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三七总皂甙对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增生及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实验将分离、纯化的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wal cells, BMSCs)分为3组--对照组、诱导组和PNS组,分别采用常规培养液、常规培养液加入二甲亚砜(DMSO)和丁羟回醚(BHA) 的诱导分化液以及含100mg/L PNS的诱导分化液进行培养,然后对各组细胞分别进行形态学观察,应用MTT法检测BMSCs增生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MSCs的Nestin表达.结果 诱导6h后,少数BMSCs呈锥形, 细胞突起增多伸长, 类似神经元.继续诱导培养后细胞突起增多,突起相互连接成网状.诱导分化后细胞Nestin免疫染色阳性,PNS组阳性率>诱导组>对照组(P<0.05).诱导组、对照组细胞增生良好,二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PNS组细胞增生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三七总皂甙可明显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细胞的分化和增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骨髓基质细胞(BMSCs)移植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效果及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幼年(14d)大鼠的股骨和胫骨取原代BMSCs后扩增。改良的Longa栓线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n=45),1h后再灌注,24h后治疗组(n=15)尾静脉注射3×106BMSCs,盐水对照组(n=15)尾静脉注射1mL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n=15)不注射。缺血后3、7及14d采用神经损伤评分(NSS)检测大鼠神经系统功能,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MSCs和神经生长因子(NGF)。结果治疗组的NSS在第7、14天与两个对照组有明显变化(P<0.05),而第3天和第7天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NGF在不同时间点较两个对照组明显高(P<0.05)。结论静脉移植BMSCs治疗缺血性脑梗死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移植BMSCs后缺血脑组织中NGF的增加对神经功能的恢复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肌样”微环境中,骨髓基质细胞(marrow stromal cells,MSCs)是否可以分化为心肌样细胞。[方法]将SD成年大鼠的MSCs分离、培养后用5-BrdU标记,再将标记的MSCs与SD大鼠乳鼠心肌细胞(cardiomyocytes,CM)共培养,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MSCs形态学变化;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MSCs中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T。[结果]MSCs 3 d后贴壁生长,呈梭形或多角形,细胞核大,细胞增殖迅速,当细胞80%~90%融合时加入CM,共培养3d,MSCs变成长杆状,即呈现较为一致的极性排列。取共培养3周的细胞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见到经5-BrdU标记的部分MSCs在荧光显微镜下细胞核显现红色荧光的同时光镜下胞浆中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T呈阳性。[结论]在“心肌样”微环境中,确实有部分MSCs转化为心肌样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体外检测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的条件培养基对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SD大鼠的BMSCs,并收集其条件培养基。实验组脊髓运动神经元用条件培养基培养,对照组用NB培养液。观察两组运动神经元形态学指标,测量细胞突起长度。MTT法检测两组细胞活力。结果:实验组运动神经元的细胞活力、突起长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MSCs合成和分泌神经营养活性物质对脊髓运动神经元有维持存活和促进突起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杨军  董为伟  贾延劼 《重庆医学》2003,32(11):1502-1504
目的 研究核因子-κB(NF-κB)在体外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作用。方法 在无血清条件下,以2-巯基乙醇(2-ME)作为主要诱导剂,诱导成年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同时以无血清培养基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神经细胞标记蛋白表达和NF-κB亚基P65核移位情况;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IκBα表达变化。结果 2-ME诱导后细胞形成较典型的神经元形态,同时表达多种神经元标记蛋白。对照组无类似情况,但是出现P65由胞浆向胞核移位,IκBα表达水平显著降低;2-ME诱导后P65信号主要仍在胞浆中表达,细胞内IκBα降低程度较少。结论 2-ME可以抑制NF-κB的活化,在骨髓基质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过程中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三七总皂甙(PNS)对大鼠骨髓基质细胞骨形成蛋白-2(BMP-2)表达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其在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增殖、分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分离、纯化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s),实验按不同质量浓度PNS分组(0、50、100、150、200mg.L-1),以0mg.L-1为对照组。均采用成骨诱导液培养,MTT法观察细胞增殖,ALP活性测定,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BMP-2表达。结果在第3、5天各组细胞增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7、9天,50、100、150mg.L-1组高于对照组(P<0.05);BMP-2表达水平及ALP活性在50、100及150mg.L-1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少量表达BMP-2;200mg.L-1组细胞增殖、BMP-2表达水平及ALP活性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七总皂甙可通过上调BMP-2的表达水平,增强碱性磷酸酶活性,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增殖、分化。  相似文献   

7.
增龄对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hen HQ  Yao R  Han J  Deng L  Li L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3,25(3):244-249,T001,T002
目的 对比研究3、6、9、12个月龄大鼠的骨髓基质细胞(marrow stromal cells,MSCs)成骨与成脂肪能力的变化。方法 培养液中分别加入成骨、成脂肪诱导剂,在不同时间行细胞化学染色观察3和12个月龄两组大鼠MSCs的成骨与成脂肪能力的变化;采用RT-PCR法分别检测3、6、9、12个月龄大鼠的MSCs的I型胶原mRNA和脂蛋白脂酶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成骨诱导1周后,12个月龄大鼠的MSCs对照与诱导组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表达阳性率均低于3个月龄大鼠的同组细胞。成骨诱导12d后,3个月龄大鼠组的MSCs先于12个月龄大鼠组形成钙化。成脂肪诱导第2天,12个月龄大鼠组的MSCs先于3个月龄大鼠组MSCs生成脂滴。RT-PCR检测显示I型胶原mRNA水平随月龄增长表达降低,且随诱导时间延长降低幅度变大;脂蛋白脂酶的mRNA水平随月龄增长表达增加,随诱导时间延长增加幅度变大。结论 大鼠的MSCs随月龄增长成骨能力降低,成脂肪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初级纤毛介导的Sonic hedgehog(Shh)信号对大鼠骨髓基质细胞(MSCs)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MSCs。实验分为白藜芦醇正常培养组、白藜芦醇诱导组、Smoothened (Smo)激动剂SAG组、Smo抑制剂环巴明组,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处理。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 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细胞初级纤毛及Sh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Ac-Tu、Patched (Ptc)、Smo、Gli1\]的表达; RT-PCR检测各组细胞SmoGli1 mRNA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Smo和Gli1蛋白的表达。结果 正常培养的大鼠MSCs不表达初级纤毛。经过预诱导或饥饿处理24 h后,MSCs表达初级纤毛及Ptc、Smo和Gli1蛋白,其中Smo和Gli1蛋白位于胞质,Ptc蛋白位于初级纤毛。正常培养时,白藜芦醇不能促使Smo移位及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当MSCs表达初级纤毛时,白藜芦醇及SAG可使Smo从胞质进入初级纤毛,同时伴随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及 Smo、Gli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增加(P<0.05); 加入抑制剂环巴明后,Smo仍主要表达于胞质,Smo、Gli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的分化受抑制。结论 MSCs表达初级纤毛并存在Shh信号,初级纤毛介导的Shh信号参与调控大鼠MSCs的神经元样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刺五加体外诱导骨髓基质细胞(MSCs ) 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方法 采用全骨髓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MSCs.含刺五加的无血清DMEM/ F12 诱导MSCs 的分化.间接免疫荧光法、Western blot及RT-PCR检测巢蛋白(nestin)、β-Tubulin III及GFAP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 MSCs在体外传代扩增至第3代,CD44 、CD54表达阳性已达90%以上,而CD14表达阳性下降至2.37%.刺五加诱导后,MSCs胞体收缩,突起伸出,类似神经元;免疫荧光、Western blot及RT-PCR均显示刺五加诱导后的细胞nestin、β-Tubulin III蛋白和mRNA表达阳性,而GFAP表达阴性.结论 刺五加可以在体外诱导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星形胶质细胞(AS)与Aβ1-40诱导凋亡的PC12细胞共育,观察其共育条件培养液诱导骨髓基质细胞(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影响,探讨神经营养素家族蛋白[包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营养素3(NT-3)]是否参与了此过程.方法 PC12细胞分别经10 μg/mL Aβ1-40诱导不同时间点(0h、4h、6h、12h、24 h)后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不同时间点PC12细胞凋亡率;另一部分与星形胶质细胞共育2d,收集各组条件培养液;各组条件培养液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应用ELASA法检测各组细胞条件培养液中的BDNF、NGF、NT-3蛋白含量;将另一部分各组细胞条件培养液对BMSCs进行诱导分化,免疫荧光检测BMSCs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巢蛋白(nestin)蛋白表达和计数神经元样细胞分化比例.结果 在Aβ1-40作用6h时间点,PC12细胞凋亡率达高峰(P<0.05);与各组比较,与A31-40诱导6h后的PC12细胞共育2d后的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中(即C3组)的BDNF蛋白总量明显增高(A=1.87±0.4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其诱导的BMSCs NSE(A=38.63±2.72)、nestin(A=43.53±5.63)表达和神经元样细胞分化比例(A=44.62±3.22)明显升高,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星形胶质细胞与Aβ1-40诱导凋亡的PC12细胞共育后,星形胶质细胞共育条件培养液促进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BDNF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P38MAPK信号通路在三七总皂甙调节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方法:分离、纯化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onemarrow strowal cells,BMSCs),实验分诱导组、PNS组,SB203580组分别采用成骨诱导液、含100mg/LPNS的成骨诱导液及PNS诱导分化液加10uMSB203580培养,对各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采用MTT法、对硝基苯磷酸盐法、茜素红染色方法观察各组细胞增殖、ALP活性、矿化结节的形成。结果:在3、5天各组细胞增殖无显著差异(P>0.05);在7、9天,PNS组细胞增殖明显高于诱导组及SB203580组(P<0.01),SB203580组低于骨诱导组(P<0.05)。PNS组ALP活性及钙结节染色高于骨诱导组和SB203580组(P<0.05~P<0.01),而SB203580组与骨诱导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BMSCs成骨诱导过程中,PNS可促进其成骨分化及增殖,其机制可能与P38MAPK信号通路活化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PNS)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增殖和体外诱导其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骨髓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分离大鼠MSCs,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观察PNS对MSCs增殖的影响;采用第8代MSCs进行体外心肌细胞诱导分化;采用相差显微镜、免疫组化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结果鉴定心肌细胞。【结果】大鼠MSCs细胞表面抗原CD44阳性,CD34阴性;经PNS作用后MSCs增长速度比空白对照组明显加快,体外诱导后细胞形态发生变化,其细胞免疫组化鉴定呈结蛋白(Desmin)、肌钙蛋白(cTnI)阳性;RT-PCR结果显示诱导后细胞转录肌球蛋白重链mRNA水平增加。【结论】PNS能促进大鼠MSCs体外增殖并可诱导MSCs分化为心肌样细胞,这为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三七总皂甙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三七总皂甙 (totalPanaxnotoginsengsaponins)在体外定向诱导SD青年鼠骨髓间质干细胞 (mesenchy malstemcell,r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方法】用低糖DMEM冲洗骨髓腔 ,收集骨髓细胞悬液 ,接种在塑料培养瓶中。经体外扩增、纯化 ,选用第 5代后的间质干细胞进行诱导分化。用 10 μg/LbFGF预诱导 2 4h ,更换成含三七总皂甙的无血清培养基DMEM诱导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用免疫组化SABC法鉴定神经丝蛋白 (NF M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巢蛋白 (nestin)、微管联合蛋白 2 (MAP 2 )、生长相关蛋白 4 3(GAP 4 3)、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的表达。【结果】第5代间质干细胞形态达到均一 ,呈梭形。用三七总皂甙诱导 30min到 5h ,间质干细胞胞体逐渐增大并伸出细长突起 ,形似神经细胞。免疫组化显示NF M、NSE、MAP 2、GAP 4 3、nestin表达阳性 ,而GFAP阴性。【结论】三七总皂甙可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大鼠骨髓基质细胞进行重组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165基因修饰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全骨髓细胞贴壁培养法获得稳定的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分别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和新型的阳离子聚合物Sofast介导下行pcDNA3.1-VEGF165转染骨髓基质细胞,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转染后细胞形态和生长情况的变化,通过免疫细胞化学鉴定VEGF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脂质体LipofectaminTM和新型阳离子聚合物Sofast介导转染的阳性细胞率分别为11.34%和11.42%,两者无明显差异。而细胞存活率分别为74.60%和85.88%,后者稍高于前者(P<0.05)。结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VEGF165可以成功地在骨髓基质细胞中表达,新型阳离子聚合物Sofast的转染效率与传统的脂质体无明显差异,而细胞毒性略小于传统的脂质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改进采用人骨髓体外培养人骨髓基质细胞(hBMSCs),进行体外传代扩增,并探索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方法。方法抽取人骨髓血,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DMEM/15%人血清培养传代。至第3~5代时加入巯基乙醇(BME),观察hB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该方法hBMSCs在体外可以实现数目扩增,在特定诱导剂的作用下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结论采用少量骨髓样本,既可培养获得充足的细胞量。可以满足定向诱导和细胞移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三七总皂苷对成年地鼠视网膜节细胞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玻璃体注射三七总皂苷(tPNS)对视神经切断后视网膜节细胞(RGCs)存活的作用。【方法】用荧光素逆行示踪标记法和定量解剖学技术观察正常和经tPNS处理的金黄地鼠于视神经切断后5、7、14d时RGCs的密度。动物分为正常组、单纯切断视神经组(未注射组)、tPNS处理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结果】正常RGCs平均密度为(1970±82)/mm^2;视神经切断后5、7、14 d时RGCs平均密度分别下降至(983±48)/mm^2、(788±44)/mm^2和(216±37)/mm^2;生理盐水对照组在各时间点RGCs平均密度与未注射组结果相似;tPNS处理组结果分别为(1363±56)/mm^2、(1169±70)/mm^2和(477±25)/mm^2,与未注射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在各时间点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玻璃体注射tPNS可提高成年地鼠视神经切断后RGCs的短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17.
三七总皂甙对成年大鼠视网膜节细胞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三七总皂甙 (tPNS)对成年大鼠视网膜节细胞 (RGCs)再生的影响.[方法] 成年 SD大鼠近端切断视神经(ON)并缝接自体一段坐骨神经(AG),腹腔注射 tPNS.动物随机分为 AG 溶剂(生理盐水)组;AG tPNS组;量效关系组.用粒蓝逆行标记再生的 RGCs,在荧光镜下观察视网膜平铺片再生 RGCs的数量变化.[结果]① AG 溶剂组术后 3和 4周,每个视网膜再生的节细胞数分别为 698± 111和 568± 107;②在上述两个时间点 AG tPNS组每个视网膜再生的节细胞数分别为 1 656± 135和 1 329± 144约为对照组的 2倍,P< 0.05.[结论] 三七总皂甙可促进视网膜节细胞再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玻璃体注射三七总皂苷(tPNS)对视神经切断后视网膜节细胞(RGCs)存活的作用。【方法】用荧光素逆行示踪标记法和定量解剖学技术观察正常和经tPNS处理的金黄地鼠于视神经切断后5、7、14d时RGCs的密度。动物分为正常组、单纯切断视神经组(未注射组)、tPNS处理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结果】正常RGCs平均密度为(1970±82)/mm^2;视神经切断后5、7、14 d时RGCs平均密度分别下降至(983±48)/mm^2、(788±44)/mm^2和(216±37)/mm^2;生理盐水对照组在各时间点RGCs平均密度与未注射组结果相似;tPNS处理组结果分别为(1363±56)/mm^2、(1169±70)/mm^2和(477±25)/mm^2,与未注射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在各时间点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玻璃体注射tPNS可提高成年地鼠视神经切断后RGCs的短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