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介绍寰枢椎后路钉棒固定非融合治疗新鲜Ⅱ型齿状突骨折保留寰枢椎旋转功能的临床初步疗效. 方法:2010年1月~2011年7月收治8例不适合前路齿状突螺钉固定的新鲜Ⅱ型齿状突骨折患者,其中骨折线呈前下后上型者5例,牵引后齿状突骨折复位不佳者3例;男6例,女2例;年龄21~56岁,平均38岁.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一期后路寰枢椎钉棒固定,不进行后路植骨;待术后随访CT复查显示齿状突骨折骨性愈合后,二期后路手术取出内固定,观察寰枢椎旋转功能的恢复情况. 结果:8例患者均成功进行寰枢椎后路钉棒固定,共置入直径3.5mm的寰椎、枢椎螺钉各16枚,其中寰椎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13枚、部分经椎弓根螺钉固定3枚,枢椎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11枚、椎板螺钉固定5枚;术中齿状突骨折复位满意,未发生椎动脉、脊髓损伤一期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6个月,末次随访CT复查显示8例患者齿状突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颈椎左、右旋转均约35°~55°,平均约45°. 二期后路钉棒内固定取出术后颈椎旋转功能即刻得到部分恢复,颈椎左、右旋转均约50°~70°,平均约60°;随访6~12个月后颈椎旋转功能基本恢复正常,颈椎左、右旋转均约80°~90°,平均约85°.结论:对不适合前路齿状突螺钉固定的新鲜Ⅱ型齿状突骨折患者,采用一期后路寰枢椎钉棒固定非融合、二期取出内固定的方法可保留寰枢椎的旋转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后路C2~3短节段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2例Hangman骨折患者采用后路C2椎弓根螺钉、C3侧块螺钉短节段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结果 22例均获随访,时间12~36个月.2例术前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为D级者术后均恢复至E级.X线提示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复位良好.无椎动脉和脊髓损伤发生.结论 后路C2椎弓根螺钉、C3侧块螺钉短节段植骨融合内固定技术治疗Hangman骨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后路钉棒固定不植骨与后路钉棒固定植骨融合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颈后路钉棒内固定手术且随访2年以上的39例不稳定Hangman骨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平均随访3.2±1.9年(2~9年)。男性31例,女性8例,年龄43.1±16.1岁(13~70岁)。其中22例接受单纯后路钉棒固定术(不植骨组:A组),17例接受后路钉棒固定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植骨组:B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脊髓损伤分级,末次随访时Odom′s分级。在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并比较两组间C2/3移位、成角和颈椎前凸角,颈椎正侧位X线片及三维CT上观察骨折愈合情况、C2/3后方关节突关节(小关节)、椎体间融合情况。结果:3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A组99.3±14.2min,B组137.9±19.5min;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寰枢椎后路钉棒内固定治疗新鲜Ⅱ型齿状突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寰枢椎后路钉棒内固定治疗10例新鲜Ⅱ型齿状突骨折患者.观察齿状突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5~18个月.手术时间90~180 min,术中出血量80~300 ml.术中齿状突骨折复位满意,未发生脊髓、椎动脉损伤或难以控制的静脉丛出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颈前路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治疗Ⅱ、ⅡA型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Ⅱ、ⅡA型Hangman骨折患者术前颅骨牵引后行颈前路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结果 16例均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均未出现脊髓、神经损伤,无椎动脉损伤及脑脊液等并发症,无切口感染,未发生咽喉疼痛、吞咽困难。术后3个月患者均获骨性愈合。颈椎生理曲度恢复,屈伸及旋转活动良好,无内固定系统松动、断裂现象。4例脊髓神经D级者全部恢复到E级。枕颈部疼痛均较术前明显改善。7例行取髂骨术者切口愈合良好,术区无遗留疼痛。结论颈前路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治疗Ⅱ、ⅡA型Hangman骨折能获得即时稳定,减压彻底,固定确实,融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2、3后路椎弓根侧块钉板内固定结合Halo-vest支架治疗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患者采用上述方法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Mayo(McGrory)颈椎创伤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25例均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均获得12~41个月的随访,平均21个月.根据Mayo(McGrory)评分标准:优16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92.0%.结论 C2、3后路内固定结合Halo-vest支架外固定是治疗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后路寰枢椎固定非融合术治疗新鲜Ⅱ型齿状突骨折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7年12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采用经后路寰枢椎固定非融合术治疗且随访5年及以上的22例新鲜Ⅱ型齿状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9例,女性3例,骨折时年龄19~58岁(40.9±10.5岁);骨折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移位≤2mm)17例,明显移位(移位>2mm)5例。比较患者寰枢椎固定手术前、取出内固定前及末次随访时的颈部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脊髓损伤严重程度分级;根据Landells等的方法评估患者取出内固定前与末次随访时颈部僵硬程度。末次随访时采用X线片、多平面重建CT及功能位CT评估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寰枢关节稳定性、寰齿和寰枢侧块关节退变分级及寰枢关节活动度,并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影响患者末次随访时寰枢关节旋转活动度的相关因素。结果:22例患者取出内固定时间为内固...  相似文献   

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4):2219-2224
[目的]探讨带拉力螺钉的后路钉棒系统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1月~2013年10月本院经后路钉棒系统行C_2/C_3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治疗的不稳定Hangman骨折患者资料,其中采用带拉力螺钉的颈后路钉棒系统固定(试验组)26例,采用普通椎弓根螺钉固定(对照组)21例。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C型臂X线机透视次数,采用X线片和CT扫描观察手术前后两骨折复位、愈合情况,用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和颈部疼痛VAS评分比较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手术顺利。试验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93.8±23.7)min和(119.5±47.3)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79.9±128.2)ml和(216.7±137.2)ml;透视次数分别为(11.5±2.6)次和(14.9±4.5)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椎弓根螺钉置入顺利,无神经和椎动脉损伤等并发症发生。随访12~48个月,两组植骨融合满意,脊髓损伤者Frankel分级均有1~2级的改善。VAS评分改善率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8%±20%和72%±2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_2/C_3成角矫正率分别为83%±10%和73%±17%;移位矫正率分别为87%±15%和7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拉力螺钉的后路钉棒系统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可获得与普通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相似临床疗效,但前者可以节约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射线透视次数,骨折复位更满意。  相似文献   

9.
经后路钉棒内固定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经寰椎侧块及枢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定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10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定患者采用经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植骨融合术,观察术后近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术中未发生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结构的损伤,术后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10例全部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无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所有植骨均达骨性融合.结论 采用经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可以即刻重建寰枢椎稳定性,疗效满意,为治疗创伤性寰枢椎失稳提供了一种较理想的内固定术式.  相似文献   

10.
后路钉棒固定治疗创伤不稳定性Ⅱ型齿状突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后路椎弓根钉或侧块螺钉-棒复位固定治疗创伤不稳定性Ⅱ型齿状突骨折临床效果.方法 对20例创伤不稳定性Ⅱ型齿状突骨折患者行后路椎弓根钉或侧块螺钉-棒复位固定,椎板或小关节间植骨.结果 患者术后颈部症状完全消失,受损颈髓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未发生并发症.20例均获随访,时间3~55(11±3.1)个月.颈椎复位良好,序列稳定;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植骨块移位;骨折愈合好,植骨渐进融合.结论 创伤不稳定性Ⅱ型齿状突骨折采用经后路椎弓根钉或侧块螺钉-棒复位固定治疗能够达到良好的稳定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短期寰枢椎椎弓根螺钉非融合固定治疗枢椎齿状突Ⅱ型骨折后颈椎活动功能。[方法]2012年2月~2017年12月,选取枢椎齿状突II型骨折后接受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非融合内固定术,并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的患者32例。对比患者自身前后两次手术后颈椎过伸过屈、左右旋转角度,同时参考正常人群颈椎活动度进行比较。[结果]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C1/2椎弓根螺钉非融合内固定术,经影像学确认内固定位置良好,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于初次内固定术后4~15个月,平均(9.55±2.72)个月,32例患者再次入院行内固定取出术。取内固定术后平均随访(16.41±4.25)个月。末次随访时32例患者前屈、后伸、左旋转和右旋转ROM均显著大于取内固定之前角度(P<0.05),但仍显著不及正常人。[结论]短期寰枢椎椎弓根螺钉非融合内固定治疗枢椎齿状突骨折,可有效保留颈椎活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Hangman骨折     
《脊柱外科杂志》2013,(5):273-273
Hangman骨折是指C2(枢椎)椎弓根骨折,又称创伤性枢椎滑脱,被绞刑的犯人常常有类似的骨折发生。1866年由Haughton在1名被处绶刑的罪犯身土首次发现并描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路钉板系统单纯寰椎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Jefferson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2月~2009年10月共收治外伤后不稳定型Jefferson骨折患者10例,男7例,女3例,均有枕颈部疼痛及活动受限,术前VAS评分平均7.5分,4例伴随脊髓功能损伤表现,Frankel分级C级1例,D级3例。均采用后路钉板系统单纯经寰椎椎弓根固定治疗,随访观察临床疗效、骨折复位及稳定性、手术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手术时间70~120min,平均90min;术中出血110~300ml,平均200ml,无脊髓损伤、硬膜破裂及椎动脉损伤等并发症。患者枕颈部疼痛均明显减轻,术后VAS评分平均2.1分;伴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均恢复正常;影像学复查示所有患者达解剖复位,螺钉位置良好。随访8~48个月,平均25个月,患者寰椎骨折均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6个月。患者颈部的前屈与后伸35°~42°,平均38°;左右旋转60°~73°,平均66°;左右侧屈40°~45°,平均42°,颈椎活动度接近正常。结论:后路钉板系统单纯寰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Jefferson骨折具有复位效果好、融合率高、寰枢椎活动度保留完整、手术并发症少等特点,为Jefferson骨折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术式。  相似文献   

14.
<正>枢椎双侧椎弓骨折(Hangman骨折)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病例,多见于交通事故、跳水员及井下作业人员。由于临床上还没有统一的命名及分类方法,以致对枢椎侧弓骨折没有标准的治疗策略。目前此类手术治疗风险及难度高,治疗比较棘手,但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减压、复位及提供稳定。笔者2009年10月收治1例Hangman骨折(EffendiⅡ型,滑脱型)内固定失败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后路C2椎弓根螺钉+"Ω"形横连内固定术与后路C1~3非融合固定术后行二期内固定取出术,这两种非融合术式治疗Ⅱ型和Ⅱa型Hangman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21年7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行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37例Ⅱ型和Ⅱa型Hangman骨折患者.A组16例,男1...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比较后路寰枢椎固定非融合术与固定融合术治疗新鲜齿状突骨折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新鲜齿状突骨折且随访5年以上的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9例,女性14例,年龄18~72岁(42.9±13.7岁)。根据其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行后路寰枢椎固定非融合术(33例);B组行后路寰枢椎固定融合术(3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随访时间、受伤原因、受伤至手术时间、骨折移位程度、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临床疗效评价指标(VAS评分、NDI、ASIA分级)及手术相关并发症(供骨区疼痛、手术切口及供骨区感染、脑脊液漏等)发生情况。通过末次随访时的颈椎动力位X线片评估寰枢椎稳定性;多平面重建CT观察两组患者寰齿关节及寰枢侧块关节退变、寰枢椎自发融合及B组患者植骨融合情况。比较A组寰枢椎自发骨性融合患者与未骨性融合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原因、受伤至手术时间、骨折分型、骨折移位程度、固定方式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和NDI,分析A组自发骨性融合的影响因素。结果:末次随访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术前VAS评分A组6.5±1.2分,B组6.8±1.3分;NDI A组31.1±3.8分,B组32.5±4.3分;末次随访时VAS评分A组1.3±0.8分,B组1.5±0.9分,NDI A组4.2±1.3分,B组4.5±1.9分;术前ASIA分级A组C级1例、D级2例、E级30例,B组C级2例、D级3例、E级25例;末次随访时A组D级1例、E级32例,B组D级2例、E级28例。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和NDI较术前降低(P<0.05),末次随访时ASIA分级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间点组间比较VAS评分、NDI、ASIA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患者(P<0.05)。A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9.1%(3/33),B组为30%(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B两组均无寰枢椎不稳。两组寰齿及寰枢关节退变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寰枢椎自发纤维融合7例(21.2%),骨性融合23例(69.7%),B组寰枢椎骨性融合(自发融合及植骨融合)30例(100.0%);两组骨性融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自发骨性融合患者平均随访时间长于未自发骨性融合患者(P<0.05),伴骨折明显移位(>2mm)占比高于未自发融合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7.8% vs 10%,P>0.05)。结论:后路寰枢椎固定非融合术与固定融合术治疗新鲜齿状突骨折患者均可获得满意疗效,固定非融合术较固定融合术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后路固定非融合术后的寰枢椎自发融合是维持寰枢椎稳定性和患者远期疗效的关键因素。骨折移位程度是术后寰枢椎自发骨性融合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Hangman骨折又称绞刑骨折。指在暴力作用下枢椎上、下关节突之间的骨质连接部发生骨折,伴或不伴枢椎前脱位,近年来多倾向于手术治疗。笔者于2006年1月-2008年10月,对6例Ⅱ型、Ⅱa型Hangman骨折采用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Hangman骨折又称绞刑骨折,指在暴力作用下枢椎上、下关节突之间的骨质连接部发生骨折,伴或不伴枢椎前脱位,近年来多倾向于手术治疗.笔者于2006年1月~2008年10月,对6例Ⅱ型、Ⅱa型Hangman骨折采用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 1999年5月至2009年2月,应用C2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18例Hangman骨折.根据Levine-Edwards分型,Ⅰ型4例,Ⅱ型9例,ⅡA型3例,Ⅲ型2例.结果 术后随访1.5年~3.6年,平均2.8年.所有患者术后经过顺利,均骨折愈合,未发生...  相似文献   

20.
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在Hangman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例不稳定型Hangman骨折采用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30min,平均出血量300ml,无术中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8个月,患者枕颈部疼痛症状消失,均获得骨性愈合。2例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从D级恢复到E级。结论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是治疗不稳定型Hangman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