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分析与研究焦虑症与抑郁症患者心理防御方式、社会支持以及家庭功能的特征。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焦虑症患者与60例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另选取60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均采用社会支持量表、防御方式问卷进行调查,焦虑组与抑郁组的测试均采用家庭环境量表。结果焦虑组、抑郁组患者的主客观设计支持以及支持总分高于对照组,支持利用度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组、抑郁组不成熟防御方式、投射、躯体化、成熟防御方式、抱怨均高于对照组,幽默因子、压抑得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与焦虑症患者在防御方式方面具有不成熟倾向,家庭功能具有一定的缺陷;同时,社会支持系统比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心理、社会因素及特点。方法 CAA患者40例,填写统一表格,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抑郁症14例(35%),焦虑症6例(15%),抑郁症、焦虑症并存6例。结论 CAA易伴发抑郁症、焦虑症,或两症同患,在其康复过程中应重视心理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患者抑郁综合征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坤 《药品评价》2008,5(10):400-404
糖尿病属于心身疾病的一种,其发生不仅与生物学因素有关,也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在糖尿病患者中,合并精神疾病的几率很高。虽然抑郁症、焦虑症、进食障碍及酒精滥用和依赖等都很多见,但因抑郁症的发生率最高,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巨大,且与血糖控制有密切关系,所以尤为重要。抑郁综合征(抑郁症、抑郁障碍、抑郁发作)属于情感(心境)性精神障碍,  相似文献   

4.
抑郁症是最常见的精神疾病,包括单相性抑郁症(即重性抑郁症和精神抑郁症)、适应性障碍、轻微抑郁症、季节情感性精神障碍,经前期焦虑症、产后抑郁症等多种类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心理、社会因素及特点.方法 CAA患者40例,填写统一表格,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抑郁症14例(35%),焦虑症6例(15%),抑郁症、焦虑症并存6例.结论 CAA易伴发抑郁症、焦虑症,或两症同患,在其康复过程中应重视心理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消化系统疾病的产生及转归与心理因素(如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等)密切相关,过去往往重视功能性胃肠道疾病,而忽视了其他住院患者的心理问题。美国精神病学家G.L.Engel提出的医学模式已将生物医学模式转化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心理社会因素越来越备受关注,我们对我院消  相似文献   

7.
广泛性焦虑障碍是以持续性焦虑症(慢性焦虑症)和发作性惊恐状态(急性焦虑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等症状。社会支持是建立在社会网络结构上的各种社会关系对个体的影响力,社会支持的高低是影响居民健康的重要社会因素,良好的社会支持对健康有益,已得到广泛认同[1]。国内对老年精神疾患及其社会支持状况的研究较少,故2011年12月起对本市城区老年焦虑症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及相关因素进行研究,为改善患者社会支持状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舒兰市焦虑症睡眠质量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8周岁的人群,共10053名,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睡眠质量,焦虑症的诊断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临床检查病人版(SCID-I/P)为标准。结果:8703人完成了PSQI调查,焦虑症患者125例(1.44%),有睡眠障碍(PSQI总分≥7分)85例(68.0%);PSQI总分与社会环境、受教育程度、职业、有无支持群体、住房、经济状况等无相关。结论:睡眠障碍是焦虑症的常见症状,受社会心理与环境问题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焦虑症患者的人格特征和防御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焦虑症患者的人格特征和防御方式。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和防御方式问卷,对89例焦虑症患者和89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测试,并作对照研究。结果焦虑症组的E分低于对照组,N、L分高于对照组;不成熟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掩饰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焦虑症患者的人格具有内倾性、不稳定性和掩饰性,多使用不成熟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10.
铁路运输调度员由于工作性质的关系,容易影响其精神心理状态,因而易患抑郁症和焦虑症,并影响血脂水平,易发展成脂肪肝。关于抑郁症、焦虑症对血脂和脂肪肝的影响尚鲜见有报道。我们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抑郁症和焦虑症现已成为发病率高,识别和诊断率低,未治率高、危害公众健康、引起严重的功能损害和社会负担的疾病。快速识别和诊断抑郁症和焦虑症,早期有效缓解抑郁和焦虑症状与合并治疗手段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精神药物临床应用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医学模式正逐步转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模式,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无病或虚弱,而且还是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因此,精神健康(或心理卫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模式指导下,近10多年来我国各地综合医院普遍开展了心理咨询服务,这种心理咨询服务为大量非精神病性障碍的病人提供了治疗机会。过去很少去看精神科医生的轻中度抑郁症、抑郁性神经症、惊恐发作、广泛性焦虑症、恐怖症、疑病症、强迫症及神经性厌食、贪食、学习障碍、性心理障碍成了治疗的焦点。应当指出,这类病人的患病率远比人们想象的要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安非他酮治疗抑郁症和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抑郁症患者和20例焦虑症患者分别给予安非他酮治疗,疗程6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0例抑郁症中,痊愈率可达80%;对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更有效,10例中9例痊愈,且无转躁现象,而其他三环抚抑郁药和新型抗抑郁药常诱发躁狂发作。结论安非他酮是治疗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有效药物,甚至优于其他新型抗抑郁药物。临床发现新型抗抑郁药如5-HT再摄取抑制剂和SNRI类如文拉法辛等所致恶心、头胀、紧张、嗜睡等副反应较常见,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临床应用。盐酸安非他酮治疗应用中发现其抗抑郁和抗焦虑作用与上述新型抗抑郁药相似,且不良反应用较少。可作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心理防御机制的特点。方法对50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和50例正常人应用防御方式问卷及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测试。结果研究组较多使用不成熟防御方式、投射、被动攻击、抱怨、退缩、躯体化、中间型防御方式、假性利他、隔离、否认、交往倾向和期望(P<0.05或P<0.01);较少使用成熟防御方式、升华和幽默(P<0.05或P<0.01)。结论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多使用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及中间型防御机制,较少使用成熟的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15.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性疾病。随着社会、生活、就业、情感、人际关系等各方面压力的不断增加,抑郁症的患病率也在逐年攀升。药物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患者愈后的复发率仍然很高。由于抑郁症属于情感障碍类的精神疾患,不妨采取更为人性化的心理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6.
蔡敏英 《福建医药杂志》2003,25(2):181-181,185
急性焦虑症又称惊恐发作 ,系以焦虑、紧张、恐惧为主的情绪障碍 ,常伴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和运动性障碍等特征 ,这种情绪障碍往往与其生物学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有关。本文作者长期从事基层卫勤保障工作 ,对近年来新兵训练中发生的急性焦虑症进行分析如下。1 病因所谓训练焦虑是参训人员在训练中对当前或预计到对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情境所具有的担忧重点倾向 ,训练焦虑可激起受训人员改变自身现状的紧迫感 ,进一步谋求达到某种目标 ,有生物学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1.1 生物学因素 :据近年来研究报道 [1 ] ,与本病发病有关的因素有遗传因素、血…  相似文献   

17.
《云南医药》2004,25(1):22-25
目的 了解经腹输卵管绝育术后妇女抑郁焦虑症状与月经婚姻生育史的关系 ,探讨心理疏导方法。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和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 ,对 650例绝育妇女进行心理状况及月经婚姻生育史调查 ,并取 2 2 1例放环妇女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绝育妇女抑郁症罹患率 79 2 % ,焦虑症罹患率 59 1% ,放环妇女抑郁症罹患率 45 7% ,焦虑症罹患率 2 4 4% (P <0 0 5)。结论 妇女进行经腹输卵管绝育术后抑郁焦虑症罹患率很高 ,影响了其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8.
杨清 《首都医药》2008,15(4):17-17
抑郁症是一种以情绪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精神性疾病,目前临床上有三种常见抗抑郁药用于此病的治疗,心理疗法是有效的治疗方式,对抑郁症患者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杜美凤 《北方药学》2014,(5):192-192
老年抑郁症是一组以情感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老年性精神疾病,它的发生与其所患的疾病、心理及社会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大量的研究表明,抑郁症是困扰老年人的心理障碍,常导致情绪痛苦、失眠、厌食和功能不良,从而减少社会和躯体的活动,有的甚至引起自缢行为。所以,做好老年抑郁症的护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患者的MMPI特征.方法:使用网络心理CT系统对32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分裂症组)和34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进行MMPI测试,并与58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①效度量表与临床量表:除量表说谎、男女子气外,大部分量表均示两患者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精神分裂症组与抑郁症组比较,后者在疑病、抑郁、癔症、精神衰弱、社会内向等量表高于前者(P<0.05);②心理防御机制量表两患者组在退缩、转移、投射等量表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精神分裂症组与抑郁症组比较,后者在量表转移一项高于前者(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均有明显的MMPI偏离模式;临床医生在治疗疾病时要注重对患者心理防御方式的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