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总结我院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ADR)规律和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7年2月-2009年6月上报的68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抗菌药物的ADR发生率较高,占55.88%,主要以头孢菌素占首位,其次是中成药、中药注射剂,占17.65%.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损害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中枢及外周神经、呼吸系统,经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治疗均恢复正常.结论:应重视药物不良反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使用药物,尤其是抗菌药物,用药后认真观察,加强监测,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与特点.方法:收集2010年各科室上报的ADR报告60例,按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ADR因果关系、ADR类型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0例ADR报告中,41~60岁发生率最高(40.00%);静脉给药途径ADR发生率最高(98.33%);抗菌药物ADR发生率最高(70.00%);最常见的ADR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50%).结论:临床加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静脉注射药物,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掌握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特点、规律和临床表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2010年181例不良反应报表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静脉滴注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占65.75%;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例数最高,占46.97%,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是头孢他定,占6.08%,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及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上报的179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老年人、儿童是药品不良反应的高发人群,抗微生物类、中药制剂类药物引发ADR比例较大,静脉滴注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方式,临床表现为皮肤及附属器官损害较常见。结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是医疗机构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促进合理用药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 ,药物不良反应ADR对病人的危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及时发现 ,正确处理ADR ,对避免ADR给患者带来的危害、提高医疗水平和治愈率 ,降低死亡率和医疗费用等都有重要意义。1 资料和方法1 1 药品 :ADR资料来源与因果关系判断标准 :1999年 1月至 12月收到我院临床科室中、西药品不良反应报告 4 6例 ,其中西药 37例 ,中药 9例。按卫生部制定的药品不良反应定义和有关规则因果关系进行分析[1] 。1 2 一般资料 :在 4 6例ADR报告中 ,男性患者 17例 ,占 36 9% ,女性患者 2 9例 ,占 6 3% ,年龄最小的10岁 ,最大的 83岁 ,…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影响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52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2例ADR中,41岁~60岁发生率较高;中药注射剂14例(占26.9%),生物制品11例(占21.2%),抗感染药9例(占17.3%);ADR最常见的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应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测,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7.
8.
药品不良反应136例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临床用药品种的日益增多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增加,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几率也越来越高,因此,加强ADR监测,对提高药品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拟就引起ADR的药物剂型、给药途径及涉及药物种类等方面对本院所收集的136例ADR报告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26例药品不良反应(ADR)/药品不良事件(ADE)报告,从患者年龄、药品品种及受累器官进行统计。结果 126例报告中涉及8类药物,其中抗菌药物引起ADR/ADE占比例最大(23.81%)。结论必须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继续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检查我院抗结核药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了解我院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结核病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和描述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10~2012年收集的207例结核药ADR报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7例ADR事件以男性患者为主(57.49%),服用口服药的占55.07%,主要是抗结核药和抗菌药引起ADR,引起的ADR以皮肤及其附件为主(38.28%),其次为肝肾功能损害和全身反应;严重的ADR 7例(3.5%);大部分ADR都有较好的转归.结论 临床用药引起的ADR较多,势必会影响患者的依从性,临床应重视ADR并及时发现和治疗,以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我院10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9年~2011年收集的106例ADR报告,按患者疾病信息、药物制剂、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累积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 106例ADR报告共涉及药品70个品种,以抗感染药物为首,占43.40%;静脉滴注给药引发ADR比例最高,为69.81%;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系统,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潮红、红斑为主。结论应重视ADR,加强相关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上报意识,进一步推动我院ADR监测与上报工作。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通过对178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提醒临床医务人员加强药品安全意识,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对我院2006年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汇总、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发生较为普遍,使用频率越高,发生几率越大。结论:临床医师与药师在患者使用药物之后要加强ADR监测,确保安全、有效、合理地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院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开展药物警戒,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汇总统计我院2012年上报的178例注射剂ADR,对患者情况、药品种类、注射方法、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8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物品种共有70种,其中抗感染药类药物19种(27.14%),居引发ADR的品种数首位;ADR发生以大分子量药物、中药复方制剂、抗感染药最为常见;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最为常见。【结论】临床使用注射剂应关注药物的种类、适用人群、临床表现等,了解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机制,加强ADR监测报告工作,确保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收集我院2008-2009年的206例ADR报告,分别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积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6例报告中,男性(120例)多于女性(86例),涉及药品116种,青壮年患者ADR发生率最多占34.95%,静脉给药途径ADR发生率最高占90.29%,抗微生物药致ADR发生率最多占56.80%,其次是中药制剂占28.16%,最常见的ADR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45.71%。【结论】临床应重视抗微生物药和中药制剂的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加强静脉注射液使用中的监测,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8年收集并上报的63例ADR报告.分别从报告人、患者性别及年龄、引发ADR的药品、给药途径、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3例ADR报告中,50~60岁患者ADR发生率最高(36.5%);以抗肿瘤药居多(39.7%);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为主(60.3%);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34.8%),其次为神经系统损害(18.0%)。结论:临床应重视抗肿瘤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合理使用抗肿瘤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我院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我院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2月~2010年8月上报的涉及抗肿瘤药物的137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性别与年龄、药物类别、所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7例ADR中,男性80例,女性57例;4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较多,占84.67%;涉及抗肿瘤药物6大类、27种,中成药的ADR发生频率排首位;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56.93%。结论:应加强抗肿瘤药物ADR的监测工作,做好相应的防治工作,以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掌握用药过程中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4~2010年间659例ADR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59例ADR报告中,抗微生物药物引起ADR最多,占总例数的43.39%;ADR表现以皮肤附件损伤最为常见,占总例数的31.83%;以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89.22%。结论应高度重视ADR的监测工作,加强合理用药,特别是抗微生物药物的合理用药教育,慎用静脉注射剂,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