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比较OAD控制不良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每日1次注射甘精胰岛素与改用每日注射2次预混胰岛素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选择78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OAD+甘精胰岛素治疗组(n=40),另一组停用OAD,改用每日2次注射预混胰岛素(诺和灵30R 30%短效,70%中效)(n=38),治疗12周后比较治疗后两组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 h血糖(2 h PG)变化、低血糖发生率、两组患者HbAlc≤7%所占的比例.结果治疗后OAD+甘精胰岛素组FBG、2hPG、HbAlc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预混胰岛素组FBC、2hPG、HbAlc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OAD+甘精胰岛素组FBG、2hPG、HbAlc降低更显著(P<0.05).0 AD+甘精胰岛素组低血糖发身率低于预混胰岛素组(P<0.05),且OAD+甘精胰岛素组有更多的患者达到HbAlc≤7%(31.6%VS 1500%).在口服降糖药基础上,联合每日1次甘精胰岛素作为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初始治疗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口服降糖药联合基础胰岛素治疗和两次预混胰岛素治疗在2型糖尿病血糖达标治疗中的差异。方法68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口服降糖药的基础上血糖仍未达标,开始启动胰岛素治疗。随机分为基础胰岛素组32例,以及预混胰岛素治疗组36例,2组均采用达标治疗方案。治疗12周,观察指标为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体重指数(BMI),低血糖发生情况以及达到HbAlc≤7.0%,且无夜间低血糖发生的比率。结果甘精胰岛素组有更多患者在HbAlc达标的同时,无低血糖发生的记录。预混胰岛素组对体重的影响与BMI关系不大,而且甘精胰岛素组只是增加了BMI较低的患者体重。结论在2型糖尿病血糖达标、PBG、HbAlc水平相当的情况下,甘精胰岛素能显著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且对体重的益处在高BMI的患者中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口服药物治疗的2型糖尿病病人中,比较加用甘精胰岛素或人NPH胰岛素使HbAlc达到7%的疗效和低血糖风险。方法在33例服用一种或2种口服降糖药但血糖控制仍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HbAlc>7.5%)中,进行了这一随机、开放标记、平行、16周的试验,患者继续服用研究前的药物,但于每天睡前加用一次甘精胰岛素或人NPH胰岛素,使空腹血糖(FBG)达到≤100mg/dl(5.6mmol/L)的目标值。试验结果的观察指标为FBG、HbAlc、低血糖发生率和达到HbAlc≤7%并且没有发生有记录的夜间低血糖的患者百分数。结果终点时甘精胰岛素组和NPH胰岛素组的平均FBG(5.94Vs6.11mol/L)和HbAlc(6.68Vs6.79%)无明显差异,P>0.05。大多数用这两种胰岛素的患者都达到HbAlc≤7%的目标。但是,在HbAlc≤7%且没有发生有记录的低血糖(<4mmol/L)方面,甘精胰岛素组(69%)比NPH组(29%)高出一倍,P<0.05。甘精胰岛素组的经证实的夜间低血糖发生率也显著低于NPH组,P<0.05。结论口服降糖药治疗且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睡前加用基础胰岛素,可使绝大多数患者血糖获得理想控制(HbAlc≤7%)。甘精胰岛素的夜间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NPH胰岛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与常规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55例应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组(n=25)和预混胰岛素组(n=30)。甘精胰岛素组采用三餐时各嚼服50~100 mg阿卡波糖片,每晚10点注射甘精胰岛素。预混胰岛素组采用早、晚餐前30m in皮下注射胰岛素。两组治疗目标为空腹血糖≤6.7mmol/L和餐后2h血糖≤10.0mmol/L。结果治疗后两组果糖胺及空腹、餐后血糖均较前明显下降,两组下降幅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甘精胰岛素注射组低血糖事件明显少于预混胰岛素组。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可以良好地控制高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每日注射一次甘精胰岛素和每日注射一次中效人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低血糖的风险。方法:28例经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3:1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治疗组(n=21)和中效人胰岛素治疗组(n=7)。前组采用每日晚上10点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后组每日晚上10点注射中效人胰岛素,两组均每日早餐前30分钟口服格列吡嗪缓释片。根据空腹血糖(FBG)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以两组FBG均达到<6.7mmol/L为治疗目标,共治疗12周,观察血糖控制和低血糖事件发生情况,分析FBG达标时所用甘精胰岛素日剂量与治疗前FBG、BMI和病程的关系。结果:治疗后两组HbAlc及全天血糖谱均较基线水平明显下降,两组下降幅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甘精胰岛素治疗组低血糖事件明显少于中效人胰岛素组(甘精胰岛素治疗组2例,9.5%;中效人胰岛素组3例,42.9%。P=0.008)。危险因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糖达标时甘精胰岛素使用量与治疗前FBG和BMI显著相关。结论:每日注射一次甘精胰岛素联合1:2服降糖药的方案可使更多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甘精胰岛素的应用能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这种简单的治疗方案可使患者依从性大大提高。理想的基础胰岛素的补充有利于全天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6.
徐丹  李路  张庆梅 《广东医学》2008,29(2):179-180
目的比较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与中效低精蛋白胰岛素(NPH)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0例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差(7.5%≤糖化血红蛋白≤9%)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组(n=20)与NPH组(n=20)。甘精胰岛素组患者予晚餐前皮下注射一次甘精胰岛素,NPH组予晚睡前皮下注射一次NPH,两组均联合二甲双胍三餐后服用。对空腹血糖控制良好而餐后血糖未达标持续2周者加用诺和灵R餐前皮下注射。观察12周,比较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用量、空腹血糖达标时间、短效胰岛素注射次数、低血糖出现次数及体重增加情况。结果甘精胰岛素组空腹血糖达标时间、FBG、HbAlc水平及出现低血糖次数、体重增加值均低于NPH组(P<0.01);平均甘精胰岛素使用剂量大于NPH组;加用诺和灵R用量、总胰岛素量及诺和灵R注射次数显著低于NPH组(P<0.01)。结论口服降糖药疗效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有更显著、安全的降糖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长效重组甘精胰岛素与中效胰岛素联合口服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比较。方法60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1:1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治疗组和诺和灵N组。观察血糖控制和低血糖事件发生频率,以及空腹血糖(FBG)达标时所用甘精胰岛素和诺和灵N的剂量。结果治疗后两组FBG及全天血糖谱均较基线水平明显下降,两组下降幅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甘精胰岛素组HbAlc达标率(29.63%)明显高于诺和灵N组(5.28%)。甘精胰岛素组夜间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诺和灵N组。结论清晨口服长效降糖药联合睡前注射1次超长效甘精胰岛素可使更多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并能减少夜间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口服降血糖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糖化血红蛋白(HbAlc)>7.5%]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观察用药后空腹血糖(FBG)和HbAlc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1、2、3、4、8、12周的FBG水平较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12周后HbAlc较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12周后所有患者HbAlc<6.5%;体重有轻微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血糖发生率低.结论 甘精胰岛素能有效降低血糖,尤其对空腹血糖的作用大,且不易出现低血糖,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作为基础胰岛素使用的药物.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可以安全达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甘精胰岛素联合普通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联合普通胰岛素组和门冬胰岛素30组,每组各20例,甘精胰岛素联合普通胰岛素组每晚10时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来得时)一次三餐前各注射普通胰岛素,门冬胰岛素30组每日早晚餐前或三餐前分别注射门冬胰岛素30.两组均联合二甲双胍口服(0.5g,2次/d),根据空腹血糖(FBG)的水平,调整胰岛素剂量,胰岛素的调整原则是将空腹血糖(FBG)控制在5.5mmol/L以内.共治疗8周.观察血糖控制和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HbA1c、FBG和餐后2 h血糖(2h PBG)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甘精胰岛素联合普通胰岛素组低血糖事件明显低于门冬胰岛素30组.甘精胰岛素组联合普通胰岛素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门冬胰岛素30组.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普通胰岛素可以良好控制高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低,患者治疗满意度高,适合2型糖尿病的起始治疗.  相似文献   

10.
程勇  熊秋香  郭向阳 《中外医疗》2009,28(16):96-97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瑞格列奈与每日注射2次诺和灵30R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发生低血糖情况的比较。方法40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1∶1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治疗组和诺和灵30R对照组。观察血糖控制,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和低血糖事件发生频率。结果治疗后两组FBG及餐后2h血糖均较基线水平明显下降,2组下降幅度及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甘精胰岛素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诺和灵30R组。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良好地控制高血糖,且低血糖发显著减少,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门冬胰岛素30单独三餐前应用与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联合4次/d应用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服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达标的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人,A组在三餐前注射门冬胰岛素30,B组在三餐前注射门冬胰岛素,并在夜晚10点注射甘精胰岛素,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和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全天血糖控制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两组的低血糖事件发生次数相似。结论门冬胰岛素30单独应用和门冬胰岛素及甘精胰岛素联合应用两种降糖方案都可以更好地控制口服降糖药效果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而且低血糖事件发生次数少,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门冬胰岛素30单独三餐前应用与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联合4次/d应用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服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达标的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人,A组在三餐前注射门冬胰岛素30,B组在三餐前注射门冬胰岛素,并在夜晚10点注射甘精胰岛素,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和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全天血糖控制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两组的低血糖事件发生次数相似.结论 门冬胰岛素30单独应用和门冬胰岛素及甘精胰岛素联合应用两种降糖方案都可以更好地控制口服降糖药效果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而且低血糖事件发生次数少,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3.
周艳萍 《基层医学论坛》2013,(35):4677-4678
目的探讨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科老年2型DM患者70例,随机均分为口服降糖药联合甘精胰岛素组(甘精组)和预混胰岛素组(预混组)各35例,分别给予甘精胰岛素+阿卡波糖和门冬胰岛素30治疗。持续2周后,采用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检测患者血糖波动情况。结果2组患者平均血糖含量和高血糖AUC没有明显的差异,而甘精组患者的平均血糖含量标准差、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和低血糖AUC均比预混组要低。结论同预混胰岛素相比,口服降糖药联合甘精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疗效显著,且能够控制血糖水平稳定。并发症风险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以及低血糖的风险情况.方法 60例使用预混胰岛素血糖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FBG)>10 mmol/L],改用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依照空腹血糖(FBG)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治疗目标FBG控制在5.5~7.0 mmol/L之间,治疗时间24周,观察治疗后空腹(FBG)及餐后2 h血糖(2 hPBG)水平、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体重指数(BMI)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改换治疗方案后患者FBG、2 hPBG及HbA1c均明显低于改换治疗方案前(P<0.05),改换治疗方案后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改换治疗方案前(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可较好地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同时低血糖发生率低,具有安全、方便的特点,是2型糖尿病患者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窦红   《中国医学工程》2011,(11):148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口服降血糖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糖化血红蛋白(HbAlc)>7.5%的2型糖尿病患者35例,停用原口服降糖药,改为格列美脲加甘精胰岛素治疗。治疗3个月后复查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结果患者治疗后FBG、2hPG、HbAlc水平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血糖发生率低。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观察使用甘精胰岛素加口服降糖药和每日2次预混胰岛素治疗原口服降糖药(oral antidibetic drugs OADs)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后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C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甘精胰岛素加口服降糖药组空腹血糖更多达标,有更多的患者达到HbA1c≤7.0%且无明确的夜间低血糖,餐后C肽无明显升高,前者的安全性优于后者,提示甘精胰岛素加口服降糖药可作为OADs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更易安全达标的备选降糖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2次/d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换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的控制情况.方法 将预混胰岛素(联合或不联合口服药物)治疗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换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3个月,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评价转换前后血糖的控制情况.结果 与转换前相比,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平均血糖(MBG)、血糖>10 mmol/L时间百分比均明显降低(P<0.01).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下降(P<0.05).低血糖由8次降至2次.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P<0.05).体重指数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对于预混胰岛素治疗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可进一步促进血糖下降,增加血糖的达标率,减少低血糖发生及注射次数和胰岛素用量,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给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每日1次长效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联合口服药与预混胰岛素每天2次注射的血糖控制与安全达标情况。方法:60例口服降糖药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加口服药(格列美脲)治疗组(A组,30例)和预混胰岛素治疗组(B组,30例)。观察血糖控制和安全达标率。结果:治疗后两组FBG、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两组下降幅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后两组全天血糖谱均较基线水平明显下降,两组下降幅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A组的低血糖事件明显少于B组,且A组胰岛素用量优于B组。结论:每日1次甘精胰岛素注射联合口服药的血糖控制及安全达标率明显优于预混胰岛素,且患者依从性好,更易于长期坚持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睡前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方法 对45例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睡前应用甘精胰岛素,三餐时服用二甲双胍及阿卡波糖.分别观察治疗3个月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 C).结果 睡前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FBG、2hPBG、HbA1 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 对初诊2型糖尿病采用睡前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丁毅 《华夏医学》2013,26(1):66-68
目的:探讨预混胰岛素治疗欠佳的2型糖尿病转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50例注射2次/d预混胰岛素(联合或不联合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1次/d注射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在治疗前及12周分别记录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BM1。结果: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lc均较基线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能有效并安全的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