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白花蒿素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菊科(Conpositae)植物白花蒿(Arlemisia factiflora Wall.)的花和叶中分离得到一种新的天然产物,命名为白花蒿素(lactiflorasyne)经光谱(UV,IR,MS,1HNMR,2DNMR,13CNMR)分析以及X-光晶体衍射解析确定其结构如(Ⅰ)所示。  相似文献   

2.
邪蒿素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及镇痛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合成天然产物邪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新方法,以7-羟基-8-乙酰基香豆素或取代香豆素为原料,经与丙酮缩合、还原、脱水得到单一的角型三环邪蒿素类化合物。三步反应条件温和,各步收率均>80%。12个邪蒿素类衍生物的小鼠醋酸扭体镇痛试验结果表明合成的邪蒿素(4a)和4,8,8-三甲基-9,9-二氢-吡喃[2,3-f]色烯-2,10-二酮(2b)具有明显的镇痛活性,抑制率分别为85%和50%,明显优于或相当于同试验中的对照药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3.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MCI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手段从白花地胆草(Elephantopus tomentosus L.)全草95%乙醇提取物分离纯化得到15个化合物。依据其理化性质、光谱数据(UV、IR、NMR、MS和CD)等多种技术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白花地胆草内酯A (1)、柔毛地胆宁(2)、白花地胆草亭(3)、8-O-methacryloylelephanpane (4)、芹菜素(5)、苜蓿素(6)、原儿茶醛(7)、原儿茶酸甲酯(8)、咖啡酸甲酯(9)、咖啡酸乙酯(10)、(+)-(4S)-(2E)-4-羟基-2-壬烯酸(11)、E-4-羟基十六烷-2-烯酸(12)、3-吲哚甲酸(13)、3-吲哚甲醛(14)和异血红素酸(15)。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5~15首次从白花地胆草中分离得到,并首次报道了化合物2的绝对构型。化合物1对小鼠胃癌细胞(SGC-7901)具有微弱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4.
白花败酱醇甙结构的修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花败酱醇甙结构的修正吕扬吴楠康文俊郑启泰谢平陈淑凤梁晓天(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北京100050)徐成俊等[1]报道从败酱科植物白花败酱(PatriniavilosaJus)的稀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A,B,C,D4个成分,其中C...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维吾尔药材白花丹中白花丹醌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Waters XTerra RP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溶液;体积流量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70nm;柱温25℃。结果在上述条件下,白花丹醌进样量在0.028 60.457 6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为100.4%,RSD为1.2%。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能有效测定白花丹药材中白花丹醌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研究白花丹Plumbago zeylanica L.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应用各种色谱方法分离;用波谱学方法特别是二维核磁共振波谱的方法确定结构。从白花丹地上部分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是:1β,3β,11α-trihydroxy-urs-12-ene(1),androsta-1,4-diene-3,17-dione(2),异信浓柿醇酮(3),neoechinulin A(4),harman(5),ergostadiene-3β,5α,6β—triol(6),N-(N-benzoyl-S-phenylalaninyl)-S-phenylalaninol(7)。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4-7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白花前胡丙素的结构修饰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白花前胡丙素[(+)-praeruptorin A]进行结构修饰,寻找活性化合物。方法首先从白花前胡(Peucedanum praeruptorum)根中分离得到白花前胡丙素,从白花前胡丙素出发,用碱水解及各种酰化反应,半合成各种结构修饰产物。结果得到18个(2~19)凯林内酯类化合物,通过IR,1HNMR和MS等方法确定其结构。结论其中14个(5~18)为新化合物,这些新化合物均有不同程度的钙离子拮抗活性,但作用强度均较白花前胡丙素弱。  相似文献   

8.
白花败酱草化学成分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白花败酱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溶剂萃取后进行硅胶柱和制备液相色谱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bolusanthol B (1),(2S)-5,7,2′,6′-四羟基-6,8-二异戊烯基-二氢黄酮(2),orotinin (3),(2S)-5,7,2′,6′-四羟基-6-lavandulyl-二氢黄酮(4),3′-异戊烯基-芹黄素(5),木犀草素(6),槲皮素(7)和洋芹素(8)。结论化合物2,4为新化合物,1,3,5为首次从败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6,7,8为首次从白花败酱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白花丹药材中白花丹醌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以分别考察云南不同产地白花丹药材的不同部位中白花丹醌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 Kromasil C_(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70:30),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25℃。结果:白花丹醌在25.3~253μg·mL~(-1)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0%,RSD=1.4%(n=6)。不同产地白花丹药材地上部分的白花丹醌含量分别为0.046%(嘎洒),0.079%(勐养),0.134%(嘎东),0.032%(曼东),0.047%(曼阁),0.057%(曼老);根部的白花丹醌含量分别为0.842%(嘎洒),1.04%(勐养),1.44%(嘎东),0.763%(曼东),0.639%(曼阁),1.97%(曼老)。结论:本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控制白花丹药材质量。  相似文献   

10.
新疆一枝蒿新倍半萜成分——一枝蒿酮酸的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新疆一枝蒿(Artemisia rupestris L.)脂溶性部分分得一种新倍半萜晶体,根据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氢谱及碳谱等分析,确定了结构,命名为一枝蒿酮酸。  相似文献   

11.
东北延胡索中白元胡碱的化学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征  齐美玲  林莉  于德泉 《药学学报》1984,19(12):904-908
自东北延胡索Corydalis ambigna cham et Schltd(罂粟科)块茎的乙醚提取物中,分离出一种苯菲啶类新生物碱。根据其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质谱的分析以及共衍生物的制备,并与苯菲啶类已知物紫堇灵(corynoline)及其衍生物的光谱数据进行比较,确定了该生物碱的化学结构为(Ⅰ),并命名为白元胡碱ambinine,C23H27O6N,mp 218~219°,[α]D29—98°(c 0.11 CHCl3)。  相似文献   

12.
驱蛔药川楝皮及苦楝皮中异川楝素的分子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晶曦  袁阿兴 《药学学报》1985,20(3):188-192
从四川川楝和广西苦楝树皮中分到一个新化合物,分子式C30H38O11,是川楝素同分异构体,名异川楝素。经化学和光谱等测定结构为(2)式,即1α,7α-二羟基-3α,12α-二乙酰氧基-11,15双酮基-19,28半缩醛基-17α-(3)-呋喃三萜。  相似文献   

13.
柄果花椒酰胺的化学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文报道从湖南地区采集的芸香科植物柄果花椒(Zanthoxylum podocarpum Hemsl.)树皮中分离并经鉴定的结晶有β-香树脂醇、β-谷甾醇、ι-芝麻素、ι-细辛素、新棒状花椒酰胺、新木脂体柄果脂素和山萮酸为主的混合脂肪酸等。并从该植物中分得另一结晶(Ⅸ),本文报道结晶(Ⅸ)的化学结构。  相似文献   

14.
川续断中皂甙Ⅺ,Ⅻ和ⅩⅢ的结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永文  薛智 《药学学报》1993,28(5):358-363
从川续断(Dipsacus asper Wall.)根的醇提物中得到三个微量新三萜皂甙(Ⅺ~ⅫⅠ),根据光谱分析和化学反应,其结构分别鉴定为3-O-[β-D-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鼠李糖(1→3)]-β-D-吡喃葡萄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甙元(Ⅺ)、Ⅺ的28-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甙( Ⅻ)和3-O-[β-D-吡喃木糖(1→4)-B-O-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鼠李糖(1→3)]-B-D-吡喃葡萄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28-O-β-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甙(ⅫⅠ)。  相似文献   

15.
川藏香茶菜中双聚对映贝壳杉烯的结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智民  程培元 《药学学报》1994,29(7):532-538
从川藏香茶菜的干叶和嫩枝中,分离得到了一个对映贝壳杉烯的双聚体,命名为川藏香茶菜戊素,经光谱解析和化学证明确定了其结构为川藏香茶菜甲素的Diels-Alder双聚体。  相似文献   

16.
川续断中的新三萜皂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永文  薛智 《药学学报》1991,26(12):911-917
从川续断(Dispsacus asper Wall.)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得到二个新三萜皂甙(Ⅶ和Ⅷ)。根据光谱分析、化学反应及双向高效薄层层析结果,证明其结构分别为:3-O-β-D-吡喃葡萄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甙元28-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甙和3-O-α-L-吡喃鼠李糖(1→3)-β-D-吡喃葡萄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甙元28-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甙。  相似文献   

17.
大理藜芦碱B的结构及其绝对构型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云南产的大理藜芦(Veratrum taliense)的全草中分离得一个维藜芦碱类的新生物碱,命名为大理藜芦碱B(vertaline B,I)除了应用光谱分析测定其结构外,并对I的氢溴酸盐单晶进行了X-ray衍射分析,确定了I的绝对构型为(20R,22R,25S)22,26-缩亚胺胆甾烷-5-烯-3β,16β,20β-三醇[(20R,22R,25S)22,26-epiminocholest-5-ene-3β,16β,20β-triol]。此外,尚分离得二个已知甾体生物碱,介藜芦胺(jervine,Ⅱ)和狭叶藜芦碱乙(stenophlline B,Ⅲ)。  相似文献   

18.
溪黄草甲素的结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溪黄草Rabdosia serra(Maxim.)Hara干叶、茎中共分得八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Ⅲ~Ⅷ经鉴定分别为excisanin A(Ⅲ),kamebakaurin(Ⅳ),2α-羟基乌苏酸(Ⅴ),β-谷甾醇(Ⅵ),乌苏酸(Ⅶ)和β-谷甾醇D-葡萄糖甙(Ⅷ)。Ⅰ为新化合物,经光谱分析和衍生物制备证明其结构为1,14-二羟基,7,20,19,20-二环氧-16-贝壳杉烯-15-酮,命名为溪黄草甲素。药理实验表明化合物Ⅰ,Ⅲ和Ⅳ对Hela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