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非计划再入院是导致患者负担加重和医疗资源浪费的重要原因,本文的目的是统计本中心脊柱外科30 d内非计划再入院率,分析其原因,探究合适应对策略。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01年7月至2017年7月我院脊柱骨科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14 770例患者病例资料,共筛选出92例出院后30 d内非计划再入院患者,分析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疾病类型、不同手术部位、不同内植物使用情况下患者再入院原因。结果脊柱外科30 d内非计划性再入院率为0.62%(92/14 770)。其中因神经功能缺陷或恶化再入院46例,因手术部位感染再入院32例,因脑脊液漏再入院6例,因血肿形成再入院5例,因内植物移位再入院2例,因骨水泥渗漏再入院1例。结论脊柱外科30 d内非计划再入院的主要原因是神经功能缺陷或恶化,脊柱外科医生应注重提高手术质量以降低非计划再入院率,避免不良结果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患者30日内非计划再手术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54 620例,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手术并发症、再手术原因与再手术时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骨科手术患者30日内非计划再手术的影响因素。结果:收治的54 620例骨科手术患者中329例进行了30日内非计划再手术,再手术率为0.60%。男188例(57.1%),女141例(42.9%);年龄18~83岁,平均(55.6±12.9)岁。再手术病例按疾病类型分为:脊柱退变267例(再手术率0.80%)、关节退变13例(再手术率0.16%)、创伤骨折19例(再手术率0.17%)、脊柱畸形13例(再手术率1.50%)、脊柱肿瘤17例(再手术率1.63%)。再手术病例按发生原因分为:术后血肿形成150例(再手术率0.28%)、切口并发症66例(再手术率0.12%)、神经功能障碍38例(再手术率0.07%)、内置物位置不佳28例(再手术率0.05%)等18种原因。再手术病例按发生时间分为:超急性期(术后0~1 d)140例、急性期(术后2~7 d)107例、亚急性期(术后8~...  相似文献   

3.
脊柱手术通常需要在切口内留置引流管,以利于排出手术后创面的渗血、渗液[1-2],从而避免术区感染以及因为血肿形成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加重等并发症的发生[3-4]。然而,也有文献报道脊柱手术安放引流并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5],并且还有可能增加出血、感染的风险以及再次手术拔除引流管[6-7]。目前,脊柱手术是否使用引流存在一定的争议,不同的研究结果有不同的主张;有支持安放引流的,有不支持安放引流的,也有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安放引流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脊柱外科非计划再手术的原因并总结经验,为减少非计划再手术的发生提供相应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7-04脊柱外科103例非计划再手术的临床资料,通过手术记录及医院病历信息系统查找非计划再手术患者的基本情况,对数据进行分析及总结,找出导致非计划再手术发生的相关因素,并针对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 9 279例手术中出现103例非计划再手术,发生率为1.11%。非计划再手术距初次手术6 h~79 d,平均10.6 d。103例中治愈79例(76.7%),好转21例(20.4%),手术无效3例(2.9%)。术后血肿形成压迫神经、切口感染是非计划再手术的主要原因。结论积极评估患者情况,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严格落实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加强外科医师的专业化培训,规范手术操作流程,进行科学管理,对减少脊柱外科非计划再手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经胸骨上段行颈胸段脊柱前路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胸骨上段行颈胸段脊柱前路手术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自1999年8月~2006年2月共治疗11例颈胸段病变患者,男8例,女3例;年龄17~67岁,平均41.5岁。病变类型:创伤、肿瘤和结核各4、6和1例。病变节段:T3、C7~T1和T1、2各1例,C7和C6~T1各2例,4例T1。手术取颈胸部联合切口,劈开胸骨上段,显露颈胸段椎体,切除肿瘤或病变椎体、脊髓减压、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和内固定。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评定。[结果]术后随访10~56个月,平均31个月。1例术后第2 d出现乳糜漏约50 m l,引流2 d后自愈。1例出现暂时性声音嘶哑。术后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无骨不融合及内固定失败,脊柱稳定性好。[结论]经胸骨上段行颈胸段脊柱前路手术显露满意,创伤小,手术操作安全,并发症少,可满足颈胸段椎管前方减压、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术。应注意避免喉返神经和胸导管的损伤。  相似文献   

6.
<正>脊柱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脊柱外科手术在为广大患者解除病痛的同时,各种术后并发症致患者出院后再次入院的问题不容忽视。国外文献报道,脊柱手术患者出院30d内非计划再入院率在4.2%~7.4%[1]。但对于脊柱手术患者出院30d内非计划再入院的原因及危险因素尚无进一步的研究,目前国内缺乏相关报道。笔者通过总结相关文献,对脊柱手术患者出院30d内非计划再入院原因及危险因素做一综述,为早期识别高风险再入院患者、降低再入院风险、提高医疗水平、改善医疗服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分析胃癌根治术后30 d内非计划再手术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行胃癌根治术的4587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30 d内非计划再手术病人26例,总结其临床治疗经验。结果胃癌根治术后30 d内非计划再手术26例病人中,腹腔出血11例(42.3%);吻合口相关并发症10例(38.5%),其中吻合口漏6例,吻合口梗阻1例,十二指肠残端漏3例;切口裂开5例(19.2%)。25例(96.2%)病人经再手术治疗后顺利出院,1例(3.8%)吻合口漏病人再手术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胃癌根治术后非计划再手术的原因主要包括腹腔出血、吻合口漏、吻合口梗阻、十二指肠残端漏以及切口裂开;规范精细的手术操作和合理有效的围手术期支持是减少胃癌根治术后非计划再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腰椎Coflex棘突间动态稳定术后再手术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腰椎退变性疾病应用Coflex棘突间动态稳定术治疗的再手术发生情况,探讨其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2007年9月~2015年7月,295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在我院接受减压及Coflex棘突间动态稳定手术。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统计本组患者术后再手术的发生情况,探讨其再手术原因和处理方法,并对所有再手术患者进行随访,根据患者主观满意度评价再手术效果。结果:295例患者中,再次手术患者共16例,再手术率为5.4%。所有再手术患者二次手术时间距离首次手术15.1±23.4个月(0.1~60个月)。16例再手术患者中,非内固定相关并发症者6例(37.5%),其中切口感染2例、伤口深层血肿形成4例,均采取感染清创或血肿清除(1例因行棘突切除取出Coflex)治疗后痊愈;内固定相关并发症者10例(62.5%),其中2例Topping-off术后患者再手术原因为融合节段内固定松动或神经根粘连,更换内固定及神经根松解后症状缓解;另8例单节段Coflex置入患者主要原因为原手术节段或邻近节段退变,接受再次探查减压、融合后症状缓解,其中1例为新发节段症状,予以减压融合后症状缓解。本组所有再手术患者中,无1例因Coflex内固定直接相关并发症(内固定移位、松动、脱出或棘突骨折)再次手术。所有再手术患者术后随访时间28.6±12.6个月(6~48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主观满意度总体优良率为93.8%。结论:Coflex棘突间动态稳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再手术原因与Coflex装置无直接相关,主要影响因素与切口感染、深层血肿及原手术或邻近节段退变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脊柱内固定翻修的原因并探讨翻修手术策略。方法:对我院自2004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行脊柱内固定翻修手术的44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总结,平均随访3年(1~81个月)。翻修原因可分为:(1)内置物相关副损伤,3例;(2)内置物断裂、移位,21例;(3)内置物位置欠佳,3例;(4)内置物丧失作用,1例;(5)内置物残留,1例;(6)内置物邻近节段退变,2例;(7)内置物影响感染控制,12例;(8)血肿致神经压迫,1例。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翻修策略,对内置物进行了更换或拆除。所有内固定翻修患者采用X线平片、三维CT、MRI进行影像学评价,其中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改良JOA评分法进行评价,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采用Stucki评分法进行评价,脊柱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病例采用ASIA损伤分级进行评价。结果:所有翻修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中并发症发生。1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首次行前路减压内固定手术后出现血肿压迫脊髓,翻修手术行血肿清除,术后再次出现血肿压迫,造成短暂的神经功能障碍,再次翻修取出内固定物及清除血肿后,患者神经症状恢复。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翻修术前JOA评分为17.38分,术后为17.46分,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根据Stucki评分90%的患者对翻修手术满意,90%的患者翻修术后疼痛缓解并对行走功能恢复满意,80%的患者对下肢力量及平衡能力满意;脊柱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翻修手术后ASIA损伤分级无变化。所有患者翻修后保留或更换的内固定物位置良好,骨融合率100%,感染得到控制。结论:脊柱内固定术后翻修原因较多,选择合理的翻修手术仍可取得较满意结果。应掌握脊柱内固定应用原理,规范操作以避免翻修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儿童消化道择期手术患儿术后发生非计划再手术的原因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儿童医院普外科39例消化道择期手术后发生非计划再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 分析原发疾病诊断、首次术式及手术级别、非计划再手术原因、非计划再手术术式以及患儿的预后。结果 39例患儿的原发病包括胆道疾病、肛门和结直肠疾病及小肠疾病, 其中二级手术4例(10%), 三、四级手术35例(90%)。首次术式包括胆道-小肠手术19例(49%), 单纯小肠手术11例(28%), 肛门和结直肠手术9例(23%)。非计划再手术的直接原因包括吻合口漏(胆-肠、肠-肠)10例(26%), 粘连性肠梗阻8例(20%), 术后小肠套叠5例(13%), 切口并发症(感染、裂开、切口疝)5例(13%), 术后出血3例(8%), 其他(首次手术损伤、术式选择缺陷)8例(20%)。术后24例患儿(62%)痊愈出院, 9例患儿(23%)因非计划再手术导致需要进一步手术治疗, 5例患儿(13%)死亡, 1例(3%)发生短肠综合征。结论儿童消化道择期手术后非计划再手术大多发生于复杂手术, 非计划再手术最常见的直接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