNEL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阻塞性黄疸大鼠肝脏组织细胞凋亡状态及PKC蛋白的表达。结果随PMA浓度的增加,肝细胞的凋亡明显增加。随Chelerythrine的增加,肝细胞的凋亡明显减少。大鼠胆总管结扎后随结扎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指数(AI)增加,结扎14d后AI达高峰。PKC表达越强,AI就越高。结论PKC信号通道参与了阻塞性黄疸肝细胞凋亡的调节,并在阻塞性黄疸肝损害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蛋白激酶C θ(protein kinase C θ,PKC θ)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组织中的表达,并评估其作为GIST鉴别诊断标志物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21例GIST肿瘤组织及51例配对瘤旁间质组织和70例非GIST间叶源性肿瘤组织中PKC θ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GIST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结果 本组GIST肿瘤组织中PKC θ的阳性表达率为91.7%,其中包括8例CD117阴性GIST,而51例GIST瘤旁间质组织及26例平滑肌肿瘤中均无PKC θ表达,其他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中PKC θ阳性表达率为18.2%.PKC θ的表达与GIST的部位、细胞形态、恶性风险程度分级无关.结论 PKC θ可能作为GIST,尤其是CD117阴性的GIST鉴别诊断的辅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CPI-17在蛋白激酶(PK)Cα、PKCε调节失血性休克大鼠血管钙敏感性中的作用.方法 将8只Wistar大鼠制成失血性休克2 h模型后,取大鼠肠系膜上动脉(SMA)微血管环,按随机化方法 分为休克2 h组、PKCα激动剂组(在培养液中加入thymelea toxin)、CPI-17抗体+PKCα激动剂组(在培养液中加入CPI-17抗体和thymelea toxin)、PKCε激动剂组(在培养液中加入碳酰胆碱)、CPI-17抗体+PKCε激动剂组(在培养液中加入CPI-17抗体和碳酰胆碱).另取8只正常大鼠的微血管环作为对照组.采用离体微血管环张力测定技术,测定各组大鼠血管环钙敏感性.同时取休克大鼠血管环,采用贴块法培养原代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行缺氧处理,随机分为缺氧2 h组、PKCα激动剂组(同前处理)、PKCε激动剂组(同前处理).取正常大鼠VSMC作为对照组.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VSMC中CPI-17蛋白表达和磷酸化情况.结果 休克2 h后大鼠SMA血管环钙敏感性明显降低,各实验组大鼠最大收缩力(Emax)均低于对照组(P<0.01),而PKCα激动剂组、PKCε激动剂组Emax分别为(5.8 ±0.8)、(5.8±0.9)mN,均高于休克2 h组[(4.1±0.6)mN,P<0.01].缺氧2 h组CPI-17的蛋白表达及磷酸化吸光度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PKCα激动剂组、PKCε激动剂组却明显高于缺氧2 h组(P<0.05或P<0.01).结论 PKCα、PKCε可能通过改变CPI-17的蛋白表达及活性,来调节失血性休克后血管的钙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PKC)是存在于细胞浆内由钙活化的磷脂依赖性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是细胞内信号传递中的关键分子之一,对细胞的生长起调控作用。研究PKC的表达情况对揭示肾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 ε(PKCε)在不同病理类型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前列腺癌病理分级、分期的关系。 方法 正常前列腺(NP)组织标本10例、前列腺增生(BPH)组织标本10例、癌旁(PC)组织标本10例、前列腺癌(PCa)组织标本43例。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织中PKCε的表达情况,分析PKCε表达与不同病理类型及PCa分级、分期的关系。 结果 PCa组PKCε表达阳性27例,BPH组无阳性表达,NP组1例,PC组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a组Gleason评分≥8分组中PKCε表达阳性12/13例,2~4分组4/10例,5~7分组11/20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期PKCε表达阳性10/12例,T4期9/10例,T1、T2期分别为1/6例和7/15例,高分期与低分期组PKCε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a转移组PKCε表达阳性9/10例,未转移组18/33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a患者血清PSA≤20 ng/ml者PKCε表达阳性7/15例,>20 ng/ml组20/18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Ca组织中PKCε的表达率较高,并且与PCa病理分级、分期呈正相关,临床上可考虑作为PCa预后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Pokemon在不同时期肝硬化结节中的表达水平,探讨Pokemon动态变化与肝硬化结节癌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30例直径>1 cm肝硬化结节组织中Pokemon水平,分4次进行,时间分别为初次确诊肝硬化结节组织(>1 cm)之时、之后0.5、1.0、1.5 y.同时对该肝硬化结节进行常规病理检查.结果 4次检测Pokemo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67%(29/30)、96.55%(28/29)、100.00%(27/27)、95.45%(21/22)(P>0.05).Pokemon表达水平在0 y与0.5 y、1.0y与1.5 y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两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前两组(P<0.05).相关肝硬化结节的0.5、1.0、1.5 y癌变率分别0.00%(0/29)、14.29%(4/28)、33.33%(9/27).结论 初次确诊之时及之后0.5 y的肝硬化结节组织中Pokemon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确诊之后1、1.5 y的水平.Pokemon表达水平与肝硬化结节癌变密切相关.动态监测肝硬化结节Pokemon表达水平可能有助于发现肝硬化结节癌变.  相似文献   

14.
肾盂输尿管癌蛋白激酶C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PKC)、PKCα在肾盂输尿管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45例肾盂输尿管癌中PKC、PKCα表达。结果 肾盂输尿管癌PKC、PKCα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0%和57.8%。其中T2~T3为68.6%(24/35)、68.6%尿管癌PKC、PKCα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0%和57.8%。其中T2~T3为68.6%(24/35)、68.6%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肾脏蛋白激酶(PK)Cα亚型蛋白表达和mRNA水平的变化.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成模5周后分别采用PAS染色、免疫组化、RT-PCR、Westem blot方法检测单个肾小球面积,肾皮质PKCα的定位和定量以及PKCα mRNA的水平.结果同正常组相比,糖尿病组大鼠单个肾小球面积增加,但细胞数并无明显变化;肾皮质PKCα的表达明显增强,并且有自胞浆向胞膜的转位;而肾皮质中PKCαmRNA的表达也增加了1.67倍.结论早期糖尿病大鼠肾脏中PKCα亚型表达和转录水平上调,提示PKCα可能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发病过程中肾小球蛋白激酶C(PKC)同工酶的表达变化及其与DN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将实验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STZ-DM模型组,在模型成功后2周,4周和12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小球PKC同工酶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在肾小球内,PKCα在DM发病2周,4周,12周时表达显著上升;PKCβ1,PKCⅡ在DM发病2周时表达明显下降,4周,12周时逐渐上升,PKCε的表达无显著性变化。结论:在DN发病过程中的不同阶段,PKC各同工酶在肾小球内的表达变化不同,对DN的发生,发展也有着不同的调控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CD^+68细胞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癌旁、肝硬化及正常肝组织中的数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HCC60例,单纯性肝硬化62例,正常肝组织23例,以免疫组化SP法染色。对阳性细胞数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CD^+68细胞平均数从高到低为:癌旁组织,肝硬化,正常肝,癌组织(P〈0.01);(2)癌组织中CD^+68细胞随HCC分化程度降低而减少(P〈0.05);(3)癌组织中和癌旁组织中CD^+68分布与临床TNM分期无关;(4)肝癌组织中15月内有转移组的CD^+68细胞数少于无转移组(P〈0.05)。结论:CD^+68细胞可成为反映机体抗肿瘤免疫状态及判断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19.
Twist基因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 CH  Chen XP  Xu ZQ  Li GP  Guan J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9):1353-1356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Twist在人肝细胞肝癌、癌旁和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6例肝细胞肝癌标本(癌和癌旁组织)和10例肝硬化标本中Twist的表达情况;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蛋白印迹方法检测其中10例标本中的Twist mRNA和其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免疫组化显示:Twist蛋白在肝癌、癌旁和肝硬化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4.6%、19.2%和20.0%,Twist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强于癌旁或肝硬化组织(P〈0.05);大多数癌旁和肝硬化组织无Twist表达,癌旁与肝硬化组织相比阳性率无差别(P〈0.05)。与癌旁组织相比,Twist mRNA和其蛋白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Twist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过高表达与肝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C-met蛋白在肝硬化大鼠肝脏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制作为肝硬化大鼠,然后将肝脏部分切除制作肝再生模型。随机分为7组,一组立即处死,计算肝切除率;其他组分别于术后12h,1d,3d,5d,7d,14d处死。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GF-α和C-met蛋白在肝细胞中的表达,以正常大鼠肝再生模型为对照。结果:肝硬化大鼠部分肝脏切除后不同时间肝中TGF-α,C-met蛋白表达的变化均较正常大鼠延迟。结论:TGF-α和C-met在肝脏中的表达显示,硬化肝脏具有再生能力,但较正常肝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