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MMP-9在骨巨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MMP-9在36例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肿瘤临床病理资料及Jaffe分级、Enneking分期和复发的关系。结果:MMP-9在骨巨细胞瘤中阳性表达率为63.8%,但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等因素无关;在Jaffe分级中II、III级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I级,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乃0.05);按Enneking分期随级别升高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复发组的MMP-9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明显(P〈0.01)。结论:MMP-9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与肿瘤的Enneking分级及肿瘤的复发有一定的关系,MMP-9过表达可作为预测骨巨细胞瘤复发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CyclinE在骨肉瘤和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研究表明,肿瘤的发生是一个涉及多基因事件的复杂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细胞周期各阶段的调控因子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特别是调节G1期进行,控制细胞生长、分化的基因易受到内外环境的作用而发生损伤、变异,与细胞周期失控和细胞癌变的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3.
骨巨细胞瘤P21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骨巨细胞瘤组织中Ras癌基因的蛋白产物P21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方法 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69例骨巨细胞瘤组织中P21蛋白表达进行研究。结果 骨巨细胞瘤组织中P2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8%,其中病理分级Ⅰ、Ⅱ、Ⅲ级P2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44%、86%,Ⅲ级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级和Ⅱ级(P< 0.05);Enneking外科分期1、2、3期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6%和73%,3期阳性表达率极显著高于1期和2期(P<0.01)。结论 Ras癌基因产物P21蛋白表达活性在良恶性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有明显差异,可作为恶性骨巨细胞瘤的标志物;Enneking外科分期3期P21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1期和2期,说明P21蛋白阳性表达与骨巨细胞瘤的侵袭性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刀在四肢骨巨细胞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观察2004年2月~2006年8月应用超声刀肿瘤刮除、局部化疗和骨移植治疗四肢骨巨细胞瘤患者6例,所有的患者均完整随访。[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年6个月,平均1.5年,未见肿瘤局部复发和肺转移。6例超声刀肿瘤刮除自体骨或异体骨移植后骨修复完善,肢体无畸形、无塌陷及骨折,无明显功能障碍,植骨生长良好未见排斥反应。[结论]应用超声刀肿瘤刮除、局部化疗和自体骨或异体骨移植治疗四肢骨巨细胞瘤效果良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促凋亡基因bax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分化调控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促凋亡基因bax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与Jafe分级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兔抗人Bax多克隆抗体及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结果:73例骨巨细胞瘤中,Bax阳性47例(644%);其中Jafe病理分级中Ⅰ级27例中,阳性22例(815%),Ⅱ级38例中阳性23例(605%),Ⅲ级8例中,2例阳性(250%),P<005。在不同预后分组中Bax阳性率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促凋亡基因在骨巨细胞瘤中不同程度的表达可能参与骨巨细胞瘤凋亡的调节,并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单一Bax表达不能反应预后。  相似文献   

6.
Ⅱ型碳酸酐酶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石蜡切片的骨巨细胞瘤及体外培养的肿瘤性多核巨细胞进行碳酸酐酶Ⅱ染色,结果发现在石蜡切片中的95%以上多核巨细胞与破骨细胞一样呈强阳性表达,部分(50%左右)圆形单核基质细胞呈阳性或弱阳性表达.核形单核基质细胞呈阴性。玻片培养的多棱巨细胞也是阳性但着色较浅。本研究表明多核巨细胞与破骨细胞性骨吸收有共同之处,都是通过碳酸酐酶产酸后经质子泵分越到局部微环境中进行脱矿。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肿瘤性多核巨细胞可能与破骨细胞一样来源于同一前体细胞。  相似文献   

7.
p18蛋白在骨巨细胞瘤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p18蛋白在骨巨细胞瘤和骨软骨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与骨巨细胞瘤发生、发展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2例骨巨细胞瘤标本p18蛋白进行检测,并与20例骨软骨瘤标本作对照。结果p18蛋白在骨巨细胞瘤中的阳性率为61.9%,骨软骨瘤中阳性率为30%。两组相比差异显著(x2=5.52,P<0.05)。结论p18蛋白的表达可能与肿瘤的恶性度相关,在骨巨细胞瘤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睾丸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測60例睾丸肿瘤组织和10例正常睾丸组织中TGF-β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睾丸肿瘤组织中TGF-β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85.0%,而正常睾丸组织中为10.0%,二者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睾丸肿瘤组织高分化组的TGF-β1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低分化组(P〈0.05);睾丸肿瘤组织的临床分期越高,TGF-β1的阳性表达率越高(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的TGF-β1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表明TGF-β1高表达与睾丸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 TGF-β1在睾丸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TGF-β1可能成为一种反映睾丸肿瘤生物侵袭性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研究骨巨细胞瘤微血管生成能力及意义,并探讨各种细胞的不同来源和功能。方法:用LSAB法检测骨巨细胞瘤病理标本微血管密度和特征及TGFβ1和TGFβ3表达。结果病理分级之间MVD:Ⅲ级〉Ⅱ级,Ⅲ级〉Ⅰ级,瘤组织分化越差,微血管异生越强。TGFβ1表达与MVD增加显著相关,与术后复发等不良预后相关,TGFβ表达与病理分级相关,而与微血管密度无关,与外科分期有关,与术后复发等不良预后有关(P〈0.05)  相似文献   

10.
骨巨细胞瘤治疗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 1,AQP1)在骨巨细胞瘤中的分布及在骨巨细胞瘤组和对照组中的表达差别,并确定AQP1在骨巨细胞瘤各级中的表达差别,从而确定AQP1在骨巨细胞瘤中的作用。方法对42例骨巨细胞瘤标本和24例对照组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镜下观察AQP1在组织中的分布,应用自动图像分析检测AQP1在两组中表达情况。结果a)本免疫组化染色显示:AQP1表达于所有标本的肿瘤微血管和小血管内皮细胞上;AQP1表达于大多数骨巨细胞瘤的肿瘤细胞上,AQP1在对照组中无表达或表达很微弱;b)自动图像分析系统所得平均光密度在两组中差别显著(P〈0.01),AQP1在骨巨细胞瘤中高表达;c)AQP1的表达在骨巨细胞瘤级和骨巨细胞瘤级差别显著(P〈0.01),而AQP1的表达在骨巨细胞瘤其他各级之间无差别(P〉0.05)。结论大多数骨巨细胞瘤的肿瘤细胞高表达AQP1的原因不明;AQP1在骨巨细胞瘤中高表达,预示其在骨巨细胞瘤的生物学行为中的作用;AQP1的表达在骨巨细胞瘤级和骨巨细胞瘤级差别显著,提示AQP1可能有区分骨巨细胞瘤级和骨巨细胞瘤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骨巨细胞瘤是常见的原发性骨肿瘤之一,起始于骨髓内间叶组织,原发部位几乎都发生在长管状骨干骺端,原发于肩胛骨极为少见。1病例资料患者,男,33岁。因右肩肩胛骨肿块7个月入院。无明显诱因及症状,无家族病史。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无明显消瘦,双上肢前屈、后伸  相似文献   

13.
放射治疗在脊柱骨巨细胞瘤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作者回顾性评价放射治疗在脊柱骨巨细胞瘤(GCT)治疗中的价值。本组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18~34岁(平均27岁)。发病部位:颈椎6例,胸腰椎2例,腰、骶椎各1例。Jafe分级:Ⅰ级3例,Ⅰ-Ⅱ级2例,Ⅱ级1例,Ⅲ级2例,未分级2例。治疗方法:(1)单纯放疗治疗颈椎GCT3例。(2)先放疗后手术治疗胸腰段GCT2例。(3)先手术后放疗治疗颈椎GCT3例,腰椎GCT1例。(4)手术配合术前与术后放疗治疗骶椎GCT1例。随访1.5~29年(平均14年)均无复发。5例生活自理,4例恢复工作,1例恢复较差。本组无放疗后恶变。作者认为,脊柱解剖复杂,难以将肿瘤彻底切除,所以手术配合术前术后放疗对脊柱GCT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采用先进的流式细胞计对45例GCT的标本进行细胞核DNA定量分析和细胞周期分析的基础上,随访其中的31例,将可能影响其预后的11种因素(包括核DNA含量和S期细胞百分数)采用多元逐步回归统计学方法处理,结果显示预后与手术方式呈负相关,与核DNA含量呈正相关,与其他因素关系甚微,在前二者中,以手术方式的作用更为重要。作者认为对于骨巨细胞瘤应采用较彻底的尽量保留胶体功能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在骨巨细胞瘤(GCT)中的表达及其与Jaffe病理学分级和Campanacci放射学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 根据Jaffe病理学分级和Campanacci放射学分级,分别将45例骨巨细胞瘤患者分为Ⅰ、Ⅱ、Ⅲ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骨巨细胞瘤MMP-13 mRNA的表达,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Jaffe病理学分级Ⅰ组中MMP-13 mRNA比值为0.58±0.06,Ⅱ组为0.65±0.04,Ⅲ组为0.62±0.05,组间MMP-13 mRNA比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mpanacci放射学分级Ⅰ组中MMP-13 mRNA比值为0.42±0.05,Ⅱ组为0.63±0.07,Ⅲ组为0.85±0.09,组间MMP-13 mRNA比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呈正相关(P<0.05).结论 MMP-13可作为判断骨巨细胞瘤Campanacci放射学分级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骨巨细胞瘤中的多核巨细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卫  徐万鹏 《中华骨科杂志》1994,14(11):679-681,T003
应用酶组化及免疫组化的方法对10例骨巨细胞瘤及4例胎儿骨标本进行了细胞学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多核巨细胞(MGC)及约20%~30%的单核基质细胞(STC)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及抗巨噬细胞单克隆抗体标记阳性。胎儿骨中的破骨细胞对抗巨噬细胞的单抗标记亦呈阳性反应。在对抗p53蛋白的单抗染色中,MGC呈现两种染色反应,体积较大,核数较多的MGC呈阳性反应;体积较小,核数较少的MGC呈阴性反应;支持GCT中有两种MGC的论点。另外,约30%~60%的STC对抗P53蛋白单抗标记亦呈阳性。文章中对GCT中的MGC的可能来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18.
骨巨细胞瘤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骨肿瘤,来源于中胚叶细胞,属半恶性肿瘤,其肿瘤组织主要由多核巨细胞和基质细胞组成。一般认为多核巨细胞不具备肿瘤细胞特点,而基质细胞是骨巨细胞瘤的主要肿瘤细胞成分。Jaffe等根据基质细胞的分化程度和多核巨细胞的多少、大小,将肿瘤分为Ⅰ、Ⅱ、Ⅲ级,通常认为Ⅰ级为良性,Ⅲ级为恶性,而Ⅱ级介于两者之间,然而临床结果并不完全如此。骨巨细胞瘤的诊断需要临床、X线及病理三结合,而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使得诊断更为精确。骨巨细胞瘤的治疗问题不少,主要是复发率较高。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治疗的方式逐渐增多,复发率亦有所下降,现就骨巨细胞瘤的治疗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骨巨细胞瘤手术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20.
骨斑点症合并骨巨细胞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男,41岁,工人。以“右髋疼痛2月余,加重4天”之主诉于1995年5月29日收住我院。入院前2月,患者不明原因感右髋部疼痛、酸困,无发热及红肿。在基层医院诊断为“皮神经炎”及“髋关节炎”,治以局部封闭,口服解热镇痛药及激素类药物和右下肢皮肤牵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