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牡荆素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童成亮  吴小英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4):2168-2170
目的:建立血浆中牡荆素浓度的分析方法,测定牡荆素血浆蛋白结合率。方法:采用平衡透析法透析,利用HPLC测定血浆中牡荆素浓度,计算牡荆素与人血浆蛋白结合率,并比较大鼠和人血浆中牡荆素的血浆蛋白结合率。结果:在2~16 mg.L-1,药物浓度对血浆蛋白结合率无显著影响,但牡荆素在大鼠和人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牡荆素与人的血浆蛋白结合率高于与大鼠血浆蛋白结合率。结论:牡荆素与血浆蛋白具有较强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李俊娟  吴阳  张英丰 《河南中医》2012,32(6):763-764
目的:探讨丹参素的血浆蛋白结合率.方法:采用平衡透析法模拟丹参素在人体内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过程,并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素在透析袋内血浆中的药物质量浓度与透析袋外缓冲液中的质量浓度.结果:丹参素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在20%~30%,浓度依赖性不明显.结论:丹参素属于低血浆蛋白结合率药物,大部分药物以游离形式发挥药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水杨酸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测定方法。方法:以大鼠血浆、全血和家兔血浆为实验对象,采用平衡透析后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透析袋外游离水杨酸的浓度,计算血浆蛋白结合率。结果:用袋内加入标准品法时用大鼠血浆测得的水杨酸血浆蛋白结合率为23.2%,用袋外加入标准品法时用大鼠全血、大鼠血浆测得的水杨酸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23.1%、23.2%,用袋外加入标准品法时用家兔血浆为研究对象测得家兔的水杨酸血浆蛋白结合率为44.0%。结论:用大鼠血浆、全血和家兔血浆为研究对象,结果重复性好,可以用大鼠全血代替大鼠血浆,可以将水杨酸标准品加于透析袋外代替加于透析袋内。水杨酸血浆蛋白结合率在大鼠与家兔之间存在种属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测定丹酚酸B和丹参素与大鼠、牛血清白蛋白(BSA)、人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方法,比较丹酚酸B和丹参与不同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差异。方法:采用UPLC测定丹酚酸B和丹参素含量,流动相乙腈(A)-1%甲酸溶液(B)梯度洗脱(0~2 min,18%A;2~3 min,18%~30%A;3~6 min,30%A),检测波长280 nm。通过平衡透析法考察丹酚酸B和丹参素与不同血浆的蛋白结合率。结果:丹酚酸B和丹参素在3种不同血浆中线性范围均为2~200 mg·L-1,透析外液均为0.5~20 mg·L-1。丹酚酸B在大鼠、人血浆和BSA中的平均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90.60%,92.25%,87.55%;丹参素在大鼠、人血浆及BSA中的平均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35.44%,37.71%,33.49%。结论:不同质量浓度的丹酚酸B和丹参素在同一种血浆中的蛋白结合率无显著性差异,丹酚酸B与3种血浆蛋白结合率较丹参素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橙皮素和橙皮苷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作用的异同,探讨黄酮类化合物A环7位羟基糖苷化与否对结合血清白蛋白的影响。方法: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测定橙皮素和橙皮苷与BSA的作用。结果:橙皮素对BSA的荧光猝灭效率明显高于橙皮苷;橙皮素对BSA的荧光猝灭以静态猝灭为主,而橙皮苷对BSA的荧光猝灭既有静态猝灭作用,也有动态猝灭作用;橙皮素与BSA结合的K a值明显大于橙皮苷;橙皮素结合BSA的位点与荧光发射基团的距离比橙皮苷的小;橙皮素与BSA之间的作用主要是氢键和范德华力,而橙皮苷与BSA的作用主要是疏水作用力。结论:橙皮素与BSA的结合能力明显强于橙皮苷,说明橙皮素比橙皮苷更容易被血清蛋白贮存和运输。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5种大黄游离蒽醌(FRAs)共存条件下的大鼠血浆蛋白结合率(PBR)。方法:以体外方式,用平衡透析法模拟5种大黄游离蒽醌体内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过程,并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低、中、高三个浓度混合大黄游离蒽醌在透析袋内血浆中的质量浓度与透析袋外缓冲液中的质量浓度,计算血浆蛋白结合率。结果:5种大黄游离蒽醌与大鼠血浆均呈现高蛋白结合率(>80%),且在实验浓度下,大黄酸和大黄素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与其浓度成反比,大黄素甲醚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与其浓度成正比。结论:5种大黄游离蒽醌成分间存在竞争性抑制,其竞争能力与化合物脂溶性和酸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茵陈中3个香豆素小分子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作用的机制。方法荧光猝灭法和紫外吸收光谱法。结果茵陈香豆素类小分子能够插入牛血清白蛋白内部与牛血清白蛋白形成复合物导致牛血清白蛋白内源性荧光猝灭,药物分子的极性对内源性荧光猝灭有一定的影响,猝灭机制主要为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结合过程的热力学参数变化表明,上述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熵增的自发分子间作用过程。结论牛血清白蛋白与茵陈香豆素类小分子间有较强的结合作用,且结合力以疏水作用为主,其中东莨菪内酯还存在偶极-偶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马钱子碱与大鼠血浆蛋白的结合率.方法 采用大鼠血浆平衡透析法,HPLC法测定透析袋两侧溶液中马钱子碱的质量浓度,计算马钱子碱的血浆蛋白结合率.结果 马钱子碱在质量浓度为2.5,1,0.4μg·mL-1时与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59.679%,59.935%,56.387%.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马钱子碱的生物样品测定具有简便、快速、灵敏与选择性高的特点;马钱子碱具有中等强度的血浆蛋白结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洋川芎内酯Ⅰ与大鼠和人血浆蛋白结合情况。方法:采用平衡透析法测定洋川芎内酯Ⅰ与大鼠和人血浆蛋白结合率,以液相质谱联用法测定透析内外液中洋川芎内酯Ⅰ的浓度,计算其血浆蛋白结合率。结果:血浆中其他成分对测定无干扰,洋川芎内酯Ⅰ在0.05~10μM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均良好,精密度及稳定性结果均符合方法学要求;实验选择紫杉醇为阳性对照,孵育8 h后,紫杉醇与大鼠和人血浆蛋白结合分别为92.3%~94.5%和93.8%~97.2%,与文献报道的范围88%~98%一致。孵育8 h后,洋川芎内酯Ⅰ与大鼠血浆蛋白结合率为83.5%~86.5%;与人血浆蛋白结合率为82.1%~83.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能满足生物样品的分析要求。洋川芎内酯Ⅰ与大鼠和人血浆蛋白结合较强(>80%)。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芦丁和槲皮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作用的差异,探讨黄酮类化合物 C 环3位羟基糖苷化与否对结合白蛋白的影响。方法: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法测定芦丁和槲皮素与 BSA 的作用。结果:在实验条件下,槲皮素对 BSA 的荧光猝灭作用明显强于芦丁。二者与 BSA 的作用以静态结合为主。低浓度的槲皮素影响 BSA 的酪氨酸的微环境,基本不影响 BSA色氨酸的微环境;低浓度的芦丁对 BSA 的酪氨酸及色氨酸微环境基本不影响。二者在高浓度下都能够轻微改变 BSA 的二级构象。结论:黄酮 C 环3位羟基糖苷化会降低其对 BSA 的亲和力,影响与 BSA 之间的结合位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注射用复方荭草中黄酮类成分的人血浆蛋白结合率,为临床安全用药及血浆蛋白测试方法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为检测手段,采用平衡透析法、超滤法考察荭草素、牡荆素、木犀草苷、槲皮苷等黄酮类成分与血浆蛋白的结合情况,并比较二者的差异。结果:注射用复方荭草在人血浆中质量浓度为5~100 mg.L-1时,荭草素、牡荆素、木犀草苷、槲皮苷等黄酮的结合率较强且无浓度依赖性,两种测定方法牡荆素和木犀草苷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建立的平衡透析法、超滤法均能够满足血浆蛋白结合率测定的要求,两种方法所测定的部分指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白头翁皂苷D与不同血浆蛋白的结合率。方法:采用HPLC与平衡透析法相结合的方法测定白头翁皂苷D与牛血清、人血浆及大鼠血浆中蛋白的结合率,COSMOSIL 5C18-MS-Ⅱ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水-甲酸(80:20:0.02),检测波长203 nm。结果:白头翁皂苷D质量浓度为0.06,0.11,0.25 g·L-1时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率分别为(78.45±0.89)%,(77.61±1.14)%,(77.16±0.29)%,与人血浆蛋白的结合率分别为(68.91±0.54)%,(67.68±0.87)%,(67.88±0.71)%,与大鼠血浆蛋白的结合率分别为(78.15±0.76)%,(78.61±0.97)%,(78.24±0.93)%。结论:建立的白头翁皂苷D蛋白结合率测定方法简便、稳定、可靠。白头翁皂苷D是一种中等程度的蛋白结合药物,结合率不具有质量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异鼠李素-3-O-新橙皮糖苷与牛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 方法: 采用平衡透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异鼠李素-3-O-新橙皮糖苷与牛血清蛋白的结合率。采用同源建模和分子对接技术分析药物相互作用模式。 结果: 异鼠李素-3-O-新橙皮糖苷与牛血清蛋白的最佳平衡透析时间为16 h,异鼠李素-3-O-新橙皮糖苷低、中、高(2,4,8 mg·L-1)3个质量浓度的牛血清蛋白结合率分别为(43.23±2.23)%,(45.16±3.12)%,(44.71±3.25)%。牛血清白蛋白同源建模和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异鼠李素-3-O-新橙皮糖苷能够与牛血清白蛋白氨基酸残基形成6个氢键。 结论: 异鼠李素-3-O-新橙皮糖苷与牛血清发生中等强度的结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与人血浆蛋白的结合情况。方法:采用平衡透析法测定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中银杏内酯A(GA)、银杏内酯B(GB)和银杏内酯K(GK)与人血浆蛋白的结合 率,以LC-MS/MS法测定透析内外液中各待测物的浓度,计算其血浆蛋白结合率。结果:血浆中其他成分对测定无干扰,各待测物在选择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均良好,精密度及稳定性结果均符合方法学要求;样品孵育8 h后,GA、GB和GK与人血浆蛋白结合基本达到平衡,此时GA(0.34、1.70 和8.51 μg·mL-1)与人血浆蛋白结合率为84.03%-88.11%,GB(0.62、3.09 和15.5 μg·mL-1)与人血浆蛋白结合率为41.21%-53.56%,GK(0.04、0.20 和1.01 μg·mL-1)与人血浆蛋白结合率为45.24%-59.5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能满足生物样品的分析要求。GA与血浆蛋白结合较强,GB和GK具有中等强度的蛋白结合率。  相似文献   

15.
酮洛芬与血浆蛋白非共价结合的电喷雾质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应用电喷雾离子阱质谱(ESI-MS)研究酮洛芬与人血清白蛋白、α1-酸性糖蛋白的非共价结合。方法应用ESI-MS分别测定酮洛芬、人血清白蛋白、α1-酸性糖蛋白以及酮洛芬与该两种蛋白形成的复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通过结合前后的相对分子质量变化计算复合物化学计量比。考察了反应体系pH值以及质谱仪毛细管温度、锥孔电压等对药物与蛋白非共价结合的影响。结果酮洛芬(ketoprofen,KP)与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和α1-酸性糖蛋白(α1-acid glycoprotein,AAG)形成非共价结合复合物的表观化学计量比分别为5∶1和4∶1。结论ESI-MS是研究药物与蛋白间非共价结合的一种新方法,具有灵敏、快速和准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炎琥宁(YHN)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后续琥宁类药物的研发和进一步探讨炎琥宁在生物体内与蛋白质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运用荧光猝灭光谱法、紫外光谱法和同步荧光光谱研究炎琥宁与BSA的相互作用。283.15 K、298.15 K和313.15 K温度下,根据 S-V方程计算出猝灭常数(KSV)和速率常数(Kq);根据L-B双倒数方程计算出静态猝灭结合常数(KLB);根据双对数方程计算出结合常数(Kb)和结合位点数(n);根据热力学公式计算出焓变(ΔH)、熵变(ΔS)和吉布斯自由能变(ΔG);根据Hill方程计算出 Hill系数(nH)。结果:3个温度下的BSA荧光强度随着炎琥宁浓度升高,有规律地降低;KSV、Kq、KLB、Kb、n和nH值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ΔG<0,ΔH<0,ΔS<0;n约等于1;nH大于1。结论:炎琥宁与BSA形成基态复合物从而猝灭BSA的内源性荧光,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通过计算反应热力学参数值,可推断炎琥宁与BSA作用力主要为氢键和范德华力。炎琥宁与BSA可形成一个结合位点,表明炎琥宁与BSA之间具有一定的结合作用,炎琥宁在体内可被蛋白质储存和转运。生成自由能变ΔG为负值,表明炎琥宁与BSA的作用过程是一个自发过程。nH大于1,表明炎琥宁有正协同作用。两者的结合部位主要位于亚螺旋域ⅡA中。同步荧光光谱表明炎琥宁对BSA构象产生一定的影响,使BSA腔内疏水环境的极性减弱,结合位点更接近于酪氨酸。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炎琥宁(YHN)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后续琥宁类药物的研发和进一步探讨炎琥宁在生物体内与蛋白质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运用荧光猝灭光谱法、紫外光谱法和同步荧光光谱研究炎琥宁与BSA的相互作用。283.15 K、298.15 K和313.15 K温度下,根据 S-V方程计算出猝灭常数(KSV)和速率常数(Kq);根据L-B双倒数方程计算出静态猝灭结合常数(KLB);根据双对数方程计算出结合常数(Kb)和结合位点数(n);根据热力学公式计算出焓变(ΔH)、熵变(ΔS)和吉布斯自由能变(ΔG);根据Hill方程计算出 Hill系数(nH)。结果:3个温度下的BSA荧光强度随着炎琥宁浓度升高,有规律地降低;KSV、Kq、KLB、Kb、n和nH值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ΔG<0,ΔH<0,ΔS<0;n约等于1;nH大于1。结论:炎琥宁与BSA形成基态复合物从而猝灭BSA的内源性荧光,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通过计算反应热力学参数值,可推断炎琥宁与BSA作用力主要为氢键和范德华力。炎琥宁与BSA可形成一个结合位点,表明炎琥宁与BSA之间具有一定的结合作用,炎琥宁在体内可被蛋白质储存和转运。生成自由能变ΔG为负值,表明炎琥宁与BSA的作用过程是一个自发过程。nH大于1,表明炎琥宁有正协同作用。两者的结合部位主要位于亚螺旋域ⅡA中。同步荧光光谱表明炎琥宁对BSA构象产生一定的影响,使BSA腔内疏水环境的极性减弱,结合位点更接近于酪氨酸。  相似文献   

18.
张良珂  田睿  袁佩  孙丽琼  凌旭 《中国药学杂志》2008,43(18):1407-1410
 目的考察Ca2+和Ba2+交联果胶凝胶微丸释放蛋白多肽类药物的性质。方法以牛血清白蛋白和阿西美辛为模型药物,分别以Ca2+,Ba2+为交联剂,采用滴制法制备果胶凝胶微丸,考察不同离子交联剂对药物释放的影响。结果在磷酸盐缓冲液6.8中,阿西美辛释放速度比牛血清白蛋白快,果胶钙凝胶微丸释放牛血清白蛋白的速度比果胶钡凝胶微丸快。结论果胶凝胶微丸对于大分子药物牛血清白蛋白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可通过采用不同离子交联制备获得不同缓释效果,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蛋白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血浆样品中丹酚酸A浓度的分析方法,并测定丹酚酸A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为进一步展开丹酚酸A的代谢和药动学研究及指导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超滤法和HPLC测定丹酚酸A在牛血清白蛋白(BSA),大鼠血浆,新西兰兔血浆和比格犬血浆中的蛋白结合率。结果:丹酚酸A在0.01~2.5 mg.L-1线性良好,标准曲线方程为Y=0.807 3X+0.013 2(r=0.999 4)。丹酚酸A与BSA,大鼠血浆,新西兰兔血浆和比格犬血浆在5.0,50.0,100.0 mg.L-1的含药血浆中其平均蛋白结合率分别为(99.79±0.02)%,(99.79±0.03)%,(99.73±0.06)%,(99.81±0.03)%。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和重复性好,操作简单,能够满足定量分析测试要求。丹酚酸A与血浆蛋白有很强的结合,且在已考察的血药浓度范围内其血浆蛋白结合率无明显浓度依赖性和种属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益肾清对家兔膜性肾病的治疗作用及其机理研究。方法 :参考Border法 ,观察益肾清灌胃口服对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诱导的家兔膜性肾病的治疗作用 ,并了解它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大鼠尿量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 :益肾清能明显缓解家兔蛋白尿 ,保护肾功能 ,恢复肾小球的病理改变 ;还具有较强的免疫增强、利尿和活血化瘀功能。结论 :益肾清对治疗家兔膜性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利尿、活血化瘀或免疫增强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