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目的:评估中风二代回春胶囊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偏瘫痉挛状态改善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方法: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中药与康复训练结合,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前后上下肢经挛程度、Fulg-meyer,Barthel指数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上肢为72%,下肢为60%,与对照组50%,38%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运动功能水平和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明显改善。结论:中医综合康复方法在改善痉挛状态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中风二代回春胶囊对脑卒中肢体痉挛的改善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4):3158-3159
目的观察针药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药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痉挛程度疗效,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痉挛程度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其中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药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肢痉挛状态,改善其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的原则抽取在我院进行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研究分析,并将所有的患者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分组治疗,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独使用康复训练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则是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手运动功能评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数值存在差异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67%,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比较显著,组间数值存在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临床疗效非常显著,可以有效减轻患者偏瘫肢体痉挛状态,促进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迅速恢复,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改善脑卒中后肌肉痉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针刺加康复训练对减轻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肢体肌肉痉挛的治疗效果。方法: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加康复训练组(治疗组)50例和单纯康复训练组(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nh量表、Fugl-Mever量表和Barthel指数评定其患肢痉挛程度、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患肢痉挛程度均减轻,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患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加康复训练能明显减轻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肢体的痉挛,改善患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其效果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头针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40例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行头针及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只接受康复训练治疗。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运用改良Ashworth评分法评定痉挛程度,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评定运动功能及改良Barthel指数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2组患者改良Ashworth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2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纯康复训练及头针联合康复训练均可减轻脑卒中偏瘫痉挛期患者肌肉痉挛,改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二者联合治疗优于单一康复训练治疗,因此临床上应重视中医头针在脑卒中偏瘫痉挛期患者中的运用,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强化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研究强化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4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常规康复训练组,一组为强化康复训练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剂量巴氯芬121服。采用Ashworth分级法(ASS)、Fugl—Meyer评定法(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法(MBI)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肌张力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1),肢体运动功能和ADL能力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1),强化康复训练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康复训练组(P〈0.05)。结论:强化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所致偏瘫肌痉挛有更加显著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巴氯酚并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痉挛性偏瘫的治疗效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巴氯酚(Baclofen)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关节活动度、运动功能和ADL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对144例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4例,服用巴氯酚结合康复治疗;对照组60例,只接受康复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分别进行Ashworth,FMA和MBI量表评定以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Ashworth评定治疗组显效率为67.86%(上肢),63.60%(下肢),有效率为86.90%(上肢),89.29%(下肢);对照组显效率为41.60%(上肢),45.00%(下肢),有效率为76.67%(上肢),78.33%(下肢)。两组患者关节活动度、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均有明显改善(P&;lt;0.01),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lt;0.05)。结论:巴氯酚结合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肢体的痉挛状态,提高患者的关节活动度、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手CPM训练对偏瘫患者手部痉挛及手功能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手持续被动运动(CPM)对降低偏瘫患者手部痉挛、改善手功能的作用.方法 将60例脑卒中、脑外伤后伴有手部痉挛的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接受正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辅以手部关节CPM.对照组只接受正规的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部痉挛及功能的变化.结果 治疗4周后,治疗组患者的手部痉挛与手功能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康复训练仍是降低偏瘫患者手部痉挛和提高手功能的有效方法,手CPM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方法,与康复训练结合可明显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医特色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康复训练与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特色康复护理;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肢体痉挛程度评价采用改良的Ashworth法(MAS),肢体运动功能评价采用Fugl-Meyer(FMA)评定法,生活自理评价采用Barthel指数(BI)。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FMA和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但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特色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具有良好的预防治疗作用,能明显改善肢体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中药熏蒸治疗脑卒中偏瘫肌痉挛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治疗对脑卒中偏瘫肌痉挛的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偏瘫肌痉挛患者被随机分成中药熏蒸治疗组(治疗组)与常规康复组(对照组)各30例。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定偏瘫肱二头肌痉挛程度及运动评定量表评估整体运动功能。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6.7%优于对照组有效率63.3%(P〈0.05),治疗组痉挛程度及运动评定量表积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熏蒸治疗对脑卒中偏瘫肌痉挛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香丹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偏瘫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目的:研究香丹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偏瘫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脑卒中偏瘫后伴上肢痉挛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8例,采用穴位注射香丹,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28例,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采用修改的Ashworth痉挛评价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痉挛程度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29%,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率为11%,总有效率为25%,两组疗效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配合香丹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偏瘫后上肢痉挛具有比单纯常规康复训练更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均接受正规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强化训练。结果:经4个疗程治疗后.2组上肢功能评分及简易手功能检查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且治疗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强化训练能明显地提高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3.
易化技术结合运动想像对偏瘫上肢的康复疗效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在康复训练中结合运动想像对偏瘫上肢的康复疗效。方法:31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2组。想像组18例采用易化技术结合运动想像,对照组13例常规康复治疗,均每日1次。结果:经过15-72次治疗,2组Fugl-Meyer上肢主动运动功能积分评定均有明显提高(P〈0.01),但想像组的积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易化技术结合运动想像对改善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中风伴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我院先后对58例中风伴偏瘫患者进行了康复训练,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28例,两组均接受常规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发病24h内采取被动与主动相结合的功能锻炼。结果:两组康复训练后肢体康复情况,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中风伴偏瘫患者,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可改善瘫肢的血液循环,促进功能的恢复,对患者后期的康复效果及生存质量有着直接的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徐青华 《中国康复》2013,28(1):45-47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给予神经内科药物及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再加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采用简化Fugl Meyer评分(FMA)、Barthel指数评分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FMA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各项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训练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7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两组药物治疗基本相同,观察组接受早期康复训练,对照组为常规康复训练及护理。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及第30 d后进行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的差异性(P〈0.01)。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家庭成员辅助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胡巍巍 《现代护理》2005,11(8):641-642
目的 探讨家庭成员辅助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的同时,观察组实施家庭成员辅助干预康复训练,治疗前及治疗后均进行Brunnstorm运动功能测评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28天后两组Barthel指数及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均有改善,其改善幅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家庭成员积极合理辅助干预对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尤其是日常生活能力(ADL)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胡翔  徐睿华 《中国康复》2013,28(5):365-366
目的:观察智能康复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48例随机分为2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者的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分及“站立-走”(TUG)计时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Berg平衡评定量表(BBS)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智能康复训练系统可促进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下肢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局部振动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痉挛和功能障碍的影响。 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局部振动治疗。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改良ashworth评定、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疗效评定。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Ashworth痉挛量表分级和FMA、MBI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上述三项指标分别为(1.32±0.80)级、(28.78±9.33)分和(70.46±12.46)分,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局部振动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可减轻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上肢痉挛程度,并改善其偏瘫侧上肢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和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偏瘫患者运动功能、血脂和脑血液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西医脑梗死诊断标准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3组:单纯脑心通胶囊组、脑心通胶囊加康复训练组、同类中成药胶囊组(对照组),连续4周服药和训练。治疗前后各组分别接受神经功能缺损评定、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改良巴氏指数评定、血脂检查、颈动脉超声多普勒、头部红外热像。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Fugl-Meyer和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Barthel指数在脑心通加康复组较单纯脑心通组和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在脑心通加康复组及单纯脑心通组治疗后明显改善(P〈0.05)。3组脑血流检测和红外热像检测均未能显示对脑血液循环改善的作用。结论:脑心通胶囊结合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和血脂水平,效果比单纯用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