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某,男,38岁,干部,1992—6—20初诊。因肚脐周围汗出不止,已十余日,前来就诊。患者于此之前,曾在农村参加夏收,后感觉腰酸,乏力,时感心悸、咽干,唯独肚脐周围汗出不止。曾服止汗网效。查体见舌红少苔,脉细数。症属阴虚火旺,治宜滋阴降火。药用六味地药黄汤加减。热地20g、山药20g、山芋15g、丹皮15g、茯苓10g、煅龙骨20g、太子参20g、寸冬15g、五味子10g、知母15g,3剂,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2次温服。上药3剂服尽,诸症消失。嘱其原方继服2剂,以巩固疗效。  相似文献   

2.
心悸治验3则     
马志杰 《新中医》2004,36(5):45-45
1 气阴不足。郑某,男,47岁,2000年7月20日初诊。半月前因伤暑发热,继则出现心悸不安,失眠,神倦少气,时汗出,口干,面色略红,舌红少津,脉细略数。证属气阴不足,治以益气养阴安神,予生脉散加味。处方:生晒参5g,五味子3g,麦冬、酸枣仁(炒)、柏子仁(炒)各10g,熟地美12g,远志、甘草(水制)4g。3剂,每天1剂,水煎服。药后心悸、口干减轻。上方加黄芪12g,续服5剂而愈。随访1年,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3.
1产后汗证李某,女,26岁,工人。于1996年11月26日住院行剖腹产术,术后5日,全身汗出湿衣,头晕心悸,眠差,口干欲饮,舌质淡红,苔白,脉细数。辨证为气血两虚,阳不敛阴。治宜益气、补血、敛汗。补中益气汤加减:炙黄芪20g,白术10g,党参12g,当归15g,柴胡9g,甘草6g,白芍15g,川芎10g,生地、熟地各15g,麻黄根12g,大枣6枚,水煎服。3剂药后汗出大减,原方继服3剂,汗出止,他症亦除。按汗出之因,有气虚、阴虚、湿热之别,自汗多为气虚,此患者虽为自汗,但发于产后,又见阴血不足之脉证,故应以气血治疗,以补中益气汤加减,以…  相似文献   

4.
1 一般资料 更年期汗证患者72例(均为门诊患者)中,男性22例,年龄在55~65岁之间,女性50例,年龄在40~55岁之间;年龄最大65岁,最小40岁;其中右半身汗出者43例,左半身20例,上半身5例,下半身2例,半侧面部2例。同时,均伴有食少、乏力、气短、头晕、失眠、大便溏稀等脾虚血少之证。2 治疗方法 自拟益脾补血汤为基本方:生芪30g,党参20g,白术10g,白芍10g,当归10g,浮小麦30g,防风10g,锻牡蛎30g(先入),桂枝6g,陈皮10g,云苓10g,(生姜3片,大枣12枚自备)。加减:阳虚肢冷者原方减锻牡蛎加熟地,附子、肉桂、干姜。阴虚盗汗咽干者加生地、元参、麦冬、五味子、黄芩。血压偏高加生龙骨、生赭石、牛膝,石决明。失眠加炒枣仁、远志、首乌藤。尿频加桑螵蛸、覆盆子、金樱子。阳痿加菟丝子、淫羊藿、阳起石。月经不调加益母草、赤芍等。水煎2次,每服150ml,每天服3次,每日1剂。服药1个月为1疗程,最长12个疗程,最短2个疗程。 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寒凉等刺激性食物,需精神愉快、劳逸结合。3 治疗结果3.1 疗效标准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1994年6月28日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汗出、失眠、心悸、乏  相似文献   

5.
黄药子致肝损害1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患者,女,24岁。心悸、失眠、汗多、食欲亢进,大便次频,消瘦2月余。在医院化验肝功能、乙肝两对半、血脂、血糖均正常,T3及T4增高,TSH降低。诊断为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在当地医院给予黄药子20g,夏枯草20g,生牡蛎(先煎)30g。1剂/d,水煎服。服药20d后,感全身不适,乏力、呕恶,...  相似文献   

6.
黄璇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5,21(11):693-693
例1:李某,女,33岁,2002年9月10日初诊.因高热10天以上,呼吸道感染收入住院治疗半个月,热退而出院.7天前开始形寒肢冷,食欲不振,四肢无力.1天前突起颜面浮肿,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动则汗出,心悸,月经延期2周,溲少,舌淡胖且紫、苔白腻,脉细弱.血、尿、B超及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此为湿邪羁留,阳气衰微,温化无权.治以温肾利水.方用真武汤加味.制附子、陈皮、川桂枝各10g,猪苓、茯苓各20g,白术、白芍、泽泻各15g,苡仁30g.每日1剂,水煎温服.服5剂后浮肿消退,肢末转温,月经已潮.原方去猪苓,加党参30g,黄芪20g,以增健脾益气之力,续进10剂而愈.  相似文献   

7.
治疗方法:柴胡、黄芩、党参、法夏、枸杞、菟丝子、山茱萸、山药各15g,女贞子、旱莲草各10g,生龙齿、生牡蛎各30g,大枣、炙甘草各6g.汗出过多、畏寒者加桂枝、防风、白术;月经不调者加当归、香附、益母草;乳房胀痛、烦躁易怒者加丹皮、郁金、青皮;心悸失眠者加枣仁、柏子仁;头晕、头痛者加天麻、钩藤、川芎;腰膝酸软、面浮肢者加巴戟、仙茅.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同时予患者每日静脉输入5%葡萄糖液250ml、黄芪注射液20ml;5%葡萄糖液250ml、刺五加注射液40ml.每15d为1疗程.一般1~2个疗程可获显效.  相似文献   

8.
海藻甘草配伍致心肾损害1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正> 张某,女,42岁,农民。因少腹痛伴白带量多1年余于1996年3月4日初诊。经妇查、B超检查,确诊为“右侧卵巢囊肿”,处方:熟地20g,鹿胶(烊)、炮姜、白芥子、三棱各10g,海藻15g,麻黄、肉桂、甘草各6g。水煎服。日1剂。10剂后原症状消失,B超示囊肿变小,但患者又出现心悸,双下肢水肿。查尿蛋白+,BUN:4.1mmol/L,肝功(-)。心电图示:①频发结性早搏。②心肌供血不足,胸透:心肺未见异常。诊断为中药中毒(心肾损害),予支持疗法,对症处理,2周后痊愈。此后患者心存侥幸,又自服上方4剂,以求消除囊肿,不料心悸水肿又作。  相似文献   

9.
经方加减治疗失眠四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失眠一证 ,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多有论及 ,可见于《伤寒论》之太阳病篇、阳明病篇、少阴病篇及《金匮要略》之血痹虚劳病篇。笔者在临床中以仲景方加减 ,治疗失眠 ,每获效验。现简述如下 :1 酸枣仁汤李某 ,女 ,5 2岁 ,多年失眠 ,已绝经 3a。现头晕 ,心烦 ,口干 ,汗出 ,夜不得眠 ,昼则困倦 ,舌红少津 ,脉数。证属营血亏虚 ,阳不入阴 ,故夜不得眠 ;营卫失调 ,卫阳不展 ,故昼而困倦。治当调和营卫。药用酸枣仁 30 g,知母、茯苓、川芎、生姜各 6 g,炙甘草 3g,桂枝、白芍各 10 g,大枣 5 g。水煎服。服 3剂后汗出、心烦解 ,睡眠稍安。上…  相似文献   

10.
<正> 治疗方法:冠心康组方:人参、麦冬、川芎、枳壳各10g,五味子、瓜蒌各15g,丹参20g,赤芍12g,红花6g。加减:心绞痛发作较频加三七粉3g(冲服),玄胡10g;心悸、失眠加酸枣仁15g,夜交藤30g;头昏、乏力较重加炙黄芪30~45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服药期间原则上停服其他扩冠、抗凝、降血脂药,若心绞痛发作剧烈时可临时含服冠心苏合丸或速效救心丸,急性心肌梗塞病人配合西药治疗。服1个月为1疗程,用药后均作心电图检查对比。  相似文献   

11.
产后缺乳辨治5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乳是指哺乳期内,产妇乳汁甚少或无乳可下,又称产后乳汁不行。多种因素可导致产后缺乳,严重影响母婴健康。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中医辨治5法,现介绍如下。1宁心安神法例1方某,24岁。2005-07-13初诊。患者于25日前剖宫产1男婴,产后2日开始分泌乳汁,足以哺乳。6日前夜晚家中闯入盗贼,被猛然惊醒,随即心悸、怔忡,当日便觉乳汁顿减,遂来就诊。患者自述既往体健。目前两乳房柔软,乳汁几乎点滴皆无,心悸不宁,噩梦纷纭,易惊醒,纳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略数。辨证:突受惊吓,心神不宁,气血逆乱,故见少乳。治则:宁心安神通乳。予自拟安神下乳汤。药物组成:蛇蜕1条,蝉蜕10g,白僵蚕10g,远志15g,酸枣仁20g,穿山甲(先煎)15g,龙骨(先煎)30g,牡蛎(先煎)30g,琥珀末(分冲)3g。5剂,日1剂,水煎服。并加以精神疏导。2005-07-18二诊:服药后乳汁明显增多,心悸大减,夜寐梦少,舌淡红,苔薄黄,脉弦。原方再进5剂。2005-07-23三诊:药后乳汁通畅如初,满足婴儿食用,心悸消失,夜寐欠安,上方去蛇蜕、蝉蜕、白僵蚕,加当归15g、夜交藤30g以加强养血安神之力。继服5剂。随访6个月,...  相似文献   

12.
1自汗 何某,女,17岁,2007年1月12日初诊。手足汗出5年余。刻诊:手足汗出,形体消瘦,身寒肢冷,面色苍白,下眼睑青紫,舌质淡紫、苔薄白,脉沉细。西医检查排除风湿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肺结核等疾病。中医诊断:自汗。属阳虚夹瘀。用保元汤加减:黄芪30g,肉桂、附子各6g,党参、白芍、赤芍、麦冬各12g,甘草、川芎各10g,当归、五味子、浮小麦各15g,煅龙牡各20g。5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1月18日复诊,手足汗出减轻,上方坚持服用1个月告愈。随访2年未发。  相似文献   

13.
近3年来,笔者于治疗皮肤疾病时,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均配合应用玉屏风散,其治疗效果明显提高,现举例如下. 1足湿癣 刘某,男,57岁,1998年6月17日就诊.患者双足五趾丫间皮肤轻者肤色潮红,散在黄色水泡,形如麻粒,重者糜烂痛痒,搔后破溃流出黄色液体,浸淫正常皮肤后上述症状复现已3月余,近来加重10余天,舌红苔根部黄腻,脉濡数.中医诊断:足湿癣.西医诊断:湿疹.治则:清热燥湿,祛风杀虫.方药:苦参、煅石膏各30g,黄柏、苍术、荆芥穗各10g,甘草6g,黄芪、防风各12g,炒白术24g.6剂,水煎服,日1剂,所余药渣加入适量清水煎20分钟后熏洗.用药5剂后痊愈,随访1年未复发.  相似文献   

14.
1 产后血汗吴某某,女,38岁,仑苍镇仑苍村人,1990年3月1日就诊。患者于2月14日分娩1女婴,一切如常,越7日,上半身汗出如血水濈濈然,倦甚。细查病情,已育四胎均女性,本胎又是女婴,因思想不通,彻夜不眠,纳减,头昏,心悸,虚烦。诊见面色少华,脉细数,舌尖红,少苔,症属思虑过度,心火亢炎,阴津暗耗,阳乘阴而外泄,发为皮肤血汗,治宜清心火兼调肺金。药用:生地、元参、麦门冬、天门冬、桔梗、丹参、桑白皮、地骨皮各9 g,当归、五味子、蒲黄炭、丹皮炭,煮南星、姜半夏各6 g,炒枣仁、党参各15g、黄芪30g、朱砂1.5g(另冲)。服3剂后睡眠转佳,再服3剂血汗减少大半,继进3剂血汗诸症亦瘥。  相似文献   

15.
<正> 治疗方法:桂枝5g,茯苓、泽泻、白术、红花、桃仁各10g,猪苓15g。气虚加生黄芪18g,党参15g,炙甘草3g;便秘加苁蓉、大黄各10g,火麻仁12g;乳汁少加通草5g,王不留行、炮山甲各10g;瘀热加瞿麦、生蒲黄各10g,白茅根15g。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治疗结果:全部治愈。服1剂小便通10例;服2剂通18例;服3剂通20例;服3剂以上通2例。  相似文献   

16.
王天中 《山西中医》2003,19(4):21-21
1 不寐李某 ,男 ,4 8岁 ,2 0 0 1年 3月 10日初诊。失眠 2周余 ,夜晚难以入睡 ,且每天凌晨 4时即醒 ,难以再眠 ,身热喜凉 ,全身汗出 ,咽干 ,口渴饮冷 ,胸闷心悸 ,心烦 ,小便短黄 ,脉洪大有力。曾服用西药治疗 (具体不详 )效果不满意。查 :T :39℃ ,血常规 :WBC 8 3× 10 9/L ,尿常规、胸部X片等辅助检查未见异常。诊断 :不寐。治则清热滋阴 ,养心安神 ,用白虎汤加味 :生石膏 6 0g(先煎 ) ,知母、粳米、甘草、玄参各 10 g ,柏子仁 15 g。每日 1剂 ,水煎服。服用 2剂后 ,发热烦躁减轻 ,出汗减少 ,嘱患者保持心情畅快 ,勿多思过虑。前方减…  相似文献   

17.
1 桂麻各半汤治疗胸腹无汗案 黄某,女,12岁,2000年4月16日初诊.其母代诉:6岁开始手足有汗,但胸腹及头部无汗,炎夏亦然.伴手心脱屑、瘙痒,搔之则渗出白或黄色水液.舌红少苔,脉沉细.形体瘦弱,动辄感冒,各种检查无异常.治拟调和营卫、佐祛风胜湿止痒,方用桂麻各半汤加味:麻黄、桂枝、炙甘草各6g,白芍、杏仁、地肤子各10g,生姜3片,红枣10个.服上方3剂后,胸腹略有汗出,余症同前.原方再进3剂,全身微汗出,诸证若失.  相似文献   

18.
<正> 方药组成:炒白术、炒山药各20g,党参、白芍、苍术、半夏、茜草各10g,车前子、乌贼骨各12g,甘草3g,陈皮、柴胡各6g,水煎服,日1剂,2次服,连服6剂为1疗程。加减法:色白量多加薏苡仁15g;色黄气臭秽加黄柏10g,腰痛重者加川断、杜仲各12g;少腹痛加延胡索10g;腹中冷痛加边桂、吴萸各3g;心悸失眠加枣仁12g,远志10g;阴痒加龙胆草6g。  相似文献   

19.
黄某,男性,30岁,因右侧输尿管中段有1.4cm×1.2cm结石横向嵌顿,经反复服用大量清热利尿排石之剂1个月无效而于1997年6月24日来诊。患者右腰部疼痛,排尿时少腹坠痛而胀,并放射至外生殖器部,尿频量少,色清,面色苍白,神倦乏力,汗出心悸,失眠纳呆,双下肢不温,腰背部酸冷,舌淡苔薄白,脉象细弱。此为病久体虚,肾阳不足,肾气虚损,故予温肾益气,稍佐排石之法治之。处方:仙灵脾20g、鹿角霜20g、黄芪30g、潞党参20g、怀牛膝20g、乌药10g、川楝子10g、桑白皮10g、冬葵子10g、海金砂10g、金钱草20g、茯苓20g、菟丝子10g,每日1剂。服药9剂后,精神大振,四…  相似文献   

20.
例1.自汗盗汗杨××,男,40岁。1976年10月30日诊。患汗出不止已二年,近日来加剧,日轻夜重,内衣常湿,每夜换衣数次,形寒恶风,头晕目弦,心悸肢倦,体日消瘦,痛苦病容,中药服牡蛎散,当归六黄汤;西药口服和肌注阿托品药,终未获愈。诊得六脉沉弱无神,舌质淡红、苔薄白,病属久汗元气大伤。脾胃双损,阳损及阴,故自汗盗汗交加,拟补中益气汤加减。处方:炙黄芪25克、红参、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升柴蜜炙)各10克、山茱萸、熟地、煅龙骨、煅牡蛎各15克、附片7克、防风8克,服10剂后,汗止十之八九,诸症亦大减,精神倍增,原方去龙牡,再服5剂,汗止痛除而告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