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肿瘤血管生成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目的 评价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对近年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肿瘤血管生成方面的相关文献回顾,总结VEGF研究的进展,介绍抗血管生成治疗在肿瘤生物治疗中的作用。结果 血管生成在肿瘤生长中的重要地位已经被证实。在众多的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因素中,VEGF起到最基础和最关键的作用。针对VEGF的抗肿瘤血管生成的治疗已取得了很大进展,包括应用VEGF抑制剂、腺病毒介导的基因治疗等。结论 VEGF是主要的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的物质,针对VEGF的抗血管生成治疗可能给恶性肿瘤的治疗带来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细胞增殖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胃癌标本的VEGF表达情况。结果 VEGF表达与胃癌转移及术后早期复发有关。淋巴结转移组和无转移组VEGF阳性率分别为70.59%和31.25%,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性。肿瘤浸润达浆腊和未达浆膜组VEGP阳性率分别为65.80%及33.33%,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检测VEGF表达可作为胃癌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β3整合素在肉芽组织血管生成中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 RT-PCR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人正常皮下组织、增殖期肉芽组织(伤后7-12天)和成熟期肉芽组织(伤后30-35天)VEGF及β3整合素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VEGF及β3整合素在正常皮下组织表达很低,在增殖期肉芽组织中表达明显升高,而肉芽组织成熟后其表达又降低。结论 VEGF及β3整合素是血管生成过程中重要的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4.
膀胱癌血管生成和抗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管生成是肿瘤特殊生物学行为的重要过程之一。本文就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胸苷磷酸化酶等若干种参与膀胱癌血管生成的促血管生长因子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探讨抗血管生成在膀胱癌治疗中的现状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膀胱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是肿瘤血管形成的关键因子 ,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VEGF及其VEGF在膀胱癌中的研究和应用作一综述 ,以便寻求膀胱癌诊断、监测、估计预后及治疗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膀胱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膀胱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2例膀胱癌组织和18例慢性膀胱炎组织(对照组)中PTEN和VEGF的表达,同时分析不同PTEN和VEGF表达状态下,膀胱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VD)的变化。结果膀胱癌组和对照组PTEN阳性率分别为53.2%(33/62)和100.0%(18/1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膀胱癌组和对照组VEGF阳性率分别为62.9%(39/62)和27.8%(5/1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EN和VEGF的表达呈负相关(r=-0.832,P<0.01)。将膀胱癌分为4组,组A为PTEN阴性VEGF阳性(n=19),组B为PTEN阴性VEGF阴性(n=10),组C为PTEN阳性VEGF阳性(n=20),组D为PTEN阳性VEGF阴性(n=13)。4组平均MVD分别为41.53、31.40、26.55、25.15,组A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膀胱癌PTEN基因失活可能通过增加VEGF的表达来促进血管生成,导致肿瘤恶性进展。  相似文献   

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治疗性血管生成的基因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又名血管通透性因子,是1989年首先由Ferrara等[1]从牛垂体星状细胞分离出的一种糖蛋白。血管生成是生理及病理性组织生长和损伤愈合的基础,所以VEGF在很多缺血性疾病的治疗中受到重视,但外源性给予VEGF在临床应用中受到给药方式、局部浓度维持、方便性及  相似文献   

8.
乳腺疾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观察乳腺良恶性疾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状况以及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血行转移、腋淋巴结转移等预后因素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LSAB法分析了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30例良性乳腺病和7例癌旁组织中VEGF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乳癌组和癌旁组VEGF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病组。有血行转移或淋巴结转移组VEGF表达水平高于无转移组,而在其他预后因素中分布无差异。结论 VEGF表达水平对判定乳腺疾病良恶性及乳癌血行转移或淋巴转移的可能性有一定的预示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和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4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石蜡标本中HIF-1α、VEGF、PCNA的表达情况及微血管密度。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HIF一1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显著增强(P〈0.05)并与VEGF、MVD、PCNA和肿瘤复发呈正相关(依次为:P〈0.01,P〈0.05,P〈0.01,P〈0.05),但与膀胱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患者年龄无关;且VEGF与MVD在膀胱癌组织中表达增高。与其病理分级相关(P〈0.05)。在logistic回归模型中,HIF—1α和PCNA均呈现为膀胱癌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HIF-1α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肿瘤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并可能成为膀胱癌诊断和复发预测的生物学标记,以及抗血管生成治疗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C( VEGF- C)、淋巴管密度( LMVD)与结肠癌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44例原发结肠癌 VEGF- C和 VEGF受体- 3( VEGF R- 3)表达,计数 LMVD,分析上述指标与临床病理指标和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组结肠癌 VEGF- C阳性表达率为 43.2%( 19/44), LMVD为 10.14± 4.19. VEGF- C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 P=0.003)、淋巴结转移( P=0.002)和 Dukes分期( P=0.001)相关. LMVD与淋巴结转移( P=0.001)和 Dukes分期( P=0.001)相关. VEGF- C表达阳性组 LMVD为 11.34± 4.83,高于 VEGF- C表达阴性组的 9.24± 3.48,但 VEGF- C与 LMVD无相关性( P=0.105). VEGF- C阳性组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组( P=0.0225), LMVD阳性组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组( P=0.0036).远处转移( P=0.0004)、淋巴结转移( P=0.021)和 LMVD( P=0.0469)可以作为结肠癌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VEGF- C和 LMVD对于判断结肠癌侵袭性和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LMVD可以作为判断结肠癌预后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11.
膀胱移行细胞癌VEGF表达及与血管形成定量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其与血管形成定量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62例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及8例正常膀胱组织中VEGF进行检测,并对其在30例浸润性膀胱癌组织中表达与血管形成定量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正常膀胱组织均为阴性反应,膀胱癌组织中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6%。低分化和浸润性癌中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高分化和表浅性癌组(P<005),浸润性膀胱癌组织中血管形成定量与VEGF表达密切相关(P<001)。结果提示:VEGF表达对膀胱癌生物学行为有重要影响。VEGF是膀胱癌发生发展过程中一个主要血管生成因子,VEGF蛋白表达和血管形成定量有可能成为预测膀胱癌转移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寻求与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告后相关的新诊断方法。方法以SABC免疫组化及亲和组化法研究8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微血管计数及其与病理分级。预后的关系。结果BEGF表达强度、微血管计数在Ⅲ与Ⅰ级癌间、在有复发、转移及5年死亡组与无复发、转移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VEGF表达、微血管计数在Ⅲ级癌组、在有复发、转移及5年死亡组有相关性。结论VEGF是血管形成的重要因子。VEGF高级表达.微血管计数高是辅助预测膀胱癌患者预后不佳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3.
VEGF在膀胱癌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膀胱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三种人膀胱癌细胞系和正常膀胱组织中VEGFmRNA的表达,同时用免疫化学方法检测三种人膀胱癌细胞系VEGF蛋白表达。结果三种膀胱纱均有VEGFmRNA的表达,正常膀组织无表达;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免疫组化PAP方法对63例膀胱癌癌基因c-erbB-2表达产物进行检测,29例显示表达阳性,且阳性率在恶性度低、浅表性肿瘤中较高,Ⅰ与Ⅲ级、1+Ⅱ与Ⅲ级、Tis-T1与T2~T4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c-erbB-2蛋白表达与膀胱癌细胞分化程度、浸润程度及预后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表达,另用底物发色法测定2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力。结果显示膀胱肿瘤组织中uPA呈不同程度阳性染色,并与膀胱肿瘤分期分级有关(P<0.05),正常膀胱组织染色阴性。正常膀胱组织和膀胱肿瘤组织之间及不同分期、分级的膀胱肿瘤组织之间tPA活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uPA可作为判断膀胱肿瘤恶性程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血管形成抑制剂TNP-470对膀胱癌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形成抑制剂烟曲霉菌衍生物TNP 470抑制膀胱癌生长的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TNP 470 (6 0mg/kg)皮下注射治疗T739膀胱癌荷瘤鼠 ,观察肿瘤生长情况。 17天后杀鼠 ,观察TNP 470对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 ,肿瘤细胞凋亡指数及增生指数的影响。 结果 TNP 470治疗组肿瘤生长明显缓慢 ,肿瘤抑制率为 46 3 %。组织学检查显示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 ,MVD明显减少 (P <0 0 1) ,肿瘤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增加 (P <0 0 1) ,增生指数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结论 TNP 470对膀胱癌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其机理可能为抑制肿瘤血管形成 ,引起肿瘤组织缺血 ,从而导致肿瘤细胞凋亡增加  相似文献   

17.
转化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人膀胱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分子杂交方法,对膀胱癌产体肿瘤(人)进行TGFα,TGFβ和EGFR mRNA表达的研究。结果显示:9例膀胱癌均有TGFαmRNA不同程度的表达,1例癌0旁正常对照未见表达。5对样品(肿瘤和癌旁正常组织自身对照)TGFββmRNA均有表达,其中4例肿瘤样品比自身癌旁正常组织对照量更高。9例肿瘤样品中4例EGFR高表达,均为恶性程度高的肿瘤。由此推测:TGFαmRNA高表达是肿瘤发生发展的早期表  相似文献   

18.
膀胱癌组织及血清中内皮抑素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膀胱癌患者血清内皮抑素水平和组织表达与肿瘤分级、分期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4 5例膀胱癌组织及 12例正常膀胱组织中内皮抑素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 5 8例膀胱癌患者术前血清内皮抑素水平 ,4 3例健康者血清作对照。 结果 浅表性膀胱癌组内皮抑素表达率 6 1.5 % ,浸润性癌组为 90 .6 % ,正常膀胱组织为 33.3%。膀胱癌患者血清内皮抑素 4 6 .3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2 9.8ng/ml(P <0 .0 1)。局部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血清内皮抑素 4 8.6ng/ml,显著高于浅表性癌组的 31.1ng/ml(P <0 .0 1) ;远处转移组血清内皮抑素 6 9.8ng/ml,显著高于局部浸润组 (P <0 .0 1) ;浅表性癌组与对照组血清内皮抑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G3级肿瘤患者血清内皮抑素水平显著高于G1和G2 级 (P <0 .0 1)。 结论 膀胱癌患者血清内皮抑素水平和组织表达显著增高 ,并与肿瘤分级、分期相关 ,检测内皮抑素表达及血清水平有助于判断膀胱癌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19.
对正常肾和肾细胞癌组织,正常膀胱粘膜和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以及肾癌细胞和膀胱癌细胞株BIU-87和E-J中的抗癌基因Rb进行Northernblot分析。肾和膀胱癌细胞都表达正常的RbmRNA。1/13例肾癌组织和2/8例膀胱癌组织中发现Rb基因缺失。此2例Rb缺失的膀胱癌均为低分化肿瘤,在分化较高的膀胱癌中未发现Rb基因缺失。结果表明,Rb基因缺失与膀胱癌的关系密切,同时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结合文献对Rb抗癌基因与泌尿系肿瘤的关系及其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