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新生儿死因的构成,研究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对策,对该院1989年2月至2004年3月死亡的398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合尸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窒息性疾病、致死性畸形、出血性疾病、肺透明膜病、感染性疾病为前五位死因;病理与临床符合率74.5%;7d内死亡者占84.7%,是新生儿死亡的高度危险期;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占新生儿死亡的比例很大,早产儿占69.0%,低出生体重儿占66.3%。提示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关键是降低早期新生儿的死亡率,防止早产、低体重儿的发生,积极防治窒息性疾病、致死性畸形、出血性疾病、肺透明膜病、感染性疾病。尸检是提高临床诊疗水平的重要手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78例低出生体重儿分析西宁市妇幼保健院曹艳萍低出生体重儿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对1987年元月~1993年12月我院出生的1142例新生儿中78例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分析,以探讨低出生体重儿有关因素。资料与结果1发生率:出生1142例活产新...  相似文献   

3.
早产儿是指胎龄<37周出生的新生儿。而出生体重<2500g的婴儿为低出生体重儿[1]。在死亡的新生儿中,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占绝大多数。因此加强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科学合理喂养,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极其重要。1临床资料2004年12月~2005年12月,我院共收治109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男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我院1990年1月~1993年10月出生活产婴7631例,其中早期新生儿死亡57例,死亡率为0.75%,并对死亡原因进行分析,其结果与下面几种因素有关。 一、成熟度与死亡率的关系:早产儿死亡率最高,本组早产儿死亡41例,占死亡病例的71.94%。 二、体重与死亡的关系:体重<2.5kg者死亡48例,占死亡病例的84.21%,死亡率极高,说明体重越低其死亡率越高。 三、疾病与死亡率的关系:窒息和早产儿生活力低下者死亡最多,各11例,其次是致死性先天性畸形8  相似文献   

5.
出生窒息、早产、出生低体重儿、肺炎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因素,其中出生低体重儿死亡率为足月正常体重的数十倍。早产儿的主要死因为肺出血、肺透明膜变和缺氧性颅内出血;足月正常体重儿的主要死因为产程缺氧、窒息、吸入性肺炎和损伤性颅内出血。做好高危妊娠的围产期保健、预防早产、产程各环节的合理处理和提高新生几窒息抢救的效果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早产儿是指胎龄满28周~〈37周,出生体重不足2500g,身体各器官尚未成熟者;低出生体重儿是指不管胎龄如何,出生体重不足2500g者。伴随着围生医学及新生儿急救技术的发展,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及生存质量逐年提高,其中营养条件的改善起重要作用。在工作期间2003—2007年收治的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合理喂养54例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出生时体重不足2500g者,不论胎龄大小、成熟度如何,统称为低出生体重儿。包括早产儿、胎龄在37~不满42周的足月小于胎龄儿,以及胎龄在42周以上的胎盘功能不全的过期产儿。体重不足1500g者称极低出生体重儿。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较正常新生儿高,属于高危儿,因此诊断为低出生体重儿者应进一步确定为早产儿,足月小于胎龄儿或过期产儿,以便根据其解剖生理特点和临床表现的不同,采取相应的预防、护理、治疗和急救措施。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婴儿的成活率越来越高,低出生体重儿的比例也升高。WHO将胎龄小于37周出生的新生儿定义为早产儿,而将出生体重低于2 500 g的婴儿统称为低出生体重儿(low birth weitht,LBW),其中出生体重在1000~1 499 g之间的早产儿称为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出生体重低于1 000 g的称为超低出生体重儿。在发展中国家大约4%~8%的新生儿由于早产或宫内发育迟缓而成为LBW。我国早产儿的发生率约为5%~10%。近年来,随着早产儿尤其是VLBW存活率的提高,低出生体重对新生儿远期生活质量的影响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一些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硬肿症的临床特点及发病原因。方法:对我科2002年3月~2008年3月住院的98例新生儿硬肿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及病理新生儿患病率明显高于足月新生儿.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窒息或感染是新生儿硬肿症的危险因素。结论:加强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及病理新生儿的治疗及护理,可减少新生儿硬肿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正>早产儿是指出生时胎龄37周的新生儿,其中出生体重1500 g者为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1000 g为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1]。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世界上有1500万早产儿。其中,中国早产儿人数位居第2,高达117万余。早产儿死亡已成为威胁新生儿死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2种早产儿常见的疾病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家庭护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生儿脑损伤与窒息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6年10月~2007年4月在我院出生的132例新生儿,其中早产儿67例,足月儿65例,全部进行颅脑B超检查,并整理、分析相关的临床资料。结果132例新生儿病例中,脑损伤36例,其中早产儿27例,占早产儿的40.3%(27/67),足月儿脑损伤9例,占足月儿的13.8%(9/65)。低出生体重儿脑损伤23例,占低出生体重儿的41.4%(23/56),正常出生体重儿脑损伤13例,占正常出生体重儿17.1%(13/76)。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颅脑损伤发生率分别较足月儿、正常出生体重儿明显升高,统计学有明显差异(P<0.01,P<0.05),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脑损伤在对照组与窒息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足月儿、正常出生体重儿在对照组、与窒息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是引起足月儿、正常出生体重儿脑损伤的主要因素。颅脑B超可对新生儿脑损伤作出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新生儿低血糖的原因、临床表现、治疗.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新生儿科2009年1月~2011年12月共确诊新生儿低血糖102例,其中早产儿为17.4%,低出生体重儿为17.2%,巨大儿为27.7%,均显著高于足月正常体重儿的2.2%.新生儿窒息易引起低血糖.在低血糖治疗时,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较足月正常体重儿更易发生一过性高血糖.结论 对凡存在早产、低出生体重、巨大、窒息等低血糖危险因素的新生儿,均应严密监测血糖,并尽早喂养或鼻饲.在治疗过程中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血糖恢复正常后应减慢葡萄糖输注速度或给5%葡萄糖液,以避免发生高血糖.  相似文献   

13.
早期新生儿死亡118例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早期新生儿死亡118例临床,尸检资料分析,以探讨其死亡相关因素,提高新生儿存活率。该118例中,有孕期合并症者79例,以妊娠高血压综合征35例,,最多见,新生儿死因中,肺出血等肺部疾患者78例占首位;早产儿,低出生歼及窒息儿的闰死率显著高于足月儿,正常体重儿和非窒息儿;难产和病死率达1.03%,尤以臂位阴道娩显著高于剖宫产和胎吸,产钳且产。  相似文献   

14.
早产儿管理指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产儿是指出生时胎龄<37周的新生儿,其中出生体重<1 500 g者为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1 000 g为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在早产儿中,胎龄<32周或出生体重<1 500 g者临床问题较多、病死率较高,是早产儿管理的重点.由于早产儿已逐渐成为新生儿领域的重要问题,新生儿学组经过讨论,制定《早产儿管理指南》,供各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15.
早产儿也称未成熟儿,是指胎龄未满37周、出生体重在2 500 g以下、身长在47 cm以下的活产新生儿.早产儿中约有15%于新生儿期死亡,胎龄越小、体重越轻、病死率越高,临床上除去致死性畸形75%以上围生儿死亡与早产有关[1],故对早产儿的护理尤为重要.现将我院2003年-2010年出生的早产儿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时体重不足2500g的新生儿,包括早产儿和低于胎龄儿.由于发育不良及宫内生长迟缓,死亡率远超过成熟儿.本文探索引起低体重儿的有关因素及低体重儿的合并症、死亡原因,从而加深认识预防发生低体重儿的重要性,力求进一步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及降低围产儿死亡率。资料来源及研究结果研究对象为1973~1974年在我院分娩的低出生体重儿,其孕龄>28周,体重在1000~2499g。除外畸形胎。(一)低出生体重儿的出生率见表1。各年度的出生率无明显区别。(二)发生低体重儿的有关因素:其中妊娠病理404例,占  相似文献   

17.
报道435例出生低体重儿死亡者中,死胎死产组244例(56.09%)。主要死因是脐带、胎盘及母亲严重合倂症;新生儿死亡组191例(43.91%),主要死因为肺部疾患。随着围产期保健的加强,围产儿死亡率明显下降,但低体重儿,尤其早产儿的死亡率相对增加。因此加强孕期保健,避免早产,加强对低体重儿管理减少新生儿死亡。  相似文献   

18.
全海燕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5):2012-2013
早产儿指胎龄<37周的活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体重<2500g的活产儿,早产儿出生体重不足2500g故统称为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各系统形态和生理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免疫功能缺陷,生活能力、与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易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疾病,若护理不当易因各种疾病的发生而死亡。我院自1994年成立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医护中心以来,共对292例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进行了临床诊治和护理,在临床护理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现总结如下。1保暖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全,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薄,血管分布丰富,脂肪糖原贮存量少,容易耗尽,不能御寒,具有产热少、散热快特点,体温易随环境变化而变化,故需要注意保暖。产前提高产房温度,保持室内温度的恒定,预热辐射式抢救台,娩出后立即置于抢救台上,擦干羊水,勿擦掉胎脂,体重在2000g以上者放在室温24℃~26℃的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高危儿监护病房,用暖被保暖;体重在2000g以下者,立即置于预热的暖箱中,暖箱温度根据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体温调节:体重<1000g者,箱温34℃~36℃,~1500g者箱温32℃~34℃;~2000g者箱温3...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小胎龄低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相关防治措施。方法: 14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中,BPD患儿43例,非BPD早产儿98例,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从母亲因素、患儿出生情况、生后治疗等方面分析,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BPD发生的高危因素及防治措施。结果: 极低出生体重儿BPD发生率为30.5%,胎龄<28周的超未成熟儿共8例,均发生BPD。BPD组胎龄及出生体重均较非BPD组低(P<0.01),BPD主要发生在胎龄<30周、出生体重<1.25 kg的早产儿。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间胎龄、出生体重、母亲产前感染史、新生儿感染(包括肺部感染、败血症)、新生儿贫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与否、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胎龄<30周(OR 11.364,P<0.01)、出生体重<1.25 kg(OR 3.048,P<0.05)、机械通气(OR 11.890,P<0.01)是BPD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 低出生体重、低胎龄及机械通气是BPD发生的危险因素,而母亲产前感染、新生儿感染、新生儿贫血、呼吸窘迫综合征、用氧时间也与BPD的发生有关,因此,避免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儿、尽量缩短机械通气及用氧时间、防止及减少反复肺部感染,积极早期综合治疗是预防早产儿BPD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杨太根  李明  孔琴 《海南医学》2005,16(1):56-56
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时低重<2500g,多是胎龄未满37周出生的新生儿,即早产儿。由于其各种生理功能不成熟,各种疾病的发生率及死亡率较高。现就我院儿科1998~2003年收治的132例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资料与分析1.1临床资料1998~2003年我院儿科收治生后1周内的低出生体重儿132例,其中男73例,女59例,男女之比1.24∶1。胎龄最小为27周,体重最低为900g。早产儿128例,占96.7%,足月小样儿4例,占3.05%。低出生体重儿胎龄、体重与死亡关系见表1、2。4例足月小样儿其中3例母亲有妊高症,1例母亲有先兆流产史。1.2低出生体重儿疾病与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