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1岁。因胸闷气促3天,于1998年10月22日入院。入院后心电图示心房颤动伴偶发室性早搏;超声心动图示主动脉增宽,左心房增大;血电解质正常。入院后经静脉注射去乙酰毛花甙丙0.4mg后心律转为窦性。复律后心电图正常。10月27日6时55分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10月28日6时10分图1 动态心电图记录的心脏性猝死起床小便,6时28分突然死亡。回放动态心电图磁带显示,10月28日6时06分仍为正常窦性心律,当监测至6时15分14秒时出现T波高耸、ST段上斜型抬高,并在一次房性早搏后出现窦性静止伴交界性逸搏心律,之后交替出现窦性心动过缓…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性 ,2 5岁 ,因近 3d来出现突发性晕厥 2次而于2 0 0 1年 5月 9日上午自行来院就诊。既往身体健康 ,否认有类似病史及心肺疾病史。家族中其兄 2 6岁时夜间睡眠中猝死 ,其余人员无晕厥及猝死史 ,其父母心电图检查正常。体格检查 :神志清 ,精神尚可 ,血压 12 0 / 75mmHg(1mmHg =0 133kPa) ,两肺无音 ,呼吸音正常 ,心率 6 8次 /min ,心律齐 ,各瓣膜区未闻及异常杂音。X线胸片正常。常规心电图示窦性心律 ,V5导联ST段压低 0 0 5mV。劝其住院未遂 ,而予作动态心电图检查 ,当天下午 14时 30分开始记录 ,于 17时30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患者住院期间心脏性猝死前的心电图特征,以预警心脏性猝死,尽可能降低猝死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住院患者心脏性猝死前的心电图.结果 住院患者心脏性猝死的病因以冠心病最多(55.56%),猝死前心电图异常率100%,两种以上异常率86%,三种以上异常率75%,其中以ST-T改变为主.结论 对于器质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4.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6岁,1998年1月因黑矇、胸闷在我院行超声心动图检发现室间隔和左心室后壁厚度分别为15mm和14m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49mm,收缩期可见二尖瓣前移现象,左心室流出道狭窄,流速4.0 m/s,诊断为肥厚(梗阻)性心肌病。1999年3月出现心房颤动(房颤)。2000年3月,因胸闷加重就诊,于2000年3月10日9:30在我院做动态心电图监测,患者于当日下午18:45在饭店就餐时突然死亡。回放动态心电图(图1):房颤心律,最快心室率 150次/min,最长 RR间期2.44 s,ST段普遍压低0.2~0.3 mV。于16:15开始出现室性早搏(成对),自18:25起,ST段压低加深,达0.5mV(此时患者正在进餐),在18:31:25出现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18:45心室颤动、心脏停搏死亡。从室性心动过速发生到心室颤动历时14 min。  相似文献   

5.
动态心电图预警心脏性猝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脏性猝死的早期预测对于其防治十分重要。只有早期预测、早期防治,才有可能降低其病死率。当前,临床上对心脏性猝死的危险预测可分为有创和无创两类方法:有创方法即电生理检查,属于介入方法;无创方法指通过心电图变量等无创指标进行危险预测。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 ,6 2岁。因反复发作性胸痛 13年 ,近 1个月胸闷、气短于 1995年 2月 2 2日入院。 1982年 7月 18日因急性广泛前壁与下壁心肌梗死入我院治疗。 1990年 5月 13日因再发急性下壁与正后壁心肌梗死第二次入院治疗 ,同时确诊患有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院外平时服用硝酸甘油、依那普利、阿斯匹林。体格检查 :血压 10 0 / 6 5mmHg ,心率 82次 /分 ,半坐位 ,颈静脉怒张 ,双肺可闻及散在干性罗音 ,心律齐 ,心音正常 ,肝脾未触及肿大 ,下肢浮肿。血电解质、血脂、心肌酶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正常。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全心增大 ,以左心增大为主 …  相似文献   

7.
魏晓辉 《心电学杂志》2000,19(4):232-233
患者女性,64岁。因劳累后胸闷半月就诊,每次发作5~30min不等,休息后缓解。以往无晕厥史。患者于1995年9月26日09∶50开始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至17∶45∶40在院外死亡。动态心电图回放显示了患者出现心律失常至死亡全过程的记录:17∶09∶20(图1A)开始出现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17∶10∶53(图1B)出现室性心动过速,17∶12∶22(图1C)出现心室扑动,17∶12∶40(图1D)出现粗大心室颤动,17∶25∶40(图1E)出现细小心室颤动,至17∶45∶40(图1F)心脏停搏。讨论动态心电图…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性 ,51岁 ,既往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 2 0余年 ,遗留四肢关节畸形 ,有高血压病史 16余年 ,未行正规治疗。因出现胸闷、气促、双下肢浮肿 1月余 ,于 2 0 0 2年 7月 3 0日到我院就诊。入院时一般情况差、神志清楚、血压 170 / 110mmHg(1mmHg=0 13 3kPa)、双肺野可闻及湿音、心界扩大、心率 12 6次 /min、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坦无抵抗、肝脏肿大、双下肢膝以下凹陷性水肿、四肢关节畸形、鹅颈样变形。血常规检查白细胞 10 4× 10 9/L、红细胞 3 88× 10 12 /L、血红蛋白 10 6g/L ,尿、便常规 ,血脂、肾功能正常 ,肝功…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 ,5 7岁。于 2 0 0 2年 4月 6日上午佩戴动态心电图记录器 ,19:5 5在家猝死。死后用美国博利屋 880 0Ⅱ型动态心电图机回放全过程 ,显示出患者自心律失常至死亡全过程的心电图记录。 10 :5 5 (图 1A)为心房颤动 (房颤 ) ,心室率平均为 70次 min。 19:4 0 (图 1B)为房颤伴快速心室率 (2 14次 min) ,19:4 0 :0 8(图 1C)出现室性早搏诱发心室颤动 (室颤 )。 19:4 9:5 8出现粗大室颤波 (图 1D) ,持续 1min后出现心室电机械分离致心脏完全停搏 (图 1E、F、G)。讨论 室颤是大多数心脏性猝死的直接原因已得到公认 ,但心脏性猝死的室颤…  相似文献   

10.
心脏性猝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脏性猝死(SCD)是心脏病死亡的最常见形式,其中约80%的基本病因是冠心病,尤其是心肌梗死发病后1年内的病人,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高。所谓心脏性猝死是指在急性症状发生后1小时内因心脏性原因导致的意识丧失与死亡,其死亡的时间与方式是意外的和未预期的,心...  相似文献   

11.
心脏性猝死115例临床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心脏性猝死(SCD)的病因、诱因及心电图表现。方法:对我院115例心脏性猝死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CD的病因中冠心病最常见,猝死时心电图以恶性心律失常为主。结论:积极的发病,祛除诱因,及时发现并纠正心律失常, 有望降低SCD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张磊 《心电学杂志》2007,26(3):165-166
患者男性,67岁。因胸闷、乏力3天伴持续性胸痛1h入院。胸痛呈进行性加重伴大汗淋漓,但无黑噱、晕厥。而胸闷、乏力无明显诱因,休息后缓解。体检:T36.9℃,P96次/min,R20次/min,BP150/107mmHg。神志清,精神差。心界不大,心率96次/min,心律齐,心尖区可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  相似文献   

13.
心脏性猝死 (SCD)是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无法预料的自然死亡。冠心病占所有心脏死亡原因的 80 % ,且 5 0 %的冠心病患者的死亡形式是SCD。因此 ,提高对SCD的警惕 ,对降低心血管病的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对有危险倾向的患者应劝其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珍爱生命。例 1男性 ,4 2岁 ,反复心前区疼痛近月余 ,每次发作历时几分钟 ,可自行缓解。查体 :血压 16 5 95mmHg ,心率 72次 分 ,心脏无杂音 ,X线胸片无异常 ,多次查心电图正常 ,血糖正常 ,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升高。 2 0 0 0年 3月 2 9日晚 6∶30分再次心绞痛发作 ,查心电图无异…  相似文献   

14.
心脏性猝死( SCD)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 h内发生、以突然意识丧失为特征、由各种心脏原因导致的自然死亡.SCD具有发展迅速、难以预料和死亡率极高的特点〔1〕.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性别与SCD的患病率和患病风险密切相关〔2〕.为了充分了解SCD与性别关系,本文从SCD的流行病学、病因学及心电图特点等方面综合阐述,明确性别...  相似文献   

15.
两种折返机制与心脏性猝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脏性猝死(SuddenCardiacDeath,SCD)的危险因素或高危人群包括:①50%~60%左右的SCD是由于急性心肌缺血所致,临床上主要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那些院外死亡的、出现胸闷、气短等心肌缺血症状、未能送进医院进行诊断的SCD;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患者在医院外发生心脏猝死常见,但动态心电图记录猝死个过程则较少见。现将我院1例医院外冠心病患者佩带动态心电图记录器期间发生心脏性猝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心脏性猝死的高危患者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心律失常常是临床上难以处理的问题 ,也是患者严重的危险之一。关于心律失常的原因和处理 ,尤其关于威胁生命的室性快速心律失常 ,已经和正在进行许多回顾性和前瞻性临床研究。鉴于快速心律失常在患者无任何症状之前 ,可能导致心脏性猝死 ,因此 ,识别哪些有高危的患者 ,即使没有任何症状 ,是极为紧要的。心脏性猝死是能被防止的。尽早地识别高危患者并把他们转至有条件的医院和请心电生理医师会诊有助于降低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有关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因素 ,已有大量文献发表。  一、心脏性猝死的定义  关于心脏性猝死 (sudden cardia de…  相似文献   

18.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系指由心脏原因引起的急性症状发作后1h内的自然死亡,是最危重的心血管系统疾患。其死亡病例约占人类总死亡病例的10%~30%、猝死病例的75%和心血管病死亡病例的50%。美国每年发生SCD约18至45万多,我国每年发生SCD约54.4万(相当于每分钟有1人以上发生SCD),严重地危害了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19.

心脏性猝死(SCD)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体表心电图的某些改变可对SCD危险因素进行分层和预测。这些改变包括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或心室扑动、电风暴(ES)、极速心房颤动(AF)、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急性ST段偏移、急性缺血性J波、ST-T动态演变、坏死性Q波突然消退、特征性T波、恶性早期复极综合征及Brugada波。Epsilon波提示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发育不良。窄而深的Q波警示年轻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相似文献   


20.
重视心电图在心脏性猝死防治中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期我们荣幸地邀请到国际著名的心脏电生理学家严于新教授为本刊撰写特约专稿《J波综合征》。严于新是美国费城Main Line Health心脏中心的临床心脏病学家、临床心脏电生理学家及心脏基础研究室主任。他的《异常J波综合征》一文反映和代表了当今心脏性猝死发生机制和离子通道病细胞电生理学方面的进展和现代观点。他与世界著名的细胞电生理学家Antzelevitch一起首先报告了心肌M细胞的电生理特征及其在致命性心律失常发生中的价值:他创建的有冠状动脉灌注的楔状心肌组织块实验模型.能够同步记录“体表心电图”与心肌内、中、外三层细胞各自的动作电位.为研究长QT综合征动作电位和Brugada综合征等的发生机制奠定了基础,现被世界上多个实验室所采用。严干新首先创建了长QT综合征动作电位实验模型.以阐述长QT综合征动作电位发生的细胞电生理机制;他首先将Brugada兄弟报告的V1-V3类右束支阻滞心电图变化和心脏猝死病征命名为Brugada综合征.更重要的是他首次发现并提出Brugada综合征J波发生的离子流机制.明确提出心电图上的J波与瞬时外向钾电流(Ito)在心外膜和心内膜心肌细胞的差异有关。特别值得强调的是严干新首先提出J波综合征的概念和机制.认为Brugada综合征、特发性室颤、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超急期,以及早期复极综合征.其心律失常发生的本质均为复极早期的Ito异质性导致的2相折返;在心电图上均表现为J波形成.故应称为J波综合征。这一创新性的心电生理概念.必将对国际心电生理的研究和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