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敖兵  蔡树云  刘瑞莉  关惠军 《护理研究》2007,21(17):1522-1523
[目的]探讨不同保温措施对全身麻醉肺癌手术病人麻醉恢复期的影响。[方法]开胸手术病人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各20例,各组均在室温下进行手术,常温组(C组)不做特殊处理;电子液体加温组(L组)输液、输血采用电子液体加温仪保温;风热毯保温组(W组)采用风热毯覆盖非手术区,以鼓风机鼓43℃热风保温;综合组(B组)采用电子液体加温和风热毯机保温。观察各组病人血压、心电图、鼻咽温、尿量、引流量等的变化,并记录麻醉苏醒期血压异常、心律失常、苏醒延迟、寒战、躁动等发生情况。[结果]4组病人苏醒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3组。[结论]肺癌手术病人采取综合保温措施可缩短麻醉恢复期,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邵丽  邹英  贾凤菊 《护理研究》2013,27(20):2110-2111
[目的]探讨保温措施对全身麻醉腹腔手术病人围术期体温变化的影响。[方法]将90例接受全身麻醉腹腔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病人术前1h、术中、术后2h平躺于保温垫上(温度为40℃),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两组手术室内温度均控制在22℃~24℃,湿度40%~60%,均于术前1h、全身麻醉后1h及术后2h测量鼻咽温度。[结果]观察组病人术中及术后体温与术前基础体温比较变化不明显(P>0.05);对照组病人体温在全身麻醉后1h逐渐下降,与术前基础体温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术中及术后采取保温措施可有效减少病人体温波动。  相似文献   

3.
梁辉珍 《全科护理》2011,(3):216-217
[目的]研究联合保温措施在全身麻醉术后低温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术后中心体温低于36℃的腹部手术病人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A组术毕入重症监护病房(ICU)后采用单一保暖措施如加盖棉被,变温毯保暖,加温输血、输液,红外线辐射器照射;B组联合采用加盖棉被、变温毯保暖、加温输血、加温输液、红外线辐射器照射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结果]A组复温时间、苏醒时间、寒战发生率和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性复温措施对术后低体温病人更加高效、舒适,避免了寒战诱发的代谢和耗氧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联合保温措施在全身麻醉术后低温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术后中心体温低于36℃的腹部手术病人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A组术毕入重症监护病房(ICU)后采用单一保暖措施如加盖棉被,变温毯保暖,加温输血、输液,红外线辐射器照射;B组联合采用加盖棉被、变温毯保暖、加温输血、加温输液、红外线辐射器照射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结果]A组复温时间、苏醒时间、寒战发生率和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性复温措施对术后低体温病人更加高效、舒适,避免了寒战诱发的代谢和耗氧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复合保温护理对全身麻醉患者复苏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6月择期行全身麻醉下的腹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复合保温护理,对全身麻醉复苏期患者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基础护理。患者进入PACU后,应用Aldrete评分标准,每隔30min对患者评估1次,直至Aldrete评分达到9分。结果两组患者进入PACU即刻的Aldrete评分分别为5.9+0.2和5.7 0.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45,p=0.034)。入PACU30min、60min、90min各时间点,复合保温护理组全身麻醉后Aldrete评分高于同期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9、2.121、2.634,p=0.006、0.031、0.006)。复合保温护理组患者在PACU的停留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76,p=0.003)。结论 复合保温措施可缩短全麻患者在PACU的停留时间,提高全身麻醉患者的复苏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全身麻醉下腹部手术病人术中综合保温措施的效果。[方法]将60例全身麻醉下行开腹手术病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综合保温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术中护理,分别监测两组病人术前及麻醉后0.5h、1.0h、1.5h、2.0h、≥3.0h体温变化。[结果]实验组病人体温与术前基础体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病人体温在麻醉后逐渐下降,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保温措施可有效地维持病人的体温恒定,防止病人低体温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院全身麻醉患者采取保温护理联合麻醉复苏期护理的效果。方法对本院2020年10月至2020年12月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6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取常规护理的32例患者为对照组,采取保温护理联合麻醉复苏期护理的32例患者为观察组。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焦虑、疼痛和抑郁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同时观察组全身麻醉患者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的生理职能、生理活力、生理功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总体健康、情感职能、躯体功能评分均有明显升高(P<0.05),同时将对照组作为比较对象,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评分均明显更高,组间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在全身麻醉患者中实施保温护理联合麻醉复苏期护理,临床具有较好的效果,可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全身麻醉患者麻醉恢复期的主要并发症,分析其原因,为临床及时发现并发症以及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提供帮助。方法对行全身麻醉术后进入麻醉恢复室的243例患者,严密观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243例患者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12例(4.9%),其中低氧血症5例,通气异常7例;循环系统并发症31例(12.8%),其中高血压18例,低血压7例,心率异常6例;神经系统并发症16例(6.6%),其中躁动12例,苏醒延迟4例。结论麻醉恢复期患者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处理,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才能使患者平稳度过高危期。  相似文献   

9.
陈丽芳 《全科护理》2011,9(35):3242-3243
对126例全身麻醉病人恢复期引起躁动的病人进行分析,通过有预见性地对术后恢复期躁动病人进行预防和护理,以减少全身麻醉病人术后恢复期躁动的发生和降低严重后果、确保手术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留置尿管是基础护理中最常见的技术操作之一,指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用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引流尿液的方法,是手术病人一项重要的术前准备,是诊断、治疗各种急、危重病人及手术病人必要的护理措施,也是预防手术病人尿潴留、观察尿量、了解病情的重要措施[1]。以往是在病房为手术病人完成这一操  相似文献   

11.
小儿眼科手术不同全麻方式复苏期并发症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小儿眼科手术插管全麻与非插管全麻复苏期主要并发症发生的异同,从而在护理上及时采取相应的有效护理措施,避免和防范不同全麻复苏期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将眼科手术患儿1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n=50)。A组为静吸复合插管全麻,B组为非插管静脉全麻,观察两组全麻复苏期呼吸道并发症、躁动、苏醒时间、寒战及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结果 A组躁动的发生率较高,与B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B组分泌物潴留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与A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舌后坠发生率均较高,而寒战、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均较少见,苏醒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两种全麻复苏期均町发生相应并发症,插管令麻的患儿躁动的发牛率较高,非插管患儿则分泌物潴留较多见,不同麻醉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将70例全身麻醉腹部手术病人按手术时间长短分成两组,对术后各项康复指标进行细化观察和对照,明确了长时间手术对术后的呼吸、消化、生理反应以及自主活动(功能)恢复等方面所产生的不良影响.由此,在加速麻醉药物的排泄、改善呼吸功能、促进胃肠功能、加强舒适护理方面积极采取了一系列对应措施,全面提高了全身麻醉腹部手术病人的康复质量.  相似文献   

13.
老年病人全身麻醉术后低体温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业兰 《护理研究》2008,22(2):290-291
综述了老年病人术后低体温发生的原因、全身麻醉后低体温对老年病人的影响以及老年病人术后低体温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下行手术治疗的伴鼾症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间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78例接受全身麻醉下手术治疗的伴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转入麻醉后监测治疗室,在麻醉复苏期间观察其临床症状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结果 78例患者中,29例(37.18%)出现低氧血症、10例(12.82%)发生呼吸抑制、9例(11.54%)发生高血压、6例(7.70%)发生低血压、3例(3.85%)出现心律失常、8例(10.26%)发生低体温。结论在全身麻醉下行手术治疗的伴鼾症患者术后麻醉复苏期间进行病情观察及护理,能够有效预防或及时处理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对腹部手术患者的胃肠道保护作用。方法将接受腹部手术的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患者接受全身麻醉。两组患者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30 min、手术结束时和术后4 h检测两组患者胃黏膜pH值、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水平,比较两者患者术后胃肠道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在麻醉后30 min、手术结束时和术后4 h时胃黏膜pH值高于对照组,血清I-FAB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15、5.66、3.92、14.68、12.74、8.64,P均<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腹胀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肠鸣音出现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00、4.14、4.14,P均<0.05)。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腹部手术患者的胃肠道保护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麻下老年患者胃肠道手术后体位改变对麻醉复苏早期的影响。方法 100例老年患者在气管导管拔除后随机分为3组,A组(n=30)为平卧位,B组(n=36)头部抬高15~20°,C组(n=34)头部抬高30°。观察并比较3组气管拔管后30min内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BP)、脉搏氧饱和度(Sp O2)变化、呼吸道并发症、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和患者舒适程度。结果 3组患者复苏期HR、MBP、Sp O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C组舌根后坠、低氧血症发生次数和呛咳、恶心呕吐、躁动评分均低于A组(P0.05);患者满意度高于A组(P0.05)。结论头部抬高位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复苏早期恶心呕吐的发生,改善呼吸功能,增加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甲状腺大部分切除病人在麻醉苏醒期采用两种不同体位对情绪的影响。[方法]将90例行甲状腺大部分切除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全身麻醉术后常规体位护理,观察组在苏醒期采用自然侧卧位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麻醉苏醒期的反应及使用镇静药物情况。[结果]观察组出现躁动、呻吟病人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应用镇静药物的病人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平稳。[结论]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后麻醉苏醒期采用自然侧卧位能保持呼吸道通畅,稳定情绪。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40例60—75岁、ASAI-Ⅱ级、择期行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全麻联合硬膜外组(GE组)和全麻组(G组),每组各20例。G组患者麻醉诱导和维持均采用丙泊酚联合雷米芬太尼全静脉靶控输注。GE组先行硬膜外麻醉,麻醉平面固定后行全麻,药物及方法同G组。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入室后(TO)、全麻诱导前(T1)、气管插管后(T2)、气腹建立后15min(T3)、气腹结束后(T4)、拔管后5min(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脑电双频指数(BIS),麻醉过程中麻醉药和血管活性药的使用量。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组内比较,各时间点的MAP和HR有显著性差异,但均在正常范围内;组间比较,GE组r13时间点的MAP较G组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1)。GE组乌拉地尔的使用量较G组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20)。GE组患者丙泊酚(P=0.021)和罗库溴铵(P=0.038)的使用量明显少于G组。结论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能有效地调控气腹产生的应激反应和循环改变,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有利于病人平稳的度过围术期,是适合老年人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应激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40例ASA Ⅰ~Ⅱ级行择期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全麻组;Ⅱ组为硬膜外阻滞麻醉加全麻组,于麻醉前(T0)、麻醉后30 min(T1)、麻醉后90 min(T2)、术后3 d(T3)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T1、T2时点CD3、CD4、CDs、CD4/CD8均下降,术后3d,Ⅱ组指标明显恢复至接近T0水平,与Ⅰ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两组均有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聚集指数下降,但Ⅱ组该3项指标下降明显且持续时间长,伴有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浓度的下降.结论 硬膜外阻滞能抑制应激反应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更有利于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